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烷衍生化GC-MS检测香精中糖类物质成分 被引量:2
1
作者 邹琳 王云龙 +3 位作者 刘茜 李坚 杨龙彦 宁振兴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126,131,共6页
建立了基于硅烷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检测香精中17种糖类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衍生化的最佳条件为以BSTFA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温度40℃、衍生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共鉴定出17种糖类物质。17种糖类物质在一定质量浓度内具... 建立了基于硅烷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快速检测香精中17种糖类物质的方法。结果表明:衍生化的最佳条件为以BSTFA为衍生化试剂、衍生化温度40℃、衍生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共鉴定出17种糖类物质。17种糖类物质在一定质量浓度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方法的检出限为0.027~0.077μg/mL,加标回收率为94.80%~110.03%,相对标准偏差为3.03%~8.06%。实际样品测定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香精中17种糖类物质成分,满足对香精中糖类物质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衍生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检测 糖类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醇类香料单体应用于滤棒加香的转移行为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龙彦 张玎婕 +4 位作者 宁振兴 李志华 李季刚 黄善松 张峻松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7-94,共8页
将13种醇类香料单体添加到卷烟滤棒中,优化香料成分的萃取条件,建立香料单体的GC-MS分析方法,考查贮存和抽吸过程中醇类香料单体在卷烟中的转移行为。结果表明:1)当萃取溶剂为无水乙醇、萃取方式为超声振荡、萃取溶剂体积为6 mL、萃取... 将13种醇类香料单体添加到卷烟滤棒中,优化香料成分的萃取条件,建立香料单体的GC-MS分析方法,考查贮存和抽吸过程中醇类香料单体在卷烟中的转移行为。结果表明:1)当萃取溶剂为无水乙醇、萃取方式为超声振荡、萃取溶剂体积为6 mL、萃取时间为20 min时,醇类香料单体萃取量最高。2)13种醇类香料单体在0.63~10.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精密度、回收率较高,该分析方法可行。3)贮存期13种醇类香料的滤嘴持留率为9.68%~52.03%,烟丝迁移率为1.06%~17.36%,散失率为36.88%~87.01%;抽吸后13种醇类香料单体主流烟气转移率为0~14.49%,滤嘴残留率为14.78%~73.25%。4)十五醇的滤嘴持留率、烟气转移率相对较高,烟丝迁移率、散失率、滤嘴残留率相对较低,适宜应用于滤棒加香。5)互为顺反异构体的醇类香料单体在卷烟贮存和抽吸过程中的转移行为较相似;互为同系物的醇类香料单体,滤嘴持留率、烟气转移率、滤嘴残留率整体上随分子量增大、沸点增高而逐渐增加,散失率则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类香料 滤棒加香 滤嘴持留率 烟丝迁移率 烟气转移率 滤嘴残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产香酵母发酵技术改善烟叶品质 被引量:19
3
作者 胡志忠 姜宇 +7 位作者 龙章德 刘鸿 邹克兴 苏赞 孙建生 李季刚 杨龙彦 许春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00-204,共5页
以贵州兴义复烤中部烟叶为研究对象,利用产香酵母对其进行固态发酵,研究含水率、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然后测定优化前后发酵条件下烟叶的香气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结果... 以贵州兴义复烤中部烟叶为研究对象,利用产香酵母对其进行固态发酵,研究含水率、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发酵条件,然后测定优化前后发酵条件下烟叶的香气物质和常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1)各因素对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显著性由大到小为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烟叶含水率,最佳发酵工艺为烟叶含水率30%,接种量5mL,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2d,此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最高为8.45%;(2)在最佳发酵条件下,烟叶新增多种重要致香物质,如糠醇、金合欢醇、β-环柠檬醛等,并且新植二烯含量较对照增加了78.07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香酵母 发酵 石油醚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萃取春黄菊油的挥发性成分分析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善松 董振山 +2 位作者 杨龙彦 李志华 吴晶晶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12期57-62,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对春黄菊进行提取,得到淡黄色油状物,得率为1.57%,利用GC-MS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87种香气成分,其中烯烃种类含量最多,有39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1.09%,醇类、酯类、酮类、酸类、醛类分别有12、11、...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对春黄菊进行提取,得到淡黄色油状物,得率为1.57%,利用GC-MS仪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共鉴定出87种香气成分,其中烯烃种类含量最多,有39种,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1.09%,醇类、酯类、酮类、酸类、醛类分别有12、11、8、2、1种。黄春菊油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甜没药烯萜醇氧化物A(37.01%)、β-金合欢烯(19.42%)、p-薄荷-1-烯-9-醇(6.05%)、α-红没药醇氧化物B(5.88%)、α-红没药醇(2.18%)、α-金合欢烯(1.85%)、α-布藜烯(1.74%)等,这些成分占春黄菊油挥发性成分总量的72.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春黄菊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烟用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绍华 白家峰 +2 位作者 杨龙彦 陈义昌 许春平 《轻工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81-87,共7页
