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Q-TOF/MS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系统分析君迁子的抗炎活性成分 被引量:3
1
作者 昝立峰 杨香瑜 +3 位作者 张蕾 辛军彩 郭海燕 李海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64-274,共11页
目的:初步阐明君迁子果实中抗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测定分析君迁子果实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用分子对接验证网络... 目的:初步阐明君迁子果实中抗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测定分析君迁子果实的化学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探究潜在的抗炎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用分子对接验证网络预测结果。结果:在负离子模式下,依据分子离子峰及二级质谱裂解特征从君迁子果实中共鉴定出26个黄酮化合物,包括杨梅素衍生物10个、槲皮素衍生物7个、山奈酚衍生物4个、芹菜素衍生物2个、其他黄酮化合物3个,其中12种化合物为首次在君迁子果实中报道。网络药理学分析显示化合物杨梅素-3-桑布双糖苷、杨梅素-3-(2G-鼠李糖基)-芸香糖甙、桑色素、杨梅素-3-鼠李糖基-(1->2)-鼠李糖苷、异鼠李素-3-O-葡萄糖苷、杨梅素、槲皮素、柚皮素、芹菜素、山柰酚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且发挥抗炎作用主要与PI3K-Akt、EGFR络氨酸激酶抑制性耐药和癌症信号通路有关。分子对接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对接稳定,且结果与网络药理学预测一致。结论:君迁子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抗炎作用,对炎症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君迁子 抗炎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网络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子实体提取物体外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昝立峰 郭海燕 +1 位作者 杨香瑜 乔莉娟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9,共11页
采用CCK-8法检测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子实体乙酸乙酯萃取物(CM1)和乙醇分离物(CM2)对5种癌细胞(SGC-7901、MDA-MB-231、HeLa、NCI-H1299、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癌细胞作用48 h后,CM1的抑... 采用CCK-8法检测粗毛纤孔菌(Inonotus hispidus)子实体乙酸乙酯萃取物(CM1)和乙醇分离物(CM2)对5种癌细胞(SGC-7901、MDA-MB-231、HeLa、NCI-H1299、HepG2)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实验质量浓度范围内,与癌细胞作用48 h后,CM1的抑制作用弱于CM2,CM1抑制SGC-7901、HeLa、MDA-MB-231细胞增殖的IC_(50)分别为338.64、224.13、542.07μg·mL^(-1);CM2抑制SGC-7901、HeLa、MDAMB-231、HepG2、NCI-H1299细胞增殖的IC_(50)分别为104.28、100.51、122.32、196.35、277.66μg·mL^(-1)。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UPLC-Q-TOF/MS)技术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表征CM1和CM2的化学成分。从CM1中鉴定出26种化合物,从CM2中鉴定出30种化合物,CM1和CM2中存在24种相同的化合物。CM1和CM2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多酚,其结构主要由hispidin为骨架聚合或缩合而成,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化合物有osmundacetone、phellinin B、phaeolschidin A、phaeolschidin C、pinillidine、3,3′-亚甲基双{6-[2-(3,4-二羟苯基)乙烯基]-4-羟基-2氢-吡喃-2-酮}、phelligridin D和phelliribsin A。本研究结果为粗毛纤孔菌子实体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抑制作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分析黄刺玫果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7
3
作者 昝立峰 杨香瑜 +2 位作者 郭海燕 王亚冬 叶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51-258,共8页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黄刺玫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在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根据色谱峰分子离子峰的精确分子量及元素组成、主要碎片信息、保留时间,并结合刺玫果相关文献和在...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黄刺玫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在负离子模式下扫描,根据色谱峰分子离子峰的精确分子量及元素组成、主要碎片信息、保留时间,并结合刺玫果相关文献和在线数据库检索,从黄刺玫果中共鉴定出53个化合物,包括29个多酚、15个黄酮、2个有机酸和7个脂肪酸化合物。分析结果显示,黄刺玫果乙醇提取物中没食子多酚、鞣花鞣质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化学成分,且化合物2,3-(s)-六羟基联苯二甲酰基-D-葡萄糖、没食子苷、木鞣质C为首次从黄刺玫果中发现。本分析结果可为黄刺玫果资源在功能性食品开发利用、质量控制及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刺玫果 化学成分 鞣质 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涉县无核黑枣果酒发酵工艺 被引量:14
