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新型产能模拟法确定气藏动态渗透率下限——以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灯影组四段台内储层为例
1
作者 胡江涛 杨胜来 +7 位作者 毕露霏 闫海军 邓惠 王梦雨 李佳峻 李沛耘 刘新月 田乐娆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9,共11页
准确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是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灯影组台内碳酸盐岩气藏实现储量准确评估和规模效益开发的重点工作,然而由于该区块目前的岩心分析资料和生产测试资料较少,利用传统物性下限确定方法不能准确地评估出该区块储层物性下限。为此... 准确确定储层物性下限是四川盆地安岳气田灯影组台内碳酸盐岩气藏实现储量准确评估和规模效益开发的重点工作,然而由于该区块目前的岩心分析资料和生产测试资料较少,利用传统物性下限确定方法不能准确地评估出该区块储层物性下限。为此,建立了综合考虑应力敏感性、滑脱效应、阈值压力梯度、气体黏度和压缩因子变化的新型产能模拟法,同时开展了阈值压力梯度、应力敏感系数和滑脱因子测定实验以及原始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岩心产能模拟实验,最后利用产量转化准则将岩心流量转化为气井产量,得到了不同边界压力和不同生产压差下的储层渗透率下限。新型产能模拟法计算结果表明:气藏储层的渗透率下限在不同的开发阶段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气藏边界压力的下降,储层的渗透率下限不断升高;以储层有效厚度为36m,气井生产压差为6MPa为例,评价出安岳气田灯影组四段台内储层经济效益开发的渗透率下限为0.05×10^(-3)µm^(2),对于台内区的可动储量评估及后续选区布井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碳酸盐岩气藏 安岳气田 灯影组 台内区 产能模拟法 储层物性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井曲线的吐哈丘陵油田低渗砂岩油藏储层裂缝识别方法
2
作者 肖志朋 戴立波 +6 位作者 韩继凡 左海威 肖劲松 连启东 党育龙 赵向上 杨胜来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46-52,共7页
吐哈丘陵油田的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部分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的特征,动态分析显示储层中可能存在优势通道或裂缝。为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后期的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有必要核实、确定储层微裂缝发育情况。在水洗检... 吐哈丘陵油田的低渗透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表现出部分油井见水早、含水上升快的特征,动态分析显示储层中可能存在优势通道或裂缝。为进一步改善油藏开发后期的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有必要核实、确定储层微裂缝发育情况。在水洗检查井岩心描述的基础上,开展了储层裂缝发育及分布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曲线的裂缝发育层位的判断方法;分析了2口井测井资料,并对吸水剖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判断方法可行、可靠,为吐哈丘陵油田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有效动用及开采剩余油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砂岩油藏 裂缝识别 纵向非均质性 测井曲线 分形方法 分形维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剂回流对页岩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影响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浩 高帅强 +4 位作者 吴天鹏 张鉴 樊怀才 周涛 杨胜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49,共8页
支撑剂回流对页岩人工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不容忽视,须对实际应力加载条件下支撑剂回流进行定量表征。利用自主研发的导流能力测试系统,通过添加支撑剂回流腔体模块,实现压裂液返排过程中支撑剂回流的定量表征,在实验室尺度下开展不同应... 支撑剂回流对页岩人工裂缝导流能力的伤害不容忽视,须对实际应力加载条件下支撑剂回流进行定量表征。利用自主研发的导流能力测试系统,通过添加支撑剂回流腔体模块,实现压裂液返排过程中支撑剂回流的定量表征,在实验室尺度下开展不同应力加载方式(变围压测试和变流压测试)下的页岩人工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应力加载方式对支撑剂破碎量和嵌入量的影响相似,但变围压测试下支撑剂回流量随围压变化维持在约4.46%,与现场支撑剂回流数据不符;变流压测试下支撑剂回流量在流压20 MPa时的支撑剂回流量为20.53%,且随着流压的降低,回流量下降,与现场支撑剂的回流变量变化规律一致;忽略支撑剂的回流会导致对裂缝导流能力伤害率的计算值偏低,不利于制定施工方案;页岩人工裂缝导流能力的准确测试,应采用与实际应力加载更符合的变流压测试方法,以便更好地体现支撑剂回流对导流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人工裂缝 导流能力 支撑剂回流 铺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应力敏感性及其对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64
4
作者 杨胜来 肖香娇 +1 位作者 王小强 杨清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4-95,共2页
