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芯梁框架系统的悬索桥气弹模型设计方法
1
作者 兰义哲 葛耀君 +1 位作者 张晋杰 杨詠昕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6-1034,共9页
针对大跨度双层桥面钢桁架悬索桥,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劲梁气弹模型设计方法,称为多芯梁框架系统。该系统包含上下两层芯梁、横向联系刚臂和竖向框架刚臂。通过将设计过程转化为优化问题,并采用有约束的模式搜索法,获得了满足设计指标的加... 针对大跨度双层桥面钢桁架悬索桥,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劲梁气弹模型设计方法,称为多芯梁框架系统。该系统包含上下两层芯梁、横向联系刚臂和竖向框架刚臂。通过将设计过程转化为优化问题,并采用有约束的模式搜索法,获得了满足设计指标的加劲梁设计参数值。敏感性分析表明,横向联系刚臂和上下两层纵向芯梁的尺寸对模态频率具有关键影响。动力特性测试结果验证了多芯梁框架系统模拟的准确性,低阶模态频率与设计目标值误差在±5%以内。这一设计方法作为全桥气弹模型设计方法的有效补充,适用于桁架形式加劲梁,实现了气动外形、刚度系统和质量系统的整体最佳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多芯梁框架系统 模式搜索优化算法 全桥气弹模型 动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态驱动分析方法的桥梁颤振模态影响机理
2
作者 朱进波 杨詠昕 +2 位作者 徐浩骏 张晋杰 葛耀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92,共12页
通过定量描述各阶模态及其分布特性在颤振演化过程中的影响,研究了多阶模态耦合导致的桥梁颤振三维效应。首先,根据系统模态中固有模态间的激励-反馈机制推导出能够反应各阶模态参与贡献的系统阻尼和刚度解析解,建立了适用于三维颤振机... 通过定量描述各阶模态及其分布特性在颤振演化过程中的影响,研究了多阶模态耦合导致的桥梁颤振三维效应。首先,根据系统模态中固有模态间的激励-反馈机制推导出能够反应各阶模态参与贡献的系统阻尼和刚度解析解,建立了适用于三维颤振机理分析的模态驱动分析方法。其次,对桥梁整体系统阻尼沿着跨向进行泰勒展开,建立了跨向节段与气动性能间的定量关系,使得该方法能够量化各阶模态跨向分布特性的影响。然后,以主跨径为500~1500m的悬索桥为例,系统地研究了模态的参与及其分布特性对颤振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比对二维和三维分析结果,揭示了三维效应的影响及其产生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基础竖弯和扭转振型不可能完全相似,三维两模态结果必然大于二维分析结果;随着风速提升二阶正对称竖弯模态先提供负向阻尼后提供正向阻尼,其对颤振性能的影响取决于自身频率与系统颤振频率的比值;约70%的梁段贡献了绝大多数的气动阻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颤振 悬索桥 模态耦合 三维效应 跨向分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低雷诺数试验的分离双箱涡振性能对比 被引量:33
3
作者 张伟 魏志刚 +1 位作者 杨詠昕 葛耀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11,共6页
为比较分离双箱涡振性能在高低雷诺数试验中的异同,在同济大学TJ-1和TJ-3风洞试验室进行了40个工况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试验中涡振出现的阻尼比区间及其相应的振幅都较大,在高雷诺数试验中涡振出现的阻尼比区间和幅值都较小... 为比较分离双箱涡振性能在高低雷诺数试验中的异同,在同济大学TJ-1和TJ-3风洞试验室进行了40个工况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低雷诺数试验中涡振出现的阻尼比区间及其相应的振幅都较大,在高雷诺数试验中涡振出现的阻尼比区间和幅值都较小;导流板在零度攻角时无论雷诺数高低都能减小涡振振幅,但在攻角存在时,导流板仅在低雷诺数试验条件下能够增大涡振振幅而在高雷诺数试验条件下则会减小涡振振幅.最后还对试验现象差异的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大带东桥和昂船洲桥研究结果异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风洞试验 分离双箱 雷诺数 涡激共振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开口分离双箱梁涡振性能及其气动控制措施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方根深 杨詠昕 +1 位作者 葛耀君 周志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82,共9页
