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酱香型白酒不同晾堂堆积发酵细菌群落差异分析
1
作者 张效铭 袁思棋 +5 位作者 王西 张亚东 杨靖洲 刘帮 刘君 沈毅 《酿酒科技》 2025年第4期79-85,92,共8页
堆积发酵是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利用自然开放式生产,利于有益酿酒微生物接种、富集和培育的过程。以第三轮次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糟醅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探析了不同晾堂堆积糟醅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差异。研究表明:(1)... 堆积发酵是酱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利用自然开放式生产,利于有益酿酒微生物接种、富集和培育的过程。以第三轮次酱香型白酒堆积发酵糟醅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探析了不同晾堂堆积糟醅细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差异。研究表明:(1)堆积发酵过程中,三合土晾堂的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高于混凝土晾堂;(2)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为堆积发酵过程中的绝对优势细菌门类,且三合土晾堂的丰富度高于混凝土晾堂;(3)两种晾堂共有细菌属微生物有35个,Kroppenstedtia为两种晾堂堆积发酵酒醅中的绝对优势细菌属;(4)差异细菌属类微生物类群为Phyllobacterium、Lactobacillus、Bradyrhizobium、Bacillus和Virgibacillus,是不同晾堂堆积发酵阶段的优势细菌属,并且三合土晾堂的差异细菌相对丰富度高于混凝土晾堂。结果表明,三合土晾堂的吸水性、透气性等特征能够为微生物的富集提供有利的条件,为优化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提高白酒品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三合土晾堂 混凝土晾堂 堆积发酵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封窖方式对酱香型窖面糟醅及其基酒感官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魏煜 袁思棋 +5 位作者 王西 张亚东 杨靖洲 刘帮 刘君 沈毅 《酿酒科技》 2025年第4期98-104,107,共8页
封窖是白酒酿造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保证了白酒发酵所需无氧或微氧环境,也避免了发酵过程中环境微生物污染窖内环境。为了探究不同封窖方式对酱香型白酒酿造的影响,对比传统封窖(CT)、稻壳竹席封窖(DK)和薄膜封窖(BM)3种不同封窖方... 封窖是白酒酿造工艺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保证了白酒发酵所需无氧或微氧环境,也避免了发酵过程中环境微生物污染窖内环境。为了探究不同封窖方式对酱香型白酒酿造的影响,对比传统封窖(CT)、稻壳竹席封窖(DK)和薄膜封窖(BM)3种不同封窖方式下酱香型白酒酿造窖面糟醅理化指标、微生物多样性与基酒感官质量。相较于传统封窖方式而言,相关实验结果显示:(1)BM出窖窖面糟醅水分更高,且窖面温度变化更快;BM、DK出窖糟醅理化指标与CT无明显差异(p>0.05);(2)CT窖面糟醅基酒带有明显泥腥味;BM窖面糟醅基酒曲香明显、酒体醇厚;DK窖面糟醅基酒酱香、曲香均衡,极少数基酒带有泥腥味,且窖面糟醅基酒产量和出酒率均为BM最高,DK次之,CT最低;(3)3种不同封窖方式的出窖、入窖窖面糟醅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基本一致(p>0.05),其中CT微生物多样性相对丰富。通过对3种不同密封形式下的酱香型白酒酿造对窖面糟醅理化性质、微生物多样性和基酒感官的分析,为改进酱香型白酒封窖工艺和提高窖面基酒质量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型白酒 封窖方式 糟醅 感官品评 糟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高温大曲表面霉菌分离鉴定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西 邓小鹏 +6 位作者 万倩 罗巍 赵荣寿 高占争 张亚东 张丹 杨靖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4,共5页
