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Ⅱ对植株生长及穗部性状的影响 |
杨赞林
甘斌杰
金陵
张少华
沈正兴
余增亮
何建军
邓建国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0 |
9
|
|
2
|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及生物效应的研究 I、对出苗及苗期性状的影响 |
杨赞林
甘斌杰
金陵
张少华
沈正兴
余增亮
何建军
邓建国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0 |
9
|
|
3
|
离子注入小麦诱变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
杨赞林
甘斌杰
余增亮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2 |
20
|
|
4
|
皖麦4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
杨赞林
甘斌杰
余增亮
马广约
王丽芳
王绍义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1 |
10
|
|
5
|
皖麦32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
杨赞林
甘斌杰
余增亮
孙继明
朱荣毅
汪良成
杨艳洲
马广约
王丽芳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9 |
7
|
|
6
|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Ⅰ开花习性和柱头生活力 |
杨赞林
甘斌杰
张少华
沈正兴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2 |
8
|
|
7
|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Ⅱ异交结实率 |
杨赞林
甘斌杰
张少华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4 |
4
|
|
8
|
小麦育种的几个问题探讨 |
杨赞林
甘斌杰
张少华
沈正兴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2 |
1
|
|
9
|
江淮地区小麦新品种选育的回顾与展望 |
杨赞林
甘斌杰
张少华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5 |
1
|
|
10
|
小麦抗(耐)赤霉病新品种选育的研究 |
杨赞林
甘斌杰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9 |
1
|
|
11
|
皖麦27号(皖91808)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
杨赞林
张少华
甘斌杰
董淮滨
张瑶书
李家元
张多胜
马广约
王丽芳
王昭义
李先金
童俊
杨艳洲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7 |
0 |
|
12
|
皖麦26号(皖8804)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
杨赞林
张少华
甘斌杰
代秉勋
高福平
马广约
周军
沈林
计文超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6 |
0 |
|
13
|
皖麦16号(8553)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要点 |
杨赞林
张少华
金陵
沈正兴
甘斌杰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3 |
0 |
|
14
|
皖麦23号(870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要点 |
杨赞林
张少华
甘斌杰
金陵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94 |
0 |
|
15
|
小麦春霜冻害的发生和补救 |
杨赞林
|
《安徽农业》
|
2002 |
2
|
|
16
|
小麦轮回选择的几个问题 |
杨赞林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89 |
0 |
|
17
|
均三嗪二酮对小麦杀雄效果的初步研究 |
杨赞林
金陵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1980 |
0 |
|
18
|
小麦高产新品种——皖麦32号 |
杨赞林
甘斌杰
|
《中国农村科技》
|
1998 |
0 |
|
19
|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
甘斌杰
余增亮
汪建来
王瑞
杨赞林
|
《安徽农业科学》
CAS
|
2004 |
10
|
|
20
|
施好拔节肥 确保优质麦优质高产 |
杨赞林
|
《安徽农业》
|
200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