基于某主跨820m混合梁斜拉桥,利用刚体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半开口分离双箱梁的涡振性能并进行一系列气动控制措施的探讨。该断面成桥状态在+3°或+5°风攻角下会产生大幅竖弯涡振,来流... 基于某主跨820m混合梁斜拉桥,利用刚体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系统研究了半开口分离双箱梁的涡振性能并进行一系列气动控制措施的探讨。该断面成桥状态在+3°或+5°风攻角下会产生大幅竖弯涡振,来流上游侧检修道栏杆处的气流分离起主导作用,检修车轨道对竖弯涡振有放大作用,这主要源于其后方连续产生的小尺度漩涡在断面下部开口内汇聚,形成了能量集中的大尺度漩涡。采用不同形式的检修道栏杆或改变风嘴角度对竖弯涡振控制效果不理想,将风嘴向外延伸可以有效降低振幅,但要保证检修道栏杆不移动,工程实用性较差。下中央稳定板基本没有抑制效果;水平翼板和抑流板都能有效控制竖弯涡振,其中水平翼板可以延缓漩涡能量的集中降低涡振振幅,但不能完全抑制振动,而且大攻角下会延长涡振风速区间;抑流板则直接通过抑制断面上表面漩涡的形成而有效控制涡振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开口分离双箱梁 涡激振动 检修道栏杆 水平翼板 抑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桥Π型开口断面主梁气动选型风洞试验 被引量:33
5
作者 董锐 杨詠昕 葛耀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09-114,共6页
型钢-混凝土开口Π型主梁断面是目前斜拉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由于其钝体断面特性,容易出现风致振动问题,需要对其断面进行优化.以某主跨300 m的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一系列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3种Π型结合主梁断面进行风洞试验研究... 型钢-混凝土开口Π型主梁断面是目前斜拉桥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形式,由于其钝体断面特性,容易出现风致振动问题,需要对其断面进行优化.以某主跨300 m的斜拉桥为工程背景,通过一系列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3种Π型结合主梁断面进行风洞试验研究,比较了它们的颤振和涡振性能,得到了一些有益结论:在很多情况下,气动外形对Π型主梁颤振和涡振性能的影响不同,在气动选型中应综合考虑;与均匀流场相比,紊流场的脉动分量抑制了漩涡的规律性脱落,使得主梁断面发生涡振的机率和涡振振幅都大大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Π型主梁断面 风洞试验 气动选型 颤振 涡激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分体箱梁桥梁涡振性能及其控制 被引量:35
6
作者 杨詠昕 周锐 葛耀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7-114,共8页
因其相比传统闭口箱梁更为优越的颤振稳定性能,分体箱梁在大跨度桥梁建设中逐渐开始得到应用。以国内已建成的3座采用分体箱梁的大跨度桥梁为背景,通过大尺度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分体箱梁的涡激共振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各断面均发生振幅较... 因其相比传统闭口箱梁更为优越的颤振稳定性能,分体箱梁在大跨度桥梁建设中逐渐开始得到应用。以国内已建成的3座采用分体箱梁的大跨度桥梁为背景,通过大尺度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分体箱梁的涡激共振性能进行研究,发现各断面均发生振幅较大的涡激共振。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分析表明,在中央开槽处的大尺旋涡很可能是引起大幅度涡振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分体箱梁桥梁的涡激共振问题,尝试和提出包括导流板、隔涡板和可调风障在内的多种气动控制措施,并比选出最佳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共振 分体箱梁 气动控制 风洞试验 大尺度模型 流场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稳定板颤振控制效果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杨詠昕 葛耀君 项海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9-155,共7页
以针对颤振机理研究而建立的二维三自由度耦合颤振分析方法为理论工具,结合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薄平板断面中央稳定板气动控制措施的颤振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基本断面和四种不同高度稳定板断面的颤振性能、颤振驱动机... 以针对颤振机理研究而建立的二维三自由度耦合颤振分析方法为理论工具,结合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薄平板断面中央稳定板气动控制措施的颤振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基本断面和四种不同高度稳定板断面的颤振性能、颤振驱动机理和颤振形态变化规律的研究表明,当稳定板高度恰当时,中央稳定板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改善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能.