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的研究——品尝员的识别能力与适口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松江勇次 崔晶 +1 位作者 张欣 楠谷彰人 《北方水稻》 CAS 2016年第4期6-8,13,共4页
为了确定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方法,通过对中国产粳稻品种进行食味品尝评价,分析品尝员的识别能力和适口性,探讨由中国人来构成品尝员时进行食味品尝试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食味评价值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食味评价值在品尝员之... 为了确定中国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评价方法,通过对中国产粳稻品种进行食味品尝评价,分析品尝员的识别能力和适口性,探讨由中国人来构成品尝员时进行食味品尝试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对食味评价值进行方差分析的结果:食味评价值在品尝员之间和品种之间都存在着1%水平的显著差异,而品尝员和品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差异是不显著的。因此,虽然不同品尝员之间的食味评价值存在着差异,而全体品尝员对于同一品种的评价则呈现了一定的趋势。关于每个品尝员的识别能力,高于5%F值的品尝员为18人中的9人,为总人数的50%,这9名品尝员可以被判定为具备识别能力。此外,这9名品尝员中与全体品尝员适口性相一致的为8人,与全体适口性不一致的为1人。综上所述,在对粳稻型品种进行食味品尝试验时,虽然具有识别能力的品尝员人数较少,但是从品尝员全体对品种的食味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点可以判断通过本试验这样的食味评价方法来评价中国产粳稻品种的食味是可行的。此外,因为品尝员中具有识别能力的人数十分之少,为了育成具有良好食味品质的水稻品种,加大对品尝员食味评价能力的培训就是首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中国产粳稻品种 食味 食味品尝试验 品尝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优良食味稻米灌浆期水管理、鲜谷干燥温度及糙米水分与食味关系研究(译文) 被引量:3
2
作者 松江勇次 吴香雷 《粮油食品科技》 2019年第6期1-4,共4页
为了生产优良食味稻米,克服栽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主要论述了灌浆期最适宜的用水管理、新鲜稻谷的干燥温度以及糙米水分含量与其食味之间的关系。水稻灌浆期最适宜的用水管理是湿润管理法,通过对灌浆期水稻的湿润管理,可有效抑制水... 为了生产优良食味稻米,克服栽培环境的影响非常重要。主要论述了灌浆期最适宜的用水管理、新鲜稻谷的干燥温度以及糙米水分含量与其食味之间的关系。水稻灌浆期最适宜的用水管理是湿润管理法,通过对灌浆期水稻的湿润管理,可有效抑制水田土壤温度上升,保持根系活力,提高稻米结实率,最终实现稻米增收与食味提升。新鲜稻谷水分含量不同,干燥所需的送风温度也不同,22%、25%、30%的水分含量分别对应的适宜温度为55、48、35℃。糙米中14%~15%的水分含量能够保证稻米的最佳食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稻米 食味 灌浆期最适宜的用水管理 新鲜稻谷的干燥温度 糙米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食味米生産の栽培理論—登熟期間中における最適な水管理,収穫籾の乾燥温度および玄米水分—(日语原文)
3
作者 松江勇次 吴香雷 《粮油食品科技》 2019年第6期5-9,共5页
培環境条件に左右されない良食味米生産のための、登熟期間中の水管理、収穫籾の乾燥温度および玄米水分と食味との関係について述べる。登熟期間中の水管理は、飽水管理が最適である。飽水管理を実施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地温の上昇が制... 培環境条件に左右されない良食味米生産のための、登熟期間中の水管理、収穫籾の乾燥温度および玄米水分と食味との関係について述べる。登熟期間中の水管理は、飽水管理が最適である。飽水管理を実施することによって,地温の上昇が制御されるとともに,根の活力低下が軽減される.その結果,収量は根の健全化に起因する登熟歩合の向上によって増収するとともに,食味も優れる。生籾水分が22,25,30%の場合は,それぞれの乾燥させるための送風温度は55,48,35℃が適温である。食味からみた玄米の適水分は14%~15%であ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味 登熟期間中における最適な水管理 収穫籾の乾燥温度 玄米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质分析仪在食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建 张欣 +5 位作者 崔晶 王松文 丁得亮 边嘉宾 楠谷彰人 松江勇次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20,24,共7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中、日、韩粳稻品种各10个(共计30个)为供试材料,对稻米的米饭食味特性、淀粉糊化(RVA)特性、外观及稻米主要组分含量进行了全面测定。结果表明:米饭食味计测定值中,中、日、韩品种的外观、硬度、粘度及平衡性的平均值间... 以具有代表性的中、日、韩粳稻品种各10个(共计30个)为供试材料,对稻米的米饭食味特性、淀粉糊化(RVA)特性、外观及稻米主要组分含量进行了全面测定。结果表明:米饭食味计测定值中,中、日、韩品种的外观、硬度、粘度及平衡性的平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食味值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硬度粘度计测定值中,中、日、韩品种的硬度和弹力性的平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粘度和平衡性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1);关于RVA特性,中、日、韩品种各平均值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表2);在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食味计测定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方面,中、日、韩品种的平均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流动分析仪测定的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3)。