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林地覆盖对雷竹林土壤CO_(2)排放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飞强 周泽敏 +6 位作者 申展 张林平 邱盛媛 陈豪 傅志强 唐林韬 黎祖尧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5-84,共10页
【目的】探索林地覆盖措施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为减少竹林覆盖对环境的影响及探寻高效低碳覆盖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设计3种发热物质(新鲜鸡粪7.50 t·hm^(-2)、枯饼3.75 t·hm^(-2)、麦灰45.00 t·hm^(-2))、3种谷... 【目的】探索林地覆盖措施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为减少竹林覆盖对环境的影响及探寻高效低碳覆盖措施提供参考。【方法】设计3种发热物质(新鲜鸡粪7.50 t·hm^(-2)、枯饼3.75 t·hm^(-2)、麦灰45.00 t·hm^(-2))、3种谷壳层厚度(15、25、35 cm)和3种覆盖前林地补水量水平(浇水至湿润土层10 cm、15 cm、20 cm),采用考虑交互作用的L_(27)(9^(13))正交试验设计进行雷竹林冬季覆盖试验,采用Li-8100A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系统定期测定土壤CO_(2)排放速率。【结果】雷竹林覆盖期(11月25日至3月16日)内土壤CO_(2)排放速率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变化,林地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和排放量。谷壳层厚度和覆盖前林地补水量对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和排放量影响显著;谷壳层越厚,土壤CO_(2)排放速率越高,15、25和35 cm 3种谷壳层厚度之间土壤CO_(2)排放速率差异极显著;覆盖前林地补水至湿润土层10 cm时,土壤CO_(2)排放速率显著高于湿润土层15 cm和20 cm;发热物质主要影响土壤CO_(2)的排放动态,鸡粪作为发热物质时土壤CO_(2)排放峰值出现在第3周,且峰值较高,并在第10周又出现小幅上升,枯饼和麦灰作为发热物质的排放峰值出现在第5周。发热物质、谷壳层厚度和覆盖前林地补水量3个覆盖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影响显著。【结论】雷竹林林地覆盖增加了土壤CO_(2)的排放量并改变了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规律,采用麦灰或枯饼作为发热物质,谷壳层厚度25 cm,覆盖前对林地补水至湿润土壤15 cm左右的林地覆盖模式,可以降低土壤CO_(2)的排放峰值和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林 覆盖 土壤CO_(2) 排放速率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竹林覆盖期内土壤温度与CO_(2)排放速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邱盛媛 陈豪 +3 位作者 黎祖尧 施建敏 杨飞强 申展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127,共9页
【目的】分析厚竹林覆盖期内土壤温度与CO_(2)排放速率动态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探索CO_(2)排放速率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响应机制,为研究绿色低碳覆盖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设计3种枯饼(发热物质)用量(3.0、4.5、6.0 t/hm^(2))、3种谷壳(... 【目的】分析厚竹林覆盖期内土壤温度与CO_(2)排放速率动态变化规律及相关关系,探索CO_(2)排放速率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响应机制,为研究绿色低碳覆盖模式提供参考。【方法】设计3种枯饼(发热物质)用量(3.0、4.5、6.0 t/hm^(2))、3种谷壳(保温材料)覆盖厚度(15、25、35 cm)和3种覆盖前林地补水量(湿润土壤10、15、20 cm),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安排样地覆盖措施,通过地温计和土壤碳通量测定仪(Li-8100A)定期测量土壤温度和CO_(2)排放速率。【结果】1)厚竹林覆盖期内土壤温度与CO_(2)排放速率均呈单峰型动态变化,且显著高于未覆盖林地(P <0.01)。2)整个覆盖期内土壤温度和CO_(2)排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最高达0.927。3)在土壤温度峰谷值日及相关系数最大值和最小值日,CO_(2)排放速率对土壤温度的响应呈极显著指数或线性方程关系(P <0.01),其温度敏感系数Q10值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降低。4)土壤水热状况显著影响土壤温度与CO_(2)排放速率的相关性。相关系数随着土壤温度的升高而下降;覆盖前补水量较少,覆盖前期相关性不显著,但过多的补水量也会显著降低覆盖后期的相关性。【结论】厚竹笋用林覆盖可显著提高土壤温度和CO_(2)排放速率,覆盖期内土壤温度和CO_(2)排放速率均呈单峰型曲线动态变化,二者之间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因土壤温度及覆盖前林地补水情况而变化,CO_(2)排放速率对土壤温度的响应为显著指数和线性方程关系。选用发热周期长的发热物质,并适当减少发热物质施用量和谷壳保温层厚度,可降低土壤CO_(2)排放量,实现高效低碳覆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竹林 覆盖 土壤温度 CO_(2)排放速率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发热物质对雷竹林土壤化学性质和竹笋营养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邱盛媛 陈豪 +3 位作者 申展 杨飞强 周泽敏 黎祖尧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4-241,共8页
