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熊耳山地区铜矿找矿前景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群周 彭省临 +2 位作者 张林 张侍威 刘中杰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16,共5页
以壳体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对河南熊耳山地穹铜矿找矿前景进行成矿学分析。该地穹东段、西段为铜矿成矿的有利地区。东段铜矿以和金矿共生为主,西段铜矿则以独立矿床为主,金银为伴生元素,为铜矿... 以壳体成矿学理论为指导,据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资料,对河南熊耳山地穹铜矿找矿前景进行成矿学分析。该地穹东段、西段为铜矿成矿的有利地区。东段铜矿以和金矿共生为主,西段铜矿则以独立矿床为主,金银为伴生元素,为铜矿成矿最有利的地区。其中寨凹地区在大地构造背景、控矿构造、成矿母岩、成矿元素分带、蚀变特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信息特征等方面对形成斑岩型铜矿非常有利,为斑岩型铜矿的成矿远景区。外围的脉型铜(银)矿、银多金属矿也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矿 壳体成矿学 找矿前景 斑岩型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地洼型造山运动与金矿成矿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群周 彭省临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1-308,共8页
河南省内地洼型造山经历了汇聚型到离散型的转换,造成早期断裂的重新活动,并引起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过渡际成矿作用),形成了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金矿受层位控制明显,前地洼阶段的金矿化使金... 河南省内地洼型造山经历了汇聚型到离散型的转换,造成早期断裂的重新活动,并引起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控制了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过渡际成矿作用),形成了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金矿受层位控制明显,前地洼阶段的金矿化使金在一些地质体中初步富集。地洼阶段的(叠加)金矿化主要发生在离散型的地洼型造山过程中,对省内金的工业矿床的形成起到决定作用。燕山期重熔型花岗岩浆活动和不同型式、不同规模、不同期次的构造活动是金矿成矿的必要条件。分析了金矿床的形成机制,并指出了找金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洼学说 地洼型 造山运动 地穹 成矿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信息论在储量危急矿山深边部找矿中的应用——以铜陵凤凰山铜矿为例 被引量:26
3
作者 刘亮明 王志强 +2 位作者 彭省临 杨群周 邵拥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452,共9页
如何有效地对储量危急矿山的深边部的潜在隐伏矿体进行预测和勘查是现在矿山找矿勘查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综合信息论的重要意义 ,提出储量危急矿山深边部找矿预测的 4条重要原则 :以先进的成矿理论为指导 ,开展细致地质... 如何有效地对储量危急矿山的深边部的潜在隐伏矿体进行预测和勘查是现在矿山找矿勘查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综合信息论的重要意义 ,提出储量危急矿山深边部找矿预测的 4条重要原则 :以先进的成矿理论为指导 ,开展细致地质观测和准确的地质推断 ,采用先进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探测间接的找矿信息和利用计算机进行高效的多元信息集成。运用这些原则在铜陵凤凰山铜矿深边部开展了综合找矿研究 ,其预测已被钻探和坑探验证 ,并首次在该区找到了优质的斑岩型铜金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量危急矿山 找矿预测 综合信息论 铜矿床 隐伏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北旱地春玉米栽培方式试验研究
4
作者 李立科 张润辛 +4 位作者 李随院 魏世贤 杨群周 张航 杨洁民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1期60-64,共5页
通过2008-2012年连续5 a旱地春玉米栽培方式试验,观察影响旱地玉米产量的限制因素,总结出能够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高产稳产,优化农田生态和自然环境的循环利用、持续发展的栽培方法。
关键词 渭北旱地 春玉米 栽培方式 增产效果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阳抽黄灌区西瓜-玉米套种高产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杨群周 杜明叶 《陕西农业科学》 2008年第4期213-213,217,共2页
分析了合阳抽黄灌区西瓜套种玉米的经济效益,总结提出套种栽培模式和技术要点,并指出了应该注意的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合阳 灌区 西瓜 玉米 套种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proaches to location prognosis of concealed ore deposits (bodies) of productive mines 被引量:1
6
作者 彭省临 杨牧 +4 位作者 刘亮明 赖健清 王核 杨群周 邵拥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年第2期112-117,共6页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channels and methods for location prognosis of concealed ore deposits (bodies) in the deep seated and surrounding districts of productive min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special features. Th...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channels and methods for location prognosis of concealed ore deposits (bodies) in the deep seated and surrounding districts of productive min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special features. The system frame map is built, from quick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 to the rapid building of a model indoors. The main research points of location prognosi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e paper, which include: 1) integrating the location with the surrounding geological areas, microscopic with macroscopic; 2) analyzing and synthesizing all geological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levels, depths and aspects; 3) laying stress on mineralization series; 4)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ore bodies; 5)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nonlinear dynamics of ore forming processes to ordinary static prognosis; 6) the necessity of the geophysical me thod in recovering information of concealed ore bodies; 7) the combination of all kinds of geology, geophysics, geochemistry and remote sensing meth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sis of ore deposits synthetic pattern for prospecting location prognosis concealed ore deposits (bod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