从相关性分析来看,米饭食味计的外观、硬度、粘度和平衡性中,除硬度和米饭食味值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4);RVA特性值中,最高粘度、崩解值和消减值和食味值相关显著,最低粘度、最终粘度和食味值的相关并不显著(表5);整精米率和主要组分含量同食味值的相关中,只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余相关均不显著(表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分析仪 食味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品尝员粳稻食味品尝评价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建 崔晶 +4 位作者 张欣 戴士友 徐宝梁 楠谷彰人 松江勇次 《种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94,共5页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人群粳稻食味品质的感官差异,为今后的优质食味粳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国外引进的39个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籍贯分属全国19个省、直辖市的41名师生作为品尝员参加了试验。结果表明:各地区品尝员的评价项目中,除东... 研究我国不同地区人群粳稻食味品质的感官差异,为今后的优质食味粳稻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国外引进的39个粳稻品种(系)为供试材料,籍贯分属全国19个省、直辖市的41名师生作为品尝员参加了试验。结果表明:各地区品尝员的评价项目中,除东北西北区外观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南方地区的平均值外,其余各项目的平均值间虽有不同,但差异并不显著;从各评价项目和综合评价的相关关系来看,外观、香气和味道同品尝员的籍贯来源无关,均呈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在粘度和硬度方面,除华北地区品尝员的硬度和综合评价显著相关外,其余地区的相关均不显著;对硬度的进一步分析发现,个别品尝员由于硬度嗜好性的差异对试验结果造成了影响,除去这些个别品尝员后,硬度和综合评价间呈现了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尝员 区域性 粳稻 食味品尝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合作水稻品质·食味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20
6
作者 崔晶 楠谷彰人 +1 位作者 松江勇次 森田茂纪 《北方水稻》 CAS 2011年第4期1-6,共6页
介绍了中国水稻食味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对今后水稻食味研究的发展做了展望。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主食稻米的需求正在由数量型向品质食味型转变。影响水稻食味的三大因素包括遗传... 介绍了中国水稻食味研究取得的成果和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对今后水稻食味研究的发展做了展望。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主食稻米的需求正在由数量型向品质食味型转变。影响水稻食味的三大因素包括遗传特性、产地特点和生产技术,其中,首选遗传特性。中国水稻食味育种工作已经展开,优质食味米配套生产技术的研发也取得了初步成果。食味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科学研究和优质食味米开发意义重大,不可或缺,正在积极推进。这些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实际开发应用,必将对新时期中国水稻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食味 食味评价 食味育种 合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两国品尝员对中日水稻品种的食味评价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楠谷彰人 赫兵 +3 位作者 崔中秋 张欣 崔晶 松江勇次 《北方水稻》 CAS 2016年第4期1-5,共5页
我们围绕中国和日本产粳稻品种进行了食味品尝试验,同时对中日两国品尝员品尝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其结果是,中国品尝员和日本品尝员在双方的综合评价分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食味品尝试验中的其他科目,两国品尝员之间的试验... 我们围绕中国和日本产粳稻品种进行了食味品尝试验,同时对中日两国品尝员品尝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及评价。其结果是,中国品尝员和日本品尝员在双方的综合评价分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在食味品尝试验中的其他科目,两国品尝员之间的试验结果也呈现显著正相关。然而,通过对不同品种进行比较,两国品种均存在着日本品尝员给出非常低的评价而中国品尝员给出的评价并不是那么低的水稻品种。此外,在综合评价判定的时候,中国品尝员重视中国品种的硬度和粘度,重视日本品种的味道和外观,而日本品尝员,无论是对于中国品种还是日本品种则更重视粘度和外观。通过本研究,我们可以得出,在中国运用日本式的食味品尝试验方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评价过程中对两国品尝员之间评价差异性很大的品种,对进行综合评价时中日两国品尝员的重视科目的不同,对外观和硬度进行评价时的评价基准及嗜好性的不同也要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中日粳稻品种 食味 食味品尝试验 品尝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浆期温度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锡明 张欣 +1 位作者 崔晶 松江勇次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0-13,共4页
