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规划专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施文 冷红 +5 位作者 刘博敏 阳建强 杨贵庆 张京祥 毕凌岚 曾鹏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以解决问题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孙施文(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本学术对话主持人):当前规划教育和知识学习面临几个趋势:一是规划内容和知识领域在不断扩展,而且内容广泛;二是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 以解决问题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孙施文(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本学术对话主持人):当前规划教育和知识学习面临几个趋势:一是规划内容和知识领域在不断扩展,而且内容广泛;二是互联网资源已经成为学生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三是ChatGPT之类的AI工具可以被广泛使用;四是实施大类招生和基础教育导致专业教学课时受到压缩,有些院校正在准备调整学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类招生 教学课时 专业能力培养 互联网资源 基础教育 学会常务理事 同济大学教授 学术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单元理念及其规划实践——以浙江平湖市东湖区规划为例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贵庆 顾建波 +1 位作者 庞磊 Steven V.Dessel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7-92,共6页
关键词 社区规划 规划实践 城市社会空间 平湖市 湖区 浙江 单元 居住空间分异 中国城市 人口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总体布局的自然智慧和社会语义 被引量:32
3
作者 杨贵庆 蔡一凡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4期9-16,共8页
传统村落总体布局对自然条件的综合运用及其所要表达的社会语义是一个整体。其总体布局的自然智慧主要体现在安全防灾的系统思维(包括避免自然地质灾害、治水防洪和理水排涝、蓄水防旱和储水消防等)、生存资源的可持续获得(包括耕地资... 传统村落总体布局对自然条件的综合运用及其所要表达的社会语义是一个整体。其总体布局的自然智慧主要体现在安全防灾的系统思维(包括避免自然地质灾害、治水防洪和理水排涝、蓄水防旱和储水消防等)、生存资源的可持续获得(包括耕地资源、水资源、阳光与风道等),以及注重对生命过程的整体性认识。传统村落总体布局的社会语义在"区域"上体现了宗族精神追求,在"边界"上反映了对领域感的集体认知,在"地标"上体现了社会控制和教化作用,在"路径"上体现了村落的社会秩序,在"节点"上塑造了村落日常生活的归属感。进一步理解传统村落的整体价值,对传统村落整体空间格局予以整体性积极保护,同时把优秀传统村落作为当今城市设计的研究和学习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总体布局 自然智慧 社会语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建成区小尺度公共空间场所营造与社会资本再生产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贵庆 房佳琳 关中美 《上海城市规划》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大城市建成区居民日常户外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细微性,需要小尺度公共空间来承载和实现。小尺度公共空间与住宅地具有较好的邻近性,是日常社会生活的发生器。作为一种社区和邻里层面的平民化的公共空间,它体现了更多的社会公平性,其... 大城市建成区居民日常户外活动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细微性,需要小尺度公共空间来承载和实现。小尺度公共空间与住宅地具有较好的邻近性,是日常社会生活的发生器。作为一种社区和邻里层面的平民化的公共空间,它体现了更多的社会公平性,其场所营造对于邻里交往、社区网络建构和社会资本再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前一些大城市更新改造拆旧建新的模式单一,使得不少建成区呈现出居住空间类型趋同、社会活动隔离的状态,导致既有的社会资本缺乏空间载体,社会网络解体,社区精神涣散。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的"缤纷社区计划"规划实践,基于居民满意度和意愿的样本调研分析,探讨通过小尺度公共空间更新改造来实现社区功能再生的可能性,思考建立小尺度公共空间营造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关联,为当前"城市修补"提供前沿理论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场所营造 社会资本 社区规划 缤纷社区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城市旧住区更新居民住房安置多元化模式与社会融合的实践评析——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贵庆 黄璜 《上海城市规划》 2011年第1期64-69,共6页
以上海市杨浦区霍山路平凉16街坊整体改造项目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改造政策研究和原有居民搬迁追踪调研等方法,分析评价多元化模式进行旧住区更新过程中居民住房安置的实践尝试:旧住区更新政策从原来单一的整体搬迁模式向货... 以上海市杨浦区霍山路平凉16街坊整体改造项目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改造政策研究和原有居民搬迁追踪调研等方法,分析评价多元化模式进行旧住区更新过程中居民住房安置的实践尝试:旧住区更新政策从原来单一的整体搬迁模式向货币补偿安置、价值标准房调换安置和面积标准房屋调换安置等多元化安置模式转变;改造政策充分考虑原居民家庭结构和收入情况,以满足原居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为前提,提供多元的搬迁模式选择;积极探索旧城改造项目中房源筹划和资金利用方面,促进了旧住区更新的可持续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住区更新 安置 多元化模式 城市社会空间 导入区 导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住区集约化布局评价指标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杨贵庆 黄璜 +1 位作者 宋代军 庞磊 《上海城市规划》 2010年第6期18-21,共4页
回顾了我国关于城乡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指标与方法,包括综合指标体系方法、最优集约度法和各类信息技术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提出并分析了我国农村住区集约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指出从"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空间属性和村民... 回顾了我国关于城乡土地集约化利用评价指标与方法,包括综合指标体系方法、最优集约度法和各类信息技术方法及其研究进展,提出并分析了我国农村住区集约度的概念与基本特征,指出从"经济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空间属性和村民满意度(4+1)"方面,建构我国不同地域农村住区规划开放式数据库基本框架的思考,为建立全国范围典型农村住区类型的三维数据库打好基础,有效分类指导我国不同地域的新农村规划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住区 集约化布局 评价指标 集约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闲置公共设施活化利用的认识与实践——以浙江黄岩屿头乡沙滩村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贵庆 开欣 但梦薇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8-56,共9页
