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引进苜蓿品种半湿润区栽培试验 被引量:36
1
作者 杨红善 常根柱 +3 位作者 周学辉 苗小林 路远 王永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7,共7页
苜蓿王、菲尔兹苜蓿、金字塔苜蓿、里奥苜蓿、辛普劳2000 苜蓿、诺瓦苜蓿、霍普兰德苜蓿、多叶苜蓿、大叶苜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9个优良苜蓿品种,其中有8个苜蓿品种属于美国拟于近几年内投放... 苜蓿王、菲尔兹苜蓿、金字塔苜蓿、里奥苜蓿、辛普劳2000 苜蓿、诺瓦苜蓿、霍普兰德苜蓿、多叶苜蓿、大叶苜蓿,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9个优良苜蓿品种,其中有8个苜蓿品种属于美国拟于近几年内投放亚洲市场的新品种。以国产优良苜蓿品种中兰1号为对照,2002-2004年在兰州半干旱地区、张掖干旱地区区域试验后,于2008年开始在半湿润区天水继续开展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9 个美国苜蓿品种,在半湿润区天水均能正常生长生活,完成生育周期的全过程,无异常表现,未发现病虫害侵染;通过对其生育期观察记载、营养成分、生长速度、茎叶比等指标测定分析得出,菲尔兹苜蓿日生长量最高,为1.47cm/d,茎叶比较小,为0.7,叶片丰富,出苗早,种子成熟早;苜蓿王日生长量为1.39cm/d,粗蛋白含量在引进品种中最高,为17.57%;中兰1 号日生长量其次,为1.22cm/d,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9.58%;鲜草产量兰州点在20001.0~69196.5kg/hm2,天水点在29214.6~125642.8kg/hm2,相比较鲜草产量天水点比兰州点高46.1% ~81.6%。各指标综合评价得出,菲尔兹苜蓿、苜蓿王、多叶苜蓿和对照中兰1号苜蓿是相对优良品种,建议在我国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及半湿润区,可作为推广种植品种,北方类似地区亦可参考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半湿润区 栽培试验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航天诱变田间形态学变异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杨红善 常根柱 +2 位作者 包文生 柴小琴 周学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22-228,共7页
航天诱变育种是以高科技返回式卫星为背景的新型育种方法,以搭载于我国"神舟三号"飞船的4个紫花苜蓿材料:德宝、德福、阿尔冈金、三得利,种植而成的当代(SP1)试验材料为研究对象。连续观测记载,初步确定了突变类型和单株,并... 航天诱变育种是以高科技返回式卫星为背景的新型育种方法,以搭载于我国"神舟三号"飞船的4个紫花苜蓿材料:德宝、德福、阿尔冈金、三得利,种植而成的当代(SP1)试验材料为研究对象。连续观测记载,初步确定了突变类型和单株,并进行了集团分类,大致分为以下7种类型:多叶单株(6株)、大叶单株(11株)、速生单株(14株)、白花突变单株(1株)、抗病单株(7株)、早熟单株(7株)和矮生、分蘖性强单株(2株),所选单株已分别挂牌标记。不同品种经航天诱变表现出不同的突变类型,德宝、德福以生长速度较为显著、三得利以多叶变异较为显著、德福以叶面积增大较为显著,可见航天诱变并非盲目、无规律变异,而与品种自身特性相关联,同时变异材料的遗传稳定性有必要下一步在分子标记和后续世代田间继续观测中进行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航天诱变 田间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肃北高寒草原不同放牧强度土壤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红善 常根柱 +2 位作者 周学辉 路远 那.巴特尔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4-178,共5页
研究了肃北高寒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及5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高寒草原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对土壤养分及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②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0~10、10~20 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均呈不... 研究了肃北高寒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及5种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高寒草原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对土壤养分及微量元素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②随着放牧强度的提高,0~10、10~20 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量则呈显著的递减趋势;③轻度放牧草地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含量高于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草地;20~30 cm土层有机质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呈明显下降趋势,即随放牧强度的增大深层土壤肥力呈退化趋势;肃北高寒草原的速效养分以多N少P富K为特点,土壤速效N、P、K含量在总体上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④肃北高寒草原5种微量元素的高低顺序依次是:Na〉Fe〉Mn〉Cu〉Zn,不同放牧强度下各微量元素的变化一致,顺序依次是:轻度放牧〉对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⑤放牧强度对10~20 cm的土层影响最大,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地表植物营养吸收层土壤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呈降低,导致地表植被生长能力降低,最终导致地表土壤沙化,最后使草地大面积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养分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诱变航苜1号紫花苜蓿兰州品种比较试验 被引量:9
4
作者 杨红善 常根柱 周学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8-145,共8页
航天育种是近十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农业高科技新领域,已经变成一种主要的诱变育种方法。本研究以航天搭载的紫花苜蓿种子为基础材料,选育出我国第一个航天诱变多叶型紫花苜蓿新品种"航苜1号"。为验证该品种的生产性能,在兰州进... 航天育种是近十几年来快速发展的农业高科技新领域,已经变成一种主要的诱变育种方法。本研究以航天搭载的紫花苜蓿种子为基础材料,选育出我国第一个航天诱变多叶型紫花苜蓿新品种"航苜1号"。为验证该品种的生产性能,在兰州进行生产性能的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多叶性状使航苜1号叶量比对照增加5.72%;干草产量(14237.5kg/hm2)比对照提高13.26%;第一茬和第二茬草开花初期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08%和18.42%,分别高于对照2.97%和5.79%;18种必需氨基酸为12.32%,高于对照1.57%;微量元素明显优于对照品种。多叶率与其他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多叶率和草产量、粗蛋白、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正相关。由此可见,该品种具有多叶率高、产草量高和营养含量高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育种 紫花苜蓿 多叶性状 品比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境内鼢鼠Eospalax亚属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红善 何小琴 +2 位作者 刘荣堂 张三亮 常根柱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4-209,共6页
