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体验模式的景观美学评价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职优
罗涛
+4 位作者
朱志超
王海
宋瑜
杨德伟
甘永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7-192,205,共7页
由于景观美学评价的主观特性,虽经五十多年的探索,各国学者仍未能就景观美学评价的理论达成共识。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更由于其凸显的主观元素而被多数研究者排除在科学评价体系之外。文章综合应用生态学、心理学、美学、地理信息系...
由于景观美学评价的主观特性,虽经五十多年的探索,各国学者仍未能就景观美学评价的理论达成共识。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更由于其凸显的主观元素而被多数研究者排除在科学评价体系之外。文章综合应用生态学、心理学、美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学科的知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探究了该评价技术的科学合理性。研究以武汉后官湖地区为个案,采用网格布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运用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完成对研究区的景观美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景观美学评分等级的分布与其景观元素类别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评价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另外,结论分析了该技术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方法上的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模式
现场调查
景观美学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及评价技术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职优
朱志超
罗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0-194,共5页
随着对现代环境问题之综合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景观规划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在国际上渐成热点。在我国,相对于景观生态功能,景观非生态功能的研究,尤其是其评价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景观非生态功能对于文化传承及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建...
随着对现代环境问题之综合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景观规划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在国际上渐成热点。在我国,相对于景观生态功能,景观非生态功能的研究,尤其是其评价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景观非生态功能对于文化传承及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由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出发,探讨其在自然与环境保护政策中所应具有的地位,以及保护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回顾国内外景观非生态功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文章最后,总结性描述了一个最新的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理论模型研究成果,讨论并提出我国景观非生态功能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非生态功能
自然人文资源
景观美学
评价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规划环评中景观非生态功能影响评价实例
被引量:
8
3
作者
罗涛
王海
+2 位作者
邱全毅
刘江
杨职优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20-1327,共8页
以景观概念作为融合自然与社会、科学与美学、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点,研究了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内涵及其评价技术理论框架,从景观功能中提炼出景观非生态功能概念,初步完成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技术体系设计突出环境影响评...
以景观概念作为融合自然与社会、科学与美学、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点,研究了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内涵及其评价技术理论框架,从景观功能中提炼出景观非生态功能概念,初步完成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技术体系设计突出环境影响评价中现状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影响预测的科学性.以人感尺度下的评价对象——景观单元概念为创新点,该评价体系补充并完善了现有景观评价体系的技术链条,在保证评价精度的前提下,简化并规范了评价工作流程.该评价体系沿用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所广泛采用的现状评价、影响源分析、影响预测评价及措施建议的技术思路,基本能满足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以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规划环评为例,验证了该体系的可操作性,为我国规划环评在景观评价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划环评
景观非生态功能
评价技术
指标体系
视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沿海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8
4
作者
石龙宇
张雅京
杨职优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94-97,110,共5页
基于厦门市1987、1992、1997、2002和2007年5期Landsat TM影像,采用RS、GIS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当地1987-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阐明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提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
基于厦门市1987、1992、1997、2002和2007年5期Landsat TM影像,采用RS、GIS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当地1987-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阐明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提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市在1987-2007年间,耕地数量大幅减少286.3km2,建设用地和裸地分别增加216.7km2和75.6km2;(2)土地利用强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3)快速工业化、交通扩张、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于厦门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实现当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以生态学思想为基础,遵循自然生态法则,确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沿海城市
厦门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体验模式的景观美学评价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
3
1
作者
杨职优
罗涛
朱志超
王海
宋瑜
杨德伟
甘永洪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
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87-192,20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0971111)
文摘
由于景观美学评价的主观特性,虽经五十多年的探索,各国学者仍未能就景观美学评价的理论达成共识。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更由于其凸显的主观元素而被多数研究者排除在科学评价体系之外。文章综合应用生态学、心理学、美学、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学科的知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探究了该评价技术的科学合理性。研究以武汉后官湖地区为个案,采用网格布点法,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运用基于体验模式的评价技术,完成对研究区的景观美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景观美学评分等级的分布与其景观元素类别的分布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评价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另外,结论分析了该技术环节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方法上的优劣。
关键词
体验模式
现场调查
景观美学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武汉
Keywords
experiential paradigm
field survey
landscape aesthetic assessment
GIS
Wuhan
分类号
X2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及评价技术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职优
朱志超
罗涛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0-194,共5页
基金
中德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11)
德国海因里希-贝尔基金会资助~~
文摘
随着对现代环境问题之综合性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景观规划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在国际上渐成热点。在我国,相对于景观生态功能,景观非生态功能的研究,尤其是其评价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景观非生态功能对于文化传承及和谐社会和两型社会建设的积极意义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由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出发,探讨其在自然与环境保护政策中所应具有的地位,以及保护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回顾国内外景观非生态功能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明确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和方向。文章最后,总结性描述了一个最新的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理论模型研究成果,讨论并提出我国景观非生态功能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景观非生态功能
自然人文资源
景观美学
评价技术
Keywords
non-ecological landscape function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landscape aesthetic
assessment technique
分类号
X17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规划环评中景观非生态功能影响评价实例
被引量:
8
3
作者
罗涛
王海
邱全毅
刘江
杨职优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320-1327,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11)
文摘
以景观概念作为融合自然与社会、科学与美学、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点,研究了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内涵及其评价技术理论框架,从景观功能中提炼出景观非生态功能概念,初步完成景观非生态功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技术体系设计突出环境影响评价中现状评价的客观性以及影响预测的科学性.以人感尺度下的评价对象——景观单元概念为创新点,该评价体系补充并完善了现有景观评价体系的技术链条,在保证评价精度的前提下,简化并规范了评价工作流程.该评价体系沿用现有环境影响评价所广泛采用的现状评价、影响源分析、影响预测评价及措施建议的技术思路,基本能满足现行技术规范的要求.以武汉市后官湖生态宜居新城规划环评为例,验证了该体系的可操作性,为我国规划环评在景观评价技术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规划环评
景观非生态功能
评价技术
指标体系
视域分析
Key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or Plan(PEIA)
non-ecological landscape function
evaluation method
indicator system
viewshed analysis
分类号
X14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沿海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
8
4
作者
石龙宇
张雅京
杨职优
机构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94-97,110,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40701059)
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3502Z20072002)
文摘
基于厦门市1987、1992、1997、2002和2007年5期Landsat TM影像,采用RS、GIS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当地1987-2007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阐明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提出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厦门市在1987-2007年间,耕地数量大幅减少286.3km2,建设用地和裸地分别增加216.7km2和75.6km2;(2)土地利用强度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3)快速工业化、交通扩张、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利用政策对于厦门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实现当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以生态学思想为基础,遵循自然生态法则,确定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城市化
可持续发展
沿海城市
厦门市
Keywords
land use/cover change
urban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astal city
Xiamen City
分类号
F30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体验模式的景观美学评价技术及应用
杨职优
罗涛
朱志超
王海
宋瑜
杨德伟
甘永洪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景观非生态功能的含义及评价技术
杨职优
朱志超
罗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规划环评中景观非生态功能影响评价实例
罗涛
王海
邱全毅
刘江
杨职优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沿海城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石龙宇
张雅京
杨职优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