对天然烟用添加剂中具有增香功能、保润功能、降低刺激型功能和减少杂气功能烟用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相较于天然烟用添加剂丰富的研究成果,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未来需要围绕开发和优化卷烟配方中烟用添加... 对天然烟用添加剂中具有增香功能、保润功能、降低刺激型功能和减少杂气功能烟用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相较于天然烟用添加剂丰富的研究成果,其应用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未来需要围绕开发和优化卷烟配方中烟用添加剂的调配工艺并研究其理论机制、优化添加剂的配方并阐明其理论机制、提高烟用添加剂有效成分的纯度、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开发新型烟用添加剂等方面深入开展研究,从而进一步提高卷烟感官品质,形成卷烟风格特色,以满足消费者对卷烟吸味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烟用添加剂 增香 保润 致香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菘香合剂的体外抗病毒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鸿 杨鸿 +10 位作者 宁振兴 邸莎 孔冉 李贤煜 农李政 吴彦 黄东业 胡志忠 徐石磊 廖超执 杨龙彦 《中国药物警戒》 2016年第7期394-397,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合剂"银菘香"的抗多种病毒活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检测该复方在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株(HPR8株(H1N1亚型)、副流感病毒1型(PIV-1)、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B族4型(Cox B4)的... 目的研究中药合剂"银菘香"的抗多种病毒活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检测该复方在体外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株(HPR8株(H1N1亚型)、副流感病毒1型(PIV-1)、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B族4型(Cox B4)的抗病毒作用,并通过液相蛋白芯片技术检测"银菘香"对流感病毒诱导的A549细胞的11种炎性因子释放的影响,分析其潜在作用机制。结果研究显示"银菘香"对上述5种病毒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银菘香"可显著降低流感病毒诱导的A549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L-4、IL-5、IL-6、IL-18、TNF-α、IFN-g和GM-CSF的释放(P<0.05,P<0.01)。结论"银菘香"具抗一定病毒活性,其潜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病毒诱导的多种炎症因子释放,减轻炎症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抗病毒作用 液相蛋白芯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及产地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玎婕 胡超 +5 位作者 朱远洋 杨龙彦 胡志忠 宋凌勇 梁淼 张峻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33-40,共8页
为研究不同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以4种不同品种及产地的西梅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香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及产... 为研究不同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以4种不同品种及产地的西梅为研究对象,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其香味成分进行测定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比较不同品种及产地西梅香气成分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及产地西梅香气成分均包括醛类、酸类、醇类、酮类、酯类、烯烃类、酚类及含氮杂环化合物等物质,其中醛类物质所占比例最大,但特征香气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表明:品种是造成西梅香气成分差异性较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梅 香气成分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生物制剂对复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许春平 孙懿岩 +7 位作者 姜宇 刘鸿 邹克兴 苏赞 孙建生 李季刚 杨龙彦 龙章德 《轻工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34-41,共8页
从烟叶表面筛选出3株可能用于烟叶增香提质的菌株,即高地芽孢杆菌Y2( Bacillus altitudinis )、地衣芽孢杆菌D3( Bacillus licheniformis )、枯草芽孢杆菌L1( Bacillus subtilis ),将其组成单一和复配生物制剂对烟叶进行固态发酵,研究... 从烟叶表面筛选出3株可能用于烟叶增香提质的菌株,即高地芽孢杆菌Y2( Bacillus altitudinis )、地衣芽孢杆菌D3( Bacillus licheniformis )、枯草芽孢杆菌L1( Bacillus subtilis ),将其组成单一和复配生物制剂对烟叶进行固态发酵,研究芽孢杆菌生物制剂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香味物质和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一菌株对烟叶进行固态发酵后,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下降,烟叶中的羰基类、酸类、酯类等香味物质含量均增加,香味成分也更为丰富.采用复配菌株生物制剂对烟叶进行固态发酵后,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下降,Y2+L1复配处理可有效降低烟碱的含量并提高糖碱比;但菌株复配后并未呈现对香味成分产生影响的叠加效应,而是在一些香味物质上表现出完全相反的趋势.D3处理或者Y2+D3复配处理能提高石油醚提取物含量,表现出较强的生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生物制剂 固态发酵 烟叶化学成分 香味物质 石油醚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