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i6Al4V合金表面渗钽层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1
作者 付光远 林乃明 +4 位作者 李小凯 Meisam Nouri 曾群锋 LI Dongyang 吴玉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6-715,共10页
【目的】为提高Ti6Al4V(TC4)合金的表面性能,借助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其表面制备渗钽层,结合Taguchi实验设计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渗钽层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谱仪分析渗... 【目的】为提高Ti6Al4V(TC4)合金的表面性能,借助双层辉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其表面制备渗钽层,结合Taguchi实验设计研究了工艺参数对渗钽层表面硬度的影响。【方法】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量谱仪分析渗钽层的特征。使用显微硬度计和纳米压入仪对比研究TC4基体和渗钽层的力学性能。【结果】结果表明:得到优化的工艺参数组合:温度750℃,源阴极压差350 V,保温时间2 h。优化工艺参数的渗钽层连续、均匀、致密,主要由α-Ta和金属间化合物相构成。渗钽层表面硬度比TC4基体提高了约3.2倍,其H/E和H^(3)/E^(2)值分别是TC4基体的2.1倍和15.0倍。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渗钽处理显著提高了TC4合金的抵抗局部塑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C305/薄化学镍钯金焊点的界面反应及可靠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展尚松 鲍明东 +3 位作者 王帅康 杨文灏 林乃明 吴泓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共7页
化学镍钯金(ENEPIG)是一种对电路板及微电子芯片、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焊接性能的重要工艺。传统ENEPIG体系中Ni(P)厚度较厚(4~7μm),在应用中存在电阻过大、电信号退化以及潜在的桥连问题,因此开发薄ENEPIG以替代传统ENEPIG已成为封装... 化学镍钯金(ENEPIG)是一种对电路板及微电子芯片、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焊接性能的重要工艺。传统ENEPIG体系中Ni(P)厚度较厚(4~7μm),在应用中存在电阻过大、电信号退化以及潜在的桥连问题,因此开发薄ENEPIG以替代传统ENEPIG已成为封装应用中的新问题。目前,Sn-3.0Ag-0.5Cu(SAC305)焊料综合性能较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商业无铅焊料。然而在SAC305/薄ENEPIG的界面反应中,Ni(P)层在回流后会耗竭,IMC生长快,不利于焊点的导电性及机械可靠性。本文对SAC305/薄ENEPIG的界面反应机理进行了介绍,总结了Ni(P)厚度、Pd(P)厚度及其P含量等对焊点界面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分析了SAC305/薄ENEPIG焊点的导电性及抗冲击性能,以期为薄ENEPIG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 薄化学镍钯金 界面反应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辉等离子渗铬界面层对类石墨碳基涂层力学及磨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闫江山 郭鹏 +7 位作者 林乃明 张应鹏 马冠水 周小卉 汪汝佳 严凯 李小凯 汪爱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81,共13页
目的 研究渗铬界面层对铬/类石墨碳(Cr/Graphite-Like Carbon,GLC)复合涂层力学性能、结合强度及磨蚀行为的影响,阐明Cr/GLC复合涂层的抗磨蚀机理。方法 以316L不锈钢(316L)为基体,先借助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DGPSA)技术制备渗铬界面层... 目的 研究渗铬界面层对铬/类石墨碳(Cr/Graphite-Like Carbon,GLC)复合涂层力学性能、结合强度及磨蚀行为的影响,阐明Cr/GLC复合涂层的抗磨蚀机理。方法 以316L不锈钢(316L)为基体,先借助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DGPSA)技术制备渗铬界面层,再采用直流磁控溅射(DCMS)技术制备顶层GLC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仪(Raman)和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涂层的微结构与成分,采用纳米压痕仪、划痕仪、摩擦磨损仪和电化学工作站测试复合涂层的力学性能、断裂韧性、结合强度和抗磨蚀性能。结果 渗铬界面层能够促进GLC涂层的石墨化转变,实现硬度分布的梯度变化(基体为3.65 GPa,渗铬界面层为8.97 GPa,表面为13.15 GPa),有效阻碍了裂纹的扩展。与GLC涂层相比,Cr/GLC复合涂层具有较高的断裂韧性和结合强度(≥50 N),在3.5%NaCl溶液中具有更低的摩擦系数(0.055)和更低的磨损率(3.22×10^(-7)mm^(3)/Nm),其抗腐蚀性和化学稳定性也明显更优。结论 通过界面设计,实现了Cr/GLC复合涂层硬度分布的梯度过渡,提高了复合涂层的断裂韧性以及与316L的结合强度,赋予了复合涂层优异的抗磨蚀性能,为其在海洋苛刻环境下的磨蚀防护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 直流磁控溅射 类石墨碳 渗铬界面层 结合强度 磨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活性屏离子氮化复合处理对38CrMoAl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4