其控制机理是增加竖向自由度参与程度,改变耦合气动阻尼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从而抑制系统扭转运动的发散,使得颤振形态转化为竖弯形式.但是当稳定板高度超过临界值后,由于系统竖弯运动稳定性的降低,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能反而会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稳定板 颤振控制 控制机理 颤振驱动机理 颤振形态 大跨度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桥梁中央开槽颤振控制效果和机理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詠昕 葛耀君 项海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4-80,共7页
采用理论分析结合风洞试验的方法,对中央开槽这种已经在大跨度桥梁设计和建设中逐步得到应用的颤振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进行研究。选取5种不同气动外形的基本断面,采取2种开槽宽度分别对其进行中央开槽处理。对全部5个系列15... 采用理论分析结合风洞试验的方法,对中央开槽这种已经在大跨度桥梁设计和建设中逐步得到应用的颤振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进行研究。选取5种不同气动外形的基本断面,采取2种开槽宽度分别对其进行中央开槽处理。对全部5个系列15种断面开展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并应用二维三自由度耦合颤振分析方法,对各断面开槽前后颤振性能、颤振驱动机理和颤振形态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央开槽并不总是能提高结构的颤振稳定性能,其控制效果同基本断面的气动外形以及开槽宽度密切相关,当槽宽不恰当时中央开槽的控制效果会严重削弱,而对气动外形比较钝化的断面采用中央开槽后其颤振性能反而会恶化。对控制机理的理论分析表明,这种控制效果差异的原因在于各断面气动阻尼的形成和随风速发展规律存在明显差别,而颤振形态特别是竖向自由度的参与程度也影响到中央开槽的颤振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开槽 颤振控制 控制机理 颤振机理 颤振形态 大跨度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风缆对大跨悬索桥颤振控制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魏志刚 葛耀君 杨詠昕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28-1632,共5页
对斜拉式抗风缆的不同张拉力以及不同锚固形式进行比较,考察了抗风缆对大跨悬索桥颤振控制的有效性.用简支弹性梁的Rayleigh方法和有限元计算频率的变化趋势,并在同济大学TJ-3建筑风洞中进行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仅在中跨施加抗... 对斜拉式抗风缆的不同张拉力以及不同锚固形式进行比较,考察了抗风缆对大跨悬索桥颤振控制的有效性.用简支弹性梁的Rayleigh方法和有限元计算频率的变化趋势,并在同济大学TJ-3建筑风洞中进行全桥气弹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仅在中跨施加抗风缆就能显著提高桥梁结构的固有频率,但需注意抗风缆在悬索桥主缆上的锚固位置,这由于某些锚固位置有可能在施工的一些阶段引发更差的桥梁气动性能,建议在施加抗风缆颤振控制措施前先进行风洞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桥 颤振稳定性 振动控制 抗风缆 施工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中节点刚性区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杨咏昕 陈艾荣 项海帆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8,共5页
在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中能否正确处理节点刚性区问题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对节点刚性区的形成原因和力学特性特别是刚性区刚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处理方法。在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后,以南京长... 在进行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中能否正确处理节点刚性区问题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此对节点刚性区的形成原因和力学特性特别是刚性区刚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可能的处理方法。在对各种方法的原理作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后,以南京长江二桥桥塔的动力特性计算为算例,分别应用每种方法得出结果。通过计算结果同模型试验实测数据的比较,结合理论分析,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方法──刚性材料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结构 动力分析 节点刚性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挑臂箱梁涡振气动控制试验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文明 葛耀君 +1 位作者 杨詠昕 周玉芬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948-1952,1989,共6页
