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PICC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以确认有无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必要性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茵茵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5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认有无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必要性。方法对578例PICC置管患者在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无症状导管相关性静...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确认有无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的必要性。方法对578例PICC置管患者在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无症状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65例,均于抗凝后血栓消退后再拔管。结论综述其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及危险性,认为拔管前行置管侧上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发现无症状的导管相关性上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必要的,予处理后血栓消失再拔管比不进行静脉彩超检查确认有无血栓形成而盲目拔管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相关上肢静脉血栓 拔管前 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联合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
作者 杨茵茵 文艳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5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模式联合以病例为导向(CBL)的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34)... 目的:分析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模式联合以病例为导向(CBL)的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于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呼吸内科临床教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n=34)与研究组(n=34)。参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实施CBL联合P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临床成绩、教学满意度。结果:两组基础知识成绩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基础知识成绩、临床操作成绩、总成绩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教学总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46)。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学生临床成绩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内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以病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生涯晚期工作重塑与工作中成功老龄化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忠军 张丽瑶 +2 位作者 杨茵茵 王仁华 彭义升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43-1655,共13页
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劳动人口中老年人的比重持续扩大。工作中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 at work)积极看待工作中的老龄化过程,指出老年员工不仅能很好地适应自身与工作变化,还能为组织持续创造价值、发挥“余热”,进而有助于缓解劳... 随着人口快速老龄化,劳动人口中老年人的比重持续扩大。工作中成功老龄化(successful aging at work)积极看待工作中的老龄化过程,指出老年员工不仅能很好地适应自身与工作变化,还能为组织持续创造价值、发挥“余热”,进而有助于缓解劳动力老龄化和年轻劳动力短缺所带来的难题。工作重塑(job crafting)作为员工的一种主动性行为,与个体和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能有效帮助老年员工实现可持续的人.环境匹配和资源有效管理,适应年龄与工作环境的变化,在职业生涯晚期带来积极的工作结果,最终实现工作中成功老龄化。工作中成功老龄化、老年员工工作重塑的概念和测量皆须进一步研究,进而深入开展老年员工工作重塑对工作中成功老龄化的作用机制及干预方法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员工 工作中成功老龄化 工作重塑 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加强城建档案管理 被引量:2
4
作者 杨茵茵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年第13期116-117,共2页
城建档案是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文章论述了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归纳了城建档案的特点,并提出了做好城建档案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城建档案 信息网络管理 跟踪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
5
作者 杨茵茵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第24期215-217,221,共4页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通信技术旨在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效率,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文章主要介绍了智能配电网建设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势... 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通信技术在智能配电网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通信技术旨在提高电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效率,实现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控制。文章主要介绍了智能配电网建设中应用计算机通信技术的优势、常用的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分析等内容。将计算机通信技术应用于智能配电网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为电力系统实现智能化控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通信技术 智能配电网 光纤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