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竞技体育中伤害行为的刑法评价 被引量:23
1
作者 林亚刚 赵慧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3,共6页
构建合理的竞技行为合法化的根据不能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和有层次的。我们主张“一体两翼”理论,也就是说,以被容许的危险理论为核心,以正当业务行为和被害人同意理论为两翼共同合理地构建竞技伤害行为的合法化根据。竞技中的伤害行为... 构建合理的竞技行为合法化的根据不能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和有层次的。我们主张“一体两翼”理论,也就是说,以被容许的危险理论为核心,以正当业务行为和被害人同意理论为两翼共同合理地构建竞技伤害行为的合法化根据。竞技中的伤害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在社会容许的危险范围内的竞技伤害行为,可以阻却该行为的违法性;二是超过了社会容许危险范围内的竞技伤害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据 违法性 正当 被害人 合法化 同意 范围 刑法 刑事责任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共谋”的法律性质及刑事责任 被引量:12
2
作者 林亚刚 何荣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2年第3期76-80,共5页
共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共犯行为,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中存在争议。笔者比较并评析了有关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体例、相关学说及我国学者的观点,立足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和司法实践,阐述了共谋行为的法律性质和刑事责任。
关键词 共同犯罪 法律性质 刑事责任 中国 刑法 犯罪构成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暴力犯罪的内涵与外延 被引量:43
3
作者 林亚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38-142,共5页
本文认为我国理论上对于暴力犯罪的界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对暴力犯罪的界定 ,重要的并不在于刑法分则条文本身是否明文规定以暴力为犯罪构成要件 ,而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采取的是否为暴力行为。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暴力犯罪... 本文认为我国理论上对于暴力犯罪的界定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对暴力犯罪的界定 ,重要的并不在于刑法分则条文本身是否明文规定以暴力为犯罪构成要件 ,而在于行为人在实施犯罪时所采取的是否为暴力行为。并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暴力犯罪”的范围以及“暴力”的内涵予以分析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几种法律明文规定的暴力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力犯罪 刑法分则 行为人 犯罪构成要件 根据 界定 规定 中国 内涵与外延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量刑基准的几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7
4
作者 林亚刚 邹佳铭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9-174,共6页
通过探讨量刑基准研究的必要性、概念、法律特征,与相关概念的关系以及量刑基准的确立等基本问题,提出量刑基准只能合理地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反对将量刑问题精确化,使得法官沦为呆滞的法律机器。
关键词 量刑 量刑基准 量刑规范化 自由裁量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吸收犯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2
5
作者 林亚刚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5-82,共8页
非数罪形态中吸收犯是理论上争议比较大的犯罪形态之一,其中的若干争议直接涉及到吸收犯在理论上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厘清不同的观点是认识吸收犯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认为吸收犯是立法中不可避免的立法现象,在理论上... 非数罪形态中吸收犯是理论上争议比较大的犯罪形态之一,其中的若干争议直接涉及到吸收犯在理论上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厘清不同的观点是认识吸收犯的前提。本文通过对不同观点的比较分析,认为吸收犯是立法中不可避免的立法现象,在理论上仍然有存在的必要;吸收犯的最本质形式是重罪行为吸收轻罪行为;吸收犯与牵连犯的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上不具“目的的同一性”;与连续犯之区别则在于其“犯意的多次性”和“犯罪行为的连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犯 成立条件 吸收关系 犯罪形态 牵连犯 非数罪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与执行 被引量:4
6
作者 林亚刚 龙洋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65-70,共6页
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和司法适用;认为限度条件不完全等同于“必要限度”。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应当理解为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没有明显超出必要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并对刑法第... 重点研究和探讨了对正当防卫限度条件的理解和司法适用;认为限度条件不完全等同于“必要限度”。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应当理解为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没有明显超出必要限度,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不应有的重大损害。并对刑法第20 条第3款是否为“无限防卫”进行了探讨,认为我国刑法中并不存在所谓“无限防卫”的规定。此外,对“行凶”、“暴力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防卫限度 司法适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刑法中强制猥亵妇女罪的立法与规范评价 被引量:5
7
作者 林亚刚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3-86,共4页
本文探讨了猥亵的立法例及法律定位,猥亵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不是单一的人身权利,对猥亵行为的法律规制,也包含着维护社会道德、伦理观念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的评价之义、猥亵的法律的规范评价,就在于认定猥亵行为是违背被害人意志... 本文探讨了猥亵的立法例及法律定位,猥亵行为侵害的社会关系不是单一的人身权利,对猥亵行为的法律规制,也包含着维护社会道德、伦理观念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的评价之义、猥亵的法律的规范评价,就在于认定猥亵行为是违背被害人意志,侵害公众的正常性心理、道德情操,或者侵害社会道德、伦理观念为核心的社会道德规范的,反自然性的性行为,本文还对强制猥亵的客观行为手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猥亵妇女罪 立法 规范评价 刑法 法律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刑法中的犯罪过失概念剖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林亚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3期348-351,共4页
在法的发展历史上 ,犯罪过失是对应于犯罪故意而存在的概念。我国古代刑法中表述无犯罪意图过失的概念 ,主要在于“无认识过失”,强调对事实或结果“无本意”;对非故意罪过而构成犯罪的 ,侧重于通过伦理规范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以预防和... 在法的发展历史上 ,犯罪过失是对应于犯罪故意而存在的概念。我国古代刑法中表述无犯罪意图过失的概念 ,主要在于“无认识过失”,强调对事实或结果“无本意”;对非故意罪过而构成犯罪的 ,侧重于通过伦理规范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以预防和减少犯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过失 古代刑法 中国 非故意犯罪 非故意心理 《唐律》《律注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修正案(七)“组织、领导传销罪”的解读 被引量:7
9
作者 林亚刚 《政法论丛》 2009年第6期72-77,共6页
非法传销活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活动尚未完全纳入法律调控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失范现象,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为此刑法修正案(七)增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一新的罪名。然而... 非法传销活动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活动尚未完全纳入法律调控时期出现的一种经济失范现象,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为此刑法修正案(七)增补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这一新的罪名。然而,正是因为两级最高司法机关曾经的司法文件对该种行为有截然相左的意见,所以在刑法修正案(七)明确了该种行为的罪名。那么如何正确适用法律的规定,不仅仅是司法问题,更有必要在理论上对其进行必要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组织 领导传销罪 主体 行为 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