文章具体实测了克拉2异常高压气藏岩样不同覆压下的渗透率,根据其实测结果拟合出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幂函数表达式,总结了岩石渗透率随气藏压力或有效覆压的变化规律。考虑渗透率变化对气藏产能的影响,推导出新的产能方程。研究表明:克拉... 文章具体实测了克拉2异常高压气藏岩样不同覆压下的渗透率,根据其实测结果拟合出渗透率的应力敏感性幂函数表达式,总结了岩石渗透率随气藏压力或有效覆压的变化规律。考虑渗透率变化对气藏产能的影响,推导出新的产能方程。研究表明:克拉2气藏岩样应力敏感性高于大庆油田岩样,具有异常高压气藏岩石欠压实的特点。岩样的应力敏感性使产能降低,在克拉2 气藏的条件下,考虑应力敏感时的绝对无阻流量是渗透率为常数时的70%左右。该研究对深入了解异常高压气藏的产能及预测异常高压气藏的开发动态和采收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敏感性 克拉2异常高压气藏 克拉2气藏 绝对无阻流量 函数表达式 岩石渗透率 实测结果 变化规律 产能方程 大庆油田 开发动态 岩样 欠压实 采收率 推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吞吐增油机理及矿场应用效果 被引量:62
5
作者 杨胜来 王亮 +1 位作者 何建军 荣光迪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23-26,共4页
对国内几个油田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O2 —原油体系的高压物性测定及室内CO2 吞吐实验 ,评价并分析了原油溶解CO2 后体积膨胀、黏度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 ,以及CO2 对原油萃取的作用、岩石润湿性的改变、酸化解堵作用、形成内部溶解气... 对国内几个油田的原油样品进行了CO2 —原油体系的高压物性测定及室内CO2 吞吐实验 ,评价并分析了原油溶解CO2 后体积膨胀、黏度降低、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 ,以及CO2 对原油萃取的作用、岩石润湿性的改变、酸化解堵作用、形成内部溶解气驱等增产机理 .根据矿场试验结果 ,分析了CO2 吞吐的增产潜力 ,将现场作业增油机理划分为解堵型和增能型两类 .第一类油层含油饱和度高 ,能量充足且渗透率较高 ,处理后日产量急增 ,有效期长 ;CO2 的主要作用是清除井底的各类污染 .第二类油层含油饱和度低 ,地层能量不充足或渗透率低 ,处理后日产量有所增加 ,但有效期相对较短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吞吐 增油机理 地层能量 矿场应用 含油饱和度 渗透率 气驱 日产量 溶解气 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对原油的抽提及其对原油黏度的影响 被引量:51
6
作者 杨胜来 杭达震 +3 位作者 孙蓉 吕文峰 武明 邓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5-88,共4页
采用高压PVT(压力-体积-温度)试验装置,模拟3种不同性质的原油油样非混相驱时CO2-原油的接触过程,重点考察CO2对原油的抽提作用以及CO2抽提后剩余原油的物性,测定抽提过程中进入气相的轻质组分的体积(抽提油量)、残余油黏度及组... 采用高压PVT(压力-体积-温度)试验装置,模拟3种不同性质的原油油样非混相驱时CO2-原油的接触过程,重点考察CO2对原油的抽提作用以及CO2抽提后剩余原油的物性,测定抽提过程中进入气相的轻质组分的体积(抽提油量)、残余油黏度及组成。试验结果表明:CO2优先抽提原油中的轻质组分,原油越轻,CO2的抽提油量越大;抽提后残余油黏度普遍提高,残余油样黏度是原油黏度的1.1—2.0倍,且温度越低,黏度比越大;提高注入压力或降低CO2注入量可防止油气性质差异变大。研究认为,抽提作用对重质原油的黏度影响较大,导致CO2抽提后残余油的采出难度加大,建议CO2驱油技术应优先应用在轻质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驱 抽提特性 原油黏度 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应力敏感性实验与模型研究 被引量:33
7
作者 杨胜来 王小强 +1 位作者 汪德刚 蒋利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7-109,共3页
为了搞清异常高压气藏岩石渗透率应力敏感特性,通过克拉 2 气田的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得到了不同物性岩样的渗透率随有效覆压变化的规律,建立了以地面条件下空气渗透率为基准的不同有效覆压下渗透率的模型———幂函数模型,获得... 为了搞清异常高压气藏岩石渗透率应力敏感特性,通过克拉 2 气田的岩心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实验,得到了不同物性岩样的渗透率随有效覆压变化的规律,建立了以地面条件下空气渗透率为基准的不同有效覆压下渗透率的模型———幂函数模型,获得该气藏岩石空气渗透率与应力敏感性系数的关系式。该模型简单实用,其中应力敏感性系数的大小与岩石物性有关;该关系式克服了前人根据岩石物性范围分组表示岩石应力敏感性而导致不连续的缺点。实测结果还表明:克拉2气藏岩样应力敏感性高于大庆油田气藏的岩样,具有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应力敏感性强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气藏 应力敏感性 岩石应力 空气渗透率 敏感性实验 岩石物性 克拉2气田 克拉2气藏 岩样 岩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油田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胜来 陈浩 +3 位作者 冯积累 周代余 李芳芳 章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0-44,113,共5页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 针对塔里木油田的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现状,面对部分油藏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的形势,为了控制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原油稳产增产,提出了注气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思路。