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肥配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土壤矿质氮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莉琳 裴冬 +2 位作者 胡春胜 张喜英 毛任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潮褐土上,通过水、肥2因子3水平的完全方案,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水、肥对土壤矿质氮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除受水、肥作用外,还与土壤质地,作物及雨季降... 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的潮褐土上,通过水、肥2因子3水平的完全方案,研究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下,水、肥对土壤矿质氮分布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除受水、肥作用外,还与土壤质地,作物及雨季降水有关;NO3--N在土壤剖面中的累积则受水肥二因素的共同制约。高水高肥处理,在收获2季作物后,土壤剖面中NO3--N明显积累;当水分或肥料不足,NO3--N的积累量减少;冬小麦全生育期旱作,不仅影响当季NO3--N的形成转化和冬小麦对N素吸收,而且直接影响后季夏玉米的产量以及土壤NO3--N的积累。土壤NO3--N的累积量与土壤水分含量存在明显的耦合作用。NH4+-N在土壤中所占比例很小,不同水、肥组合处理对其分布和累积无明显影响。肥料和水分都是冬小麦产量的限制因素,尤其水分不足,对当季和后季作物都有直接影响。针对该区地下水紧缺的矛盾,在有限水分供应时,应首先保证冬小麦季灌足底墒水和拔节水,每水至少灌60mm,施肥量不宜太高,否则会造成NO3--N在土壤中积累或淋失。本试验条件下该区适宜的水肥处理应为W2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轮作 灌溉 水肥耦合 矿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N净矿化及尿素转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杨莉琳 张福锁 +2 位作者 毛仁钊 高强 巨晓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4-830,共7页
以华北平原区4个农田生态系统[京郊蔬菜大棚(GH)和河北栾城(LF)、河北南皮(NF)、山东惠民(HF)3个粮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30 d,对比研究了不同海拔和不同农业扰动强度下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层(0-20... 以华北平原区4个农田生态系统[京郊蔬菜大棚(GH)和河北栾城(LF)、河北南皮(NF)、山东惠民(HF)3个粮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恒温、避光条件下培养30 d,对比研究了不同海拔和不同农业扰动强度下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耕层(0-20 cm)土壤的净N矿化、净硝化、净C矿化以及尿素的转化,旨在探索人类农业扰动强度和地理海拔对土壤供N潜力和尿素N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地区的土壤供N潜力分别为:14.4、13.2,17.7和16.5 mg/kg,说明高度熟化的华北区农田土壤供N潜力相对稳定。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蔬菜大棚和以施用化肥为主的粮田对土壤供N没有显著影响。农田土壤净矿化后的供N形式主要是NO3^- -N。以施用有机肥为主的蔬菜大棚积累了较高的土壤有机质和全N,但是土壤净C矿化以及施用尿素后CO2的排放量均低于以施用化肥为主的粮田。尿素在各区域农田土壤中水解转化后均主要以NO3^- -N形式存在,NO3^- -N占尿素水解后无机N增量的98%9-9%;华北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施入尿素态N 30d后,水解成有效态无机N的转化率为63.4%8-3.2%,即每克尿素态N在京郊蔬菜大棚(GH)、栾城高产农田(LF)、南皮农田(NF)和惠民农田(HF)土壤中转化为NO3^- -N的量分别为0.69、0.82、0.64和0.63 g/kg,同时可使相应区域农田的CO2排放量分别增加CO21.20、1.360、.67和1.58 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硝化 土壤呼吸 供N潜力 CO2释放 尿素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盐渍化土壤的营养与施肥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3
作者 杨莉琳 李金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9-81,共3页
阐述了盐渍化土壤的营养障碍因素及其对作物、蔬菜、林木等的危害程度、盐渍化土壤中N、P、K以及微量元素的养分状况与土壤盐分效应、施肥效应和施肥技术等;重点探讨了磷石膏作为化学改良剂应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简介了... 阐述了盐渍化土壤的营养障碍因素及其对作物、蔬菜、林木等的危害程度、盐渍化土壤中N、P、K以及微量元素的养分状况与土壤盐分效应、施肥效应和施肥技术等;重点探讨了磷石膏作为化学改良剂应用于盐渍化土壤的前景及存在的问题;简介了北方盐渍化土壤的K素发展趋势及K肥效应,并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渍化土壤 营养障碍 施肥效应 磷石膏 化学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氮素内循环对生态覆被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杨莉琳 姚琦馥 +1 位作者 梁琍 鲁小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43-1550,共8页
