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鼢鼠土丘植被恢复演替过程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莹博 辛小娟 +5 位作者 艾得协措 杨雪 王绍美 储诚进 任正炜 王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0,共7页
中华鼢鼠是亚高寒草甸的主要害鼠之一,其觅食掘洞的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草地原有的植被,同时也影响土丘植被恢复演替的过程。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亚高寒草甸的鼢鼠土丘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种类组成,其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物种丰富... 中华鼢鼠是亚高寒草甸的主要害鼠之一,其觅食掘洞的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草地原有的植被,同时也影响土丘植被恢复演替的过程。本研究调查分析了亚高寒草甸的鼢鼠土丘植被演替过程中群落种类组成,其结果表明,1)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物种丰富度呈单调递增;2)Shanon-Wiener指数在群落演替初期先迅速增加,至顶极又略微降低;3)用相异性指数公式计算群落物种组成间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次生演替初期群落间物种组成的相异性程度较高;随着演替时间的推移,这种相异性逐渐减小。因而,鼠丘植被的演替过程是一个由分异至趋同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寒草甸 鼢鼠土丘 物种多样性 演替趋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态氮诱导细胞分裂素强化燕麦锶富集机制的研究
2
作者 亓琳 包云 +2 位作者 杨莹博 王晓凌 赵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4-82,共9页
为探明硝态氮对燕麦锶富集能力的影响,以燕麦内蒙科艺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施加3个水平的金属锶(0、400和800 mg·kg^(-1))和两个水平的硝态氮(0和100 mmol·L^(-1))处理,在硝态氮处理30 d后,研究硝态氮在锶污染条... 为探明硝态氮对燕麦锶富集能力的影响,以燕麦内蒙科艺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盆栽试验,施加3个水平的金属锶(0、400和800 mg·kg^(-1))和两个水平的硝态氮(0和100 mmol·L^(-1))处理,在硝态氮处理30 d后,研究硝态氮在锶污染条件下对燕麦锶的富集和分布特征,生长指标以及叶片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燕麦幼苗的干重随着锶浓度的升高呈现降低的趋势,硝态氮缓解了金属锶对燕麦生长的抑制作用;2)燕麦富集锶的能力表现为根>叶>茎,硝态氮促进了燕麦对锶的富集作用,提高了燕麦对锶的转运系数;3)细胞分裂素含量随着硝态氮施加浓度增加而增加。细胞分裂素含量与转运系数呈正相关。综上所述,燕麦根部富集锶的能力最强;硝态氮可以诱导燕麦中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促进其对锶的抗性。此研究可为强化植物修复锶污染土壤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富集 细胞分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鼢鼠土丘空间格局及主要特征研究 被引量:40
3
作者 何俊龄 张金沙 +3 位作者 杨莹博 邓汉刚 魏进招 张卫国 《草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6:1.01和1:0.9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 通过对高原鼢鼠土丘的数量、植被、分布格局、形态演化等内容的分类研究表明,高原鼢鼠的土丘可依据其形成时间分为1年龄、2年龄和3年龄3种类型。3类土丘的面积和数量关系分别为1:0.96:1.01和1:0.97:1.10,说明近3年来鼠群数量基本保持稳定。通过对3类土丘比例关系的分析,可预测鼠群数量的消长趋势。由于当年8月前形成的土丘具有易于识别、代表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此作为高原鼢鼠相对密度的指标更为适宜。在正常情况下.鼠丘植被的恢复周期在3年左右。3年龄土丘的植被盖度、物种组成等指标与背景植被已无显著差异.但鼠丘地仍有较明显的凸起,平均高出背景地约7~8cm,而鼠丘占地面积则较新生土丘有显著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鼢鼠 土丘格局 土丘性状 种群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强化高粱幼苗修复锶污染土壤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亓琳 杨莹博 +3 位作者 张博 赵威 王晓凌 刘玉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3-112,共10页
研究选用高粱为修复植物开展锶污染土壤治理,通过添加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包括地球囊霉、地表球囊霉、摩西球囊霉、透光球囊霉,比较不同AMF对幼苗期高粱修复锶污染土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n... 研究选用高粱为修复植物开展锶污染土壤治理,通过添加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包括地球囊霉、地表球囊霉、摩西球囊霉、透光球囊霉,比较不同AMF对幼苗期高粱修复锶污染土壤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non-AMF)相比,AMF处理组的菌根侵染率均高于50%。与未接种AMF相比,接种AMF的高粱的生物量、株高和根长都显著增加(P<0.05),地球囊霉侵染高粱的地上和根生物量分别增加54.72%和53.26%,摩西球囊霉分别增加49.82%和37.92%。接种AMF的高粱都表现出显著的菌根依赖性(P<0.05),说明丛枝菌根真菌促进高粱生长。其中最显著的是地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菌根依赖性分别为154.44%和147.61%。AMF处理的高粱,其叶片和根中的锶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P<0.05),转运系数都高于1。地球囊霉侵染后高粱的地上部分和根中的锶含量分别增加了86.05%和30.18%。接种地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后,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全磷减少了15.89%~20.32%,速效磷减少了12.98%~18.49%。接种AMF显著增加了土壤磷酸酶活性(P<0.05),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1.43%~30.36%。地球囊霉、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接种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转化酶活性,增加了25.77%~28.87%。综上所述,AMF能够促进高粱幼苗对锶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性,其中,接种地球囊霉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高粱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燕麦品种对锶耐受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亓琳 杨莹博 +1 位作者 王晓凌 赵威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9-97,共9页