分析了目前注气驱油技术及应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从改善注气开发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气体类型及试验区选区、驱替类型及注入方式、气窜控制、注气配套技术、利用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等问题。建议选择烃气作为塔里木油田的注气气源、选择条件适中的轻质油油藏进行试验,获得技术突破后,再逐步向低渗透油藏推广。根据具体区块具体分析原则,分别开展垂向驱、水平驱(面积驱)试验和气窜控制技术研究,在气水交替注入方面应进行注入能力分析及室内效果评价;在注气试验实施过程中,开展注气、采气平面和垂向监测工作,掌握注气过程中的气体运移规律。从注气技术的经济性方面考虑,建议引入储气库理念开发油藏,把注气采油作为临时储气阶段,待采油完成后,再将天然气产出到输气管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驱驱替类型 气窜控制 注入能力 储气库 塔里木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敏感及液锁对煤层气储层伤害程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杨胜来 杨思松 高旺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0-92,共3页
煤层气成功开发的关键是提高单井产能,而提高日产气量的途径之一是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储层伤害。文章研究了有效应力变化及入井液体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问题。通过实验测定发现,煤层气储层压力敏感性伤害的程度远大于砂岩储层,在有效覆... 煤层气成功开发的关键是提高单井产能,而提高日产气量的途径之一是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储层伤害。文章研究了有效应力变化及入井液体对储层渗透率的伤害问题。通过实验测定发现,煤层气储层压力敏感性伤害的程度远大于砂岩储层,在有效覆压增加10MPa时,渗透率仅为原始值的20%左右,而气藏砂岩能保持原始渗透率的90%;入井液体饱和度为10%时对储层渗透率伤害超过50%。该研究为进一步认识伤害程度以及采取降低伤害的措施提供了指导意见,文章还提出尝试选择水力冲孔、水力割缝等其它增产措施,以及在各种施工中应尽量控制液体滤失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成气 应力 地层损害 机理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注CO_2的方式及其驱油效果的室内实验 被引量:63
10
作者 杨胜来 李新民 +3 位作者 郎兆新 张丽华 潘道兰 靳丽霞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2-64,共3页
针对地层条件下粘度为 10 0mPa·s的稠油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稠油注CO2 的注入方式 ,包括CO2吞吐、CO2 吞吐转CO2 驱转水驱、CO2 吞吐转水驱、CO2 驱、水驱CO2 段塞、CO2 水交替注入等 ,并对各种注入方式的驱油效率进行了比... 针对地层条件下粘度为 10 0mPa·s的稠油 ,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稠油注CO2 的注入方式 ,包括CO2吞吐、CO2 吞吐转CO2 驱转水驱、CO2 吞吐转水驱、CO2 驱、水驱CO2 段塞、CO2 水交替注入等 ,并对各种注入方式的驱油效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实验条件下 ,CO2 水交替注入和CO2 吞吐转水驱的方式驱油效率最高 ,稠油CO2 吞吐然后转为水驱的方式是可行的。该研究可为现场选择合理的注入方式提供技术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注入方式 驱油效率 室内实验 二氧化碳吞吐 二氧化碳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CO_2泡沫压裂液摩阻计算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杨胜来 邱吉平 +3 位作者 何建军 袁秀杰 刘春梅 崔飞飞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共4页
进行了CO2泡沫压裂液的室内配制、流变性测定以及摩阻计算方法研究。通过室内试验,观测了CO2泡沫压裂液的形成、动态变化和泡沫结构,测定了CO2泡沫压裂液在高温高压(35-110℃、20-50 MPa)条件下的视粘度变化。结果表明,CO2泡沫压裂液... 进行了CO2泡沫压裂液的室内配制、流变性测定以及摩阻计算方法研究。通过室内试验,观测了CO2泡沫压裂液的形成、动态变化和泡沫结构,测定了CO2泡沫压裂液在高温高压(35-110℃、20-50 MPa)条件下的视粘度变化。结果表明,CO2泡沫压裂液属于屈服假塑性非牛顿流体,其流变参数(n、K)随温度、压力、泡沫质量、配方等变化,为多元复合函数。为了便于求解,假设配方、温度、压力等主要影响泡沫质量,而流变参数(n、K)仅是泡沫质量的一元函数。在井筒中,泡沫压裂液物性随温度和压力(均为井深的函数)而变化,反过来泡沫压裂液的物性又影响井筒内流体温度和压力分布,是一个耦合的非线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摩阻压降的简化方法,将整个井筒分为若干计算段,每一段内将复杂的耦合关系简化为3个计算过程:1)由温度、压力和排量计算泡沫质量;2)由泡沫质量计算流变参数;3)由流变参数计算摩阻。