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文智
朱如凯
+1 位作者
张婧雅
杨静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分类现状的综合分析和中美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储产量现状、水平井产量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美页岩油地质条件、资源质量、可开采性、经济性及规模性差异,提出用“地名+页岩油”或“地名+地层单位+页岩油”定义我国...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分类现状的综合分析和中美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储产量现状、水平井产量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美页岩油地质条件、资源质量、可开采性、经济性及规模性差异,提出用“地名+页岩油”或“地名+地层单位+页岩油”定义我国陆相页岩油区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两个层次划分,首先根据砂地比(源储比)或沉积相带划分为致密油型页岩油、过渡型页岩油、纯正型页岩油,然后针对纯正型页岩油,根据热成熟度或油品性质,划分中高熟、中低熟类型,或者轻质油区、稀油区、重油区、稠油区等。针对中高熟陆相页岩油,在2025年以前,应集中攻关中高熟高压区页岩油富集区/段评价,做好试采工作,攻关最佳开采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单井初始产量和累计采出量,预计全国页岩油年产量达到(600~1000)×104t;2025—2035年,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技术,降低成本,全国页岩油年产量力争达到(1200~1500)×104t,成为我国原油年产2×108t的重要补充。针对中低熟页岩油,现阶段做好鄂尔多斯盆地长73亚段部署页岩油原位转化先导试验,力争2030年前后实现关键装备与核心技术国产化,进入规模商业开发阶段,年产原油能达到千万吨级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中高熟页岩油
中低熟页岩油
原位转化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页岩页理分形特征及在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杨静儒
龚斌
+2 位作者
周永炳
樊晓东
史晓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57,共7页
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行为复杂、常规方法模拟难度大。压裂人工缝扩展的有效模拟和预测对页岩油藏的开发至关重要。引入分形因子理论,对页岩储层压裂人工缝的复杂度进行定量描述,建立压裂缝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
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行为复杂、常规方法模拟难度大。压裂人工缝扩展的有效模拟和预测对页岩油藏的开发至关重要。引入分形因子理论,对页岩储层压裂人工缝的复杂度进行定量描述,建立压裂缝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脆性指数等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微地震监测成果的基础上,应用非结构化网格的离散裂缝技术,精细模拟页岩储层压裂人工缝的复杂形态。案例井压裂模拟结果表明,考虑分形因子的模拟半缝长与微地震监测相对误差平均为7%,而不考虑分形因子的模拟结果与微地震监测相对误差平均达53%,运用该方法能对页岩储层压裂人工缝的扩展过程进行有效刻画表征。该模拟方法为压裂效果评估与多段压裂水平井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因子
非均质
页岩储层
缝网扩展
微地震
离散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细粒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
49
3
作者
朱如凯
李梦莹
+4 位作者
杨静儒
张素荣
蔡毅
曹琰
康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1-264,共14页
细粒沉积岩在全球不同地质时代广泛分布,约占全球各类沉积岩分布的2/3以上。细粒沉积学是研究细粒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成因、沉积过程与分布模式的基础学科。细粒沉积岩的形成与分布受构造沉积背景、物源、气候变化、水...
细粒沉积岩在全球不同地质时代广泛分布,约占全球各类沉积岩分布的2/3以上。细粒沉积学是研究细粒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成因、沉积过程与分布模式的基础学科。细粒沉积岩的形成与分布受构造沉积背景、物源、气候变化、水动力条件、火山活动、海底(湖底)热液活动等影响,时空变化大,有机质分布非均质性强,纹层结构及组合类型差异大,确定不同水体环境有机质形成和保存作用机理、纹层结构成因类型及沉积动力条件、沉积模式是其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在细粒沉积岩石学及分类系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时空分布、沉积古水深与古环境、纹层结构及组合类型、泥页岩实验沉积学与沉积动力条件、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将重点关注术语规范与分类、页岩层系旋回地层与层序地层格架、古气候与沉积模式、有机质富集机理、纹层类型及组合的微观观察与宏观分布的测井评价预测等方面研究。细粒沉积学的发展,对于盆地内富有机质页岩分布预测、页岩油气甜点段/区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推动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进入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层
有机质富集
层序地层
页岩
细粒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
20
1
作者
赵文智
朱如凯
张婧雅
杨静儒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陆相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与有利区带评价方法”(420900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中低成熟度陆相页岩油资源形成与原位转化开采机理”(U22B6004)。