作者 王杰 陈伟敬 +6 位作者 林乃明 王强 王焕焕 袁烁 刘志奇 曾群锋 吴玉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3-492,共10页
【目的】38CrMoAl钢是液压泵柱塞常用材质之一,其表面性能对液压泵长寿命安全服役尤为重要。磨损是液压泵柱塞的主要失效方式,采用表面强化处理能够突破其性能极限,是实现液压泵高性能、高可靠运行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表面织构化... 【目的】38CrMoAl钢是液压泵柱塞常用材质之一,其表面性能对液压泵长寿命安全服役尤为重要。磨损是液压泵柱塞的主要失效方式,采用表面强化处理能够突破其性能极限,是实现液压泵高性能、高可靠运行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表面织构化和活性屏离子氮化的复合处理工艺对38CrMoAl钢进行表面形性调控,以期实现其表面强化方法。先利用激光加工技术在38CrMoAl钢表面制备凹坑织构,再对38CrMoAl钢和表面织构化38CrMoAl钢进行活性屏离子氮化处理。借助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表面织构-活性屏离子氮化复合处理对38CrMoAl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38CrMoAl钢表面生成了ε-Fe2-3N、γ'-Fe4N和CrN;氮化层表面致密且无明显裂纹和孔洞;氮化层均匀、连续,由白亮层和扩散层组成。氮化层的截面硬度呈梯度分布,试样表面硬度最高,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大,硬度逐渐降低。38CrMoAl钢相关试样与Al_(2)O_(3)球的干滑动摩擦结果可知,38CrMoAl钢的摩擦系数为0.40,而表面织构-活性屏离子氮化38CrMoAl钢的摩擦系数为0.36;经复合处理后,38CrMoAl钢的磨损失重降低了92.5%.复合处理显著提高了38CrMoAl钢的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活性屏离子氮化 复合处理 38CRMOAL钢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离子氮化复合处理改善316不锈钢的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9
5
作者 林乃明 谢瑞珍 +3 位作者 郭俊文 邹娇娟 王志华 唐宾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8-68,共11页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度低、摩擦因数大、耐磨性差等问题,对316不锈钢进行电化学处理获得表面织构,再对获得表面织构的试样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在干摩擦和脂润滑条件下研究了316不锈钢基材和复合处理试样与GCr15钢球和Si3N4陶瓷球配副... 针对奥氏体不锈钢表面硬度低、摩擦因数大、耐磨性差等问题,对316不锈钢进行电化学处理获得表面织构,再对获得表面织构的试样进行离子氮化处理。在干摩擦和脂润滑条件下研究了316不锈钢基材和复合处理试样与GCr15钢球和Si3N4陶瓷球配副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复合处理后试样表层主要由ε相、γ′相和CrN相组成,表面硬度为1 048HV0.1;在干摩擦条件下,表面织构未被完全破坏,在摩擦过程中起到了捕捉磨屑、降低磨损的作用;在脂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起到了储存油脂提供二次润滑源的作用。与两种摩擦配副在两种测试条件下,复合处理试样的磨损失重量均远低于316不锈钢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锈钢 摩擦磨损 表面织构 离子氮化 复合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套管表面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5
6
作者 林乃明 谢发勤 +1 位作者 吴向清 田伟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01-805,共5页
综述了油套管表面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套管的腐蚀特征、腐蚀类型以及力学和服役环境条件对油套管的基本要求,分析了表面涂镀层工艺、激光表面强化工艺及表面合金化工艺等表面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油套管表面防护... 综述了油套管表面防护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套管的腐蚀特征、腐蚀类型以及力学和服役环境条件对油套管的基本要求,分析了表面涂镀层工艺、激光表面强化工艺及表面合金化工艺等表面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油套管表面防护中的应用,提出采用热渗镀技术在油套管表面制备镍基合金层以应对严酷服役条件的新工艺。展望了油套管表面技术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腐蚀防护 表面技术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柱塞泵柱塞副的摩擦学特性及其表面织构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7