计算结果与井筒内CO2泡沫压裂液摩阻压降实测结果符合较好,误差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在工程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泡沫 压裂 摩阻计算 流变性 实验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压时间对储层岩心渗透率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胜来 刘伟 +5 位作者 冯积累 汪如军 涂中 张友彩 唐治平 杭达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前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仅限于有效覆压对渗透率的影响,忽略了加压时间对岩石变形的作用。在高压孔渗仪上用拟三轴岩心夹持器和天然岩心,考察了加压时间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提出并计算了单位覆压下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和相对变化速率。... 目前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仅限于有效覆压对渗透率的影响,忽略了加压时间对岩石变形的作用。在高压孔渗仪上用拟三轴岩心夹持器和天然岩心,考察了加压时间对岩石渗透率的影响,提出并计算了单位覆压下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和相对变化速率。结果表明,岩石变形或渗透率变化与时间有关,渗透率随加压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在加压初期渗透率变化幅度较大,随着时间的延长,渗透率变化逐渐变缓;幂函数在总体趋势上能拟合渗透率随时间的变化,其拟合误差在工程应用的合理范围内;基础渗透率大于4.6×10-3μm2的岩心,渗透率下降主要发生在4 h内;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和相对变化速率与岩石物性有关,岩心基础渗透率越高,渗透率绝对变化速率越大,相对变化速率越小。渗透率相对变化速率的建立,为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岩石 应力敏感性 渗透率 加压时间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油原油物性参数及其测定方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胜来 沈平平 +3 位作者 吴向红 王宏 王刚 郭永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7,共4页
室内PVT实验测定原油高压物性参数时,标准规定在20℃下进行油气分离并测定地面脱气油的体积,而此时高凝油已经凝固无法直接测定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等参数。提出了升温测定高凝油的原油物性参数的技术设想,分析了建立高温物性参数... 室内PVT实验测定原油高压物性参数时,标准规定在20℃下进行油气分离并测定地面脱气油的体积,而此时高凝油已经凝固无法直接测定溶解气油比、体积系数等参数。提出了升温测定高凝油的原油物性参数的技术设想,分析了建立高温物性参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论证了50℃作为高温条件的可行性,提出了一套高温物性参数。为了提高原油物性参数的测定精度及便于现场应用,建议对高凝油、稠油使用高温物性参数,并建议适时建立关于高温原油物性参数的行业标准,以便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物性 PVT实验 高凝油 稠油 石油行业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介质油藏基质动用程度及规律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胜来 李梅香 +2 位作者 王立军 康铭辉 张小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1,共4页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重介质油藏中基质动用机制、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针对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不能给出基质产油量的情况,首次提出用饱和度变化计算基质累积产油量的方法和基质贡献率的概念,研究基质的动用程度,分析块度系数、...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双重介质油藏中基质动用机制、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针对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不能给出基质产油量的情况,首次提出用饱和度变化计算基质累积产油量的方法和基质贡献率的概念,研究基质的动用程度,分析块度系数、基质渗透率、裂缝渗透率、注水速度等因素对水驱基质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是决定基质动用程度的主要因素,裂缝越发育越能发挥基岩的渗吸排油作用,基质贡献率越高;基质渗透率越高,基质贡献率越高;裂缝渗透率对基质贡献率的影响较小;注水速度越低,越能发挥基质的渗吸排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重介质油藏 基质贡献率 影响因素 块度系数 注水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误差的影响因素及修正方法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杨胜来 胡学军 李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7,共4页
