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Ⅱ对植株生长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5 位作者 金陵 张少华 沈正兴 余增亮 何建军 邓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离子注入,低剂量对小麦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剂量则抑制作用明显,株高和分蘖数都有相似的效应.本试验各处理剂量对M_1世代花粉和柱头生活力无明显影响,其穗部性状也未发生明显变异.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诱变 离子注入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I、对出苗及苗期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5 位作者 金陵 张少华 沈正兴 余增亮 何建军 邓建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0年第3期212-217,共6页
本文就离子注入不同小麦品系对出苗及苗期性状的诱变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小麦干种子后,对三个品系的效应有所不同,其半致死剂量约在60至80次之间.
关键词 小麦 离子注入 诱变 育种 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0
3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余增亮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5期639-641,648,共4页
简要回顾了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引变剂量探测、突变后代种植和选择的做法 ,阐述了出现的变异类型和育种的进展 。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小麦 诱变育种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麦4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3 位作者 余增亮 马广约 王丽芳 王绍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587-588,592,共3页
皖麦 43(皖 92 31 8)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 ,春性 ,一般单产 6 0 0 0~ 6 75 0kg/hm2 ,适于沿淮、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 80~ 90cm ,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千粒重 40g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达 1... 皖麦 43(皖 92 31 8)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小麦新品种 ,春性 ,一般单产 6 0 0 0~ 6 75 0kg/hm2 ,适于沿淮、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 80~ 90cm ,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千粒重 40g左右。籽粒蛋白质含量达 15 %以上 ,品质较好。对赤霉病抗 (耐 )性强 ,熟期转色好 ,不早衰。适宜播种期为 10月中、下旬至 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 2 40万~ 2 70万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皖麦43品种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麦32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被引量:7
5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6 位作者 余增亮 孙继明 朱荣毅 汪良成 杨艳洲 马广约 王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4期341-342,共2页
皖麦32 号(2219)系以扬麦158 经离子注入(30 Kev,80 次)引变,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春性,单产6 000kg/hm 2 左右,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90cm ,长芒、白壳... 皖麦32 号(2219)系以扬麦158 经离子注入(30 Kev,80 次)引变,选育而成的新品种。该品种春性,单产6 000kg/hm 2 左右,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90cm ,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千粒重38g 左右,粗蛋白质含量13.89% ,抗三锈和白粉病,中抗赤霉病,熟期转色好,不早衰。适宜播种期为10 月中下旬至11 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180 万/hm 2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注入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Ⅰ开花习性和柱头生活力 被引量:8
6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1 位作者 张少华 沈正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4期302-304,共3页
“矮败”小麦是通过太谷核不育基因Ms2(Ta1)和“矮变1号”矮秆显性单基因Rht10紧密连锁而成的附加矮秆标记性状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为了更好地利用,我们对其有关生物学规律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文对“矮败”小麦的开花习性和柱头生活力... “矮败”小麦是通过太谷核不育基因Ms2(Ta1)和“矮变1号”矮秆显性单基因Rht10紧密连锁而成的附加矮秆标记性状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为了更好地利用,我们对其有关生物学规律进行了系列研究。本文对“矮败”小麦的开花习性和柱头生活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矮败”小麦的开花习性,除不育穗开花状况和太谷核不育小麦不育穗相似而和普通小麦明显不同外,其余习性均和普通小麦品种基本相同,“矮败”小麦的柱头生活力也长达10天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开花习性 柱头生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Ⅱ异交结实率 被引量:4
7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张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1期31-35,共5页
“矮败”小麦等的异交结实率和太谷核不育小麦一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动幅度较大,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乃是矮秆的不育穗受到高秆不育株叶片的荫蔽。适当除去不育穗顶部遮挡的叶片,辅之以人工辅助授粉,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用鸡毛帚授粉... “矮败”小麦等的异交结实率和太谷核不育小麦一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动幅度较大,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乃是矮秆的不育穗受到高秆不育株叶片的荫蔽。适当除去不育穗顶部遮挡的叶片,辅之以人工辅助授粉,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用鸡毛帚授粉,是授粉工具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交结实率 矮败小麦 人工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育种的几个问题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1 位作者 张少华 沈正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3期227-230,共4页
本文就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后代选择、区域试验和良种繁育等进行了探讨,并根据育种实践提出有关措施。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后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地区小麦新品种选育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张少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3期215-217,共3页
本文概述了“八五”期间江淮地区小麦新品种选育的进展,经验与教训,并提出了今后工作的设想。
关键词 江淮地区 小麦 赤霉病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耐)赤霉病新品种选育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9年第6期572-574,577,共4页
论述了小麦抗( 耐) 赤霉病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进展、育种策略及成果推广。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抗病性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麦27号(皖91808)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11
作者 杨赞林 张少华 +10 位作者 甘斌杰 董淮滨 张瑶书 李家元 张多胜 马广约 王丽芳 王昭义 李先金 童俊 杨艳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1期58-60,共3页
皖麦27号(皖91808)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半冬偏春性,单产5250~6000kg/hm2,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5~90cm,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千... 皖麦27号(皖91808)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半冬偏春性,单产5250~6000kg/hm2,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5~90cm,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千粒重40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14.95%;高抗三锈和白粉病,中抗赤霉病,抗穗发芽。落黄性好,不早衰。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 小麦 生物学特性 栽培 皖麦27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麦26号(皖8804)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12