解析了2013年和2014年气候因素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水稻灌浆期温度与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年度间气候因素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崩解值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对最高黏度影响不显著。气候因素... 解析了2013年和2014年气候因素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了水稻灌浆期温度与稻米品质性状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年度间气候因素对稻米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崩解值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对最高黏度影响不显著。气候因素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水稻灌浆期温度。水稻灌浆期温度与稻米崩解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稻米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最高黏度呈弱正相关。水稻灌浆期温度越高,稻米崩解值、蛋白质含量越高,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与最高黏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质性状 灌浆期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期节水灌溉对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曲红岩 张欣 +4 位作者 崔中秋 楠谷彰人 松江勇次 崔晶 施利利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15-20,共6页
为明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受节水处理的影响,以"津原E28"、"津稻417"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水分灌溉量,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进行节水处理,探究不同时期节水后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 为明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受节水处理的影响,以"津原E28"、"津稻417"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控制水分灌溉量,在水稻不同生育时期进行节水处理,探究不同时期节水后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发育的各时期节水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水稻的产量,主要制约因素为穗数和千粒重,各处理间产量降低幅度为14%~39%、12%~27%。节水处理对穗数、每穗粒数、杆长、穗长、实粒率和千粒重的影响均达到0.1%水平上的显著差异。拔节期至孕穗期节水,水稻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下降最为明显;返青至分蘖期的节水处理,水稻的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均最低;出穗至灌浆期的节水处理实粒率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节水灌溉 农艺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煮饭水质结合加水量和浸泡时间对粳稻食味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萍 周广春 +4 位作者 崔晶 李凤英 李文敏 谷新艳 松江勇次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79,共6页
以津川1号和津原E28为材料,采用自来水和纯净水煮饭,通过米饭感官评价和质地测定,明确水质对其食味的影响,同时研究这种影响是否与煮饭时的加水量和浸泡时间有关。结果表明,随加水量的增加,米饭外观、饭香、味道和综合评价感官得分先增... 以津川1号和津原E28为材料,采用自来水和纯净水煮饭,通过米饭感官评价和质地测定,明确水质对其食味的影响,同时研究这种影响是否与煮饭时的加水量和浸泡时间有关。结果表明,随加水量的增加,米饭外观、饭香、味道和综合评价感官得分先增大后减小,米水质量比为1∶1.50时上述指标得分最高,食味最好;米水质量比在1∶1.25~1.50范围内,用纯净水蒸煮的米饭的味道和粘度感官得分要高于用自来水蒸煮的米饭。随煮饭加水量的增加,米饭的硬度下降、粘度增加,与感官评价结果一致。随大米浸泡时间延长,米饭外观、味道、粘度和综合评价感官得分先增加后减小,浸泡1.0 h,上述指标得分最高,食味最好。浸泡时间延长会降低米饭的饭香。在浸泡时间15.0 h内,与用自来水浸泡后蒸煮相比,用纯净水浸泡后蒸煮的米饭食味感官综合评价更高。综上,对津川1号和津原E28而言,米水质量比为1∶1.50,浸泡1.0 h,使用纯净水煮饭可以获得更好的食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水质 煮饭 加水量 浸泡时间 食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和八角精油联合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汪青青 李萍 +2 位作者 赵鹏英 崔晶 松江勇次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4-88,共5页
采用2倍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肉桂油和八角油单方及联合使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分级浓度抑制指数(FIC)评价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分别为31.25,125.0mg/mL,八角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 采用2倍连续稀释法分别测定肉桂油和八角油单方及联合使用时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利用分级浓度抑制指数(FIC)评价两者联合使用后的抗菌作用。结果表明,肉桂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分别为31.25,125.0mg/mL,八角油对供试酵母和细菌的MIC均为1000.0mg/mL,肉桂油的抗菌效果好于相同浓度的八角油。肉桂油和八角油按1∶1体积比复配使用时,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表现出协同作用(FIC=0.375),对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表现出相加作用(FIC=0.625),对所有供试菌种均无拮抗作用。肉桂油和八角油复配比例变化,抑菌活性会发生改变,对嗜水气单胞菌、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最佳抑菌复配体积比例均为3∶1。综上,肉桂油和八角油联合使用可以增强抑菌活性,降低各自的使用浓度,从而减弱其用作保鲜剂时对果蔬感官特性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油 八角油 联合抗菌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北方粳稻食味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志玺 吕文俊 +5 位作者 刘晴 张欣 楠谷彰人 松江勇次 崔中秋 崔晶 《中国稻米》 2019年第1期10-14,共5页