为尝试一种有效控制带挑臂箱梁涡振的气动措施,以某叠合箱梁斜拉桥为背景,在同济大学TJ-1边界层风洞进行了1∶50缩尺模型10个工况的对比试验,研究移动检修轨道、增设不同形式的导流板和扰流板等气动措施的抑振效果.结果表明:带挑臂箱梁... 为尝试一种有效控制带挑臂箱梁涡振的气动措施,以某叠合箱梁斜拉桥为背景,在同济大学TJ-1边界层风洞进行了1∶50缩尺模型10个工况的对比试验,研究移动检修轨道、增设不同形式的导流板和扰流板等气动措施的抑振效果.结果表明:带挑臂箱梁涡振振幅随着风攻角增大而增大,涡振性能对风攻角比较敏感;导流板可能会增大带挑臂箱梁涡振振幅,导流板的夹角和水平板的宽度是影响抑振效果的关键因素,夹角越大,水平板越宽,抑振效果越好;在设有导流板的情况下,检修轨道对带挑臂箱梁涡振性能没有影响,移动检修轨道没有抑振效果;扰流板对带挑臂箱梁抑振效果明显,在一定范围内扰流板越宽抑振效果越明显,而且扰流板对涡振的控制效果同风攻角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涡振控制 风洞试验 带挑臂箱梁 气动措施 导流板 扰流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桥梁实用颤振控制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杨詠昕 周锐 葛耀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89-997,1043,共10页
当大跨度桥梁面临颤振威胁时,合理有效的被动气动控制方法是避免其在服役期内发生风毁的最好保障.研究了适用于闭口箱梁等3种大跨度桥梁常用主梁的多种被动气动颤振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中央开槽适合于提高气动稳定性能较好的闭口箱梁的... 当大跨度桥梁面临颤振威胁时,合理有效的被动气动控制方法是避免其在服役期内发生风毁的最好保障.研究了适用于闭口箱梁等3种大跨度桥梁常用主梁的多种被动气动颤振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中央开槽适合于提高气动稳定性能较好的闭口箱梁的颤振性能,风嘴则能显著提升气动外形钝化的开口边主梁的颤振临界风速,而中央稳定板几乎适合于各种主梁形式.此外,对检查车轨道等附属装置进行局部调位也可以起到良好的颤振控制效果,而多种控制方法的合理组合可以进一步发挥其控制作用.气动控制措施的效果与其设置参数紧密相关,针对各种控制方法的合理参数设置进行了研究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颤振失稳 颤振控制 中央开槽 中央稳定板 风嘴 检查车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风嘴形式分体箱梁桥梁的静力风致稳定性能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詠昕 周锐 +1 位作者 张凯歌 葛耀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4-93,共10页
作为大跨径以及超大跨径桥梁一种新兴的断面形式,分体箱梁可以改善空气动力性能和提高颤振临界风速,但是还需要保证其静力风致稳定性能,研究了不同风嘴形式下分体箱梁的静力三分力系数和静力风致稳定性能随开槽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作为大跨径以及超大跨径桥梁一种新兴的断面形式,分体箱梁可以改善空气动力性能和提高颤振临界风速,但是还需要保证其静力风致稳定性能,研究了不同风嘴形式下分体箱梁的静力三分力系数和静力风致稳定性能随开槽率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两种风嘴形式分体箱梁的阻力系数随开槽率增加而增大,采用断面实体宽度为无量纲化标准时断面升力系数绝对值会随开槽率的增加而增加,这与采用断面总宽为无量纲化标准时结果相反,升力矩系数绝对值会随着开槽率的增加而减小,但这种规律性会受到风攻角的影响;风嘴对称性的变化仅改变断面阻力系数随开槽率的变化规律;两种计算模型下,对称风嘴断面分体箱梁桥梁跨中的各向位移绝对值和静力风致失稳临界风速随开槽率的变化规律完全相反,而不对称风嘴断面的各向位移变化规律相似但也有区别;总体上对称风嘴断面的最低静力风致失稳临界风速要高于不对称风嘴断面;考虑结构刚度变化会使断面开槽后静力风致失稳临界风速随着开槽率的增加而升高并超过不考虑刚度变化时的相应值,故对分体箱梁静力风致稳定性能分析时需要考虑开槽率不同带来的结构刚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体箱梁 开槽率 风嘴形式 静力风荷载 静力风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双幅桥梁的颤振控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周锐 杨詠昕 +1 位作者 葛耀君 钱国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6-132,共7页