作者 杨赞林 张少华 +6 位作者 甘斌杰 代秉勋 高福平 马广约 周军 沈林 计文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6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皖麦26号(皖880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单产6000kg/ha,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cm,长芒、白壳、红粒、半用质,千粒重45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为13.23%,抗三锈... 皖麦26号(皖880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单产6000kg/ha,适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cm,长芒、白壳、红粒、半用质,千粒重45g左右,粗蛋白质含量为13.23%,抗三锈和白粉病,赤霉病较轻。熟期转色好,不早衰。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300万/ha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回选择 生物学特性 栽培 小麦 皖麦26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麦16号(855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要点
13
作者 杨赞林 张少华 +2 位作者 金陵 沈正兴 甘斌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3年第3期233-235,共3页
皖麦16号(8553)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亩产350—400公斤,适合淮北中北部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40克,粗蛋白质含量13.34%,抗条锈和白粉病,轻感叶锈病,中感赤... 皖麦16号(8553)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亩产350—400公斤,适合淮北中北部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厘米左右,长芒,白壳,白粒,千粒重40克,粗蛋白质含量13.34%,抗条锈和白粉病,轻感叶锈病,中感赤霉病,较抗吸浆虫,耐旱,耐青干,抗倒伏,抗寒性较差。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20—25万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生物学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麦23号(870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要点
14
作者 杨赞林 张少华 +1 位作者 甘斌杰 金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4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皖麦23号(870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亩产350~400kg,适合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5~90cm,长芒、白壳、红粒,千粒重359左右,粗蛋白质含量... 皖麦23号(870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春性,亩产350~400kg,适合于沿淮、沿江和江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5~90cm,长芒、白壳、红粒,千粒重359左右,粗蛋白质含量为13.21%,高抗三锈和白粉病,特别是对赤霉病抗耐性强,耐湿性好,熟期转包好,不早衰。适宜播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15~20万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 小麦 生物学特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春霜冻害的发生和补救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赞林 《安徽农业》 2002年第3期21-21,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春霜冻害 补救措施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轮回选择的几个问题
16
作者 杨赞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9年第2期24-29,共6页
轮回选择是采用多亲本进行杂交组群,通过不断的“选择→互交组群→选择”的程序,把分别存在于各品种(个体)上的优良基因集结起来,组成各种优异基因重组体。它在改良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的目标性状方面有突出效果,通过选择,较易获得高产... 轮回选择是采用多亲本进行杂交组群,通过不断的“选择→互交组群→选择”的程序,把分别存在于各品种(个体)上的优良基因集结起来,组成各种优异基因重组体。它在改良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的目标性状方面有突出效果,通过选择,较易获得高产、多抗、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种、新类型。国内外小麦育种家很早就希望在小麦育种中应用轮回选择的方法进行群体改良,以提高育种效率和水平,但因缺乏适合的材料而无法付诸实施。太谷核不育小麦后代有一半靠异交结实的不育株和一半靠自交结实的可育株,前者有利于基因重组,后者便于基因稳定纯合,是进行轮回选择的好材料。但小麦开展轮回选择是没有先例的,有关轮回选择的程序,特别是在轮选组群时,亲本的选配、投放的数目,轮选方法,群体规模以及选择强度等都处于摸索和设想阶段,故一开始对这个问题,我们曾走过一段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选种 轮回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三嗪二酮对小麦杀雄效果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杨赞林 金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80年第4期28-34,共7页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化学杀雄又是配制杂交小麦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化学杀雄方法简便,配制强优势组合时选择亲本较为'自由',因此,日益引起科学工作者的注意. 要进行化学杀雄,先要选择一个理想的化学杀... 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而化学杀雄又是配制杂交小麦的一个重要手段.由于化学杀雄方法简便,配制强优势组合时选择亲本较为'自由',因此,日益引起科学工作者的注意. 要进行化学杀雄,先要选择一个理想的化学杀雄药剂和制定一套该药剂的具体使用技术.乙烯利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小麦化学杀雄剂,近两年我们曾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虽有较好的杀雄效果,但也存在着施药时间短、药害比较重等缺点,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探索和研究新的小麦化学杀雄药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雄效果 小麦 麦类作物 化学杀雄剂 化学杂交剂 乙烯利 2-氯乙基膦酸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高产新品种——皖麦32号
18
作者 杨赞林 甘斌杰 《中国农村科技》 1998年第10期19-20,共2页
皖麦32号,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合作,以扬麦158经离子注入(30KeV80次)引变,连续几年选育而成。1987年8月30日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麦32号。经省科技情报所国际联网查新检索,本品种为世界上第... 皖麦32号,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与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所合作,以扬麦158经离子注入(30KeV80次)引变,连续几年选育而成。1987年8月30日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皖麦32号。经省科技情报所国际联网查新检索,本品种为世界上第一个问世的离子束小麦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皖麦32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甘斌杰 余增亮 +2 位作者 汪建来 王瑞 杨赞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5期890-891,共2页
皖 992 6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 ,从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群体中选得的可育穗再经离子注入引变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弱春性 ,一般单产 5 2 5 0~ 675 0kg/hm2 ,适于安徽、江苏沿... 皖 992 6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 ,从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群体中选得的可育穗再经离子注入引变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弱春性 ,一般单产 5 2 5 0~ 675 0kg/hm2 ,适于安徽、江苏沿淮及淮南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 ;株高 80~ 85cm ,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千粒重 40g左右 ,熟期转色好 ,不早衰 ,抗赤霉病、条锈病 ,品质优 ;适宜播种期为 10月中下旬至 11月初 ,基本苗可掌握在 180万~ 2 40万 /hm2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败小麦 皖9926 轮回选择 离子注入 抗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好拔节肥 确保优质麦优质高产
20
作者 杨赞林 《安徽农业》 2002年第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拔节肥 小麦 栽培 产量 品质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