为了构建中国北方粳稻食味评价方法和体系,通过对已育成的粳稻品种和性状稳定的粳稻品系进行基于统计学的食味评价,分析了水稻食味鉴评员(以下简称"鉴评员")的识别能力和嗜好性,同时对鉴评员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 为了构建中国北方粳稻食味评价方法和体系,通过对已育成的粳稻品种和性状稳定的粳稻品系进行基于统计学的食味评价,分析了水稻食味鉴评员(以下简称"鉴评员")的识别能力和嗜好性,同时对鉴评员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食味综合评价值不同品种(系)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鉴评员的评价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但是鉴评员和供试品种(系)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差异并不显著。尽管不同鉴评员之间的食味评价存在一定差异,然而全部鉴评人员对于供试品种(系)的评价结果趋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食味评价 鉴评员 识别能力 嗜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期对津川1号产量及品质食味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洁 张欣 +4 位作者 崔中秋 楠谷彰人 松江勇次 崔晶 施利利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1-24,共4页
通过对津川1号的不同播种期试验,比较分析了处理间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品质食味的差异性,以期为优质水稻品种津川1号选择合理的播种时期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津川1号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过晚,不仅产量会显著降低,而且会增加直... 通过对津川1号的不同播种期试验,比较分析了处理间产量、产量构成要素及品质食味的差异性,以期为优质水稻品种津川1号选择合理的播种时期提供理论指导。结果表明:津川1号的适宜播种期为4月中下旬,过晚,不仅产量会显著降低,而且会增加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粘性,进而降低其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期 水稻 产量 食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王志玺 吕文俊 +5 位作者 崔晶 黄亮 张欣 楠谷彰人 松江勇次 崔中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9-15,33,共8页
为深入研究稻米品质食味特性,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影响品质食味的因素与综合评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加速推进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系)的选育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试验采用8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稻米理化特性的测定,分析了糙米... 为深入研究稻米品质食味特性,本研究系统地探讨了影响品质食味的因素与综合评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加速推进优质食味水稻品种(系)的选育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试验采用8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稻米理化特性的测定,分析了糙米的外观品质、精米的蛋白质含有率、直链淀粉含有率、米饭的物化特性、稻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综合评价值与糙米的外观品质、精米的蛋白质含有率、直链淀粉含有率、米饭的物化特性、稻米淀粉的糊化特性等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这些理化指标与综合评价值之间相关性并不显著(P>0.05)。表明稻米的各理化指标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最终的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加工品质 外观品质 营养品质 食味(蒸煮)品质 贮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期对优质稻米产量及食味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文俊 王志玺 +6 位作者 张欣 李萍 崔晶 赵飞 松江勇次 楠谷彰人 崔中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1-8,共8页