村庄闲置公共设施在我国偏远地区山地乡村不同程度地存在,是计划经济年代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的产物,具有历史性价值和功能改造价值。对其活化利用的可能性体现在:它们类型和数量较多,产权基本上属于村集体或国有,占地属于建设用地性质,... 村庄闲置公共设施在我国偏远地区山地乡村不同程度地存在,是计划经济年代特别是人民公社时期的产物,具有历史性价值和功能改造价值。对其活化利用的可能性体现在:它们类型和数量较多,产权基本上属于村集体或国有,占地属于建设用地性质,空间位置较好,建筑质量和空间特征便于改造利用,并具有地方风貌特色。活化利用村庄闲置公共设施的必要性体现在:符合资源节约和低碳原则,便于精准配置公共设施,促进城乡要素流动下的乡村产业发展,并可赓续地方建筑风貌特色。基于浙江省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的实践,得出以下启示:应深入调研、充分挖掘和认识村庄闲置公共设施的历史文化和空间使用价值;整体规划、统筹考虑,把个别建筑的活化利用同村庄整体发展的功能定位相结合;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充分把握建筑质量、结构构造特点,做好综合评估,做到既符合合理性、现代化使用要求,又体现出历史年轮和乡土风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闲置公共设施 活化利用 有机更新 乡村振兴 黄岩 屿头乡 沙滩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特征要素与综合指数研究——以上海“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贵庆 韩倩倩 《上海城市规划》 2011年第3期72-78,共7页
以创新型城市特征要素与评价方法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假设、专家参与和可获得性等综合分析基础上,形成以"创新基础、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为基本框架的特征要素评价创新型城市的综合指数;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提出其&... 以创新型城市特征要素与评价方法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假设、专家参与和可获得性等综合分析基础上,形成以"创新基础、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为基本框架的特征要素评价创新型城市的综合指数;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提出其"生发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3个不同阶段的指数区间假设;并分析了"杨浦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发展阶段。以期为客观判定我国城市的创新发展阶段提供参考,也为如何营造创新型城市(区)指出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区) 特征要素 综合指数 发展阶段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国土空间规划的未来规划师卓越实践能力培育 被引量:16
9
作者 杨贵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5,共6页
基于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以及这一改革对城乡规划教育的影响,文章提出塑造以能力结构为重点、突出协同创新能力培育、提升未来规划师卓越实践能力的观点,指出规划师的实践能力是职业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协同创新能力... 基于现阶段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背景,以及这一改革对城乡规划教育的影响,文章提出塑造以能力结构为重点、突出协同创新能力培育、提升未来规划师卓越实践能力的观点,指出规划师的实践能力是职业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协同创新能力是能力结构中最体现卓越实践能力的一环,是职业规划师卓越实践能力的核心。面对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任务,规划师须针对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阶段、历史文化特征和地理风貌条件等,开展“在地性”协同创新规划;通过参与式、互动式和渐进式“三式规划”,在规划实践的全过程更好地发挥协同创新能力,以应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文章提出城乡规划课程设置应及时响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及时补充相应的实务应用课程,为卓越实践能力的培育打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实践能力 能力结构 协同创新能力 城乡规划教育 城乡规划专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共构视角下的乡村振兴多元路径探索 被引量:25
10
作者 杨贵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10,共6页
文章基于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提出城乡共构的理论视角,探索乡村振兴实践的多元路径。文章指出,中国特色城镇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乡村角色逐渐从生产功能向兼具消费功能转型。基于城乡共构的乡村振兴多元路径,应围绕乡... 文章基于当前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提出城乡共构的理论视角,探索乡村振兴实践的多元路径。文章指出,中国特色城镇化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乡村角色逐渐从生产功能向兼具消费功能转型。基于城乡共构的乡村振兴多元路径,应围绕乡村振兴的总体方针,区分乡村所处的不同地域类型和不同经济水平。在乡村振兴分项目标与乡村地理空间、经济水平三者之间建构矩阵关系,理论上可形成乡村振兴多元路径45个交汇点的概念模式。城乡共构视角下乡村振兴多元路径的先期重点包括城乡生态系统、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再生及技术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共构 要素流动 乡村振兴 多元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型城市道路交通特征及其对社会交往的作用——基于2个Cambridge城市案例的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贵庆 赵力生 《上海城市规划》 2012年第2期59-63,共5页
通过对英国剑桥市和美国剑桥市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城市核心区道路结构、核心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空间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交通在出行目标可达性、交通方式可选择性、道路空间友好性3个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征... 通过对英国剑桥市和美国剑桥市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城市核心区道路结构、核心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空间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交通在出行目标可达性、交通方式可选择性、道路空间友好性3个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征;城市支路网线密度与创新型城市的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城市支路空间界面有效促进了创新型城市的就业人群和居民交往,丰富了城市空间的类型,从而为触发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由于我国大多数大学校区和部分科技园区大地块分割、封闭式管理,使其内部道路未充分发挥城市公共活动和促进广泛人群交往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城市的功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道路交通系统 支路网密度 剑桥市 社会交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住环境关注度评价方法在社区微更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贵庆 房佳琳 关中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3-87,共5页