7
作者 林乃明 王杰 +5 位作者 王强 王焕焕 袁烁 刘志奇 曾群锋 吴玉程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5-598,共14页
【目的】为提升柱塞泵的性能、寿命与安全运行提供参考。【方法】从理论计算及仿真的角度综述了柱塞副的油膜特性,针对其厚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分析,概述了柱塞副的摩擦学特性、润滑介质和匹配材料对其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列举了... 【目的】为提升柱塞泵的性能、寿命与安全运行提供参考。【方法】从理论计算及仿真的角度综述了柱塞副的油膜特性,针对其厚度场、压力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分析,概述了柱塞副的摩擦学特性、润滑介质和匹配材料对其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列举了具有更低磨损率的柱塞副匹配材料,阐述了表面织构的润滑减摩机理及表面织构的形状、面积率和尺寸及分布方式等因素对柱塞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论】轴向柱塞泵是液压装备的核心元件,被称作液压系统的“心脏”。柱塞泵关键摩擦副服役状态下的磨损严重威胁着装备的可靠运行和长寿命服役安全,更是制约柱塞泵发展和应用的技术瓶颈。柱塞副是轴向柱塞泵中数量最多、最为关键的摩擦副之一,其摩擦学性能直接决定了柱塞泵的服役寿命。当柱塞副油膜润滑不良时,轴向柱塞泵会严重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柱塞泵 柱塞副 油膜 摩擦学特性 表面织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铬P110钢在CO_2饱和模拟油田采出液中的耐蚀性 被引量:4
8
作者 林乃明 谢发勤 +1 位作者 吴向清 田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1-47,共7页
为了提高P110油套管钢的表面性能,以满足其在油田环境下服役的要求,采用包埋法对P110钢进行渗铬处理.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渗铬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成分分布和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测定P11... 为了提高P110油套管钢的表面性能,以满足其在油田环境下服役的要求,采用包埋法对P110钢进行渗铬处理.借助扫描电镜、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渗铬层的表面形貌、显微组织、成分分布和相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利用电化学测试技术测定P110钢及其渗铬层在CO2饱和模拟油田采出液中的开路电位、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渗铬层由Cr23C6、Cr7C3和(Cr,Fe)7C3等相构成,且均匀、连续,与P110钢相比,具有更高的开路电位和电荷转移电阻及更低的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渗铬处理显著提高了P110钢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腐蚀 渗铬 P110钢 包埋法 电化学测试 油田采出液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80石油套管钢的CO_2腐蚀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9
作者 林乃明 邹娇娟 周宏伟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4-18,共5页
CO2腐蚀是石油管材服役过程中常见的腐蚀失效形式,危害极大。综述了N80石油套管钢的CO2腐蚀研究现状,概述了油(气)田开发过程中油管CO2腐蚀的产生和类型;列举了CO2腐蚀的研究方法、影响因素;讨论了CO2的腐蚀机理。
关键词 N80钢 石油套管 CO2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等离子氮化表面的细菌粘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乃明 曲均志 +3 位作者 范爱兰 潘福勤 秦林 唐宾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本文对用作口腔修复材料的钛合金(Ti6Al4V)进行等离子氮化处理。分析和表征改性层显微组织的显微硬度、元素分布情况及改性层相结构;比较了改性前后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及细菌粘附情况。结果显示:钛合金表面经等离子氮化得到的改性层... 本文对用作口腔修复材料的钛合金(Ti6Al4V)进行等离子氮化处理。分析和表征改性层显微组织的显微硬度、元素分布情况及改性层相结构;比较了改性前后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及细菌粘附情况。结果显示:钛合金表面经等离子氮化得到的改性层均匀、致密,厚度约为2.8μm,表面显微硬度值为HK0.0251443,改性层由TiN及Ti2N两种氮化物组成。与改性前相比,试样表面形貌发生变化,表面粗糙度提高,改性后的钛合金表面可以显著地减少细菌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氮化 钛合金 扫描电镜 细菌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表面织构化对316L不锈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林乃明 佘达 +4 位作者 刘茹溢 袁烁 王玮华 马冠水 伏利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9-855,共7页