为明确优质水稻的最佳移栽期,探讨移栽期对优质水稻品质的影响,丰富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依据,提高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按照现行的天津移栽时期提前或推迟移栽期,进行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调查,同时进行糊化特性和食味品尝试验,并结合... 为明确优质水稻的最佳移栽期,探讨移栽期对优质水稻品质的影响,丰富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依据,提高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按照现行的天津移栽时期提前或推迟移栽期,进行产量和产量构成要素的调查,同时进行糊化特性和食味品尝试验,并结合移栽至出穗期积温对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和食味品质特性的影响分析,对‘津川1号’、‘津原E28’和‘津原45’3个品种进行移栽期试验,分析了移栽期至出穗期积温和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糊化特性及食味品尝试验综合评价值之间的相关性,旨在获得天津地区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食味品尝试验的综合评价值与移栽至出穗积温之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P≤0.001);移栽期的推迟导致产量降低,但水稻食味品质得到相应提高。因此,适当推迟移栽期有利于提高优质水稻食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栻培 食味品质 产量 产量极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获期对优质稻米产量及食味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文俊 王志玺 +5 位作者 张欣 李萍 崔晶 松江勇次 楠谷彰人 崔中秋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17-23,共7页
为提升水稻栽培技术,改进水稻收获期的食味品质,以‘津川1号’‘津原E28’和‘津原45’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收获期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尝试验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出穗至收获期积温和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理化学特性、糊化特性、物化特... 为提升水稻栽培技术,改进水稻收获期的食味品质,以‘津川1号’‘津原E28’和‘津原45’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析收获期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尝试验的影响,同时进行了出穗至收获期积温和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理化学特性、糊化特性、物化特性、水分及食味品质的相关性研究,旨在明确优质水稻品种最佳收获期。结果表明:在保证稻谷水分不低于15%条件下,收获期的食味品尝试验综合评价值与出穗至收获积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适当延迟收获期,可提升水稻食味。根据并行试验移栽期对水稻产量及食味的影响,应在适当延迟移栽期的基础上,确定最佳收获时期,确保水稻的高产和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 食味(蒸煮)品质 产量 水分 理化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川1号’糙米不同水分含量对其理化特性和食味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生华 崔中秋 +3 位作者 张欣 崔晶 楠谷彰人 松江勇次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4-18,23,共6页
对不同水分含量的水稻品种‘津川1号’糙米进行试验,分析了水分含量、理化成分及其相关特性和食味的相关性,为实际生产中明确稻谷最佳贮藏时期水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贮藏时期合理水分含量会提升供试品种‘津川1号... 对不同水分含量的水稻品种‘津川1号’糙米进行试验,分析了水分含量、理化成分及其相关特性和食味的相关性,为实际生产中明确稻谷最佳贮藏时期水分含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贮藏时期合理水分含量会提升供试品种‘津川1号’的食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津川1号 糙米 水分 理化成分及其相关特性 硬度黏度比 食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反应鉴别籼粳稻类型的影响因素研究
18
作者 周坤 李萍 +4 位作者 崔晶 李凤英 藤田明子 张欣 松江勇次 《中国稻米》 2020年第3期5-9,共5页
采用酚反应鉴定籼粳稻类型,详细探讨影响酚反应的有关因素,提高酚反应的可操作性。结果表明,浸泡时间、稻米形态和苯酚浓度对酚反应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酚反应的可操作性,并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宜采用浓度为0.20%及其以上的苯酚水溶... 采用酚反应鉴定籼粳稻类型,详细探讨影响酚反应的有关因素,提高酚反应的可操作性。结果表明,浸泡时间、稻米形态和苯酚浓度对酚反应具有重要影响。为提高酚反应的可操作性,并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宜采用浓度为0.20%及其以上的苯酚水溶液浸泡稻谷或糙米,且浸泡时间至少72 h。酚反应操作简便、颜色变化容易观察,在籼粳稻类型快速鉴定中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粳稻 鉴定 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条件对食味的影响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松江勇次 《北方水稻》 CAS 2007年第4期69-77,共9页
水稻的移植时期和灌浆温度、土壤、倒伏、水管理、收获时期、储藏条件等都会影响大米的食味,从稻株个体看,穗的大小、穗部的位置、分蘖、糙米的粒厚等也会影响大米的食味。食味的变化因品种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变动作为稳定性和... 水稻的移植时期和灌浆温度、土壤、倒伏、水管理、收获时期、储藏条件等都会影响大米的食味,从稻株个体看,穗的大小、穗部的位置、分蘖、糙米的粒厚等也会影响大米的食味。食味的变化因品种不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变动作为稳定性和适应性从量的角度衡量对正确的引进品种意义相当大。品种和环境因子的互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存在着品种间差异的变化。食味中品种和生产年度、移植时期、储藏时间之间也存在着互作,而品种和施肥量、土壤类型之间则没有互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条件 食味 适应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