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感官寓意?兼论17世纪荷兰风俗画解读的双重面向
1
作者 杨贤宗 王一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69,I0001,共8页
“五感”作为一个传统母题,经历了由理论探讨到绘画呈现的物质性转变。荷兰风俗画中“五感”主题的图像表达,在图式与功能上则呈现出一种特有的二元特征。此外,感官所具有的生活感知与回忆反思的双重功能,同米歇尔·塞尔与阿斯曼夫... “五感”作为一个传统母题,经历了由理论探讨到绘画呈现的物质性转变。荷兰风俗画中“五感”主题的图像表达,在图式与功能上则呈现出一种特有的二元特征。此外,感官所具有的生活感知与回忆反思的双重功能,同米歇尔·塞尔与阿斯曼夫妇的理论立场相对照,从而使得对“五感”的探讨得以回溯至有关风俗画内涵的解读方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感 风俗画 感官 17世纪荷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学与艺术史(上)
2
作者 米耶克·巴尔 诺曼·布列逊 +1 位作者 杨贤宗(译) 赵淑慧(译)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20,共17页
这是发表于《艺术通报》上有关符号学的重要篇章,两位主要的符号学家兼美术史家巴尔和布列逊在文中梳理了符合学的发展及其对传统美术史提出的挑战。在皮尔士与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基础上,作者通过对“语境”“作者”“接受者”等核心概... 这是发表于《艺术通报》上有关符号学的重要篇章,两位主要的符号学家兼美术史家巴尔和布列逊在文中梳理了符合学的发展及其对传统美术史提出的挑战。在皮尔士与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基础上,作者通过对“语境”“作者”“接受者”等核心概念的解构,揭示出传统美术史方法论的内在矛盾。全文贯穿着对艺术史学科范式的反思,并将符号学与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和叙事学相关联,从而打破了实证主义的桎梏,拓宽了艺术作品的解释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语境 精神分析 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萨雷﹒理帕的《图像学》 被引量:5
3
作者 杨贤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0-101,共2页
本文对理帕的生平与著作作了较为系统地整理,着重介绍了理帕《图像学》不同版本及其产生的文化环境,以补充美术史图像学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 理帕 图像学 生平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艺复兴观念的起源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贤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5-48,41,共5页
本文梳理了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文艺复兴观念的起源及其发展的曲折过程,着重介绍了彼特拉克、瓦萨里和布克哈特、潘诺夫斯基等人的文艺复兴观,并指出我们在文艺复兴认识上所存在的一些误区。
关键词 意大利 文艺复兴 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萨的尼古拉与阿尔贝蒂 被引量:1
5
作者 杨贤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6-77,70,共3页
本文依照维特科夫尔在他的《人文主义时代的建筑原理》一书中所提供的线索,论述了库萨的尼古拉的哲学思想对于建筑师阿尔贝蒂的影响,并论及文艺复兴时代所盛行的新柏拉图主义精神,以期为理解文艺复兴艺术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背景。
关键词 尼古拉 阿尔见蒂 新柏拉图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定入门 被引量:1
6
作者 伯纳德·贝伦森 魏百让(译) +1 位作者 肖钰娟(译) 杨贤宗(校)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13,共10页
本文是伯纳德?贝伦森的《意大利艺术批评研究》中的一篇,是早期探讨鉴定法的重要篇章之一,这种鉴定法基于对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等可测量元素的形态学分析。贝伦森在文中进一步系统化了早先莫雷利提出的鉴定法则,并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在确... 本文是伯纳德?贝伦森的《意大利艺术批评研究》中的一篇,是早期探讨鉴定法的重要篇章之一,这种鉴定法基于对作品的形式和结构等可测量元素的形态学分析。贝伦森在文中进一步系统化了早先莫雷利提出的鉴定法则,并详细介绍了这种方法在确定作品归属方面的应用,这对于我们了解鉴定法的早期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鉴定 鉴定的科学 形态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论意识形态与艺术
7
作者 O.K.沃克迈斯特 杨贤宗(译) 陈清逸(译)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11,共8页
作者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两段著名文字出发,论述了马克思有关艺术的乌托邦观念与意识形态作用;并以普列汉诺夫、马尔库塞等人的观点为例,分析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同艺术观。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两段著名文字出发,论述了马克思有关艺术的乌托邦观念与意识形态作用;并以普列汉诺夫、马尔库塞等人的观点为例,分析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不同艺术观。这对于我们今天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美术史或社会学美术史研究,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乌托邦 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象征到寓言:阿比·瓦尔堡的艺术理论 被引量:5
8
作者 马修·兰普利 杨贤宗 柯腾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19,共16页
自19世纪中叶波德莱尔首提现代性以来,许多重要学者如马克斯·韦伯、沃尔特·本雅明、福柯、哈贝马斯、安东尼·吉登斯以及马泰·卡林内斯库等都论及文化与审美上的现代性问题,作为对历史的反思与重构。本文讨论了阿比&... 自19世纪中叶波德莱尔首提现代性以来,许多重要学者如马克斯·韦伯、沃尔特·本雅明、福柯、哈贝马斯、安东尼·吉登斯以及马泰·卡林内斯库等都论及文化与审美上的现代性问题,作为对历史的反思与重构。本文讨论了阿比·瓦尔堡从视觉文献材料的分析中得出从魔法-联想的象征符号到逻辑-分离的寓言符号感受性转变的重要意义,指出后者正是现代性的标志。瓦尔堡的观点为现代性概念提供了新的视觉佐证,他本人也因此成为20世纪关注现代性的思想家、哲学家、社会学家等的先驱人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尔堡 象征 寓言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盐商与板桥风格的形成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贤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2年第4期15-20,共6页