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扰动频繁,生态覆被/土地利用变化伴随着土壤活性氮库、氮形态组分及氮素内循环过程的改变,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持续与稳定,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不断提高,人类对自然生态系统扰动频繁,生态覆被/土地利用变化伴随着土壤活性氮库、氮形态组分及氮素内循环过程的改变,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持续与稳定,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生态覆被/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内容。本综述探讨了活性氮的基本概念及其引发的环境效应,国内外自然生态系统中森林与草地间转换、自然生态系统开垦为农田、弃耕撂荒或退耕还林还草、城市化发展等生态覆被/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氮库消长、氮矿化产物形态变化以及影响氮循环的关键土壤微生物影响等,并探讨了制约氮循环的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指出农业开垦或农田弃耕撂荒会导致土壤全氮大幅度下降,同时引起土壤硝态氮(NO3--N)增加,造成环境活性氮增加的风险;退耕还林修复生态覆被过程中氮库完全恢复需要漫长的时间;运用现代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前沿技术是研究土壤氮循环对生态覆被/土地利用变化响应机理的关键。本综述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开发利用、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以及人工生态系统的科学规划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覆被 土地利用变化 活性氮 氮转化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精准施肥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莉琳 胡春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1-75,共5页
总结分析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有关推荐施肥指标,并结合该区最新试验结果提出建立适宜该区的精准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即根据平衡施肥原理,以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目标产量和植株测试值为主要诊断指标确定作物施肥量... 总结分析了太行山山前平原高产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制度下有关推荐施肥指标,并结合该区最新试验结果提出建立适宜该区的精准施肥技术指标体系,即根据平衡施肥原理,以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目标产量和植株测试值为主要诊断指标确定作物施肥量,特别是根据土壤NO_3^--N含量确定冬小麦夏玉米的基肥用量,以植株关键生育期的养分水平确定N素追肥用量;参考作物养分需要量、水分条件、植株可见症状诊断、施肥方式等辅助性指标,适时准确地进行土壤或植株营养状况预测,调整肥料用量或施肥方式,为精准施肥的实施提供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 山前平原 高产区 精准施肥指标体系 硝态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来县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模式与农业节水技术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莉琳 毛任钊 李红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根据怀来县自然气候条件和水土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在沙漠化形成和防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该县粮果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矛盾,针对首都圈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需求,总结提出了适宜该县不同区域的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和农业节水技术... 根据怀来县自然气候条件和水土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在沙漠化形成和防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该县粮果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矛盾,针对首都圈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需求,总结提出了适宜该县不同区域的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和农业节水技术。其宗旨是杜绝过度垦殖现象,调整农业结构布局,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和农业节水技术,提高该区水土资源的生产效率,建设稳产高效农业和林果业,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形成环京津地区的天然绿色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节水农业 防沙治沙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土中P肥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莉琳 李金海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40-42,共3页
