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明 杨鹏麟 +2 位作者 龚永生 范小芳 唐疾飞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6年第8期617-619,共3页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的制备,简化多次缺血预处理(IP)操作,提高制模成功率。方法成年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四组:改进的缺血/再灌注组及预处理组(PIR,PIP);以往的缺血/再灌注组及预处理组(TIR,TIP)。改进组心... 目的改进和完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的制备,简化多次缺血预处理(IP)操作,提高制模成功率。方法成年SD大鼠80只,随机分成四组:改进的缺血/再灌注组及预处理组(PIR,PIP);以往的缺血/再灌注组及预处理组(TIR,TIP)。改进组心电图记录,左颈动脉插管压力测定、TTC染色心肌梗死面积评估。结果①造模成功率:PIR组与TIR组分别为95%和55%(P<0.05);PIP组及TIP组分别为95%和10%(P<0.01)。②PIP组发生心律失常起始时间比PIR组延迟27.1(%P<0.05);室速、室颤持续时间比PIR组分别短77.5(%P<0.01)和68.9(%P<0.05);室速、室颤的发生率分别是PIR组的45(%P<0.05)和30.3(%P<0.05);心律失常得分仅为PIR组的70(%P<0.01)。③颈动脉压力波形的改变。④PIR组及PIP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59.4±13.6%和26.8±11.7(%P<0.01)。结论改进的方法能够提高成功率,准确性地复制心肌I/R的实验模型,简化实验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心肌再灌注损伤 模型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血脂、血糖水平对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官学强 林丛 +3 位作者 陈鹏 李继武 唐疾飞 杨鹏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老年人群 血糖水平 高血压 患病率 血脂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高脂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I术后不同止血方案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林丛 官学强 +3 位作者 李继武 吴连拼 唐疾飞 杨鹏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97-98,共2页
31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在经股动脉PC I后应用Angioseal闭合器止血,B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 I,C组经股动脉PC I后行传统徒手压迫。结果止血时间A、B组较C组明显缩短;下肢制动时间A组较C组明显缩短,B组无需下肢止动... 314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在经股动脉PC I后应用Angioseal闭合器止血,B组经桡动脉途径行PC I,C组经股动脉PC I后行传统徒手压迫。结果止血时间A、B组较C组明显缩短;下肢制动时间A组较C组明显缩短,B组无需下肢止动;总卧床时间A组明显少于C组,B组无需严格卧床。A、B组术后并发症如出血、血肿、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明显低于C组。提示Angioseal闭合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止血方法,操作简单;经桡动脉途径行PC I能提高手术患者的舒适度,减少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gioseal闭合器 经桡动脉途径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例肺栓塞的诊治观察报告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定修 李嘉 +3 位作者 陈鹏 官学强 杨鹏麟 唐疾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4期395-396,共2页
关键词 肺栓塞 观察报告 病理生理综合症 诊治 肺循环障碍 肺动脉栓塞 2002年 西方国家 心肌梗塞 漏诊率 外源性 内源性 常见病 发病率 其意义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教学现状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官学强 李继武 杨鹏麟 《现代医院》 2011年第2期127-128,共2页
通过分析现阶段医疗环境状况和心血管内科临床特点,提出了心血管临床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并初步探讨应对和克服这些困难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临床实习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性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颈动脉I/M值与肾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徐亮 周野 杨鹏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1期12-16,共5页
目的分析实验性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颈动脉内膜/中膜(I/M)比值变化与肾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家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各16只。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干预,维持喂饲基础饲料;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120g/d... 目的分析实验性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颈动脉内膜/中膜(I/M)比值变化与肾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48只家兔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对照组、模型组,各16只。空白组不给予任何干预,维持喂饲基础饲料;对照组给予高脂饲料120g/d;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7d后,于禁食(不禁水)12h后实施颈动脉内膜空气干燥术使其成为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获取所有家兔双侧手术段颈动脉、肾动脉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分析I/M值,并在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CR)比值,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空白组家兔颈动脉、肾动脉光镜下HE染色正常;对照组颈动脉可见轻微内膜增生,肾动脉仅可见轻度增生狭窄,但无明显脂质沉积;模型组颈动脉内膜明显增生增厚,内膜下大量泡沫细胞堆积,肾动脉内膜广泛显著增生,血管内径严重狭窄,高倍镜下可见增厚内膜为泡沫细胞堆积。与空白组比较,对照组和模型组家兔颈动脉、肾动脉I/M值均明显升高,血清TG、TC、CRP及UACR均明显升高,且模型组家兔颈动脉、肾动脉I/M值及血清TG、TC、CRP、UA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兔颈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颈动脉I/M值与肾动脉I/M值、CRP、UACR呈正相关(P<0.05),与TG、TC相关性不明显(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可促进肾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可能与机体炎性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肾脏血管病变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颈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膜比值 肾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1例临床报告