为探明燕麦对锶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机制,选取了4个燕麦品种(本德、白燕2号、白燕7号和定莜6号),施加不同浓度锶(0、25、100、500和1000 mg/kg)处理30 d,分析燕麦对锶的富集和分配特征、生长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为探明燕麦对锶的富集能力和耐受机制,选取了4个燕麦品种(本德、白燕2号、白燕7号和定莜6号),施加不同浓度锶(0、25、100、500和1000 mg/kg)处理30 d,分析燕麦对锶的富集和分配特征、生长指标、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显示:1)燕麦幼苗的根部和地上生物量都随着土壤中锶浓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2)各器官的富集浓度随着土壤中锶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表现为叶>根>茎。转运系数随着土壤中锶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在1000 mg/kg时小于1,而在其他锶处理中均大于1。本德在25 mg/kg时的转运系数最高(2.026);3)高浓度锶增加了燕麦的MDA含量并抑制了POD活性,而SOD活性随着锶浓度增加而升高。结果表明,燕麦的根、茎、叶均能积累锶,叶片的富集能力最强。4个燕麦品种具有锶超富集植物的特征。低浓度锶可以诱导燕麦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强,促进其生长;高浓度锶处理中SOD和CAT在清除活性氧中发挥重要作用。综合评价,本德可用于治理锶轻度污染地区,而定莜6号可用于治理锶重度污染地区,为燕麦用于锶污染地区的植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富集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南草原高原鼠兔食性及其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1
6
作者 康宇坤 张德罡 +3 位作者 缑晶毅 王海芳 杨莹博 苏军虎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2-138,共7页
【目的】分析甘南高寒草甸草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niae)的食性及其季节性变化,为其管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高原鼠兔越冬前(2014年9月)和繁殖前(2015年5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尕秀等地采集145份粪样,利用显微粪... 【目的】分析甘南高寒草甸草原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niae)的食性及其季节性变化,为其管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于高原鼠兔越冬前(2014年9月)和繁殖前(2015年5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尕海、尕秀等地采集145份粪样,利用显微粪便法分析其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栖息地的食性与营养生态位差异.【结果】同一地区(尕海),高原鼠兔5月份主要采食5科5属6种植物:蔷薇科(39.03%),禾本科(21.56%),莎草科(19.46%),菊科(17.71%)和龙胆科(11.76%);9月份主要采食6科6属7种植物:蔷薇科(39.64%),莎草科(27.06%),菊科(20.76%),禾本科(17.36%),蓼科(13.19%),豆科(11.53%);同一时期(9月份),尕海地区同上;尕秀地区主要采食4科4属5种植物:菊科(21.77%),莎草科(20.38%),蔷薇科(18.26%),禾本科(12.62%).【结论】高原鼠兔不同时期以及不同栖息地中食性具有显著差异.繁殖前采食的食物种数,多样性以及生态位宽度均大于越冬前,均匀度小于越冬前;尕海地区采食植物的多样性及均匀度都大于尕秀地区.高原鼠兔的食性与植物资源的季节性变化、植物资源的丰富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 食性 粪便显微组织分析 甘南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的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现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晓宁 李晓丹 +2 位作者 年丽丽 杨莹博 刘学录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5-49,共15页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水源涵养功能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其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响应。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可视化工具VOSviewer软件和... 草地生态系统是陆地表面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水源涵养功能作为衡量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器,其变化对区域水循环及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响应。基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利用可视化工具VOSviewer软件和Cite Space软件绘制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研究的知识结构图谱,对该领域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1)全球范围内对该领域的认识不断加深,发文量呈波动上升的态势。2)高产国家主要为中国和美国,且位居前三的研究机构均为中国的机构,分别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3)文献核心作者群体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布局,以核心作者为节点开展研究,但研究团体之间的合作较少。4)主要发文期刊有《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Catena》《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生态学报》和《水土保持学报》等。5)“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变化”“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质”“InVEST模型”等主题词是近年来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6)土壤水分-土壤理化性质,结合遥感技术构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的评价模型成为本领域的研究前沿。旨在了解当前国际研究前沿,厘清该领域的发展趋势与动向,归纳研究主题,以期为草地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研究现状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