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硝态氮、铵态氮素配比对植烟土壤和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先伟 高正锋 +8 位作者 周国琴 虞健 宝童曦 杨绍磊 姚俊杰 毛璞麟 叶鹏 杨智斌 吕芬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究不同硝态氮、铵态氮素配比对贵州安顺地区植烟土壤和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寻找适宜于当地烟叶优质生产的最佳配比,设置了5个处理(CK;T_(1):100%硝态氮肥;T_(2):70%硝态氮+30%铵态氮;T_(3):50%硝态氮+50%铵态氮;T_(4):30%硝态氮... 为探究不同硝态氮、铵态氮素配比对贵州安顺地区植烟土壤和烤烟生长及产质量的影响,寻找适宜于当地烟叶优质生产的最佳配比,设置了5个处理(CK;T_(1):100%硝态氮肥;T_(2):70%硝态氮+30%铵态氮;T_(3):50%硝态氮+50%铵态氮;T_(4):30%硝态氮+70%铵态氮;T_(5):100%铵态氮),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的烤烟生育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病害发生情况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及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酶活性,以期为该地区优化烟草施肥、改善植烟土壤、提高烟叶产质量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T_(2)处理大田生育期为112 d,现蕾期较T_(3)处理提前了6 d,T_(2)、T_(4)、T_(5)处理有效叶数显著高于T_(3)处理;T_(2)处理发病率最低,SPAD值显著高于T_(1)、T_(3)、T_(4)和T_(5)处理,发病率与土壤速效钾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T_(2)和T_(3)处理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表现较好,T_(2)处理增加了中上等烟比例;T_(3)、T_(4)处理烤烟的钾含量显著高于T_(1)、T_(2)、T_(5)处理,且符合优质烟标准,T_(2)处理的烟碱含量显著高于T_(1)、T_(4)和T_(5)处理,氯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评分最高;T_(2)处理显著增加了成熟期根际土壤pH值及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活力。因此,综合考虑烟株的生长情况、发病率、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以及植烟土壤肥力状况,在安顺地区硝铵氮素配比为7∶3施用效果更优,更有利于云烟87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铵态氮 土壤酶活 烟草青枯病 产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宏城 高正峰 +10 位作者 李先伟 周国琴 宝童曦 杨绍磊 虞健 姚俊杰 毛璞麟 叶鹏 杨智斌 肖红药 吕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61-269,共9页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氮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选择有烟草青枯病发病史的田块进行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70%+牛粪有机肥30%(T1)和常规施肥70%+生物碳基肥30%(T2)3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的烟根附近土壤的理化性质... 为探究有机肥替代氮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选择有烟草青枯病发病史的田块进行试验,设置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70%+牛粪有机肥30%(T1)和常规施肥70%+生物碳基肥30%(T2)3个处理,测定各处理的烟根附近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采用16S rDNA和ITS基因测序技术探究有机肥替代氮肥对烟草青枯病发生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T2处理均提高了土壤pH值、有效磷含量、碱解氮含量以及磷酸酶、脲酶的活性,使青枯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下降;T2处理整体提高了微生物α多样性;PCoA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土壤微生物有显著影响(P<0.05)。在门水平结构分析中,T2处理使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增加,使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在属水平结构分析中,使苔藓杆菌属(Bryobacter)和原隐球菌属(Saitozyma)的相对丰度增加,朱氏杆菌属(Chujaibacter)和伞状霉属(Umbelopsis)的相对丰度降低。冗余分析和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pH值、有效磷含量和碱解氮含量等理化因子是影响土壤中微生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因子。说明有机肥替代氮肥可改善烟草青枯病的发生情况,对烟根附近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结构造成的影响较大。本试验中生物碳基肥替代部分氮肥的总体效果最好,适当增加生物碳在基肥中的比例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土壤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烟草青枯病 微生物多样性 细菌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黑胫病对不同类型植烟土壤化学性状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3
作者 高正锋 宝童曦 +8 位作者 徐丝 李先伟 杨绍磊 虞健 姚俊杰 毛璞麟 叶鹏 杨智斌 吕芬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55-261,共7页
为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对烟草黑胫病发生的响应差异,明确与黑胫病发病程度相关的因素,通过田间调查,收集黄壤土、水稻土烟草黑胫病不发病、中度发病和重度发病烟株根际土壤,测定土壤化学指标,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发病程度下烟株... 为探究不同土壤类型对烟草黑胫病发生的响应差异,明确与黑胫病发病程度相关的因素,通过田间调查,收集黄壤土、水稻土烟草黑胫病不发病、中度发病和重度发病烟株根际土壤,测定土壤化学指标,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发病程度下烟株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黄壤土中随黑胫病发病程度增加SOM和NO_(3)^(-)-N含量逐渐增加,AP含量中度发病最高。而在水稻土中,土壤NO_(3)^(-)-N和AP含量升高,SOM和AN含量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黄壤土中Chao1、ACE指数随发病程度增加呈增加趋势且显著高于不发病和中度发病土壤,水稻土中细菌Shannon和Simpson指数随发病程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芽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芽单胞菌属和苔藓杆菌属在中度发病土壤中富集。2种土壤类型下有机质含量和硝态氮含量对土壤细菌群落变化的贡献率较大,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重要非生物因素。综上所述,不同土壤类型细菌群落α多样性变化不一致,芽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芽单胞菌属、苔藓杆菌属相对丰度随病害加重而增加;有机质和硝态氮含量是影响黑胫病发生和细菌群落结构改变的重要非生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黑胫病 发病程度 细菌群落结构 化学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