7
作者 黄伟剑 张怀勤 +4 位作者 林捷 计光 李海鹰 杨鹏麟 唐疾飞 《浙江临床医学》 2001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 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24例 ,女7例 ,平均年龄为64.9岁。结果 31例患者术前梗塞相关血管均为TIMI0级血流 ,经置入... 目的 探讨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1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行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病例进行分析。其中男24例 ,女7例 ,平均年龄为64.9岁。结果 31例患者术前梗塞相关血管均为TIMI0级血流 ,经置入冠脉内支架后梗塞相关血管均恢复TIMIⅢ级 ,残余狭窄为5%~10% ,血管开通率为100%。9例年龄超过70岁患者无一死亡 ,并且没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6例心源性休克除1例心源性休克不可逆转而发生电机械分离抢救无效死亡外 ,其余5例顺利恢复。30例患者在1~21月随访中均未发生死亡 ,无心脏事件发生。 结论 冠脉内支架置入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安全有效的方法 ,能明显降低高危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血管成形术 支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2在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肌中的变化
8
作者 郑如莲 杨鹏麟 +1 位作者 陈如杰 李继武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2期1784-178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2在大鼠两肾一夹术后肾性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行两肾一夹手术,对... 目的:通过观察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2在大鼠两肾一夹术后肾性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探讨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行两肾一夹手术,对照组仅分离肾动脉,8周后作左心导管插管法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并计算左室重量与体重比值;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心肌肾上腺髓质素2的mRNA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左心室心肌组织的肾上腺髓质素2表达,并对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颈动脉收缩压、平均颈动脉压、LV±dp/dtmax、LVED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左室重量与体重也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左室心肌肾上腺髓质素2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高(P〈0.01),免疫组化的累积光密度较对照组升高95%(P〈0.01),且主要发布在心肌细胞的细胞核。结论肾上腺髓质素2在肾性高血压大鼠的心肌内基因表达上调及蛋白合成增加,提示其在肾性高血压致心肌肥厚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2 小分子多肽 CRLR RAMPS受体系统 肾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前壁和右室心肌梗死1例
9
作者 吴连拼 杨鹏麟 林加锋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4期539-539,共1页
关键词 右室心肌梗死 前壁 急性 突发胸痛 ST段抬高 临床资料 糖尿病史 Q波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髓质素2在肾性高血压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变化
10
作者 郑如莲 夏武杰 杨鹏麟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9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观察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2(ADM2)在"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中肾脏的表达,探讨其在该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18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行两肾一夹手术,对照组行假手... 目的观察小分子生物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2(ADM2)在"两肾一夹"肾性高血压大鼠中肾脏的表达,探讨其在该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18只,体重180~220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行两肾一夹手术,对照组行假手术.8周后左心导管插管法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颈动脉压(mCA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以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同时测定LVM/BW;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肾脏组织IMD/ADM2的mRNA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测定左心室肾脏组织IMD/ADM2的表达部位,并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颈动脉SBP、DBP、mCAP、LVEDP和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比对照组升高(P<0.01),左室肥厚指数比对照组升高(P<0.05);模型组肾脏组织IMD的mRNA表达比对照组高(P<0.01);模型组肾脏组织IMD免疫组化的累积光密度比对照组高(P<0.01),且主要分布在肾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肾小管细胞的细胞核.结论IMD/ADM2在肾性高血压大鼠的肾脏内基因表达上调及蛋白合成增加,提示IMD/ADM2在肾性高血压致肾脏病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调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2 小分子多肽 肾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