采用石灰性土壤无机磷分级方法初步探讨了河北省砂质潮土中P肥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P肥可显著提高潮土中无机磷各组分含量,增施有机肥可改变P素形态间的转化速率及方向。
关键词 潮土 动态转化 影响因素 磷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肥在潮褐土中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莉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73-74,共2页
利用培养及微区试验研究P肥施入潮褐土后的动态转化及其影响因素表明,施肥初期土壤中除难溶性Ca_(10)-P外,各无机P组分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随着时间的延续各组分间的相互转化呈一定规律。种植作物直接影响P肥动态转化的方向。
关键词 P肥动态转化 潮褐土 影响因素 磷肥 褐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山前平原农田生态系统氮通量与调控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春胜 董文旭 +3 位作者 张玉铭 程一松 李晓欣 杨莉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7-1003,共7页
针对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研究农田常规施肥[400 kg(N).hm-2.a-1]条件下作物氮素吸收与损失通量过程,并根据各氮素输出通量特征开展管理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系统氮输入总量为561-580 kg(N).hm-2... 针对华北太行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研究农田常规施肥[400 kg(N).hm-2.a-1]条件下作物氮素吸收与损失通量过程,并根据各氮素输出通量特征开展管理调控。研究结果表明,全年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系统氮输入总量为561-580 kg(N).hm-2,输出量468-494 kg(N).hm-2,两季作物总盈余86-93 kg(N).hm-2,其中有机氮为24-36 kg.hm-2。氨挥发和NO3--N淋溶损失是该区域农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是氮肥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平均每年因氨挥发而造成的肥料氮损失量为60 kg(N).hm-2,NO3--N淋溶损失量为47-84kg(N).hm-2,两者占施肥总量的30%。每年因硝化-反硝化过程造成的肥料损失很小,仅为5.0-8.7 kg(N).hm-2。通过施肥后适时灌水、合理调控灌水时间与用量,以及利用秸秆还田与肥料混合施用等管理措施可改善氮素的迁移和转化规律,有效减少氨挥发和NO3--N淋溶损失,并结合缓/控释肥与精准施肥技术,充分利用土壤本身矿质氮素,可有效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与促进农业持续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山前平原 农田生态系统 小麦-玉米轮作 氮通量 氮素损失 灌溉 施肥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素对NaCl胁迫下甜高粱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与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穆静 刘小京 +3 位作者 徐进 毛任钊 魏巍 杨莉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03-1309,共7页
为了研究NaCl胁迫下氮肥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提高甜高粱耐盐能力的措施,室内设置不同盐分浓度、不同氮源及浓度条件下甜高粱萌芽试验。结果表明:NaCl胁迫和不同氮源对甜高粱发芽和芽苗生长的影响各有不同。... 为了研究NaCl胁迫下氮肥对甜高粱种子萌发及芽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探索提高甜高粱耐盐能力的措施,室内设置不同盐分浓度、不同氮源及浓度条件下甜高粱萌芽试验。结果表明:NaCl胁迫和不同氮源对甜高粱发芽和芽苗生长的影响各有不同。NaCl浓度对甜高粱种子萌发有显著影响,在甜高粱芽苗生长阶段,通过提高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而增强耐盐伤害能力是有限的。100 mmol.L 1NaCl胁迫下,根系POD活性最低,而叶片MDA积累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最高,受盐害程度最大。没有盐胁迫情况下增加不同氮源及氮量对甜高粱根叶生理特性的影响差异显著,当氮浓度在20 mmol.L 1时,细胞受伤害程度最低,生长最好。不同形态氮源对甜高粱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差异明显,NH4Cl的促进效果优于KNO3。在100mmol.L 1的NaCl胁迫下,施加铵态氮或硝态氮源均可以增强甜高粱芽苗期的POD活性,减少MDA积累,从而缓解盐胁迫带来的伤害。研究表明采取适当的氮肥调控措施可以提高甜高粱的耐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盐胁迫 氮源 发芽 幼苗生长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籽壳提取物抗氧化及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淦永鉴 李旭 +5 位作者 杨莉琳 丁春邦 曾宪垠 张怀渝 陈志渝 杜小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1-174,182,共5页