4
作者 昝立峰 杨香瑜 +1 位作者 张策 李景旭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9-144,共6页
以河北涉县产无核黑枣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枣果酒发酵工艺条件。用白砂糖将黑枣汁还原糖含量调整至20%,在发酵菌种及其接种量、发酵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发酵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影... 以河北涉县产无核黑枣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黑枣果酒发酵工艺条件。用白砂糖将黑枣汁还原糖含量调整至20%,在发酵菌种及其接种量、发酵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4个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发酵初始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为影响因子,以黑枣果酒的酒精度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黑枣果酒发酵的最佳条件为:安琪黄酒高活性酵母添加量0.2%、发酵初始pH 3.5、发酵温度27.0℃、发酵时间9 d,在此优化条件下,黑枣果酒的酒精度为15.37%v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枣 果酒 发酵条件 响应面分析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枣果酒发酵过程主要成分变化规律及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昝立峰 杨香瑜 +1 位作者 陈江魁 殷春燕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17,共6页
以河北涉县产无核黑枣为原料,对黑枣果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酒精度、总酸、蛋白质、脂肪、VC、多酚等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黑枣果酒香气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黑枣果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 以河北涉县产无核黑枣为原料,对黑枣果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酒精度、总酸、蛋白质、脂肪、VC、多酚等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黑枣果酒香气主要成分。结果表明,黑枣果酒发酵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蛋白质、脂肪、VC的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变化而降低,而酒精度、总酸的含量却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上升,在发酵初期多酚含量略有增加,随后缓慢下降并保持稳定的水平。黑枣果酒香气成分中鉴定出匹配度较高的18种化合物,包括烷烃类物质9种、酯类物质8种和1种羟胺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枣 果酒 主要成分 动态变化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虾青素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贾新超 徐建中 +2 位作者 杨文江 王红霞 杨香瑜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7-62,共6页
以阿拉伯胶为壁材,虾青素油为芯材,吐温-80为乳化剂,用喷雾干燥技术对制备2%虾青素微囊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虾青素油(含量12.4%)质量分数19%,丙二醇质量分数18%,阿拉伯胶质量分数33%,麦芽糊精质量分数22%,... 以阿拉伯胶为壁材,虾青素油为芯材,吐温-80为乳化剂,用喷雾干燥技术对制备2%虾青素微囊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虾青素油(含量12.4%)质量分数19%,丙二醇质量分数18%,阿拉伯胶质量分数33%,麦芽糊精质量分数22%,抗坏血酸质量分数2.0%,吐温-80质量分数3%,混合生育酚质量分数3%。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60℃,喷雾气体压力0.16 MPa和进料流速为600mL/h。微囊化使虾青素的水溶性、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虾青素提供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微胶囊 微胶囊效率 稳定性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QTOF-MS研究不同国家甘草渣黄酮成分差异 被引量:3
7
作者 赵鹏宇 焦利卫 +4 位作者 张志明 杨香瑜 徐建中 连运河 额尔敦巴雅尔 《中国食品添加剂》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116,共6页
为详细了解中国新疆省和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两国家两个不同产地的甘草经加工后的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的差异,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 为详细了解中国新疆省和巴基斯坦俾路支省两国家两个不同产地的甘草经加工后的甘草渣中黄酮类物质的差异,使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quadrupole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方法对两种样品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UPLC-QTOF-MS方法可有效地将各种化合物分离开来,利用此方法检测比较得出,两种甘草渣黄铜成分差异显著,共同物质仅有5种查尔酮类物质,新疆甘草渣额外检出19种黄酮类成分,俾路支甘草渣额外检出10种黄酮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 甘草渣 黄酮 成分差异 产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