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聚法制备聚氨酯/分子筛复合材料及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茹果 吕志平 +1 位作者 白少敏 窦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8-181,共4页
采用预聚法制备了聚氨酯(PU)/沸石分子筛(zeo lite 13X)复合材料,并利用XRD、DSC和TG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晶态、硬链段的结晶及熔融温度、材料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沸石分子筛在体系中加入量的增大,PU/13X复合材料的硬链段结晶... 采用预聚法制备了聚氨酯(PU)/沸石分子筛(zeo lite 13X)复合材料,并利用XRD、DSC和TG等手段表征了复合材料的晶态、硬链段的结晶及熔融温度、材料的耐热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沸石分子筛在体系中加入量的增大,PU/13X复合材料的硬链段结晶度减小,而硬链段和软链段之间的混乱度增大,硬链段的结晶形态发生改变,晶面间距增大。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分子筛添加量小于7%时,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分子筛 复合材料 预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交联型聚氨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茹果 李小宁 +1 位作者 吕志平 杨云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9-132,共4页
以聚酯多元醇(PEA)、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制备预聚体,将预聚体分成两部分分别以不同的扩链系数与扩链剂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E-300)混合反应,再将两种配料不同的预反应物混合后浇铸成型,即为多交联体系聚氨... 以聚酯多元醇(PEA)、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制备预聚体,将预聚体分成两部分分别以不同的扩链系数与扩链剂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E-300)混合反应,再将两种配料不同的预反应物混合后浇铸成型,即为多交联体系聚氨酯材料。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耐溶剂性和力学测试考察其性能并与均一体系聚氨酯(PU)材料的性能进行比较。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多交联体系聚氨酯材料的耐撕裂性能明显提高,拉伸性能略微降低;多交联体系聚氨酯材料的耐溶剂性能也明显提高;DSC测定结果表明,多交联体系材料的微相分离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预聚体法 多交联体系 扩链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沸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4
3
作者 吕志平 袁晓芳 +3 位作者 杨茹果 李福祥 薛建伟 窦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12-215,共4页
首次提出聚氨酯/沸石型有机-无机杂化的新模式,并选用表面富含活泼羟基且含有微孔直径大于0.7nm的沸石分子筛,制备出聚氨酯/沸石分子筛新型杂化材料。结果表明,其性能远优于纯聚氨酯的性能,与聚氨酯/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首次提出聚氨酯/沸石型有机-无机杂化的新模式,并选用表面富含活泼羟基且含有微孔直径大于0.7nm的沸石分子筛,制备出聚氨酯/沸石分子筛新型杂化材料。结果表明,其性能远优于纯聚氨酯的性能,与聚氨酯/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相近,但耐溶剂性能和回弹性能优于前者。XRD分析表明分子筛在杂化材料中保持原状,FT-IR证实TDI能够与沸石分子筛表面的硅羟基进行接枝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杂化材料 制备 性能 沸石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13X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吕志平 毕晓霞 +2 位作者 杨茹果 赵永琴 窦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3-116,共4页
本文采用预聚法制备了聚酯类聚氨酯/13X分子筛复合材料,考察了分子筛含量和交联系数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3X分子筛的加入量为7%,交联系数为0.90时,聚氨酯弹性体的耐撕裂强度从73.1 kN/m提高到94.2 kN/m... 本文采用预聚法制备了聚酯类聚氨酯/13X分子筛复合材料,考察了分子筛含量和交联系数对聚氨酯弹性体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3X分子筛的加入量为7%,交联系数为0.90时,聚氨酯弹性体的耐撕裂强度从73.1 kN/m提高到94.2 kN/m,拉伸强度从44.5 M Pa提高到49.9 M Pa,断裂伸长率从580%提高到640%,溶胀度从103.78%降低到72.58%。由DSC和DM A分析可知PU/13X复合材料具有更好的微相分离及动态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分子筛 力学性能 微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粒子对聚醚型聚氨酯微相分离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余翔 吕志平 +1 位作者 佟玉超 杨茹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105,共5页
通过动态力学分析测试手段,考察了不同表面性质的无机粒子对聚四亚甲基醚二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硫基甲苯二胺(PTMG-TDI-E-300)组成体系的聚醚型聚氨酯(PU)微相分离的影响,并与力学性能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在聚氨酯中加入不同的... 通过动态力学分析测试手段,考察了不同表面性质的无机粒子对聚四亚甲基醚二醇,2,4-甲苯二异氰酸酯,二甲硫基甲苯二胺(PTMG-TDI-E-300)组成体系的聚醚型聚氨酯(PU)微相分离的影响,并与力学性能进行关联。结果表明,在聚氨酯中加入不同的无机粒子,可以提高材料微相分离的程度,材料的耐撕裂性能明显提高。比较PU/SiO2、PU/CNTs和PU/13X分子筛的几种复合材料,以多壁碳纳米管(CNTs)对聚氨酯软硬链段的微相分离影响最大,在以tanδ-T曲线为基准时,与纯PU相比,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了1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无机粒子 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分析 微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