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下雅集:陈衍等宋诗派成员清末在京师的文学活动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萌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9-181,共3页
都下雅集在近代宋诗派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庚戌、辛亥诗社中宋诗派成员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显示出宗宋诗风逐渐成为诗坛主流。宋诗派理论家陈衍是都下雅集的积极参与者,小秀野草堂是雅集的一个重要场所。都下雅集所建立的人际网络为宋... 都下雅集在近代宋诗派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庚戌、辛亥诗社中宋诗派成员都起到了核心作用,显示出宗宋诗风逐渐成为诗坛主流。宋诗派理论家陈衍是都下雅集的积极参与者,小秀野草堂是雅集的一个重要场所。都下雅集所建立的人际网络为宋诗派在民初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衍 宋诗派 小秀野草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戈尔访华与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 被引量:2
2
作者 杨萌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12-216,共5页
泰戈尔访华所产生的影响已经具有了文学史意义。泰戈尔对“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针对1924年泰戈尔访华,文学界有不同的反应,新文学内部反对的浪潮压倒了欢迎的声音。茅盾等左翼作家对借泰戈尔宣扬东方文明优胜论进行了... 泰戈尔访华所产生的影响已经具有了文学史意义。泰戈尔对“五四”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针对1924年泰戈尔访华,文学界有不同的反应,新文学内部反对的浪潮压倒了欢迎的声音。茅盾等左翼作家对借泰戈尔宣扬东方文明优胜论进行了激烈批评,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相对肯定了泰戈尔的思想价值,王统照等较为客观的评价了泰戈尔的文学价值,对泰戈尔访华的不同意见反映出后五四文学场域的复杂性。文章认为,在围绕泰戈尔访华的激烈论争中,泰戈尔的文学成就并未得到仔细深入地研究,这次事件之后的中国文学越来越无力摆脱与政治意识的纠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戈尔访华 激进思维 文学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的宋诗运动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萌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5-88,共4页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宋诗运动的关系是一个迄今未受学界充分关注的话题。1895-1906年间,郑孝胥、陈三立、沈瑜庆、陈衍、沈曾植等宋诗派主要成员都曾客张之洞幕,这个时期的诗文酬唱酝酿了宋诗派的理论,加强了诗人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宋... 张之洞幕府与清末民初宋诗运动的关系是一个迄今未受学界充分关注的话题。1895-1906年间,郑孝胥、陈三立、沈瑜庆、陈衍、沈曾植等宋诗派主要成员都曾客张之洞幕,这个时期的诗文酬唱酝酿了宋诗派的理论,加强了诗人之间的联系,扩大了宋诗派的影响,宗宋诗风逐渐成为一种诗学潮流,其余波影响至上世纪四十年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幕府 宋诗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与浮出:媒介视角下驻村干部日常工作中的沟通交往 被引量:8
4
作者 余沐芩 杨萌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2,共5页
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叠加着新媒体的普遍化发展,驻村干部的日常工作离不开传统的沟通与新媒体介入。借助传统的沟通方式,驻村干部消除了"干部"与"驻村"之间存在的疏离,得以融入乡村并奠定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借助... 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叠加着新媒体的普遍化发展,驻村干部的日常工作离不开传统的沟通与新媒体介入。借助传统的沟通方式,驻村干部消除了"干部"与"驻村"之间存在的疏离,得以融入乡村并奠定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借助新媒体的连接属性,驻村干部得以跨越不同空间以对接资源的供需,也重构了乡村社会对交往空间的理解和共同体意识。基于对河南省58名驻村干部的深度访谈及其日常工作的参与式观察,媒介在驻村干部的身份嵌入、资源获取及乡村公共空间构建等方面都传递出新的意义。同时,乡村治理中的连接与互动、传播效果内卷化及适应乡土媒介的建立等问题值得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驻村干部 媒介化 媒介使用 内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育政务新媒体的价值迭代与功能发挥
5
作者 杨萌芽 《河南社会科学》 2025年第10期110-117,共8页
在移动互联、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嵌入下,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有序推进。置身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教育政务新媒体所内蕴的价值意义发生了更迭与升级,实现了传播价值的范式转型、服务价值的纵深推进和治理价值... 在移动互联、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嵌入下,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有序推进。置身于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教育政务新媒体所内蕴的价值意义发生了更迭与升级,实现了传播价值的范式转型、服务价值的纵深推进和治理价值的不断提升。教育政务新媒体的功能发挥转向了效能聚合,其借由真实表达与公共再造的内容建设、技术嵌入与矩阵再造的平台融合、主体联动与风险控制的治理优化进行体现,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和教育现代化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政务新媒体 教育数字化 价值迭代 功能发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