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关节镜联合多次小直径钻孔减压与单独钻孔减压治疗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晋 杨继滨 +1 位作者 杨礼丹 余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57-1960,共4页
目的比较髋关节镜联合多次小直径钻孔减压与单独钻孔减压治疗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因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行髋关节镜联合减压的患者(83例,116髋),根据减压方法分为多孔组(37例,51... 目的比较髋关节镜联合多次小直径钻孔减压与单独钻孔减压治疗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8月于我院因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行髋关节镜联合减压的患者(83例,116髋),根据减压方法分为多孔组(37例,51髋)和单孔组(46例,65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比两组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的情况。结果多孔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单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45,P <0.001),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1年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 <0.05),术后1年多孔组患者其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单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2,P=0.043)。结论髋关节镜联合多次小直径钻孔减压对比单独钻孔减压治疗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其手术创伤更小,能进一步改善髋关节功能,其临床效果优于单独钻孔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镜 多孔 单孔 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505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晋 瓦庆德 +2 位作者 余浩 杨继滨 桑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探讨miR-505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q-PCR测定人成骨细胞hFOB1.19及骨肉瘤细胞MG63中的miR-505水平。分别设置miR-505 mimics组与阴性对照(miR-NC)组,采用Lipofectamine TM 2000将miR-505 mimics及miR... 目的:探讨miR-505对骨肉瘤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q-PCR测定人成骨细胞hFOB1.19及骨肉瘤细胞MG63中的miR-505水平。分别设置miR-505 mimics组与阴性对照(miR-NC)组,采用Lipofectamine TM 2000将miR-505 mimics及miR-NC转染至MG63细胞中,比较2组细胞增殖速率及侵袭细胞数,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及q-PCR考察转染mi R-505的MG63细胞中MMP-9、CDK4、Cyclin-D1、HMGB-1及β-联蛋白(β-catenin)、磷酸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的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骨肉瘤细胞MG63中miR-505水平为0.57±0.06,明显低于人成骨细胞hFOB1.19的1.03±0.12(P<0.01)。转染miR-505后,miR-505 mimics组的表达量为3.59±0.37,明显高于miR-NC组的1.09±0.12(P<0.01)。miR-505 mimics组转染48 h和72 h后的OD450 nm值分别为0.84±0.09和1.29±0.13,均明显低于miR-NC组(P<0.05)。miR-505mimics组侵袭细胞数为(42.84±4.35)个,明显低于miR-NC组的(66.84±6.85)个(P<0.05)。miR-505 mimics组MMP-9、CDK4、Cyclin-D1及HMGB-1蛋白水平均低于miR-NC组(P<0.05)。miR-505 mimics组MMP-9、CDK4、Cyclin-D1及HMGB-1 mRNA水平均低于miR-NC组(P<0.05)。同时,miR-505 mimics组Wnt信号通路中关键靶点β-catenin和GSK-3β蛋白与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miR-NC组(P<0.05)。结论:miR-505可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下调MMP-9、CDK4、Cyclin-D1及HMGB-1表达,从而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505 骨肉瘤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WN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形态发生蛋白9基因修饰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韧带成纤维细胞分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喜忠 刘子铭 +6 位作者 吴术红 熊华章 金瑛 李豫皖 杨继滨 尤奇 刘毅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96-502,共7页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基因修饰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在体外向韧带成纤维细胞(LFs)分化是否有促进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 AMSCs及LFs,观察并比较两种细胞形态学差异。经Ad MAX系统体外构建BMP9...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基因修饰对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 AMSCs)在体外向韧带成纤维细胞(LFs)分化是否有促进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h AMSCs及LFs,观察并比较两种细胞形态学差异。经Ad MAX系统体外构建BMP9基因腺病毒载体,经提纯及荧光法病毒滴度测定后转染P3代h AMSCs。实验分为三组,A组: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空腺病毒载体转染h AMSCs(h AMSCs-GFP);B组:携带BMP9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h AMSCs(h AMSCs-BMP9);C组:韧带成纤维细胞组(LFs)。于体外分别培养7天后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比较各组韧带相关基因Scleraxis(Scx)、Ⅰ型胶原(ColⅠ)、细胞连接素(TNC)、纤维连接蛋白(Fib)及腱调蛋白(Tnmd)m RNA的表达量。使用免疫荧光检测并比较三组细胞体外培养7天后ColⅠ的表达量。结果: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h AMSCs原代呈多角形贴壁生长,传代后呈长梭状漩涡状生长。LFs原代呈长梭状贴壁生长,传代后呈漩涡状集落样生长。A、B组细胞转染8 h、24 h后,生长增殖缓慢,轮廓清晰,细胞形态未发生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A组在转染8 h后可见GFP荧光表达,24 h后表达荧光的数量和强度均增多。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转染7天时B组SCX、Tnmd、ColⅠ、Fib及TNC的表达量均高于A组(P<0.05),而SCX、Fib、TNC及Tnmd的表达量低于C组(P<0.05),ColⅠ的表达量高于C组(P<0.05)。荧光免疫组化显示,转染7天后,B组ColⅠ的表达量均高于A组和C组。结论:BMP9基因可促进h AMSCs向LFs定向分化,并促进韧带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和细胞外基质的产生,为h AMSCs作为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 BMP9 细胞分化 基因工程 韧带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