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矩阵分布的凹坑织构,以凹坑织构的形状、面积和间距等几何参数为因素建立正交实验表,研究激光表面织构化对316L不锈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的磨损失... 采用激光加工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形成矩阵分布的凹坑织构,以凹坑织构的形状、面积和间距等几何参数为因素建立正交实验表,研究激光表面织构化对316L不锈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利用极差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的磨损失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的表面和磨痕形貌。结果表明:表面织构化316L不锈钢试样的摩擦系数高于表面抛光316L不锈钢,这是激光表面织构化增大了表面粗糙度所致;但表面织构化试样的磨损失重明显低于表面抛光试样,这可归因于表面织构能起到捕捉磨屑、减小摩擦接触面积的作用,显著提高了316L不锈钢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316L不锈钢 正交实验 摩擦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预测P110油套管钢稀土渗铬层的厚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乃明 谢发勤 +2 位作者 钟涛 吴向清 田伟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7-80,共4页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反映P110油套管钢(P110钢)稀土渗铬工艺参数与渗铬层厚度关系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对选定工艺条件下渗铬层厚度进行良好的预测,预测结果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可以通过此模型...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建立了反映P110油套管钢(P110钢)稀土渗铬工艺参数与渗铬层厚度关系的预测模型。结果显示:该模型可以对选定工艺条件下渗铬层厚度进行良好的预测,预测结果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可以通过此模型优化工艺参数,实现P110钢稀土渗铬层厚度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P110钢 油套管 稀土 渗铬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织构化–等离子表面渗铬复合处理对TA2纯钛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乃明 雷欣 +7 位作者 王焕焕 袁烁 王强 雷晨庆 闫江山 王玮华 马冠水 曾群锋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64-74,81,共12页
为改善TA2纯钛耐磨损性能,采用激光表面织构化–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复合处理技术在TA2表面制备铬改性层,并探究复合处理试样在室温和600℃温度下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等离子合金化技术可在均匀的圆形织构单元表面上制备连续、致密... 为改善TA2纯钛耐磨损性能,采用激光表面织构化–双辉等离子表面合金化复合处理技术在TA2表面制备铬改性层,并探究复合处理试样在室温和600℃温度下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等离子合金化技术可在均匀的圆形织构单元表面上制备连续、致密的铬层,铬层厚度为55μm,主要由固溶体和CrTi、Cr_(2)Ti化合物相构成。渗铬处理显著提高了TA2的表面硬度;在室温和600℃条件下,表面织构化–等离子表面渗铬复合处理显著提高了TA2的耐磨性。就磨损失重而言,在室温和高温条件下,复合处理试样相对于TA2基体分别降低了77.2%和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等离子表面合金化 渗铬 复合处理 纯钛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表面TiN涂层的制备及其抗细菌粘附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林乃明 周宏伟 +2 位作者 范爱兰 秦林 唐宾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77-80,共4页
