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炎帝神农氏与中国农耕文化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范中 《理论月刊》 CSSCI 1991年第2期31-34,共4页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传说时期一位有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和黄帝轩辕氏一样,因其开创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功绩而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今天我们开展炎黄文化研究,对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拟对...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传说时期一位有卓越贡献的历史人物。他和黄帝轩辕氏一样,因其开创中国古代文明的伟大功绩而被后世尊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今天我们开展炎黄文化研究,对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是有重大意义的。本文拟对炎帝神农氏与中国农耕文化问题作初步探讨。一、炎帝神农氏是开创中国古代文明的南方先民代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一直以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著称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神农氏 农耕文化 中国古代文明 氏族部落 中华民族 黄帝 原始农业 黄河流域 初步探讨 卓越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时期楚国集权政治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杨范中 祝马鑫 《江汉论坛》 1981年第4期104-108,共5页
春秋时期,楚国是较早实现集权政治的国家。尽管楚国这时的集权政治,与以后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政治相比,还只是一种雏型,但它却为以后封建社会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开拓了先河,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对后世君主集... 春秋时期,楚国是较早实现集权政治的国家。尽管楚国这时的集权政治,与以后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政治相比,还只是一种雏型,但它却为以后封建社会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巩固,开拓了先河,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对后世君主集权政治制度的演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下列几方面作一初步的探索。一、从县制的设立看楚国王权的集中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郡县制与中央集权政治是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郡县制,中央集权就失去了组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集权政治制度 春秋时期 楚国 左传 郡县制 秦汉时期 十三年 卿大夫 十七年 中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春秋初年的楚、随战争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范中 《江汉论坛》 1986年第4期76-80,共5页
(一)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兴兵伐随.这是楚人立国后第一次向周天子所封诸侯国家的重大军事行动.它标志着楚国从原来的"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左传》昭公十二年)的卑弱落后状态,进入了雄心勃勃锐意进取的发展... (一)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兴兵伐随.这是楚人立国后第一次向周天子所封诸侯国家的重大军事行动.它标志着楚国从原来的"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左传》昭公十二年)的卑弱落后状态,进入了雄心勃勃锐意进取的发展时期.楚国在对外扩张时,为什么首先兴师伐随?这必须从楚人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战略要求与随国的战略地位来进行考查.楚人自称是"蛮夷",原来"辟在荆山",是一个蕞尔小邦,以后乘着周室衰微,诸侯相伐之机,不断向外发展自己的势力,兴兵伐庸,伐杨粤,但其经略,"皆在江上楚蛮之地"(《史记·楚世家》).当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传 经济文化 楚国 战争 武王 历史背景 军事行动 诸侯国 公元前 十三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吴楚战争看伍员的军事思想
4
作者 杨范中 《江汉论坛》 1984年第7期66-70,共5页
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大战,吴师以三万余兵,大败楚师数十万之众,直入楚都郢城。楚王仓皇出奔,几至灭国。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其中著名军事家伍员(伍子胥)对吴国军事谋画与指挥的正确,应当说是重要原因之一。伍员在吴的数十年中... 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大战,吴师以三万余兵,大败楚师数十万之众,直入楚都郢城。楚王仓皇出奔,几至灭国。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其中著名军事家伍员(伍子胥)对吴国军事谋画与指挥的正确,应当说是重要原因之一。伍员在吴的数十年中,对吴国的政治、经济都有很大贡献,而在军事方面的贡献尤其显著。他所提出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对战争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战术 军事斗争 军事战略 战略问题 孙武 对外战争 战略方针 吴楚战争 政治 形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楚史研究会首届讨论会简介
5
作者 杨范中 《江汉论坛》 1982年第2期83-83,共1页
湖北省楚史研究会于1981年12月中旬,在楚国古都湖北荆州召开了首届学术讨论会。会上共收到学术论文32篇。参加会议的,除湖北省楚史研究会部分会员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湖南、河南有关单位的同志。楚国早期都城丹阳地望问题... 湖北省楚史研究会于1981年12月中旬,在楚国古都湖北荆州召开了首届学术讨论会。会上共收到学术论文32篇。参加会议的,除湖北省楚史研究会部分会员外,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和湖南、河南有关单位的同志。楚国早期都城丹阳地望问题,是会议中讨论最热烈的课题。与会者提出了五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楚都丹阳在今湖北秭归县。其理由是楚人最先活动于江汉平原,因商朝统治者“奋伐荆楚”才退居西部山区。秭归一带有山,古称丹山,古籍中所载“鬻熊居丹阳”,即指其居丹山之阳的意思。这里虽是山高平地少,但在古代是可能在此建都的,因为古巴国、庸国均曾建都于山区。至于具体地望应在今秭归城东数里的鲢鱼山遗址处。这里近年来考古工作者曾作过试掘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史 丹阳 江汉平原 民族研究 湖北秭归县 楚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 地望 统治者 都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春秋时期楚国兴盛的军事原因
6
作者 杨范中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0年第6期76-82,共7页
【正】 在中国古代史上,“楚国之强,大地计众,中分天下”。但这一赫赫大国,在西周初,只是一蕞尔小邦,地方50里,位卑势弱,不盟于诸侯。至春秋时期,楚迅速崛起,一跃而成为雄踞江汉称霸中原的“春秋五霸”之一。为什么楚以蛮夷小邦,在诸侯“
关键词 春秋时期 春秋左传 军事原因 楚国 中国古代史 军队 诸侯 尚武精神 对外战争 军事实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史学界讨论郑成功一生的主导思想和明末农民起义对他的影响
7
作者 杨范中 《江汉论坛》 1962年第4期47-48,共2页
武汉史学界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三百周年,举行了学术讨论。讨论中大家认为,郑成功在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台湾,是有伟大的历史功绩的。同时,大家就华中师范学院历史系王瑞明讲师的《论郑成功》一文,在两个问题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键词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主导思想 史学界 爱国主义思想 忠君思想 荷兰殖民者 民族英雄 郑芝龙 武汉 农民起义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