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y@UiO-66复合膜用于选择性去除水中钠离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言言 张贝蕾 +1 位作者 杜晓 郝晓刚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5,49,共5页
再生水的回用可缓解水资源危机,而其中高浓度的钠(Na^+)成为其灌溉回用中的危害因素。采用电化学双脉冲法制备了一种由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O-66与聚吡咯(PPy)杂化的PPy@UiO-66复合膜,并研究了其对钠离子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结果显示,... 再生水的回用可缓解水资源危机,而其中高浓度的钠(Na^+)成为其灌溉回用中的危害因素。采用电化学双脉冲法制备了一种由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UiO-66与聚吡咯(PPy)杂化的PPy@UiO-66复合膜,并研究了其对钠离子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结果显示,该复合膜对钠离子具有良好的电控离子交换能力,其原因可归结于UiO-66的孔道结构及有机配体对Na^+的亲和性。钠离子交换量达45.61 mg/g,且其对Na+的选择性也明显优于Li^+、K^+。利用周期性调变膜的还原和氧化电位的方式,实现了Na^+在膜与溶液之间快速的传递与交换。此外,PPy/UiO-66复合膜比单一的PPy膜具有更高的钠离子交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交换 PPy/UiO-66复合膜 钠离子 再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活性镍钴双金属氧化物高选择性去除/回收水中磷酸盐离子 被引量:5
2
作者 杨言言 李永国 +3 位作者 祝小雯 杜晓 马旭莉 郝晓刚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92-298,共7页
磷是植物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素,也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与回收均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单极脉冲电沉积法在炭布上制备镍钴双氢氧化物,并于管式炉中原位焙烧制得镍钴双金属氧化物(NiCo-Layered Double Oxide... 磷是植物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素,也是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因此废水中磷酸盐的去除与回收均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单极脉冲电沉积法在炭布上制备镍钴双氢氧化物,并于管式炉中原位焙烧制得镍钴双金属氧化物(NiCo-Layered Double Oxide,NiCo-LDO),将其用于电控离子交换(Electrochem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过程实现PO_(4)^(3-)的去除与回收。实验对比了ESIX与离子交换(Ion Exchange,IX)过程中NiCo-LDO对PO_(4)^(3-)的去除性能,并考察了其选择性及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在(10.00±0.05)mg/L的PO_(4)^(3-)溶液中,ESIX过程中膜对PO_(4)^(3-)的离子交换量约为IX的2倍;NiCo-LDO对PO_(4)^(3-)具有高选择性,且经过5次循环后,离子交换量仍可达到初始值的92%以上;结合XPS分析,发现NiCo-LDO对PO_(4)^(3-)的ESIX过程包括一个不可逆的"记忆效应"结构恢复过程及两个可逆的层板金属离子氧化/还原和PO_(4)^(3-)与O-H基团的配体交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双金属氧化物 磷酸盐 电控离子交换 配体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网基NiHCF膜电极电控离子分离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永国 郝晓刚 +2 位作者 杨言言 张忠林 马旭莉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7-31,共5页
在镍网基体上通过阳极氧化、循环伏安电沉积、化学沉积与脉冲电沉积分别制备出具有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ECIS)性能的铁氰化镍(Nickel hexacyanoferrate,NiHCF)薄膜电极。在1mol·L-1KNO3溶液中采用电势循环可逆地置入与释放碱金属离... 在镍网基体上通过阳极氧化、循环伏安电沉积、化学沉积与脉冲电沉积分别制备出具有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ECIS)性能的铁氰化镍(Nickel hexacyanoferrate,NiHCF)薄膜电极。在1mol·L-1KNO3溶液中采用电势循环可逆地置入与释放碱金属离子,考察不同制备方法膜电极的离子交换容量、循环寿命与再生能力,并通过SEM、IR、IC分析了膜电极表面形貌、组成与ECIS过程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镍网基NiHCF膜电极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较大的离子分离能力、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与再生能力,其中脉冲电沉积膜电极的离子交换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优于其它方法制得的膜电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控离子分离 NiHCF薄膜 镍网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链合成氨中载氮体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巩宙婷 张谭 +5 位作者 李娜 杨言言 刘守军 郑劼 余钟亮 杨颂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2-524,共13页