【目的】为科学选择笋用林覆盖发热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林地浇水后增施发热物质,然后覆盖谷壳的方式覆盖雷竹林,设置9块试验样地,使用新鲜鸡粪、枯饼、麦灰3种发热物质,用量分别为7.50、3.75、45.00 t/hm2,每种发热物质设置3个重... 【目的】为科学选择笋用林覆盖发热物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林地浇水后增施发热物质,然后覆盖谷壳的方式覆盖雷竹林,设置9块试验样地,使用新鲜鸡粪、枯饼、麦灰3种发热物质,用量分别为7.50、3.75、45.00 t/hm2,每种发热物质设置3个重复,按照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安排发热物质,覆盖期内定期采样并分析各试验样地的土壤化学性质和竹笋营养成分。【结果】雷竹林覆盖期内,土壤pH值及全氮、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锌和钙的含量增加,土壤全磷、全钾、水解性氮和镁的含量减少。不同发热物质对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的改变量不同,仅土壤铜、铁和钙含量的改变量有显著差异(P<0.05)。鸡粪覆盖处理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增加量及镁的减少量较多;枯饼覆盖能显著增加土壤铁含量(P<0.05),全磷、水解性氮和铜的减少量较大;麦灰覆盖处理中,土壤pH值、全氮、有机质、锌和钙的增加量较大,全钾和铁的减少量较大。发热物质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仅对竹笋中铜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但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较大。土壤化学性质指标与竹笋营养成分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复相关性,其中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钙和锌的含量对竹笋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但单一土壤化学性质指标对单一竹笋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雷竹林冬季覆盖期,不同的发热物质主要影响土壤养分和竹笋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雷竹林冬季覆盖时采用新鲜枯饼作为发热物质较好,覆盖结束后及时清除覆盖物并翻垦土壤,可减少覆盖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防止竹鞭上浮和竹林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物质 覆盖 土壤化学性质 竹笋营养 雷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樟树欣赏沿革及美学内涵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泽敏 杨飞强 +1 位作者 陈怡君 黎祖尧 《南方林业科学》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是原产我国的古老的常绿乔木树种,集珍贵用材、医药保健、香精香料、化工原料、景观欣赏和生态功能于一身,因其自然特性、广泛用途、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被广为种植和赞赏。樟树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加以利用,...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是原产我国的古老的常绿乔木树种,集珍贵用材、医药保健、香精香料、化工原料、景观欣赏和生态功能于一身,因其自然特性、广泛用途、美学价值和人文精神被广为种植和赞赏。樟树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开始加以利用,战国时期定名为豫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樟树的认知不断深入,对樟树的美学欣赏也从感叹其树高冠大、雄姿伟岸,到赋予其形态和意境等美学内涵,再到欣赏其人文意象、托物比德,各时期都留下了欣赏、赞美樟树的诗词歌赋和传说故事。樟树的美学内涵主要体现在摇荡凌云烟、偃蹇纳苍龙的形态美,四季郁郁葱葱、春红秋紫点缀的色彩美,清荫幽静、香气四溢的意境美,与生存环境抗争及特定历史相融合的韵味美,以及见证历史事件、承载故事传说的历史感,健康长寿、和谐尊让、谦逊淡然和广爱豁达的文化感。樟树的美学价值在绿化和美化城乡环境,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保护和弘扬树木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树 欣赏 美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