文摘
通过对国内外页岩油分类现状的综合分析和中美页岩油勘探开发历程、储产量现状、水平井产量特征的对比,分析了中美页岩油地质条件、资源质量、可开采性、经济性及规模性差异,提出用“地名+页岩油”或“地名+地层单位+页岩油”定义我国陆相页岩油区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两个层次划分,首先根据砂地比(源储比)或沉积相带划分为致密油型页岩油、过渡型页岩油、纯正型页岩油,然后针对纯正型页岩油,根据热成熟度或油品性质,划分中高熟、中低熟类型,或者轻质油区、稀油区、重油区、稠油区等。针对中高熟陆相页岩油,在2025年以前,应集中攻关中高熟高压区页岩油富集区/段评价,做好试采工作,攻关最佳开采技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提高单井初始产量和累计采出量,预计全国页岩油年产量达到(600~1000)×104t;2025—2035年,进一步升级和优化技术,降低成本,全国页岩油年产量力争达到(1200~1500)×104t,成为我国原油年产2×108t的重要补充。针对中低熟页岩油,现阶段做好鄂尔多斯盆地长73亚段部署页岩油原位转化先导试验,力争2030年前后实现关键装备与核心技术国产化,进入规模商业开发阶段,年产原油能达到千万吨级规模。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中高熟页岩油
中低熟页岩油
原位转化
发展趋势
Keywords
continental shale oil
medium-high mature shale oil
medium-low mature shale oil
in-situ conversion
development trend
分类号
TE1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页岩页理分形特征及在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
7
2
作者
杨静儒
龚斌
周永炳
樊晓东
史晓东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黑龙江省致密油和泥页岩油成藏研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1-157,共7页
基金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松辽盆地致密油开发示范工程”(2017ZX05071)。
文摘
页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导致水力压裂裂缝的扩展行为复杂、常规方法模拟难度大。压裂人工缝扩展的有效模拟和预测对页岩油藏的开发至关重要。引入分形因子理论,对页岩储层压裂人工缝的复杂度进行定量描述,建立压裂缝与弹性模量、泊松比和脆性指数等储层岩石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在微地震监测成果的基础上,应用非结构化网格的离散裂缝技术,精细模拟页岩储层压裂人工缝的复杂形态。案例井压裂模拟结果表明,考虑分形因子的模拟半缝长与微地震监测相对误差平均为7%,而不考虑分形因子的模拟结果与微地震监测相对误差平均达53%,运用该方法能对页岩储层压裂人工缝的扩展过程进行有效刻画表征。该模拟方法为压裂效果评估与多段压裂水平井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键词
分形因子
非均质
页岩储层
缝网扩展
微地震
离散裂缝
Keywords
fractal factor
heterogeneity
shale reservoir
fracture networks propagation
microseismic survey
discrete fracture
分类号
TE355.6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细粒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
49
3
作者
朱如凯
李梦莹
杨静儒
张素荣
蔡毅
曹琰
康缘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
出处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1-264,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90020,4209002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9E2601)。
文摘
细粒沉积岩在全球不同地质时代广泛分布,约占全球各类沉积岩分布的2/3以上。细粒沉积学是研究细粒沉积岩的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和成因、沉积过程与分布模式的基础学科。细粒沉积岩的形成与分布受构造沉积背景、物源、气候变化、水动力条件、火山活动、海底(湖底)热液活动等影响,时空变化大,有机质分布非均质性强,纹层结构及组合类型差异大,确定不同水体环境有机质形成和保存作用机理、纹层结构成因类型及沉积动力条件、沉积模式是其关键科学问题。近年来,在细粒沉积岩石学及分类系统、层序地层格架与时空分布、沉积古水深与古环境、纹层结构及组合类型、泥页岩实验沉积学与沉积动力条件、有机质富集主控因素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将重点关注术语规范与分类、页岩层系旋回地层与层序地层格架、古气候与沉积模式、有机质富集机理、纹层类型及组合的微观观察与宏观分布的测井评价预测等方面研究。细粒沉积学的发展,对于盆地内富有机质页岩分布预测、页岩油气甜点段/区评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推动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进入新阶段。
关键词
纹层
有机质富集
层序地层
页岩
细粒沉积学
Keywords
laminae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sequence stratigraphy
shale
fine-grained sedimentology
分类号
TE121.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陆相页岩油类型、勘探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赵文智
朱如凯
张婧雅
杨静儒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页岩页理分形特征及在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模拟中的应用
杨静儒
龚斌
周永炳
樊晓东
史晓东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细粒沉积学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
朱如凯
李梦莹
杨静儒
张素荣
蔡毅
曹琰
康缘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