当平行双幅桥的两个主梁距离较近时,双幅桥面之间的气动干扰效应对颤振性能具有不利的影响。为提高平行双幅桥的颤振稳定性,基于一座平行双幅Π型断面斜拉桥,开展了间距比(D/B)、风嘴角度和竖向稳定板以及水平分离板等多种气动措施下节... 当平行双幅桥的两个主梁距离较近时,双幅桥面之间的气动干扰效应对颤振性能具有不利的影响。为提高平行双幅桥的颤振稳定性,基于一座平行双幅Π型断面斜拉桥,开展了间距比(D/B)、风嘴角度和竖向稳定板以及水平分离板等多种气动措施下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析了这些工况下的颤振临界风速和颤振导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动干扰效应对于双幅桥的颤振稳定性都具有不利的影响,其中该效应对上风侧桥的影响小于下风侧桥,对闭口截面的影响要小于开口截面,随着间距比的增大而逐步减小;此外,65°风嘴时的颤振稳定性最好,上中央和下四分点的竖向稳定板均可减小气动干扰效应,而水平分离板反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行双幅桥 颤振稳定性 气动控制措施 气动干扰效应 气动干扰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桥梁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基向量法 被引量:7
15
作者 董锐 葛耀君 +1 位作者 杨詠昕 韦建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117,共8页
由于结构抖振响应计算复杂,目前主流风荷载设计规范均采用等效静力风荷载做等代替换。文中以桥梁结构为研究对象,对抖振响应的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经典的荷载-响应相关(LRC)法获得大跨度桥梁主梁各节点处... 由于结构抖振响应计算复杂,目前主流风荷载设计规范均采用等效静力风荷载做等代替换。文中以桥梁结构为研究对象,对抖振响应的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采用经典的荷载-响应相关(LRC)法获得大跨度桥梁主梁各节点处的等效静力风荷载向量,并组成荷载矩阵FLRC;其次,采用本征正交分解(POD)技术获得FLRC的本征模态矩阵ΦLRC;然后,以主梁的抖振响应极值为等效目标,选取ΦLRC的前i阶本征模态作为构建等效静力风荷载的基向量,获得最小二乘意义的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最后,以东海大桥为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由于ΦLRC同时包含了脉动风荷载和抖振响应的主要信息,同时是依据重要程度排序,按照文中方法获得的多目标等效静力风荷载在抖振响应计算精度和荷载分布的合理性方面均表现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静力风荷载 桥梁 多目标 荷载-响应相关法 本征正交分解 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双箱高低雷诺数涡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伟 葛耀君 +1 位作者 魏志刚 杨詠昕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6-359,共4页
为了给现代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有对其涡振性能和减振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在同济大学TJ-1和TJ-3进行的分离双箱高低雷诺数涡振试验,通过四十多个工况试验的详细比较,发现在低雷诺数条件下,涡振存在于较大的阻尼比区间... 为了给现代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提供准确的依据,有对其涡振性能和减振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在同济大学TJ-1和TJ-3进行的分离双箱高低雷诺数涡振试验,通过四十多个工况试验的详细比较,发现在低雷诺数条件下,涡振存在于较大的阻尼比区间范围内,振幅较大且相应的锁定风速区间较宽;而在高雷诺条件下,涡振仅在阻尼比较小时存在,且其振幅也较小。而导流板的减振效果在高低雷诺数试验中表现出差别,且与攻角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双箱 风洞试验 雷诺数 涡激共振 振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稳定板对分体箱梁桥梁的涡振控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程怡 周锐 +1 位作者 杨詠昕 葛耀君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17-626,共10页
