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三维集流体的无枝晶锂金属负极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曈
谷思辰
+5 位作者
林乔伟
韩俊伟
周光敏
李宝华
康飞宇
吕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80-1500,I0003,共22页
随着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迅猛发展,当前商用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的需求.锂金属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二次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体积变化大、枝晶...
随着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迅猛发展,当前商用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的需求.锂金属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二次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体积变化大、枝晶生长、界面不稳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在二次电池中的实际应用.三维多孔材料具有骨架/空间互穿网络结构、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和机械性能好等物理特性,用作金属锂负极的集流体,在锂沉积/溶解过程中可以起到降低局部有效电流密度、均匀电场分布和降低锂离子浓度梯度的作用,有望实现锂的均匀成核和无枝晶沉积,同时抑制了电极的体积膨胀.尽管有关三维集流体的研究报道不断出现,但综合系统评价现有各种三维集流体体系的工作鲜见报道.本文聚焦锂金属负极三维集流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三维集流体抑制锂枝晶生长的基本原理及局限性,继而重点关注了三维集流体的结构调控、表面改性和功能化等应对策略对锂成核、沉积过程的影响,并对不同材质三维集流体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面向实用化,分析并展望了三维集流体应用于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电池
锂金属负极
三维集流体
锂枝晶
均匀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菌纤维素衍生的三维碳集流体用于无枝晶的锂金属负极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云博
林乔伟
+5 位作者
韩俊伟
韩志远
李曈
康飞宇
杨全红
吕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50,共9页
锂金属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关键负极,然而其实用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枝晶生长等。使用三维集流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大多数三维集流体存在重量大、体积大、表面亲锂性差、成本高等...
锂金属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关键负极,然而其实用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枝晶生长等。使用三维集流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大多数三维集流体存在重量大、体积大、表面亲锂性差、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低成本的细菌纤维素为前驱体,通过直接碳化制备出具有连通网络的轻质三维碳集流体,其表面均匀分布的含氧官能团可以促进锂离子的均匀成核和沉积,有效抑制了枝晶生长。值得注意的是,该集流体的面密度仅为0.32 mg·cm^(−2),在3 mAh·cm^(−2)比容量的锂金属负极中质量占比仅为28.8%。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集流体在3 mA·cm^(−2)的高电流密度或4 mAh·cm^(−2)的高循环容量的工作条件下,稳定循环超过150次,并且在对称电池或与LiNi0.8Co0.15Al0.05匹配的全电池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金属负极
细菌纤维素
三维集流体
锂枝晶
含氧官能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三维集流体的无枝晶锂金属负极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曈
谷思辰
林乔伟
韩俊伟
周光敏
李宝华
康飞宇
吕伟
机构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80-1500,I0003,共2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批准号:2018YFE0124500,2019YFA07057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972190,51932005,52072205)
广东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批准号:2017B030306006)资助。
文摘
随着电化学储能市场的迅猛发展,当前商用锂离子电池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能量密度储能器件的需求.锂金属具有高比容量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二次电池的理想负极材料.然而,锂金属负极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出现体积变化大、枝晶生长、界面不稳定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其在二次电池中的实际应用.三维多孔材料具有骨架/空间互穿网络结构、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和机械性能好等物理特性,用作金属锂负极的集流体,在锂沉积/溶解过程中可以起到降低局部有效电流密度、均匀电场分布和降低锂离子浓度梯度的作用,有望实现锂的均匀成核和无枝晶沉积,同时抑制了电极的体积膨胀.尽管有关三维集流体的研究报道不断出现,但综合系统评价现有各种三维集流体体系的工作鲜见报道.本文聚焦锂金属负极三维集流体的构建及应用研究进展,首先分析了三维集流体抑制锂枝晶生长的基本原理及局限性,继而重点关注了三维集流体的结构调控、表面改性和功能化等应对策略对锂成核、沉积过程的影响,并对不同材质三维集流体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面向实用化,分析并展望了三维集流体应用于锂金属电池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二次电池
锂金属负极
三维集流体
锂枝晶
均匀沉积
Keywords
Secondary battery
Lithium metal anode
Three dimension current collector
Lithium dendrite
Uniform deposition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菌纤维素衍生的三维碳集流体用于无枝晶的锂金属负极
被引量:
4
2
作者
张云博
林乔伟
韩俊伟
韩志远
李曈
康飞宇
杨全红
吕伟
机构
清华大学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出处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50,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E01245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972190)
+1 种基金
广东省杰出青年自然科学基金(2017B030306006)
深圳市科技计划基础研究(学科布局)项目(JCYJ20180508152037520)资助。
文摘
锂金属是下一代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关键负极,然而其实用化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枝晶生长等。使用三维集流体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然而现有大多数三维集流体存在重量大、体积大、表面亲锂性差、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低成本的细菌纤维素为前驱体,通过直接碳化制备出具有连通网络的轻质三维碳集流体,其表面均匀分布的含氧官能团可以促进锂离子的均匀成核和沉积,有效抑制了枝晶生长。值得注意的是,该集流体的面密度仅为0.32 mg·cm^(−2),在3 mAh·cm^(−2)比容量的锂金属负极中质量占比仅为28.8%。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该集流体在3 mA·cm^(−2)的高电流密度或4 mAh·cm^(−2)的高循环容量的工作条件下,稳定循环超过150次,并且在对称电池或与LiNi0.8Co0.15Al0.05匹配的全电池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关键词
锂金属负极
细菌纤维素
三维集流体
锂枝晶
含氧官能团
Keywords
Lithium metal anode
Bacterial cellulose
Three-dimensional current collector
Lithium dendrite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
分类号
O646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三维集流体的无枝晶锂金属负极
李曈
谷思辰
林乔伟
韩俊伟
周光敏
李宝华
康飞宇
吕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细菌纤维素衍生的三维碳集流体用于无枝晶的锂金属负极
张云博
林乔伟
韩俊伟
韩志远
李曈
康飞宇
杨全红
吕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