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障概念模型与残疾人集中就业政策工具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廖慧卿 杨罗观翠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4,160,共8页
不同的残障概念模型形塑了不同的残障人士就业政策和就业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残障概念模型,结合政策工具理论,发展一个新的残障人士就业保障政策的目标-工具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部分访谈法的资料,对集中就业... 不同的残障概念模型形塑了不同的残障人士就业政策和就业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三种不同的残障概念模型,结合政策工具理论,发展一个新的残障人士就业保障政策的目标-工具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献分析法,结合部分访谈法的资料,对集中就业的政策工具进行剖析,分析当代残疾人集中就业的政策工具的类型与特征,探讨其更吻合何种残障模型;最后立足残障概念的社会模型,提出政策工具创新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就业 政策工具 残障概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选择与贫困缓解——基于国际NGO教育扶贫行为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美招 杨罗观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7-161,172,共6页
从科尔曼为代表的理性选择理论出发会发现,作为"理性人",国际NGO扶贫行为的理性选择与我国的贫困缓解息息相关。国际NGO的扶贫行为,一方面出于组织自身的独立性、自主性表现出明显的个体理性选择因素,另一方面又因其海外性、... 从科尔曼为代表的理性选择理论出发会发现,作为"理性人",国际NGO扶贫行为的理性选择与我国的贫困缓解息息相关。国际NGO的扶贫行为,一方面出于组织自身的独立性、自主性表现出明显的个体理性选择因素,另一方面又因其海外性、嵌入性而不能不作出社会理性选择。国际NGO的社会理性选择直接影响了这些组织在我国的扶贫方向与内容,而其个体理性选择又直接决定了这些组织在我国独特的扶贫路径与方法。为了实现缓解贫困的"效益最大化",国际NGO必须兼顾个体理性与社会理性,在二者之间作出灵活的理性选择,即吉登斯的主体-结构二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非政府组织 扶贫 理性选择 结构二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家照顾:需求导向的老年人照顾模式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颖奕 杨罗观翠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2期139-142,150,共5页
居家照顾是一种结合和加强原有社区资源、帮助老年人继续生活在社区的照顾模式,在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而家庭照顾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它能够较好地回应老年人的居住偏好和照顾需求。在我国尝试建设适宜本土的居家照顾模式的过程中... 居家照顾是一种结合和加强原有社区资源、帮助老年人继续生活在社区的照顾模式,在我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而家庭照顾功能弱化的形势下,它能够较好地回应老年人的居住偏好和照顾需求。在我国尝试建设适宜本土的居家照顾模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居家照顾的需求导向元素,这是居家照顾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强化社区支持网络的根本。本文厘清了居家照顾中需求导向的内涵,并尝试探讨体现需求导向的居家照顾执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照顾 需求导向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