在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流体压力和岩石应力的改变,导致流体脱气和岩石孔隙度改变,因此室内测定的岩心含水饱和度和实际油藏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有必要将室内测定的含水饱和度校正到油藏条件下。以华北油田京271井降压脱气前、后... 在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流体压力和岩石应力的改变,导致流体脱气和岩石孔隙度改变,因此室内测定的岩心含水饱和度和实际油藏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有必要将室内测定的含水饱和度校正到油藏条件下。以华北油田京271井降压脱气前、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密闭取心地面饱和度修正方法———室内物理模拟法,并且导出了考虑岩石变形对饱和度影响的修正公式,从而可以根据地面分析的饱和度推测储层地下饱和度真值。结果表明,油藏水淹程度及原油溶解油气比均对饱和度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原油油气比越高,则饱和度误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取心 流体饱和度 含水饱和度 油藏条件 油气比 水淹程度 原油 岩心 孔隙度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吞吐期间井筒及油层温度场及其对CO_2吞吐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胜来 何建军 荣光迪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4年第2期47-49,共3页
研究了注入低温液态CO2过程中传热计算,包括井筒传热及温度场计算、注入期间油层温度场计算及焖井期间油层温度场计算,得到油层温度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提出了CO2吞吐增油效果取决于CO2的溶解降粘与降温增粘的综合作用的观点。根据不... 研究了注入低温液态CO2过程中传热计算,包括井筒传热及温度场计算、注入期间油层温度场计算及焖井期间油层温度场计算,得到油层温度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提出了CO2吞吐增油效果取决于CO2的溶解降粘与降温增粘的综合作用的观点。根据不同油藏条件及工艺参数,指出油层中温度分布可能出现4种不同温度-粘度带情况(4个模型)。解释了增油效果与注入量不是线性关系的原因。为选井、优化注入参数、提高CO2吞吐效果,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二氧化碳 导热系数 比热 温度 计算方法 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CO_2吞吐采油效果的若干因素研究 被引量:39
17
作者 杨胜来 郎兆新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2-34,45,共4页
为了研究 CO2 吞吐的生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实验 .着重研究吞吐时机(水驱后 CO2 吞吐 ,自喷后 CO2 吞吐 )、降压方式 (一次降压 ,多级降压 )、原油粘度 ( 1 1 .7,2 0 ,1 0 0 ,1430 ,2 5 4 0 m Pa·s)及 CO2 注入... 为了研究 CO2 吞吐的生产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了一系列室内实验 .着重研究吞吐时机(水驱后 CO2 吞吐 ,自喷后 CO2 吞吐 )、降压方式 (一次降压 ,多级降压 )、原油粘度 ( 1 1 .7,2 0 ,1 0 0 ,1430 ,2 5 4 0 m Pa·s)及 CO2 注入量、井底流压等因素对产油量的影响 .得到了实验条件下所研究的因素与周期产油量的关系曲线 .研究认为增加 CO2 注入量或降低井底流压、一次降压能够提高产油量 ;对稀油油藏 ,水驱后 CO2 吞吐的周期采出程度可达 2 %~ 3% ;对稠油则因其粘度的大小 ,换油率的大小不同而有差异 ,原油粘度增加吞吐效果变差 .该研究对 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吞吐 提高采收率 原油粘度 含油饱和度 自喷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异常高压气藏压降曲线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胜来 冯积累 杨清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13-115,共3页
深层异常高压气藏岩石物性随有效覆压变化的幅度比常规气藏大,实测数据表明岩石的压缩系数不是常数,而是随有效覆压而变化(文章发现了符合指数式),这种变化将影响气藏压降曲线的形状。文章考虑岩石压缩系数随气藏压力的变化,建立了封闭... 深层异常高压气藏岩石物性随有效覆压变化的幅度比常规气藏大,实测数据表明岩石的压缩系数不是常数,而是随有效覆压而变化(文章发现了符合指数式),这种变化将影响气藏压降曲线的形状。文章考虑岩石压缩系数随气藏压力的变化,建立了封闭异常高压气藏压降曲线的数学模型。研究表明:异常高压气藏(岩石压缩系数为变量时),压降曲线为非线性的,曲线主要弯曲点发生在初期,后期接近直线,这说明岩石的压缩及其对气藏压降曲线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早期。若用气藏初期的生产数据按线性拟合方法外推气藏的地质储量则产生很大的误差,数据较少时误差超过100%。气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储层岩石经历连续的弹性压缩过程,因此压降曲线是连续变化的,但可以简化为两条直线的形式,其误差小于3.27%。该研究对深入了解异常高压气藏的压降特征及预测异常高压气藏的储量及采收率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高压气藏 压降曲线 深层 气藏开发 采收率 储层岩石 指数式 岩石物性 压缩系数 外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九_7区超稠油流变性及渗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胜来 蒋利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6-88,91,共4页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齐古组超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应用常规热采工艺开采效果差等问题,实测了原油的流变性,分析了屈服压力、温度以及油管尺寸对井筒流动启动压差的影响,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实测了不同温度下的渗流能力及启动压力梯度...