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冠心病左心室收缩功能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卫飞 林仙方 杨林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28-732,共5页
目的观察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将冠状动脉三支主... 目的观察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将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至少有一支狭窄≥50%者设为观察组,共73例,冠状动脉三支主干狭窄均<50%者设为对照组,共47例。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2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整体圆周应变值(GCS)、整体径向应变值(GRS)及整体面积应变值(GAS)。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各整体应变值的最佳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研究各参数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参数做一致性检验,比较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测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室GLS、GCS、GRS、G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示GAS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当GAS在-28.3%为截断点时,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7.5%。LVEF与GLS、GCS及GAS呈负相关(P<0.05);LVEF与GRS呈正相关(P<0.05)。结论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全面、准确检测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冠心病 左心室收缩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AV_2VEGF_(165)与rAAV_2ANG-1联合转染促猪缺血心肌血管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成楚 陈仕林 +8 位作者 刘玉清 唐礼江 林仙方 包卫光 马德华 朱广球 周文娟 周仪林 杜丛文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0-617,共8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及血管生成素(ANG-1),对猪慢性缺血心肌中血管生成效应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周后行心电图、冠状...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65)及血管生成素(ANG-1),对猪慢性缺血心肌中血管生成效应及心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于小型猪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建立慢性心肌缺血模型。6周后行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和心脏超声检查,确认LCX闭塞或相应心肌的缺血。16只动物随机均分为:单纯注射转染VEGF165组(组Ⅰ,n=4)、单纯注射转染ANG-1组(组Ⅱ,n=4)、联合注射转染VEGF165与ANG-1组(组Ⅲ,n=4)和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组Ⅳ,n=4)。各组在胸腔镜下,心肌内直接注射rAAV2ANG-1、rAAV2VEGF165,剂量为5×1011vg(virus/genome)。治疗后,不同时间点ELISA检测VEGF165和ANG-1蛋白的分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侧枝循环形成的情况,行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心室功能变化。3个月后取注射部位心肌,用Western blot检测VEGF165和ANG-1蛋白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心肌毛细血管密度与微小动脉生成情况。结果:放置血管缩窄环后6周,所有动物均出现LCX完全/次全闭塞,或LCX支配区域的心肌缺血。Ⅰ、Ⅲ两组猪体内的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从基因转染后第7天开始上升,并于第14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尤以Ⅰ组分泌水平为高;其它两组各时间点及组间的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Ⅱ、Ⅲ两组猪体内的ANG-1蛋白分泌水平的变化与VEGF165蛋白分泌水平类似,尤以Ⅱ组分泌水平为高(P<0.01);其它两组各时间点及组间的ANG-1蛋白分泌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Ⅲ中VEGF165与ANG-1蛋白水平变化同步。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基因治疗后3个月,组ⅢVEGF165、ANG-1蛋白水平都显著高于组Ⅳ(P<0.01),组Ⅲ与组Ⅰ间VEGF165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组Ⅲ与组Ⅱ间ANG-1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治疗3个月后,组Ⅲ左心室室腔缩小,心肌收缩力增强,LCX及其分支较基因转染前增粗、迂回,左回旋支发出侧支,左回旋支远端重新有造影剂充填。组Ⅰ、Ⅱ则有不同程度心肌收缩力增强,充盈改善,但均较组Ⅲ改善幅度小,回旋支见少许造影剂充填,但较组Ⅲ明显少,组Ⅳ处理前后无明显改变。超声检查显示,模型建立术后6周,左心室下壁及后壁变薄,局部运动减弱、不协调,收缩异常;基因转染后1个月、3个月,组Ⅰ、组Ⅱ、组Ⅲ心功能都较转染前有明显改善,组Ⅳ无明显变化;组Ⅲ的EF与FS改善程度要明显好于其他各组。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价血管密度,组Ⅲ缺血区血管计数高于组Ⅰ、组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Ⅳ的心肌内毛细血管数目很少。应用α-SMA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小动脉形成,结果提示,基因转染3个月后组Ⅳ心肌中小动脉密度最低,其余各组心肌中均有较多的小动脉新生,尤以组Ⅲ最为显著。