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中叶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在书、画、诗文诸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徐悲鸿先生跋郑板桥《兰竹石》轴中曾言:“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 郑板桥(1693—1765)是清代中叶杰出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在书、画、诗文诸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徐悲鸿先生跋郑板桥《兰竹石》轴中曾言:“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来最卓绝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观其诗文及其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慈于奇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文 人物 仁慈 扬州盐商 郑板桥 清代中叶 书画 文学家 “扬州八怪” 古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美术史批评(下)
10
作者 塔莉娅・戈玛-彼得森 帕特丽夏・马修斯 +2 位作者 陈初露(译) 黄欣怡(译) 杨贤宗(校)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21,共18页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艺术批评和艺术史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仅在最近十五年才出现。在其短暂的历史中,它们从强调“女性的境遇与感受”的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1,始于1970年代末,受到其他学科的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并通过对艺术生产和评...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艺术批评和艺术史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仅在最近十五年才出现。在其短暂的历史中,它们从强调“女性的境遇与感受”的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1,始于1970年代末,受到其他学科的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并通过对艺术生产和评价以及艺术家作用的考察而对艺术和文化提出了更复杂的批判。本文首先概述女性主义艺术和艺术史的历史,然后讨论其中相关的主题,而在最后的结论性和关键性部分(IV和V)中讨论各种女性主义艺术批判和艺术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艺术 艺术批评 艺术史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 美术史 结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美术史批评(上)
11
作者 塔莉娅・戈玛-彼得森 帕特丽夏・马修斯 +2 位作者 陈初露(译) 黄欣怡(译) 杨贤宗(校)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26,共23页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艺术批评和艺术史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仅在最近十五年才出现。在其短暂的历史中,它们从强调“女性的境遇与感受”的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1,始于1970年代末,受到其他学科的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并通过对艺术生产和评...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艺术批评和艺术史是新近才出现的现象,仅在最近十五年才出现。在其短暂的历史中,它们从强调“女性的境遇与感受”的第一代发展到第二代1,始于1970年代末,受到其他学科的女性主义批评的影响,并通过对艺术生产和评价以及艺术家作用的考察而对艺术和文化提出了更复杂的批判。本文首先概述女性主义艺术和艺术史的历史,然后讨论其中相关的主题,而在最后的结论性和关键性部分(IV和V)中讨论各种女性主义艺术批判和艺术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艺术 艺术批评 艺术史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 美术史 结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学的产生
12
作者 雅希·埃尔斯纳 凯瑟琳娜·洛伦兹 +1 位作者 邓雪萍(译) 杨贤宗(校)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4-20,共17页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首次根本性地论述了后来所称的图像学理论,它提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含义并由此引出的三个层次解释,成为了潘诺夫斯基在美国期间对待美术史学科的基础。该论文是潘诺夫斯基在美国、在英语语言方面成熟著作的...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研究》首次根本性地论述了后来所称的图像学理论,它提出艺术作品的三个层次含义并由此引出的三个层次解释,成为了潘诺夫斯基在美国期间对待美术史学科的基础。该论文是潘诺夫斯基在美国、在英语语言方面成熟著作的概念基础,不仅是其德国事业的最高点,也是其美国事业的基础。本文循着这两条历史轨迹,考察潘诺夫斯基发表于哲学期刊《逻各斯》的论文在其文集中的位置及其对于美术史学科的特殊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学 艺术作品 潘诺夫斯基 美术史 逻各斯 特殊贡献 历史轨迹 最高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瑟·戈尔基——通过绘画重塑自我
13
作者 唐纳尔德.库斯皮特 杨贤宗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2年第1期46-51,共6页
关键词 绘画 现代艺术 画家 艺术家 大师 艺术特色 模仿 严格 实力 个人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