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九7区齐古组超稠油油藏原油粘度高,应用常规热采工艺开采效果差等问题,实测了原油的流变性,分析了屈服压力、温度以及油管尺寸对井筒流动启动压差的影响,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实测了不同温度下的渗流能力及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结果表明:超稠油地层渗流以及井筒流动能力均对温度十分敏感。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开采超稠油应尽量提高地层及井筒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流变性 渗流特性 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t and Study of the Rock Pressure Sensitivity for KeLa-2 Gas Reservoir in the Tarim Basin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胜来 王小强 +1 位作者 冯积累 苏应献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1-16,46,共7页
KeLa-2 gas reservoir is the largest uncompartimentalized gas field so far discovered in China, with a reserve of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cubic meters of dry gas. It has such features as extremely long interval (550m)... KeLa-2 gas reservoir is the largest uncompartimentalized gas field so far discovered in China, with a reserve of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cubic meters of dry gas. It has such features as extremely long interval (550m), high pressure (74.5MPa) and pressure coefficient (2.022). Gas reservoirs with a pressure coefficient of over 2.0 are not commonly found. The abnormal high-pressure reservoir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characteristic and performance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pletion exploita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know the property of pressure sensitivity for this abnormal high-pressure reservoir.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test the reservoir pressure sensitivity and to analyze its effect on the deliverability of gas. Through some experiments, the permeability change with the confining pressure of rock samples from KeLa-2 abnormal high-pressure gas reservoir is measured. A power function is used to match the measured data, and to derive an empirical equation to describe the change of permeability through the change of the reservoir pressure or effective overburden pressure. Considering the permeability chang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servoirs, a conventional deliverability equation is modified, and the deliverability curve for KeLa-2 gas reservoir is predicted.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extent of the pressure sensitivity of rock samples from KeLa-2 is higher than that from the Daqing oilfield. KeLa-2 reservoir rock has the feature of an undercompaction state. The pressure sensitivity of a reservoir may decrease the well deliverability. It is concluded that for KeLa-2 reservoir the predicted absolute open flow (AOF), when the pressure sensitivity is taken into account, is approximately 70% of the AOF when permeability is constant and does not change with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normal high-pressure reservoir pressure sensitivity test PERMEABILITY deliver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