为了解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和最期待的居住环境问题,为社区规划建设精准发力提供依据,文章基于过去常规的"居住环境满意度"、"居住环境抱怨"和"居住环境期待"3个评价因子的交集,建构了"... 为了解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和最期待的居住环境问题,为社区规划建设精准发力提供依据,文章基于过去常规的"居住环境满意度"、"居住环境抱怨"和"居住环境期待"3个评价因子的交集,建构了"居住环境关注度"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社区居民不同程度关注的居住环境问题,并结合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街道、洋泾街道两个社区的微更新调研实践,展开应用研究。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使得社区规划工作的指向更为明确,政府资金投入更加精准有效,切实解决好民生关注的问题,改善居住环境品质,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环境关注度 居住环境评价方法 浦东新区 缤纷社区 社区规划 微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视角下的特大城市社区规划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贵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7,共7页
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中特大城市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和城市社会空间重构所产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需要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予以解决。将社区规划引入我国特大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现实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及时通过立法确定社区规... 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中特大城市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和城市社会空间重构所产生的社会矛盾与冲突,需要社会管理制度创新予以解决。将社区规划引入我国特大城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现实迫切性、必要性和重要性。应及时通过立法确定社区规划的法定地位,明确街道办事处机构作为社区规划编制和执行主体,制定颁布《城市社区规划标准》,确立社区规划公众参与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并对社区规划工作给以地方财政和政策支撑,从而形成社区规划、实施和管理的长效机制,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管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率 社会管理 特大城市 社区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理论假说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贵庆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9-56,共8页
在对中外学术界关于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理论假说进行了较为系统整理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行政管理体制、工程技术配置、公共设施经营利益、居民社会心理承受等多角度对社区人口的“合理规模”进行了讨论,初步提出关于我国当前城市社区... 在对中外学术界关于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理论假说进行了较为系统整理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从行政管理体制、工程技术配置、公共设施经营利益、居民社会心理承受等多角度对社区人口的“合理规模”进行了讨论,初步提出关于我国当前城市社区人口合理规模的范围界定,旨在为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公共设施配置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当前和今后深入展开的城市社区规划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社区人口 合理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黄岩乌岩古村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关联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贵庆 蔡一凡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64,共7页
文章通过建构浙江黄岩乌岩古村传统村落三维空间模型,计算建筑、院落及街巷空间的高程、距离、面积和宽度等空间量化因子;对应调查村落的家族辈分、房族地位和家族主要活动等内容,定量研究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之间的关联性,为保... 文章通过建构浙江黄岩乌岩古村传统村落三维空间模型,计算建筑、院落及街巷空间的高程、距离、面积和宽度等空间量化因子;对应调查村落的家族辈分、房族地位和家族主要活动等内容,定量研究传统村落空间结构与家族社会之间的关联性,为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结构 家族社会 黄岩区 乌岩古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参与乡村建设行动的优势与启示——以浙江省黄岩区乡村振兴实践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贵庆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1期10-18,共9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汇聚力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和近年来我国各地相关实践综述,并结合笔者8年来组织同济师生团队参与浙江黄岩乡村建设的实证,提出高校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具有6大优势...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汇聚力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和近年来我国各地相关实践综述,并结合笔者8年来组织同济师生团队参与浙江黄岩乡村建设的实证,提出高校参与乡村建设行动具有6大优势,即:以研究为先导汇聚科研力量精准施策;以文化为视角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引导乡建适用技术应用;多学科交叉综合决策咨询;从实践中提升理论再指导实践;持续跟进的在地化服务。