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内皮抑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林丽彬 杨丽娟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获得有活性的内皮抑素融合蛋白。方法利用已成功转化的pthiohis-Endo融合表达重组子的大肠杆菌TOP10,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亲和层析方法纯化,纯化产物经EK酶酶切后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blot鉴定;MTT法鉴定其对... 目的获得有活性的内皮抑素融合蛋白。方法利用已成功转化的pthiohis-Endo融合表达重组子的大肠杆菌TOP10,在IPTG诱导下表达融合蛋白,亲和层析方法纯化,纯化产物经EK酶酶切后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Western-blot鉴定;MTT法鉴定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纯化后的内皮抑素的融合蛋白经EK酶酶切行聚丙烯酰胺电泳和Western-blot鉴定与预期相符,并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结论大鼠内皮抑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成功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抑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内皮抑素 表达 融合蛋白 生物学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微循环模式的形态及分布
2
作者 林扬元 林丽彬 +3 位作者 陈智伟 杨学明 许莉妍 谢群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09-613,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微循环模式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法对87例肝细胞癌标本进行染色,判定各种微循环模式组织学结构特点并量化各种微循环模式的分布.结果:肝细胞癌中存在CD34-PAS染色双阳性的内皮细胞依...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微循环模式的形态结构与分布特点.方法:采用CD34-PAS双重染色法对87例肝细胞癌标本进行染色,判定各种微循环模式组织学结构特点并量化各种微循环模式的分布.结果:肝细胞癌中存在CD34-PAS染色双阳性的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其是血液供应的主要模式;35.63%的病例存在血管生成拟态,且出现肿瘤细胞型和细胞外基质型2种组织学类型;32.18%的病例组织中出现马赛克血管;肿瘤细胞型血管生成拟态、细胞外基质型血管生成拟态和马赛克血管的供血面积之和占全部的36.22%.结论:肝细胞癌组织至少存在4种微循环模式且具有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循环模式 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 血管生成拟态 马赛克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基础医学综合PBL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构建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3
作者 林丽彬 林志萍 +1 位作者 谢群 王守安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0年第S01期146-148,共3页
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旨在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为了能够客观、真实有效地评价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实行PBL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初步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 PB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旨在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为了能够客观、真实有效地评价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实行PBL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初步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PBL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指标,为应用型本科院校PBL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 教学效果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余氏理论及元胞自动机的Ti-2Nb合金组织模拟
4
作者 林丽彬 林成 +4 位作者 郭丽丽 莫永星 杨静怡 崔建潇 彭贤民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60-65,共6页
钛合金因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优良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因此从理论上研究钛合金组织演变规律对新型钛合金的定量设计十分必要。利用余氏理论计算价电子结构参数,结合元胞自动机规则,建立了Ti-2Nb合金β相组织模拟方法... 钛合金因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等优良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因此从理论上研究钛合金组织演变规律对新型钛合金的定量设计十分必要。利用余氏理论计算价电子结构参数,结合元胞自动机规则,建立了Ti-2Nb合金β相组织模拟方法,对Ti-2Nb合金在1 000、1 050、1 100、1 150、1 200℃固溶时的微观组织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将相结构单元与β相组织形核长大建立关联;β相组织形核点数量与固溶温度的定量关系式可以通过余氏理论计算的相结构单元结合能进行表征;β相组织的晶粒尺寸随固溶时间的演变可以通过模拟步长建立关联。研究结果可为合金成分、制备工艺、组织、性能定量关系的建立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氏理论 元胞自动机 组织模拟 相结构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内外共培养体系中肝癌细胞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谢群 林丽彬 +2 位作者 张金添 杨学明 林扬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目的探讨共培养体系中肝癌细胞(MHCC97H)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MHCC97H细胞与HSC直接接触式共培养、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共培养、条件培养液共培养、Transwell小室法共培养体系及两种细胞联合... 目的探讨共培养体系中肝癌细胞(MHCC97H)对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 HSC)活化的影响。方法建立MHCC97H细胞与HSC直接接触式共培养、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共培养、条件培养液共培养、Transwell小室法共培养体系及两种细胞联合荷裸鼠动物模型,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与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表达,CCK-8法检测HSC增殖能力,划痕法及小室法检测HSC迁移运动能力。结果各种共培养体系中HSC均呈现活化型状态,直接接触式共培养、条件培养液共培养、Transwell小室法共培养体系及细胞联合荷裸鼠动物模型中HSC的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直接接触式共培养、纤维蛋白原-凝血酶法共培养体系及荷裸鼠动物模型中细胞之间的趋化性增强;肝癌细胞条件培养液与Transwell小室共培养体系中HSC的增殖与迁移运动能力均明显增强。结论在成功构建的多种体内外共培养体系中,肝癌细胞能够促进HSC活化、细胞增殖及迁移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细胞 肝星状细胞 共培养 Α-SM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efin B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谢群 林丽彬 +3 位作者 张金添 杨学明 徐丽 林扬元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30-538,共9页
目的探讨stefin B(CSTB)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极化成未分化巨噬细胞(M0)、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stefin B(CSTB)调控巨噬细胞极化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诱导人单核细胞系THP-1极化成未分化巨噬细胞(M0)、经典活化的巨噬细胞(M1)、替代性活化的巨噬细胞(M2)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构建慢病毒stefin B(LV-CSTB)及对照空载体病毒(LV-NULL),感染各亚型巨噬细胞,ELISA法检测IL-10和IL-12分泌;病毒感染各亚型巨噬细胞后的上清分别制备成条件培养液用于培养MHCC97H细胞,CCK-8法、划痕法和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RT 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检测细胞E-cadherin、N-cadherin、β-catenin及Twist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LV-CSTB感染M0、M2、TAM亚型细胞的上清中IL-10明显增加,感染M1后上清中IL-12明显增加;LV-CSTB感染M0、M2、TAM亚型的条件培养液作用时,MHCC97H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明显增强,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N-cadherin、β-catenin(M0除外)及Twis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上升。结论Stefin B调控巨噬细胞M0向M2亚型极化,stefin B介导M0、M2、TAM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fin B 巨噬细胞 极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质量分数对Al‐15Si‐xNb涂层组织与耐蚀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彭贤民 林成 +3 位作者 郭丽丽 史艳华 乔忠立 林丽彬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以Al‐15Si‐xNb涂层为研究对象,探究了Nb质量分数对涂层显微组织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涂层的组织形貌,运用XRD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应用电化学实验方法(包括开路电位、阻抗谱、极化曲线)表征并讨论了涂层在质... 以Al‐15Si‐xNb涂层为研究对象,探究了Nb质量分数对涂层显微组织结构和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金相显微镜观察涂层的组织形貌,运用XRD分析涂层的物相组成,应用电化学实验方法(包括开路电位、阻抗谱、极化曲线)表征并讨论了涂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Al‐15Si‐xNb涂层主要由α‐Al、初生Si、共晶Si组成,在涂层中加入Nb元素后生成少量的NbAl3相和Nb5Si3相;Nb元素的加入促进异质形核,较明显地改变涂层的组织分布;Al‐15Si‐10Nb涂层中的组织更细小且分布更均匀,均匀分布的α‐Al、初生Si和共晶Si构成众多均匀分布的腐蚀微电池,促进α‐Al阳极反应,使涂层表面生成的Al_(2)O_(3)氧化膜更加连续;Al‐15Si‐xNb涂层的极化曲线具有类钝化特征,其中Nb质量分数为10%时涂层的自腐蚀电位和点蚀电位较高,产物膜电阻较大,维钝电流密度较低,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15Si‐xNb涂层 显微组织 Cl-介质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