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下广东气候舒适度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1
作者 杨颖璨 许艾米 +1 位作者 朱平 李文慧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9-800,共12页
为促进生态气候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广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利用广东省1981—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以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着衣指数(ICL)为基础,通过熵值法建立广东省舒适度综合指数(CCI),并对广东省不同区域气候舒适度时空... 为促进生态气候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广东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利用广东省1981—202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以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着衣指数(ICL)为基础,通过熵值法建立广东省舒适度综合指数(CCI),并对广东省不同区域气候舒适度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年均体感舒适日数为220~260日,其中粤北最多,粤西最少。各区域全年分为两个明显气候舒适期,第一舒适期从每年1月1日开始,在4—6月期间按粤西-珠三角-粤东-粤北的顺序结束;在9—11月期间以粤北-珠三角(粤东)-粤西的顺序进入第二舒适期,12月31日结束。受区域气候变化影响,广东各区域年均气候舒适度逐渐降低,第一舒适期结束时间提前,第二舒适期开始时间推后,年均体感舒适日数减少,区域气候舒适度极端性增大,极闷热等级日数明显增加,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广东夏季旅游的高温风险,各区域在进行旅游气象服务时需重点关注夏季极端性高温天气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候舒适度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胸腺肽基因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张毅 靳奎峰 +3 位作者 李文慧 杨颖璨 来辉 刘文广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低温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养殖的重要因素。为探明凡纳滨对虾在应对低温胁迫下的分子机制,通过RACE方法对凡纳滨对虾胸腺肽(Lvthy)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对其组织分布表达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谱进行分析,最... 低温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养殖的重要因素。为探明凡纳滨对虾在应对低温胁迫下的分子机制,通过RACE方法对凡纳滨对虾胸腺肽(Lvthy)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对其组织分布表达及低温胁迫下的表达谱进行分析,最后通过siRNA干扰的方法对其表达量进行敲降,对其在凡纳滨对虾低温胁迫下的功能进行验证。Lvthy基因cDNA全长1765 bp,开放阅读框长度729 bp,编码242个氨基酸。组织分布分析结果显示,Lvthy基因在对虾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胃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在肠道、心脏和脑组织。低温胁迫试验结果显示:Lvthy基因在低温刺激1 h后表达量开始上调;3 h后表达量达到最高,是正常状态下的2.7倍;随后Lvthy基因表达量开始下降。RNAi干扰试验结果显示,敲降Lvthy基因后,凡纳滨对虾在低温胁迫下的存活率仅为31%,显著低于对照组存活率(83%)。试验结果表明,胸腺肽在凡纳滨对虾响应低温胁迫的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试验结果可为胸腺肽在甲壳动物应对低温胁迫下的适应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低温胁迫 胸腺肽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低涡东移加深过程的结构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颖璨 李跃清 陈永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02-720,共19页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FY-2E黑体亮温(TBB)资料对2010年7月21-26日一次成熟阶段垂直厚度大于500 h Pa的深厚高原涡的结构和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此次深厚型低涡的发生发展与高层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深厚型...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FY-2E黑体亮温(TBB)资料对2010年7月21-26日一次成熟阶段垂直厚度大于500 h Pa的深厚高原涡的结构和演变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此次深厚型低涡的发生发展与高层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1)深厚型高原涡生成阶段,低涡内辐合弱,下沉运动强,动力辐合作用不是该低涡发展至对流层高层的原因。南亚高压北侧、东侧高空急流的下沉支流将高层高位涡、高动量的空气向下输送,促使该低涡生成、发展。深厚型高原涡的演变与南亚高压联系密切,南亚高压东部脊线北抬,形成"东北-西南"向,其东南侧的东北气流引导深厚型低涡向西移动。(2)浅薄型高原涡500 h Pa上暖心明显,其上为冷性结构。深厚型高原涡在热力结构上分层明显,时空演变较为复杂,低涡在250 h Pa上与南压高压具有相同的暖性结构,250 h Pa以下为冷性结构,冷性结构的转变过程在不同高度上存在差异。(3)对比不同阶段深厚型高原涡与浅薄型高原涡的动力差异发现,低涡形成前期,深厚型高原涡有强辐合和上升运动,而浅薄型高原涡辐合较弱,以下沉运动为主;在消散期,深厚型高原涡主要减弱因子是水平涡度平流,而垂直涡度转换成水平涡度是造成浅薄型高原涡垂直涡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厚度 高原涡 高层环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