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水祥 雷力成 +6 位作者 王丽丽 昌红 王尔德 吴坤 崔福斋 杨静罄 朱锦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43-747,共5页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制作的新型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杂种犬35只,每只犬均于冠状动脉和股动脉置入可吸收镁合金支架1枚,分别于术后1、3、5 d和1、2、3、4周,每个时间点5只犬,复查冠状动脉和股动脉,血... 目的评估自行设计制作的新型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的生物相容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杂种犬35只,每只犬均于冠状动脉和股动脉置入可吸收镁合金支架1枚,分别于术后1、3、5 d和1、2、3、4周,每个时间点5只犬,复查冠状动脉和股动脉,血管造影后取材,分离支架段血管行组织病理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测量内弹力板面积、管腔面积、内膜增生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结果 51枚支架成功置入35只犬的冠状动脉和股动脉,各时间点冠状动脉及股动脉造影均证实管腔通畅,无狭窄病变,无血栓形成。组织病理显示,支架置入术后1、3、5 d无内膜增生,仍有支架残留;1周支架完全降解;2周开始出现内膜增生,3周至4周内膜增生相对明显。各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炎性反应和血栓形成;术后2、3、4周,内膜增生面积分别为(0.04±0.03)mm^2,(0.10±0.03)mm^2,(0.15±0.04)mm^2;内膜增生面积百分比分别为(1.84±1.18)%,(3.72±1.12)%,(6.29±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可吸收镁合金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有效,易操作,再狭窄程度轻,临床应用前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生物相容性材料 可吸收性植入物 血管成形术 气囊 冠状血管造影术 研究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