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纯钛(TA2)表面制备TiN涂层,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测量表面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表征涂层的成分分布和相结构;对未处理纯钛和TiN涂层作细菌粘附实验.结果显示:TiN涂层厚度为2μm,涂层的表面复合硬度为HK0.025694,表... 利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纯钛(TA2)表面制备TiN涂层,分析涂层的显微组织,测量表面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表征涂层的成分分布和相结构;对未处理纯钛和TiN涂层作细菌粘附实验.结果显示:TiN涂层厚度为2μm,涂层的表面复合硬度为HK0.025694,表面粗糙度(Ra[μm]±SD)为0.17±0.08,涂层由TiN相组成;细菌粘附结果表明:与纯钛基材相比,TiN涂层能显著地降低细菌粘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TIN涂层 细菌粘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10油管钢稀土渗铬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乃明 谢发勤 +1 位作者 钟涛 吴向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138,141,共3页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P110油管钢(P110钢)稀土渗铬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试验中的每组工艺参数,均可在P110钢表面形成连续、均匀、致密的渗铬层;以渗层的成分厚度(wCr≥12%)作为评价指标,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温度1000℃,保温...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P110油管钢(P110钢)稀土渗铬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试验中的每组工艺参数,均可在P110钢表面形成连续、均匀、致密的渗铬层;以渗层的成分厚度(wCr≥12%)作为评价指标,得到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温度1000℃,保温时间8 h,催化剂含量3wt%,稀土添加量7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钢 稀土 渗铬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钛离子氮化层在人工唾液中的耐蚀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乃明 范爱兰 +2 位作者 秦林 唐宾 邹娇娟 《稀有金属快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2-26,共5页
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纯钛(TA2)基体材料及其离子氮化层在人工唾液中的腐蚀行为。浸泡法研究表明,试样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重,而离子氮化层增重明显减缓,其腐蚀速率远小于TA2基材;电化学法研究表明,离子氮化层的自腐蚀电位较TA2... 用浸泡法和电化学法研究了纯钛(TA2)基体材料及其离子氮化层在人工唾液中的腐蚀行为。浸泡法研究表明,试样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重,而离子氮化层增重明显减缓,其腐蚀速率远小于TA2基材;电化学法研究表明,离子氮化层的自腐蚀电位较TA2基材提高,而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度减小。由失重法和电化学法得出一致结论,离子氮化处理提高了TA2在人工唾液中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钛 离子氮化 人工唾液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处理对316不锈钢脂润滑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林乃明 郭俊文 +2 位作者 邹娇娟 秦林 唐宾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746-1750,共5页
为了改善不锈钢在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奥氏体不锈钢对Cl-点蚀敏感性高的特点,在Na Cl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对316不锈钢进行电化学处理,使其发生点蚀而获得粗糙表面,在表面形成可存储润滑脂的微小油腔,持续提供润滑脂,对... 为了改善不锈钢在脂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利用奥氏体不锈钢对Cl-点蚀敏感性高的特点,在Na Cl溶液中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对316不锈钢进行电化学处理,使其发生点蚀而获得粗糙表面,在表面形成可存储润滑脂的微小油腔,持续提供润滑脂,对比研究316不锈钢基材和电化学处理的316不锈钢与GCr15钢球配副在空气中干摩擦和润滑脂润滑2种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空气中干摩擦,2种试样的磨损失质量在同一数量级,基材的摩擦因数较低;润滑脂润滑条件下,电化学处理的316不锈钢的摩擦因数和磨损失质量均远低于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不锈钢 脂润滑 摩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表面分形维数评价Ni-P化学镀层的耐蚀性
18