目的:观察油茶籽壳不同溶剂提取物(乙酸乙酯、正丁醇、氯仿、水)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和三氯化铝方法检测总酚及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法和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抗氧化活性;采用CCK-8法测细胞的活性。... 目的:观察油茶籽壳不同溶剂提取物(乙酸乙酯、正丁醇、氯仿、水)体外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和三氯化铝方法检测总酚及总黄酮含量;采用DPPH法和邻二氮菲-Fe2+氧化法测抗氧化活性;采用CCK-8法测细胞的活性。结果:油茶籽壳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水提取物总酚含量分别为79.25±4.552、51.81±3.651、2.762±0.523、19.73±1.191mg/g;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6.73±0.613、15.63±1.126、13.16±0.672、5.734±0.761mg/g;油茶籽壳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水提取物在15.625~250μg/m L范围内体外抗氧化活性均具有剂量依赖性;对Hep 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在62.5~250μg/m L范围内均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体外抗氧化活性和抗肿瘤活性强弱均表现为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其中乙酸乙酯是油茶籽壳提取的有效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壳 提取物 抗氧化活性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冬灌咸水的滨海重盐碱地植棉的施肥策略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莉琳 于海英 +1 位作者 侯建伟 朱向梅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48-758,共11页
为探索利用滨海重盐碱地及咸水资源种植棉花的科学施肥技术,在河北低平原区的滨海重盐碱地开展为期4年的冬季灌溉咸水种植棉花的施肥技术定位试验研究,包括肥料剂型[控释(失)肥、传统肥]、施肥方式(一次性基施、基施+追施)和施肥量(高... 为探索利用滨海重盐碱地及咸水资源种植棉花的科学施肥技术,在河北低平原区的滨海重盐碱地开展为期4年的冬季灌溉咸水种植棉花的施肥技术定位试验研究,包括肥料剂型[控释(失)肥、传统肥]、施肥方式(一次性基施、基施+追施)和施肥量(高量、低量)。结果表明:抽取当地地下咸水冬季灌溉可使翌年春季棉花播种前土壤0~20 cm耕层盐分含量下降到2.0 g/kg以下,保障了棉花种子发芽和出苗。重盐碱地种植棉花首选含N-P-K及凹凸棒土的控失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如果选用传统肥料尿素与过磷酸钙,则应增施硫酸钾肥料,且所有肥料均作为基肥于播种前一次性施用;等氮量尿素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比2次(基肥+追肥)施用对籽棉增产效果显著,花铃期追施尿素会引起棉花收获后土壤中无机N和盐分含量增加。重盐碱地施肥量过高会抑制棉花的营养生长进而降低籽棉产量。华北低平原滨海重盐碱地种植棉花的水肥技术为:播种前于冬季结冰期抽取当地地下咸水灌溉,灌溉量为100~180 mm,春季播种前一次性施用肥料的合理用量为N 169 kg/hm^2,P2O565 kg/hm^2,K2O 78 kg/hm^2,肥料剂型宜首选控失肥;在该水肥技术下,重盐碱地的籽棉产量为3.0~3.2 t/hm^2。本研究结果可为重盐碱地及其地下咸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耐盐适生棉花的节肥增产与绿色高效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控失肥 棉花 咸水灌溉 重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土壤调理剂对滨海荒芜重盐碱地先锋作物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莉琳 唐书达 +1 位作者 朱向梅 侯建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87-494,共8页