展望“十四五”,以校地合作更好地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提出6点启示,即:明确中央提出乡村建设行动的特定目标;注重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以邻近原则开展校地乡村建设行动;开展知识技能培训;组织保障给予可持续校地合作政策支撑;加强专业化指导和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建设行动 校地合作 黄岩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的乡村空间布局优化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杨贵庆 关中美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乡村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其生产关系,并构成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总体特征,进而形成相应的村落空间环境格局。当乡村生产力水平发生根本变革,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改变,乡村传统空间布局也因此面临被改变、被放弃的挑战。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 乡村农业生产力水平决定其生产关系,并构成了乡村社会关系结构的总体特征,进而形成相应的村落空间环境格局。当乡村生产力水平发生根本变革,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改变,乡村传统空间布局也因此面临被改变、被放弃的挑战。本文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理论视角,运用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分析指出我国乡村空间在新的生产力动力下将迎来空间重构的大趋势。乡村空间布局应适合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演进的客观规律,从而促进乡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可持续发展;乡村空间布局优化和重构应发挥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优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乡村空间遗存,采用分类指导、多元融合、包容增长、统筹谋划和科学布局,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 乡村振兴 乡村空间 布局优化 乡村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规划学基本概念辨析及学科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贵庆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3-59,共7页
讨论了我国新中国建立后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再到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历史发展,指出"城乡规划学"是揭示城乡发展规律并通过规划途径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具有自身的科学性。社会公平、公正是城乡规划思想发展的... 讨论了我国新中国建立后城乡规划、城市规划再到城乡规划学一级学科的历史发展,指出"城乡规划学"是揭示城乡发展规律并通过规划途径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它具有自身的科学性。社会公平、公正是城乡规划思想发展的基本主线之一。人居环境科学理论构建了当今我国城乡规划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对我国城乡规划建设将进一步发挥科学指导作用。当前我国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应加强在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支撑作用,构建不同背景规划专业的共同基础平台,构建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并亟待颁布专业设立的"准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规划学 一级学科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空间的社会属性与规划思考 被引量:40
19
作者 杨贵庆 《上海城市规划》 2013年第6期28-35,共8页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在其物质表象下是活动人群社会关系特征的反映,呈现出如类聚、排斥甚至冲突等特征,其形成和重塑过程也是空间生产的社会过程。基于社会属性的视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应从公平原则出...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社会生活的"发生器",在其物质表象下是活动人群社会关系特征的反映,呈现出如类聚、排斥甚至冲突等特征,其形成和重塑过程也是空间生产的社会过程。基于社会属性的视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应从公平原则出发来完善其规划布局,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类型的多样化以服务不同的社会人群,应注重公共空间的认知性来提升场所的特色和记忆,以增强社区归属感,并且应发挥法定规划特别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制度作用。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保障是促进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健康和谐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社会属性 社区 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定桩:乡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间营造--浙江黄岩屿头乡沙滩村实践探索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杨贵庆 肖颖禾 《上海城市规划》 2018年第6期15-21,共7页
我国乡村聚落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性、社会性和空间性三者之间具有有机的对应关系。其中,乡村聚落重要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关系特征,一般都以"核心公共空间"作为物质载体予以集中呈现。但是由于生产力与... 我国乡村聚落历史演进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其文化性、社会性和空间性三者之间具有有机的对应关系。其中,乡村聚落重要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关系特征,一般都以"核心公共空间"作为物质载体予以集中呈现。但是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等原因,乡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间随着乡村传统社会结构的变迁和文化生活内容的改变而逐渐被遗忘,其物质环境也逐渐被弃置。研究指出:以乡村聚落核心公共空间作为"点穴"启动,通过"文化定桩"的方法,可以成为当下我国乡村振兴规划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结合浙江黄岩屿头乡沙滩村的实践,阐述以文化定桩为灵魂、通过核心公共空间的创造性修复和更新的探索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定桩 乡村聚落 核心公共空间 屿头乡 沙滩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