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钢化过程中低辐射玻璃SnO_x:F薄膜氧含量的变化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杨静凯 赵洪力 +1 位作者 董立中 张福成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482-485,490,共5页
采用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在浮法玻璃上沉积了F掺杂的氧化锡薄膜,制备低辐射镀膜玻璃,并在高温电阻炉和钢化炉内分别进行热处理和钢化实验,对不同条件下的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PS和AES对薄膜中[O]/[Sn]平均含量的... 采用有机金属化合物化学气相沉积法(MOCVD)在浮法玻璃上沉积了F掺杂的氧化锡薄膜,制备低辐射镀膜玻璃,并在高温电阻炉和钢化炉内分别进行热处理和钢化实验,对不同条件下的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XPS和AES对薄膜中[O]/[Sn]平均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650℃之内,表面电阻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但此后快速上升至86.68Ω/□;薄膜O和Sn的含量不符合化学计量比,[O]/[Sn]比均小于1.20;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和时间的延长,薄膜中O含量有所提高,与表面电阻的变化趋势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辐射玻璃 氧化锡薄膜 钢化 表面电阻 光电子能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白玻璃熔化性能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静凯 安学会 +1 位作者 刘艳利 赵洪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3-626,共4页
采用X荧光光谱仪对超白玻璃样品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计算软件并结合经验公式计算了超白玻璃在熔化时的热导率、温度梯度和粘度等参数并与普通浮法玻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白玻璃中的Fe2O3含量约为0.01%,热导率约为1.3145W.m-1.K-1... 采用X荧光光谱仪对超白玻璃样品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计算软件并结合经验公式计算了超白玻璃在熔化时的热导率、温度梯度和粘度等参数并与普通浮法玻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超白玻璃中的Fe2O3含量约为0.01%,热导率约为1.3145W.m-1.K-1,温度梯度较小,在玻璃液中的变化并非线性变化,是随玻璃液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与普通浮法玻璃相比,当表面温度相同时,在深度为120cm处超白玻璃液温度高约95℃,粘度却是普通浮法玻璃液的1/3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白玻璃 成分 温度梯度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掺杂SnO2电子特性与光学性能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贵 王立坤 +2 位作者 蔡文豪 杨静凯 赵洪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09-11113,11121,共6页
使用第一性原理杂化泛函HSE06的方法对Nb掺杂SnO2(NTO)的电子特性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出NTO具有较小的结构畸变。本征SnO2的直接带隙为3.80 eV,Nb掺杂使SnO2的直接带隙减小,但大于3.33 eV。受Nb 4d轨道的影响,导带底的电子有... 使用第一性原理杂化泛函HSE06的方法对Nb掺杂SnO2(NTO)的电子特性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得出NTO具有较小的结构畸变。本征SnO2的直接带隙为3.80 eV,Nb掺杂使SnO2的直接带隙减小,但大于3.33 eV。受Nb 4d轨道的影响,导带底的电子有效质量先减小后增加,并且导带向价带方向移动增加了电子亲和力。对其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得出Nb掺杂扩宽了SnO2的光学带隙,使红外光区的反射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 Nb掺杂 杂化泛函 电子特性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物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崔燚 魏恒勇 +3 位作者 杨静凯 朱彬 卜景龙 梁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2-90,共9页
雷达隐身材料对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和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氮化物材料由于其自身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吸波应用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氮化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氮化钛、氮化铁、氮化锰、碳氮化硼和合金氮化物等... 雷达隐身材料对提高武器装备的生存和防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氮化物材料由于其自身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吸波应用材料.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氮化物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氮化钛、氮化铁、氮化锰、碳氮化硼和合金氮化物等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并从形貌调控、仿生结构设计、高温吸波特性和吸波机理等方面展望了氮化物吸波材料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波材料 氮化物 雷达隐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氟源对FTO薄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立坤 郁建元 +3 位作者 杨静凯 王丽 牛孝友 赵洪力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5-370,共6页
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氟掺杂的二氧化锡(fluorine-doped tin oxide,FTO)薄膜,氟源分别为NH_4F、SnF_2、CF_3COOH和HF。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用四探针电阻仪、霍尔效应仪和紫外分光光度... 采用喷雾热解法制备了氟掺杂的二氧化锡(fluorine-doped tin oxide,FTO)薄膜,氟源分别为NH_4F、SnF_2、CF_3COOH和HF。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薄膜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用四探针电阻仪、霍尔效应仪和紫外分光光度计对薄膜的光电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氟源制备的FTO薄膜均为沿(200)方向择优生长的四方金红石结构,掺杂后薄膜的表面形貌较未掺杂时变化较大,由多角状和棱柱状颗粒相间分布变为完全由类金字塔状颗粒堆积而成。四种氟源中,以SnF_2为氟源制备的FTO薄膜的光电性能优于其它氟源,薄膜的最佳电阻率达5.06×10^(-4)Ωcm,载流子浓度为4.850×10^(20)cm^(-3),光学带隙为4.03 eV。不同氟源对FTO薄膜可见光区透过率影响不大,薄膜的平均透过率均大于83%。不同氟源FTO薄膜的性能差异主要由氟的掺杂量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锡薄膜 掺杂 喷雾热解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唯物辩证法的区别范畴