以生物改良、开发利用荒芜重盐碱地为目标,在华北低平原区滨海荒芜重盐碱区开展了施用生物炭(B)与腐殖酸型土壤调理剂(C)对盐碱地先锋作物棉花和油葵的大田试验。生物炭施用量设2个水平(0 kg·m^(-2)和1.25kg·m^(-2)),调理剂... 以生物改良、开发利用荒芜重盐碱地为目标,在华北低平原区滨海荒芜重盐碱区开展了施用生物炭(B)与腐殖酸型土壤调理剂(C)对盐碱地先锋作物棉花和油葵的大田试验。生物炭施用量设2个水平(0 kg·m^(-2)和1.25kg·m^(-2)),调理剂施用量设3个水平(0 kg·m^(-2)、0.83 kg·m^(-2)和1.66 kg·m^(-2)),共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显著抑制油葵早期的植株生长,对后期生长及籽粒数量和重量无显著影响,提高了油葵茎、叶和籽壳的N、P含量,增加了茎、籽壳和籽仁的K含量,促进叶片K、Ca向籽仁转移;但施用生物炭抑制油葵吸收Mg,导致茎秆和葵盘Mg含量显著下降,对Na的吸收没有显著影响。腐殖酸型土壤调理剂则显著促进油葵茎、叶和葵盘生长,提高了籽粒产量,促进P向籽仁转移;施用1.66 kg·m^(-2)调理剂处理促进N优先向油葵籽仁转移,大幅度提升茎、叶和葵盘中的Ca含量,同时提高茎秆Mg含量;生物炭与土壤调理剂组合施用可消弱生物炭对油葵生长的抑制作用,提高油葵对N、P、K、Ca的吸收,促进N、P、K向籽仁的转移,降低对Na和Mg的吸收,增强油葵选择性吸收养分和拒盐能力。本研究还表明,油葵比棉花更适合作为先锋作物在滨海荒芜重盐碱地种植。研究结果为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荒芜重盐碱地开发与生物改良以及耐盐适生先锋作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葵 盐碱地 土壤调理剂 盐分 土壤养分 生物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灌咸水与施氮磷对重盐碱柽柳地的改良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莉琳 杨友山 +2 位作者 李铃蔓 邱发根 朱向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72-1380,共9页
为解决滨海重盐碱地春旱、返盐以及缺N、贫P的突出问题,利用当地丰富的地下咸水资源和柽柳固C、排盐的特性,在华北低平原区滨海重盐碱区人工柽柳地开展了为期4年的咸水[不灌水和灌溉地下咸水(含盐量8.02~9.34 g·L^(−1),W)]与NP[不施肥(C... 为解决滨海重盐碱地春旱、返盐以及缺N、贫P的突出问题,利用当地丰富的地下咸水资源和柽柳固C、排盐的特性,在华北低平原区滨海重盐碱区人工柽柳地开展了为期4年的咸水[不灌水和灌溉地下咸水(含盐量8.02~9.34 g·L^(−1),W)]与NP[不施肥(CK、WCK),单施氮(N、WN)和施氮磷(NP、WNP)]的2因素定位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盐分、养分和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的影响,以达到生物改良盐碱地、提升绿色生态景观的目标。研究结果显示,柽柳地首次灌溉咸水,0~30 cm土壤盐分平均下降32.7%;但连续3年灌溉咸水柽柳地0~30 cm土层盐分平均上升11.2%~18.3%;0~90 cm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下降19.4%~32.1%,0~30 cm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下降。灌溉咸水条件下施用NP(WNP)比对照(WCK)的0~30 cm土层的含盐量下降36.1%,土壤0~30 cm全氮、含水量和30~60 cm的Olsen-P含量均显著下降;而0~30 cm土层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和有效钾含量显著提升。P是滨海重盐碱地关键限制性营养元素,灌溉咸水促进了柽柳对P吸收,进一步加剧土壤P消耗;灌溉咸水并施NP(WNP)可缓解滨海重盐碱柽柳地营养元素匮乏的限制,激活土壤微生物活性,有效降低因连续直灌咸水引发的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风险。研究结果为重盐碱地人工柽柳咸水灌溉及养分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灌溉咸水 氮磷营养 盐分 咸水耦合施肥 滨海盐渍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灌咸水与施氮磷对滨海重盐碱地柽柳生长及养分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邱发根 杨莉琳 +2 位作者 刘敏 朱向梅 陈淑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12-1721,共10页
柽柳是滨海重盐碱地改良与景观绿化和固碳(C)的重要树种,春季灌溉咸水被认为是快速缓解柽柳干旱与盐胁迫的有效措施。针对滨海重盐碱地土壤缺氮(N)、贫磷(P)、干旱与盐胁迫的突出问题,以促进柽柳固碳排盐、快速生长、改良盐碱地为目标,... 柽柳是滨海重盐碱地改良与景观绿化和固碳(C)的重要树种,春季灌溉咸水被认为是快速缓解柽柳干旱与盐胁迫的有效措施。针对滨海重盐碱地土壤缺氮(N)、贫磷(P)、干旱与盐胁迫的突出问题,以促进柽柳固碳排盐、快速生长、改良盐碱地为目标,围绕利用当地咸水资源缓解春季干旱与返盐双重危害的核心问题开展研究。在华北低平原区的滨海重盐碱地布设了为期4年的咸水灌溉与施肥的2因素定位试验。试验设不灌水和灌溉地下咸水(盐分为8.02~9.34 g·L^(−1),W)条件下的不施肥(CK、WCK),单施氮(N、WN)和施氮磷(NP、WNP)共6个处理。研究结果表明:柽柳的生长与蘖枝萌发主要发生在春—夏季,长高、增粗与分蘖同期但不同步,株高的生长速率呈斜坡状下降,分蘖速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6月达最高峰;柽柳基茎增粗的速率先快后慢。首次灌溉咸水极显著地降低柽柳植株含水率、植株鲜重与叶干重,但不影响茎干重;连续3年灌溉咸水抑制柽柳长高与增粗,降低茎杆与叶片的N含量,但叶片P含量平均提高11.8%,柽柳的分蘖率显著提高。灌溉咸水条件下施氮磷肥(WNP)能减缓春—夏季(5—6月)柽柳长高与增粗速率的下降,加速蘖枝萌发,提高叶片N、K含量,促进Ca^(2+)和Mg^(2+)由茎杆向叶片转移,改变Ca^(2+)、Mg^(2+)离子在茎叶的分布。灌溉咸水条件下WNP处理可通过加速分蘖、促进养分吸收和盐基离子运输来缓解连续灌咸水抑制柽柳生长的负面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重盐碱地柽柳的合理灌溉咸水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柽柳 生长节率 灌溉咸水 NP营养 咸水耦合施肥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