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文化建设的当代构思 被引量:8
1
作者 杨赫姣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7-161,共5页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灵魂,生态文明在生态文化的建设中找到了新的支撑,即尊重自然、树立生命尊严的新的文化价值观,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桎梏,培养人们理性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自觉性与文化素质,建设以人与自...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与灵魂,生态文明在生态文化的建设中找到了新的支撑,即尊重自然、树立生命尊严的新的文化价值观,摆脱"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桎梏,培养人们理性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自觉性与文化素质,建设以人与自然平等、和谐、互惠互利为价值观基础的新文化。20世纪以来,人类逐渐意识到自身生存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试图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丰富现代文化中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一系列关于传统文化的探讨成为当今文化界的热点,"生态"这一文化讨论的焦点也展现出一种蔓延现象。回望传统,展望未来成为全人类的行动宗旨。生态文化在传统与未来的交融中必将彰显时代精神的魅力,必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途中不止的永恒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化 传统文化 文化普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与“在”的世界——笛卡尔哲学二元论新解 被引量:4
2
作者 韩秋红 杨赫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20,共5页
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重新思考,试图打开一扇领悟"思与在"真实奥秘的全新大门。笛卡尔所论证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有着确立人类自身主体地位的功效和目的,同时也包含着他面向生活世界的深沉思考。也就是... 对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重新思考,试图打开一扇领悟"思与在"真实奥秘的全新大门。笛卡尔所论证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有着确立人类自身主体地位的功效和目的,同时也包含着他面向生活世界的深沉思考。也就是说,"我思故我在"既是承认"思"的形上之气质,在人类思维领域为人类自身能力"立法";又是在"在"之中超越了以往人们对于"思"与"在"关系的理解。"思"与"在"不再只是对于"谁是第一性?"亦或是"本体如何演变?"这些问题的探讨,更多地表现为为体现"我"的世界的"全"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因此,"在"不仅体现笛卡尔对于客体实在性的关怀,也表现出他对真实生活世界的领悟。所以我们认为笛卡尔是从"我思—我在—他在"的凸显主体之认识道路拓宽到"他在—我在—我思"凸显生活世界之实践道路,其意在引起一种新思考,形成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二元论 我思 我在 他在 生活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道与德的深度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爱梅 杨赫姣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7-61,共5页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方法的研究,研究者众且研究角度丰富。但综观而言,仍难言已打开了对概念、命题讨论的关系网。史宁中先生近年围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方法,做出了独具匠心的、开创性的研究。按照史先生的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逻辑的挖掘思路对《老子》、《庄子》、《墨经》等中国古代经典典籍进行研读,以道、形、器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基本术语展开继续研究,或许是一次不错的尝试。本组文章努力尝试发现并进一步确证: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思辨性和大一统性的思想特征。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与西方哲学的思想逻辑相互比较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逻辑在发生时间上早于西方、在深刻性上高于西方、在理论形态上以辩证逻辑区别于西方哲学的形式逻辑。这种研究对于深入挖掘中国古代文化的思辨规律、思想特质、理论形态和发展脉络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当代中国人发扬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髓,开创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也具有引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 “德” 多样性 明确性 说服力 本体 体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载《正蒙》篇“理”“、道”之辩证逻辑
4
作者 韩秋红 杨赫姣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2,共4页
编者按:按照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进行逻辑研究之思路,我们先前已对前秦哲学的诸子思想之辩证逻辑作出了具有独创意义的西方式逻辑解读(参见我刊2011年1期专题文章——编者注)。沿着这一思想逻辑,本期我们将对宋明理学的张载、朱子... 编者按:按照对中国古代文化思想进行逻辑研究之思路,我们先前已对前秦哲学的诸子思想之辩证逻辑作出了具有独创意义的西方式逻辑解读(参见我刊2011年1期专题文章——编者注)。沿着这一思想逻辑,本期我们将对宋明理学的张载、朱子、程颢等关于理、道、气的思想展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明理学 逻辑理路 辩证逻辑 专题文章 《正蒙》 张载 “理” “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自觉
5
作者 韩秋红 杨赫姣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4,共8页
西方哲学中国化体现出中国学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应具备的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这一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从西学传入之初就已经形成,并为一些具有民族性意识和世界性眼光的学者所论及。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已经不仅局限于探讨中学和西学何为... 西方哲学中国化体现出中国学者在新的历史时期所应具备的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这一文化自觉与理论自信从西学传入之初就已经形成,并为一些具有民族性意识和世界性眼光的学者所论及。西方哲学的中国化已经不仅局限于探讨中学和西学何为体用的问题,而是西学如何助力于中国社会建设以及中学如何在纳入多元视野以走向世界的问题。面对这一问题,不妨将西方哲学中国化的理论自觉所呈现的特征加以明晰,即不是西方哲学的理论自觉,而是西方哲学研究的理论自觉;不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简单进化,而是西方哲学在中国的本土化、民族化的自觉发展。这样的认识方式有助于在哲学视阈中实现中国当代哲学理论的理论自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哲学中国化 理论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叙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内在逻辑及应用策略 被引量:8
6
作者 杨赫姣 刘伟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70-73,共4页
新时代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及改革是夯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思政课教学话语具有“理论阐释性”和“意义传导性”的重要特征,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理论阐释话语空泛化、话语意义传导留级化、话语影响式微化... 新时代不断加强思政课教学话语建设及改革是夯实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思政课教学话语具有“理论阐释性”和“意义传导性”的重要特征,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理论阐释话语空泛化、话语意义传导留级化、话语影响式微化等不足。积极探索红色叙事融入思政课教学话语的内在逻辑及应用策略,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学升华话语内涵、凝塑话语认同、提展话语自信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课 教学话语 红色叙事 应用逻辑 实践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