6
作者 杨静凯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5,共5页
在哲学论著、期刊及教科书中,我们常常可以读到这类句子: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或A和B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比如“量变和质变存在着区别,但又有内布联系”;“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各种运动形式,既相区别,又相... 在哲学论著、期刊及教科书中,我们常常可以读到这类句子:A和B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或A和B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比如“量变和质变存在着区别,但又有内布联系”;“正确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与联系”;“各种运动形式,既相区别,又相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还可以互相转化”,等等。在这些说法中,都讲到“区别”,而且如果人们注意一下的话,还会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大家又都是把区别和联系作为对应或成对的概念来广泛使用的。但是,令人不解的是:人们承认联系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概念,也不仅仅是一个一般的哲学概念,而且是我们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辩证法 普遍联系 联系范畴 哲学范畴 相区 古代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总特征 区别和联系 认识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唯物辩证法一个总特征的思考
7
作者 杨静凯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5年第4期37-40,共4页
一般来说,任何一门科学、学说均有其特征或总特征.而我们要准确把握一门科学,就必须正确地把握其特征或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一门科学.那么,它的总特征是什么?我们又是否正确地认识、理解了它呢?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常识.翻开我们的随便... 一般来说,任何一门科学、学说均有其特征或总特征.而我们要准确把握一门科学,就必须正确地把握其特征或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一门科学.那么,它的总特征是什么?我们又是否正确地认识、理解了它呢?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常识.翻开我们的随便哪本哲学教科书及有关论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 朴素辩证法 形而上学 哲学教科书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 社会主义 认识事物 科学辩证法 希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和物质概念
8
作者 杨静凯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4年第1期45-47,共3页
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但是以往我们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大多是从宇宙的时空方面及人对宇宙的辩证认识方法的角度出发的(这当然是重要的),而对这个问题与物质概念及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则很少研究,甚至没有明确提出过... 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但是以往我们在论及这个问题时,大多是从宇宙的时空方面及人对宇宙的辩证认识方法的角度出发的(这当然是重要的),而对这个问题与物质概念及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则很少研究,甚至没有明确提出过。同时,我们在研究物质概念及哲学基本问题时,也很少联系宇宙的有限无限问题。这种欠缺直接影响到对这两方面问题科学理解的深化。有的同志对“无限的宇宙是。由无数有限天体的总和所构成”提出种种疑问,与上述欠缺不无关系。例如《哲学研究》1982年第8期上摘要发表的吴鸣同志的文章,就表明了这种情况。本文试图从物质概念及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或以此为基础,粗浅地回答有关宇宙有限无限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 物质概念 总星系 物质整体 天体 有限物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形态 有限部分 夸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质范畴在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中的异同——兼与袁宏毅同志商榷
9
作者 杨静凯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2年第3期12-14,7,共4页
读了袁宏毅同志《关于“物质”定义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觉得文中提出的问题,即如何分别理解、定义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物质范畴,是很有意义的。我不避见识之浅陋,加入这一讨论,以... 读了袁宏毅同志《关于“物质”定义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载《内蒙古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觉得文中提出的问题,即如何分别理解、定义辩证唯物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物质范畴,是很有意义的。我不避见识之浅陋,加入这一讨论,以求得同志们的指教。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经典作家对物质范畴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中的异同,可以说并没有十分明确地、具体地划分。在他们的一些著述中多次谈到这一范畴时,都是就整个哲学体系而言的,既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又具有认识论的意义。我国一些哲学教科书比如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中,关于物质范畴的定义是这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范畴 本体论 认识论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袁宏 物质定义 异同 物质与精神 定阶 “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