结论:完全腔镜下放置血管缩窄环及完成心肌内注射切实可行,在胸腔镜下建立的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模型中,心肌内注射rAAV2VEGF165、rAAV2ANG-1可以有效地转染小型猪心肌组织,外源基因长期稳定表达,同时ANG-1能协同VEGF165作用,从而显著地提高其促进缺血心肌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生成,促进有效侧枝循环形成并改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病理学 血管生成素1/遗传学 慢性心肌缺血 腺相关病毒 血管形成素-1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类/遗传学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左心室血栓的超声心动图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余瑕 黄洁 林仙方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4期296-297,300,F0002,共4页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DCM患者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左心室有无血栓形成分为无血栓组和有血栓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栓组共18例(9.6%),与...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合并左心室附壁血栓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8例DCM患者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左心室有无血栓形成分为无血栓组和有血栓组,对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血栓组共18例(9.6%),与无血栓组相比,该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低,(28.9±9.8)%vs(36.4±6.6)%(、11.3±3.3)%vs(17.1±5.2)%,左心房内径(LAD)及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较大,(48.6±4.1)mm vs(43.2±5.1)mm、(61.7±4.7)mm vs(51.8±5.3)mm;中重度二尖瓣反流(MR)发生率较低(22.2%vs 70.5%,均P<0.01)。结论 DCM患者LAD及LVIDs较大、左心室心肌收缩力下降明显者易导致左心室附壁血栓形成;二尖瓣中重度MR有对抗左心室血栓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血栓形成 心室 超声心动描记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肝门静脉瘤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彭晓慧 林仙方 刘云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门静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乏氏窦瘤破入左、右心室流出道1例
5
作者 朱佳 丁晓明 +1 位作者 杨性安 林仙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2期2181-2181,2185,共2页
患者男,25岁。因活动后胸闷3月,加重10天入院。查体:神志清醒,口唇无发绀,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4~6级,向心前区传导。胸部CT示心脏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室扩大,右心房、室... 患者男,25岁。因活动后胸闷3月,加重10天入院。查体:神志清醒,口唇无发绀,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4~6级,向心前区传导。胸部CT示心脏增大。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室扩大,右心房、室腔大小正常,肺动脉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乏氏窦瘤 破裂 右室流出道 左室流出道 超声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主动脉顺应性
6
作者 伍霞芳 林仙方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3期244-245,共2页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主动脉顺应性的应用价值 ,并分析血糖、血脂对其影响。 方法  选取 2型糖尿病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各 60例 ,测量胸腹主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空腹血糖 (FBG)、血浆总胆固醇 ...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主动脉顺应性的应用价值 ,并分析血糖、血脂对其影响。 方法  选取 2型糖尿病患者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各 60例 ,测量胸腹主动脉的脉搏波传导速度 (PWV)、空腹血糖 (FBG)、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载脂蛋白AI(ApoAI)和载脂蛋白B(ApoB)。 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PWV显著增快 [( 9.41± 1.48)m/svs ( 7.45± 1.5 9)m/s ,P <0 .0 1] ;PWV与FBG、TC、TG、LDL -C、ApoB呈显著正相关 (FBG :r=0 .42 ,P <0 .0 1;TC :r =0 .3 2 ,P =0 .0 3 ;TG :r=0 .2 7,P <0 .0 1;LDL -C :r =0 .3 3 ,P <0 .0 1;APOB :r=0 .2 4,P <0 .0 1) ,与HDL -C呈显著负相关 (r=-0 .41,P <0 .0 1)。 结论  多普勒法的PWV能无创伤又简便地评价 2型糖尿病患者主动脉顺应性。 2型糖尿病患者主动脉顺应性下降 ,PWV加快 ,与血糖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2型糖尿病 PWV 主动脉 顺应性 LDL—C 多普勒超声 结论 负相关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心导管术后并发动静脉瘘诊治中的应用
7
作者 邬赟青 林仙方 《浙江临床医学》 2006年第5期536-537,共2页
关键词 心导管术 动静脉瘘 术后并发 床旁超声 诊治 插管技术 静脉穿刺 指导治疗 超声检查 效果满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
8
作者 邬怠青 林仙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7年第1期58-58,57,共2页
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邬青林仙方本文总结了应用二维(2D),彩色多普勒(CDFI)及脉冲多普勒(PW)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1资料与方法1151例DVT患者。男28例,女23例... 超声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邬青林仙方本文总结了应用二维(2D),彩色多普勒(CDFI)及脉冲多普勒(PW)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1资料与方法1151例DVT患者。男28例,女23例,年龄19~83岁,平均51岁。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超声波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