氨不仅是氮肥生产的主要原料,也是可再生能源储存与转化过程中的能源载体之一。因此,开发温和条件下的合成氨技术是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化学链合成氨技术通过载氮体的传递作用,将合成氨反应解耦为固氮与释氨等多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 氨不仅是氮肥生产的主要原料,也是可再生能源储存与转化过程中的能源载体之一。因此,开发温和条件下的合成氨技术是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化学链合成氨技术通过载氮体的传递作用,将合成氨反应解耦为固氮与释氨等多步反应,具有操作简便、反应温和、能耗低等优点。载氮体作为化学链合成氨的关键,起到传递能量及氮物种的作用,目前,载氮体固氮效率低,极大地限制了化学链合成氨技术的发展。基于此,本工作对化学链合成氨中载氮体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进行综述。首先,对载氮体的设计理论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其次,介绍了载氮体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如何提高载氮体的产氨速率以及如何提升晶格氮利用率等问题进行了综述;最后,对化学链合成氨技术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研究,为今后载氮体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 化学链 催化剂 反应动力学 过渡金属 金属氮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纸/石墨基体NiHCF膜的碱金属离子分离性能
5
作者 马旭莉 郝晓刚 +3 位作者 李永国 杨言言 刘世斌 孙彦平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7-332,共6页
采用毛细化学沉积法在炭纸/石墨颗粒复合导电基体的微孔通道内合成铁氰化镍(Nickel hexacyano fer-rate,NiHCF)薄膜,并考察了膜电极在碱金属溶液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分子吸收... 采用毛细化学沉积法在炭纸/石墨颗粒复合导电基体的微孔通道内合成铁氰化镍(Nickel hexacyano fer-rate,NiHCF)薄膜,并考察了膜电极在碱金属溶液中的电控离子交换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分子吸收光谱等分析了复合薄膜电极的表面形貌及组成;利用离子色谱检测了再生液中碱金属离子浓度变化;应用循环伏安法在1mol·L^(-1)KNO_(3)/CsNO_(3)溶液中考察了膜电极的离子交换容量、循环寿命与再生能力。结果表明:炭纸/石墨复合基体具有三维多孔结构特征,复合基体NiHCF膜电极具有大的离子交换容量、低的扩散阻力、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与再生能力,可用于碱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纸/石墨复合基体 铁氰化镍 电控离子分离 碱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电控分离膜排异性回收废水中低浓度磷酸盐
6
作者 刘堰 过嘉鑫 +4 位作者 杨颂 徐世娴 杨言言 余钟亮 郝晓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5-1783,共9页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CoNi-LDH/G杂化膜进行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该杂化膜在不同吸附电压、不同初始浓度、共存离子及不同pH值条件下对PO_(4)^(3-)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电位,即使在低浓度下,杂化膜对PO_(4)^(3-)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可以在较宽的pH值(4~10)范围内使用,同时受共存离子及其浓度变化影响甚小。此外,G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0 mg·g^(-1),CoNi-LDH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74 mg·g^(-1),二者吸附容量之和小于CoNi-LDH/G对PO_(4)^(3-)的吸附容量(16.25 mg·g^(-1))。同时,结合O1s的XPS数据分析发现,CoNi-LDH/G杂化膜对PO_(4)^(3-)的吸附过程除了层间阴离子交换、PO_(4)^(3-)与层板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交换外,还存在G与CoNi-LDH之间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 电控离子交换 排异性 低浓度 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生物质基多位点Co_(2)P催化甲酸脱氢
7
作者 王碧溪 刘泽宇 +9 位作者 吴亚北 杨言言 杨颂 王荀 叶子 董洪亮 朱峰 余焕焕 吕英英 余钟亮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3-892,共10页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通过大豆和钴盐热解制备的甲酸脱氢用Co_(2)P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环境友好。催化过程中,催化剂上的含K固体碱可作为路易斯酸性位点促进HCOO^(-)中间体的吸附,而自掺杂的N可作为碱性位点促进H+的吸附。大豆生物质中的... 本研究报道了一种通过大豆和钴盐热解制备的甲酸脱氢用Co_(2)P催化剂,制备过程简单且环境友好。催化过程中,催化剂上的含K固体碱可作为路易斯酸性位点促进HCOO^(-)中间体的吸附,而自掺杂的N可作为碱性位点促进H+的吸附。大豆生物质中的P可与钴盐结合并热解成Co_(2)P,该位点可裂解HCOO^(-)的H-C键。催化剂制备过程中当Co(NO_(3))_(2)·6H_(2)O/大豆的质量比为1:15时,所得Co_(2)P催化剂对甲酸脱氢反应的产气率可达237.47 mL/(g·h),并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甲酸选择性产氢用非贵金属非均相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多相催化剂 生物质 脱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安全生产中矿工心理韧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红霞 杨言言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8-545,共8页