作者 林乃明 刘强 +5 位作者 谢瑞珍 张红彦 邹娇娟 韩鹏举 王志华 唐宾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8-523,共6页
采用化学镀Ni-P镀层改善RB400钢的耐蚀性,并对镀层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通过Matlab计算其分形维数,并研究其表面分形维数与耐蚀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i-P合金层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分形维数先增大后减小,350℃热处理镀层的表面... 采用化学镀Ni-P镀层改善RB400钢的耐蚀性,并对镀层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通过Matlab计算其分形维数,并研究其表面分形维数与耐蚀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i-P合金层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分形维数先增大后减小,350℃热处理镀层的表面分形维数最大。而镀层的耐蚀性能在400℃较好,分形维数的变化与镀层的耐蚀性能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通过镀层表面形貌分形维数的变化可以较好地预测其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化学镀 NI-P 热处理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的表面织构研究现状 被引量:22
19
作者 刘强 林乃明 +5 位作者 邹娇娟 谢瑞珍 王振霞 马永 王志华 唐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50,共10页
钢铁材料广泛应用于诸多工程领域,但其耐磨性差,源于材料表面的摩擦会引起磨损损伤、阻力大、噪声污染等问题,从而导致材料损伤或失效,影响部件局部或整体的正常使用。在材料表面形成表面织构可有效实现减摩/抗磨、减阻、降噪的效果,从... 钢铁材料广泛应用于诸多工程领域,但其耐磨性差,源于材料表面的摩擦会引起磨损损伤、阻力大、噪声污染等问题,从而导致材料损伤或失效,影响部件局部或整体的正常使用。在材料表面形成表面织构可有效实现减摩/抗磨、减阻、降噪的效果,从而达到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的目的。综述了表面织构在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方面的研究现状,对钢铁材料表面减摩/抗磨、减阻和降噪表面织构的设计与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简要阐述了相关机理。干摩擦和润滑条件下,表面织构通过发挥捕捉磨屑、储存润滑剂、流体动压润滑的作用来实现减摩/抗磨;与流体和空气摩擦时,表面织构通过产生二次涡达到减小表面与流体/空气接触面积等作用实现减阻和降噪。最后,展望了能够改善钢铁材料摩擦学行为的表面织构的相关研究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 摩擦学 表面织构 减摩 抗磨 减阻 降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合金微弧氧化层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被引量:22
20
作者 周鹏 林乃明 +3 位作者 田伟 姚小飞 田林海 唐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20,共7页
目的对比不同电解液体系中制备的陶瓷膜层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判断实验条件下陶瓷膜性能最优的电解液体系。方法在相同的电参数工艺下,分别在Na Al O2,(Na PO3)6和Na2Si O3电解液体系中对TC4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处理时间为15 min。... 目的对比不同电解液体系中制备的陶瓷膜层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判断实验条件下陶瓷膜性能最优的电解液体系。方法在相同的电参数工艺下,分别在Na Al O2,(Na PO3)6和Na2Si O3电解液体系中对TC4合金进行微弧氧化处理,处理时间为15 min。分析陶瓷层的表面形貌、成分和相结构。进行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磨损实验,对比TC4合金及三种陶瓷膜的耐磨性。通过测试极化曲线,对比TC4合金及三种陶瓷膜的耐蚀性。结果在Na Al O2,(Na PO3)6,Na2Si O3电解液体系中获得的陶瓷层表面呈现出多孔和局部凸起的相似表面特征,但相组成存在差异,主要相分别为Al2Ti O5,Al PO4和Ti O2。摩擦磨损实验表明,在10 N载荷下,以Si3N4陶瓷球作为摩擦配副,陶瓷层的磨损失重相对基材均显著减小,其中(Na PO3)6-陶瓷层失重约为基材的1/22。极化曲线分析表明,在模拟油田采出液作为腐蚀液的条件下,与TC4合金相比,陶瓷层的Ecorr显著正移,Jcorr明显减小,其中(Na PO3)6-陶瓷层的Ecorr从-0.311 V正移至0.777 V,Jcorr从9.634×10-7A/cm2减小到2.595×10-8A/cm2。结论微弧氧化处理能够显著改善TC4合金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其中(Na PO3)6-陶瓷层的综合性能较好,有望满足TC4合金服役于油田环境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合金 微弧氧化 陶瓷层 耐磨性 耐蚀性 模拟油田采出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