以一座分体箱梁桥梁为背景,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和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别对上、下中央稳定板作用于分体箱梁的涡振控制效果展开研究.发现随着中央稳定板高度的增加,竖向涡振性能都是先变好再变差,分别在0.4倍梁高上稳定板时... 以一座分体箱梁桥梁为背景,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和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分别对上、下中央稳定板作用于分体箱梁的涡振控制效果展开研究.发现随着中央稳定板高度的增加,竖向涡振性能都是先变好再变差,分别在0.4倍梁高上稳定板时和0.2倍梁高下稳定板时竖向涡振振幅最小;增设上稳定板时加大了扭转涡振振幅,而下稳定板明显减小了扭转涡振振幅.CFD模拟的涡度场和压强场对比还表明,中央稳定板改变了槽中漩涡的运动方式和下风侧两端上下表面的压强,从而明显改变了竖向涡振的振幅.综合结果发现,0.2倍梁高下稳定板的涡振控制效果最好,而0.8倍梁高上稳定板的涡振控制效果最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体箱梁 涡激共振 中央稳定板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 风洞试验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桥梁典型断面颤振机理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杨詠昕 葛耀君 项海帆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460,489,共7页
针对桥梁颤振机理研究的关键问题即颤振驱动机理和颤振形态,建立了一种能同时研究桥梁振动特征参数与断面气动外形参数的定量关系,以及颤振发生过程中和颤振发生点各自由度运动耦合效应的二维三自由度耦合颤振分析方法.然后,以这种方法... 针对桥梁颤振机理研究的关键问题即颤振驱动机理和颤振形态,建立了一种能同时研究桥梁振动特征参数与断面气动外形参数的定量关系,以及颤振发生过程中和颤振发生点各自由度运动耦合效应的二维三自由度耦合颤振分析方法.然后,以这种方法为理论工具,从新的角度对闭口箱梁和分离双主梁两类典型桥梁断面的颤振机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在颤振驱动机理和颤振形态研究中,澄清了以往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得到了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桥梁 颤振机理 颤振形态 耦合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互相关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伟 葛耀君 杨詠昕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3-452,共10页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中采用的互相关算法就是需要从独立存在的两幅图像通过一定的判别方法得到流场中各点的流速矢量的计算方法.互相关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图像前处理、区域离散、匹配原则选取、搜索... 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中采用的互相关算法就是需要从独立存在的两幅图像通过一定的判别方法得到流场中各点的流速矢量的计算方法.互相关算法的具体实现步骤包括图像前处理、区域离散、匹配原则选取、搜索方法选取和变形预测,最后对结果进行后处理.文中从上述几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互相关算法的发展过程,并通过对各种方法精度和效率的比较对其应用发展进行了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V 互相关算法 区域离散 匹配原则 变形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桥梁PK箱梁断面颤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方根深 杨詠昕 葛耀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31,60,共8页
以某主跨820 m PK箱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并结合二维三自由度颤振分析理论方法(2D-3DOF method),进行了大跨度桥梁PK箱梁断面成桥状态颤振性能研究,提出了"软颤振"临界风速扭转响应根方差、峰值因子和阻尼比... 以某主跨820 m PK箱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并结合二维三自由度颤振分析理论方法(2D-3DOF method),进行了大跨度桥梁PK箱梁断面成桥状态颤振性能研究,提出了"软颤振"临界风速扭转响应根方差、峰值因子和阻尼比综合判定标准,并对三种尺寸抑流板颤振控制效果与驱动机理进行探索。研究表明,PK箱梁断面成桥状态具有明显的"软颤振"特点,而且风攻角效应明显,特别是0~°和+3~°颤振临界风速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0~°攻角表现为"弯扭耦合颤振",+3~°攻角为"单自由度扭转颤振",两者气动阻尼变化规律差异明显而表现出不同的颤振特点;抑流板能有效提高PK箱梁断面+3~°攻角的颤振临界风速,其增加了颤振耦合程度,虽然会激起更多的不利耦合气动阻尼,但是扭转运动自身产生的气动阻尼对系统的稳定作用也增强,气动阻尼之间的竞争将决定系统最终的发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箱梁断面 软颤振 抑流板 气动阻尼 颤振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