为研究影响煤矿员工心理韧性的因素,从煤矿工人自身、工作、组织管理3个方面构建矿工心理韧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3层阶梯结构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综合... 为研究影响煤矿员工心理韧性的因素,从煤矿工人自身、工作、组织管理3个方面构建矿工心理韧性影响因素指标体系,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了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了3层阶梯结构模型,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影响因素的综合权重,得到了影响矿工心理韧性因素的重要程度及层次关系。结果表明心理韧性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后天的培训提高。通过具体分析发现影响矿工心理韧性的最表层因素集中于矿工自身层面,包括情感情绪、问题解决能力、自我效能;影响矿工心理韧性的中层因素包括工作年限、适应能力、工作强度、同事关系、工作压力、工作环境;影响矿工心理韧性的最深层因素全部集中于组织层面,包括组织公平、组织支持、心理安全教育。其中组织公平、工作压力、自我效能、心理安全教育、组织支持是矿工心理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权重远远大于其他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分析,明确影响矿工心理韧性的关键,为提高矿工心理韧性预防安全事故提供参考和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心理韧性 ISM AHP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变价NiFe-LDH/rGO对磷酸根离子的特异性电控分离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江伟 马鹏飞 +3 位作者 杜晓 杨言言 郝晓刚 罗善霞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057-3067,F0001,共12页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解决现有磷污染以及磷资源流失等问题,通过油浴与热化学还原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一种NiFe-LDH/rGO电活性杂化膜材料。使用电化学方法,在氧化还原电位的控制下,Ni、Fe(Ⅱ/Ⅲ)双金属发生核外电子的跃迁,高价...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为解决现有磷污染以及磷资源流失等问题,通过油浴与热化学还原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出一种NiFe-LDH/rGO电活性杂化膜材料。使用电化学方法,在氧化还原电位的控制下,Ni、Fe(Ⅱ/Ⅲ)双金属发生核外电子的跃迁,高价态的Ni、Fe(Ⅲ)与PO^(3-)_(4)发生内球络合作用,实现PO^(3-)_(4)的选择性置入-置出。实验获得270 mg·g^(-1)的高PO^(3-)_(4)吸附容量及85%以上的再生效率。此外,该杂化膜材料在共存离子存在的复杂水体中,对PO^(3-)_(4)具有优异的选择性,为磷石膏渗滤液以及各种含磷废水污染等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理论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LDH/rGO PO^(3-)_(4) 电化学 选择性 吸附容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MXene纳米片碱性电催化析氢反应性能
10
作者 段小卉 刘堰 +3 位作者 吴实 陈熙 杨言言 余钟亮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6-1312,共7页
以MAX(Ti_(3)AlC_(2))为原料,依次采用蚀刻、剥层的方法制备了MXene(Ti_(3)C_(2)T_(x))及超薄层MXene纳米片(MXene nanosheets,MXene-NS,即Ti_(3)C_(2)T_(x)-N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 以MAX(Ti_(3)AlC_(2))为原料,依次采用蚀刻、剥层的方法制备了MXene(Ti_(3)C_(2)T_(x))及超薄层MXene纳米片(MXene nanosheets,MXene-NS,即Ti_(3)C_(2)T_(x)-N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表征了MXene-NS的形貌、结构及组成。采用电化学方法对比了MAX、MXene以及MXene-NS的电催化析氢(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性能。结果表明,与MAX和MXene相比,MXene-NS在1 mol/L KOH溶液中具有最低的过电位(190 mV@-10 mA/cm^(2))、最小的塔菲尔斜率(168 mV/dec)、最小的电荷转移电阻以及最大的电活性面积。此外,在多电流阶跃下,MXene-NS也展示了良好的电位响应性。经过长周期的稳定性测试,MXene-NS的极化曲线并未出现明显衰减,显示了优异的析氢稳定性。这些结果表明,MXene的剥层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电催化性能,MXene-NS具有替代贵金属催化剂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纳米片 析氢反应 电催化 碱性 水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