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术式选择(附46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金镛 吴力群 +1 位作者 张斌 崔自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共1页
手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46例,对手术指征和术式选择进行了探讨。认为不能排除的恶性肿瘤,伴有压迫症状或严重合并症及小儿患者,肿瘤位于肋缘下或肝表面、生长迅速及肿瘤直径>8cm者适合行手术治疗;对暂不手术的患者,每6个月行... 手术治疗肝血管瘤患者46例,对手术指征和术式选择进行了探讨。认为不能排除的恶性肿瘤,伴有压迫症状或严重合并症及小儿患者,肿瘤位于肋缘下或肝表面、生长迅速及肿瘤直径>8cm者适合行手术治疗;对暂不手术的患者,每6个月行B超检查1次。肝肿瘤剜除术为肝血管瘤的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瘤 外科手术 手术指征 术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海绵状血管瘤26例手术治疗总结 被引量:1
2
作者 杨金镛 吴力群 +2 位作者 张斌 崔自介 王淑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14,共2页
6年手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6例,均治愈,无严重并发症。1例伴有典型的Kasabach-Merrit综合征。正确综合应用B超、CT及放射性核素血池显像等影像学技术,大多数病例可于术前确诊。手术前应权衡利弊,肿瘤剜出术应为首选。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手术 海绵状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切除术后胃瘫8例报告 被引量:10
3
作者 丁连安 崔自介 +1 位作者 杨金镛 张敬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8-18,共1页
胃切除术后胃瘫指非机械性因素导致的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病率为0.5%~50%。1992年10月~1998年9月,我们行胃手术645例(胃癌513例,消化性溃疡穿孔、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憩室132例,发生典型胃瘫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 胃切除术后胃瘫指非机械性因素导致的胃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病率为0.5%~50%。1992年10月~1998年9月,我们行胃手术645例(胃癌513例,消化性溃疡穿孔、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十二指肠憩室132例,发生典型胃瘫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8~72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手术后 胃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内感染标本厌氧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吕文和 刘蓬蓬 +3 位作者 张军 吴力群 杨金镛 崔自介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7-28,共2页
近10年来由于厌氧培养技术的进步,厌氧菌在腹部感染中致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报告我院近3年来182例腹腔内感染性标本厌氧菌培养结果.1.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腹腔内感染或手术后腹腔内感染患者182例.临床症状多有发热、腹痛、白细胞升高。
关键词 腹腔感染 标本 厌氧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9
5
作者 邱法波 姜希宏 +4 位作者 吴力群 王豪夫 张顺 张炳远 杨金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1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腹部手术后 2 4h内腹腔内出血超过 30 0ml的病人 15例 ,均为男性 ,脾切除加断流术 5例 ,肝癌切除术 4例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3例 ,胰头... 目的 :总结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81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腹部手术后 2 4h内腹腔内出血超过 30 0ml的病人 15例 ,均为男性 ,脾切除加断流术 5例 ,肝癌切除术 4例 ,腹膜后肿瘤切除术 3例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 2例 ,直肠癌Miles手术 1例。结果 :7例再手术治疗 ,8例非手术治疗。死亡 5例。结论 :提出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的概念和再手术适应证。生命体征稳定者 ,可在严密监测下非手术治疗 ,术后 2 4h内出血量 <6 0 0ml或累计出血量 <10 0 0ml可作为非手术治疗的参考指标。创面广泛渗血或不能清楚显示出血部位者 ,长纱布条压迫止血是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 腹腔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血清肝酶学水平预测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陈栋 吴力群 +5 位作者 李建功 曹景玉 牛兆健 赵峰 杨金镛 陈实 《肝胆外科杂志》 2004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围手术期血清肝酶学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以期通过简便指标预测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 1 5 7例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肝癌... 目的 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围手术期血清肝酶学水平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 ,以期通过简便指标预测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通过对 1 5 7例肝细胞癌 (hepatocellularcarcinoma HCC)患者行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肝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1 .2 1 %。血清 AL T、BIL、PA水平是肝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AL T、BIL值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 ,PA值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术后 1 d血清 AL T水平高于 4 0 0 U/ L,血清 BIL 水平高于 5 1 μm ol/ L,血清 PA水平低于 2 0 0 mg/ L 时并发症发生率的预测值分别为 4 1 .1 7%、5 6 .31 %、5 1 .2 2 %。结论  HCC肝切除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围手术期血清肝酶学水平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切除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 被引量:5
7
作者 彭新刚 张顺 杨金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5年第5期267-268,271,共3页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盲部疾病118例临床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建立 吴力群 +1 位作者 崔自介 杨金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8-9,共2页
对118例回盲部疾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占55.9%(腺癌居多),右下腹疼痛和肿块为首发和主要症状。误诊率较高是该区疾病的特点,本组门诊误诊率达44.9%,拟诊恶性肿瘤者误诊率为33.3%(22/66)。作者对回盲部疾病的特点和诊断进行... 对118例回盲部疾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占55.9%(腺癌居多),右下腹疼痛和肿块为首发和主要症状。误诊率较高是该区疾病的特点,本组门诊误诊率达44.9%,拟诊恶性肿瘤者误诊率为33.3%(22/66)。作者对回盲部疾病的特点和诊断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盲部疾病 误诊 回顾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量肝素在直肠癌术后应用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世宽 周岩冰 +3 位作者 张建立 牛兆健 孙振清 杨金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低分子量肝素 直肠癌 术后 应用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力群 杨金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6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手术治疗 生存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壶腹部癌局部切除术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卫东 张顺 +3 位作者 张斌 吴力群 牛兆健 杨金镛 《肝胆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癌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 对 1993~ 2 0 0 0年间 15例行壶腹癌局部切除的患者与同时期手术条件相近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18例壶腹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局部切除术与胰十二指...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癌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 对 1993~ 2 0 0 0年间 15例行壶腹癌局部切除的患者与同时期手术条件相近的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 18例壶腹癌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局部切除术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组比较 :并发症分别为 13.3%和 38.8% ,(P>0 .0 5 )。 1年内、2年内、5年内复发率分别为 2 6 .7%、5 3.3%、6 6 .7%和 0、16 .6 %、2 7.8% (P<0 .0 1)。结论 壶腹癌局部切除虽然并发症较少 ,却无法做到根治 ,有较高的复发率 ,远期疗效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壶腹部癌 局部切除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例回盲部疾病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伟征 杨金镛 《临床误诊误治》 1997年第5期295-296,共2页
