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北辰 杨耀琦 +3 位作者 鲍其远 温竣翔 张伟滨 万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1-898,共8页
目的·探究在接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中,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 目的·探究在接受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中,术后早期应用唑来膦酸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PFNA手术的80岁及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4例,根据术后是否早期接受唑来膦酸治疗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148),所有患者完成术后6周和12周2次随访。运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法将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按照1∶3的比例进行匹配,匹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骨折分型以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比较2组患者匹配后的一般资料,以及2次随访时的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患者术后12周骨折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PSM法匹配后得到实验组患者25例和对照组患者65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术后6周和12周的骨折愈合率分别为16.0%和96.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和73.8%,均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12周时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良好的手术复位(OR=12.52,95%CI 2.67~58.74,P=0.001)、术后早期使用唑来膦酸(OR=10.14,95%CI 1.01~102.09,P=0.049)和更高的血清白蛋白水平(OR=1.15,95%CI 1.02~1.29,P=0.025)为骨折愈合的促进因素,而不稳定型骨折(OR=0.10,95%CI 0.03~0.31,P=0.000)为不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PFNA手术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术后早期使用唑来膦酸可以促进骨折愈合且使患者获得更好的功能恢复;除此之外良好的术中复位、更高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利因素,而不稳定型骨折为骨折愈合的阻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高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尺骨远端骨巨细胞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9
2
作者 万荣 张伟滨 +3 位作者 徐建强 郝平 杨耀琦 沈宇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82-484,共3页
目的观察桡、尺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8例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至少随访24个月的桡骨(15例)或尺骨(3例)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3例桡骨远端病变患者接受了囊内刮除手术,另12例采用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重建术;2例尺... 目的观察桡、尺骨远端骨巨细胞瘤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8例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至少随访24个月的桡骨(15例)或尺骨(3例)远端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3例桡骨远端病变患者接受了囊内刮除手术,另12例采用瘤段切除自体腓骨移植重建术;2例尺骨远端病变患者接受单纯瘤段切除术,另1例于切除瘤段后进行腕关节融合。术后随访患者复发情况和关节功能状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5个月,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无感染或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例患者接受自体腓骨移植后出现骨不连,采用自体髂骨块植骨治疗后骨愈合。术后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平均得分为74%,肢体功能评分与患者性别、肿瘤发生部位和Campanacci骨巨细胞瘤影像学分期无关,与手术方式有关。结论瘤段切除术治疗桡、尺骨远端骨巨细胞瘤可显著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自体腓骨移植是重建桡腕关节的可行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巨细胞瘤 桡骨远端 瘤段切除术 自体腓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