为针对性控制曲坯表面霉菌的生长,该研究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对大曲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进行合理调整,从曲坯表面分离出霉菌菌株并进行鉴定,同时通过研究安曲间距、覆盖物、一次翻曲时间以及霉菌擦拭等对曲坯表面霉菌生长情况以及... 为针对性控制曲坯表面霉菌的生长,该研究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对大曲生产过程中关键控制点进行合理调整,从曲坯表面分离出霉菌菌株并进行鉴定,同时通过研究安曲间距、覆盖物、一次翻曲时间以及霉菌擦拭等对曲坯表面霉菌生长情况以及曲坯感官和理化指标等的影响,摸索出控制冬春季中高温大曲表面霉菌生长的措施。结果表明,从曲坯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霉菌菌株L1,经鉴定为少根根霉(Rhizopus arrhizus)。在原有制曲工艺的基础上,保持安曲间距为2.0~2.5 cm、选择厚度为12~15 cm稻草作为覆盖物、调整一次翻曲时间为安曲后第3天,在此控制条件下,曲坯表面霉菌生长面积可降至50%,长度控制约为2 mm。一次翻曲时进行霉菌擦拭操作结果表明,断面菌丝更为明显和饱满,糖化力和酯化力指标略有提高,分别为783.3 mg/(g·h)、643 mg/(25 g·7 d),该研究对中高温大曲质量稳定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大曲 霉菌 分离鉴定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白酒封窖工艺研究进展
4
作者 魏煜 王西 +5 位作者 张亚东 杨靖洲 刘帮 刘君 沈毅 袁思棋 《酿酒科技》 2024年第8期118-126,共9页
中国白酒的生产发酵过程是在相对厌氧窖池内各种微生物利用糟醅中多种有机物质进行生长代谢的固态酿造过程。为了能够使窖池内糟醅进行封闭式的相对厌氧发酵,进行产酒和生香,同时也避免酵母菌在充足的空气中大量消耗可发酵性糖,保证曲... 中国白酒的生产发酵过程是在相对厌氧窖池内各种微生物利用糟醅中多种有机物质进行生长代谢的固态酿造过程。为了能够使窖池内糟醅进行封闭式的相对厌氧发酵,进行产酒和生香,同时也避免酵母菌在充足的空气中大量消耗可发酵性糖,保证曲酒发酵正常进行,封窖是固态酿造生产工艺中的重要环节。不同香型白酒酿造生产选用的封窖工艺有较大差异,本文综述了几种主流白酒酿造的封窖方式,以期为中国白酒封窖工艺的进步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白酒 窖池密封工艺 封窖方式 糟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质窖泥表征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毅 王西 +5 位作者 彭奎 赵荣寿 王超凯 高占争 杨靖洲 李觅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2年第2期9-14,30,共7页
为建立窖泥评价标准、提升窖泥品质,本文以不同品质窖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表征指标发现:I级窖泥(优质)有较高的感官得分(7.4)、有机质含量(7.9%)、pH(7.6)和产有机酸能力(416.0 mg/g),以及适中的水分含量(39.2%);窖泥微生物多样性... 为建立窖泥评价标准、提升窖泥品质,本文以不同品质窖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表征指标发现:I级窖泥(优质)有较高的感官得分(7.4)、有机质含量(7.9%)、pH(7.6)和产有机酸能力(416.0 mg/g),以及适中的水分含量(39.2%);窖泥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共检测出42个菌属,微生物多样性随窖泥品质提升显著降低,不同品质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明显。表征指标与微生物群落相关性研究表明:窖泥的水分、pH显著影响窖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窖泥中Petrimonas、Caproiciproducens、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2等5个属与窖泥产有机酸能力呈显著相关;Petrimonas、Syntrophomonas、Lutispora等9个属与窖泥pH呈显著相关。Bacillus、Caldicoprobacter、Anaerosalibacter等14个属受窖泥有机质含量和水分含量影响显著;Caldicoprobacter、Sedimentibacter、Anaerosalibacter等6个菌属与窖泥气味感官呈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窖泥 表征 微生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堆曲模式对酱香大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蒋英丽 沈毅 +5 位作者 王西 张亚东 晏永 杨靖洲 尹杰兵 罗茂果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4-149,共6页