关键词 回盲部疾病 误诊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肝细胞肝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13
作者 毛伟征 李玉军 +3 位作者 吴力群 杨金镛 纪祥瑞 姜天福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5,共2页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7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结果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59.26%。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患者血清AFP阳性有关(P>0.05),与...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27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癌组织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结果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59.26%。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患者血清AFP阳性有关(P>0.05),与存在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提示P53及nm23基因异常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对肝细胞肝癌患者检测P53和nm23基因可预测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P53基因 NM23基因 基因异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前后病人血清sIL-2R水平变化及与感染的关系
14
作者 吴力群 崔自介 +3 位作者 杨金镛 于秀英 陈颖 曹永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4,共2页
一组腹部疾病病人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临床动态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血清sIL-2R值明显增高,其增高幅度与手术时间低度相关,术后感染组其值明显高于术后无感染组,伴有器官功能不全的严重感染病人明显高于一般... 一组腹部疾病病人手术前后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临床动态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血清sIL-2R值明显增高,其增高幅度与手术时间低度相关,术后感染组其值明显高于术后无感染组,伴有器官功能不全的严重感染病人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病人。在感染组,APACHE Ⅱ评分与sIL-2R值呈高度正相关。表明术后sIL-2R值增高与手术创伤反应有关,是导致手术后短暂免疫抑制的原因之一;sIL-2R参与细菌感染的免疫反应,其值可反映感染的严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受体 腹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瘤样病变8例报告
15
作者 王培戈 吴力群 +2 位作者 李玉军 杨金镛 战玉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6-27,共2页
肝脏瘤样病变临床较少见,术前多难以确诊。我院自1989~1992年经手术治疗8例,随访至今均健在。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脏瘤样病变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受体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贺青卿 杨金镛 吴力群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33-33,共1页
为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我们采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饱和分析法(DCC法)检测21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R,同时检测7例男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AR。现报告并讨论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为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我们采用葡聚糖包裹活性炭饱和分析法(DCC法)检测21例肝细胞癌(HCC)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R,同时检测7例男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AR。现报告并讨论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与标本采集 受检者均为男性。肝细胞癌患者21例,单纯肝硬化患者7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细胞癌 雄激素 受体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附97例报告)
17
作者 吴力群 杨金镛 崔自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4-15,共2页
报告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97例(102例次),其中3例术后复发行再次肝切除,1、2、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52.1%、23.0%。作者认为,手术切除是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术后应定期复查B超和甲胎蛋白(AFP),并... 报告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97例(102例次),其中3例术后复发行再次肝切除,1、2、5年生存率分别为66.1%、52.1%、23.0%。作者认为,手术切除是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术后应定期复查B超和甲胎蛋白(AFP),并进行综合治疗。对不能切除的大肝癌,可经区域血管栓塞和化疗缩小后行二期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外科手术 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18
作者 吴力群 杨金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11,共2页
报告41例肝切除术后并发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原发性肝癌最高,以右肝手术最多见。作者强调加强围手术期监测、术后有效腹腔引流和积极保肝治疗等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肝切除术 并发症 防治 肝肿瘤 肝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TGF-α和C-met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峰 徐文 +2 位作者 陈栋 吴立群 杨金镛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2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α(TGF α)、C met蛋白在肝硬化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作为肝硬化大鼠 ,然后将肝脏部分切除制作肝再生模型。随机分为 7组 ,一组立即处死 ,计算肝切除率 ;其他组分别于术后 12h...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α(TGF α)、C met蛋白在肝硬化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作为肝硬化大鼠 ,然后将肝脏部分切除制作肝再生模型。随机分为 7组 ,一组立即处死 ,计算肝切除率 ;其他组分别于术后 12h、1d、3d、5d、7d、14d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 α和C met蛋白在肝细胞中的表达 ,以正常大鼠肝再生模型为对照。结果 :肝硬化大鼠部分肝脏切除后不同时间肝中TGF α、C met蛋白表达的变化均较正常大鼠延迟。结论 :TGF α和C met在肝脏中的表达显示 ,硬化肝脏具有再生能力 ,但较正常肝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大鼠 肝切除 转化生长因子Α 基因产物 C-met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