为探讨不同堆曲模式对酱香大曲质量的影响,通过比较创新与传统两种不同堆曲模式应用于安曲与翻曲两个环节设计开展2因素2水平析因试验研究,分析酱香大曲培菌发酵过程温湿度、理化指标变化和出仓曲的感官、理化指标及质量情况。结果表明... 为探讨不同堆曲模式对酱香大曲质量的影响,通过比较创新与传统两种不同堆曲模式应用于安曲与翻曲两个环节设计开展2因素2水平析因试验研究,分析酱香大曲培菌发酵过程温湿度、理化指标变化和出仓曲的感官、理化指标及质量情况。结果表明,酱香大曲堆曲模式拟采用“安曲传统堆曲模式,翻曲创新堆曲模式”进行培菌发酵生产,安曲后大曲发酵前期保温保潮效果好,发酵品温升温正常,而翻曲后增强了后火期大曲的排潮能力,调控了灰白色、黑褐色曲块产生,理化指标合理,出仓曲感官黄褐色比例大,断面菌丝一致丰满,曲心干燥,酱香、曲香更突出,焦香、复合香、豉香较明显,出仓曲特级占比(24.38%)和整体评分(95分)最高,大曲质量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大曲 堆曲模式 大曲质量 析因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条件对窖泥功能菌液微生物群落结构及产酸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西 张亚东 +7 位作者 李觅 赵荣寿 彭奎 杨靖洲 高占争 谢莉 胡月 王超凯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2年第6期101-104,120,共5页
为探究营养条件对窖泥功能菌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增加功能菌液中酵母膏和葡萄糖含量,分析功能菌液中耐热芽孢杆菌数,有机酸含量,以及群落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酵母膏由0.1%(w/v)增加至0.5%(w/v)可以显著提升丁酸产量24.2%(P&... 为探究营养条件对窖泥功能菌液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增加功能菌液中酵母膏和葡萄糖含量,分析功能菌液中耐热芽孢杆菌数,有机酸含量,以及群落结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酵母膏由0.1%(w/v)增加至0.5%(w/v)可以显著提升丁酸产量24.2%(P<0.05),同时,耐热芽孢杆菌数也提高了371.1%;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其中Rummeliibacillus占比明显增加,群落物种丰富度及均匀度均降低;添加0.1%(w/v)葡萄糖,可显著提高耐热芽孢杆菌数72.3%(P<0.05),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明显变化。Caproiciproducens占比明显增加,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均匀度上升。研究结果为指导窖泥功能菌液的制备及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菌液 营养条件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菌在酱香型白酒生产过程中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西 陈波 +3 位作者 刘帮 张亚东 尹杰兵 杨靖洲 《酿酒科技》 2021年第9期114-119,共6页
通过在酱香型白酒(以下简称“酱酒”)第5轮次生产过程中,选定6口试验窖池,加入酱香功能菌进行生产试验,以探究酱香功能菌对酱酒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酱酒生产过程中添加2‰酱香功能菌,能有效提升细菌属优势菌种类和数量,促进优势菌... 通过在酱香型白酒(以下简称“酱酒”)第5轮次生产过程中,选定6口试验窖池,加入酱香功能菌进行生产试验,以探究酱香功能菌对酱酒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酱酒生产过程中添加2‰酱香功能菌,能有效提升细菌属优势菌种类和数量,促进优势菌群生长繁殖;其糟醅的淀粉利用率、糖分利用率和风味物质含量均表现略有提升;其中层酒感官略优于常规中层酒。酱香功能菌的添加,对酱酒质量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香功能菌 酱香型白酒 糟醅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需新局已至,新规范重塑市场
9
作者 杨靖洲 鄢庆涛 薛欣怡 《城市开发》 2025年第11期50-51,共2页
《住宅项目规范》GB 55038-2025(以下简称“新规范”)在5月1日正式实行。这是继《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以下简称“旧规范”)颁布后,时隔20年住宅建设领域较为重要的一次规范调整。强调品质,新规范是对旧规范的全面升级新规范的... 《住宅项目规范》GB 55038-2025(以下简称“新规范”)在5月1日正式实行。这是继《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以下简称“旧规范”)颁布后,时隔20年住宅建设领域较为重要的一次规范调整。强调品质,新规范是对旧规范的全面升级新规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建筑空间、弱势群体友好性、电梯配置及隔声性等关键技术措施方面。建筑空间上,层高由以往建议的2.8 m变为强制不低于3.0 m;弱势群体友好性设计方面,强制配备无障碍设施,涵盖卫生间、门槛、电梯等;电梯配置门槛降低,从7层(或16 m)及以上设置调整为4层(或9 m)及以上;隔声性要求大幅提升,分户楼板撞击声压级从宜小于75 dB变为强制不大于65 dB,分户墙空气声隔声性能≥50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空间 新规范 弱势群体友好性 层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