为了筛选评价甘肃境内鼢鼠凸颅亚属母性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该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测定了分布于甘肃11个不同地方31只属于鼢鼠中凸颅亚属的不同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9只甘肃鼢鼠、9只斯氏鼢鼠、4只秦岭鼢鼠的细胞色素b基因... 为了筛选评价甘肃境内鼢鼠凸颅亚属母性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该亚属的分子系统发育。测定了分布于甘肃11个不同地方31只属于鼢鼠中凸颅亚属的不同鼢鼠,其中包括:9只高原鼢鼠、9只甘肃鼢鼠、9只斯氏鼢鼠、4只秦岭鼢鼠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140 bp。从GenBank获得包括平颅亚属在内的21个细胞色素b全序列总共52条全序列,用MEGA软件分别绘制出本研究的31条全序列和总共52条全序列的2个系统发育树。运用测定序列,结合相关软件分析31条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的变化特征;分析和探讨本试验的Eospalax亚属4个种的分类及系统发育。本研究为鼢鼠的系统发育提供了分子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颅亚属 细胞色素B基因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草场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7
6
作者 焦婷 常根柱 +5 位作者 周学辉 杨红善 侯彦会 苗小林 刘荣堂 蒲小鹏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4,共7页
对肃北高寒草甸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载畜量下不同土壤深度草地土壤肥力不同。0-20 cm土壤水分、pH和有机质随载畜量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则随载畜量和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放牧草地土壤均呈... 对肃北高寒草甸不同载畜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载畜量下不同土壤深度草地土壤肥力不同。0-20 cm土壤水分、pH和有机质随载畜量增加而下降,土壤容重则随载畜量和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放牧草地土壤均呈弱碱性;0-20 cm土壤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在高载畜量区达到峰值(P〈0.01),其中全氮和速效钾在中载畜量区出现最低值;0-20 cm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区高于中区和低区,随土层的加深,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层次间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差异性。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间以及它们与土壤主要肥力因子间具一定相关性,说明土壤酶可以用来表征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载畜量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植物K^+吸收及转运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段慧荣 周学辉 +5 位作者 胡静 段潇蓉 田福平 崔光欣 王春梅 杨红善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4-191,共18页
K^+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K^+被植物根系吸收后,有效地向地上部转运,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主要由次级K^+转运蛋白和K^+通道介导。KT/HAK/KUP和HKT家族是参与植物体内K+吸收及转运的两类主要K+转运蛋白,其中HKT家族参与K^+转运的成员... K^+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K^+被植物根系吸收后,有效地向地上部转运,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主要由次级K^+转运蛋白和K^+通道介导。KT/HAK/KUP和HKT家族是参与植物体内K+吸收及转运的两类主要K+转运蛋白,其中HKT家族参与K^+转运的成员仅存在于单子叶植物中,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渗透调节等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Shaker家族是K^+通道中最早发现且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类电压门控型通道,是植物K^+吸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从结构特征、定位和组织表达、功能调控等方面对植物KT/HAK/KUP家族、HKT家族和Shaker通道进行综述,最后对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吸收及转运 KT/HAK/KUP HKT SHAK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颖处理对禾本科牧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春梅 田福平 +5 位作者 杨红善 时永杰 张怀山 张茜 朱新强 王晓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46-49,52,共5页
禾本科牧草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提高其萌发率对禾草地建植具有重要意义。脱颖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的物理方法,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国内外脱颖处理对不同禾本科牧草萌发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选取21种典型的禾本科牧草种... 禾本科牧草具有很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提高其萌发率对禾草地建植具有重要意义。脱颖是一种简单、快速、安全的物理方法,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国内外脱颖处理对不同禾本科牧草萌发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选取21种典型的禾本科牧草种子进行脱颖处理并对其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脱颖处理能明显提高早熟禾(百思特、百胜)、鸭茅(楷模)和高羊茅(易凯)4种禾本科牧草种子的发芽势,早熟禾(百思特、百胜)2个品种的发芽率,以及高丹草PACF8421、黑麦草(首相)、饲用高粱、多年生黑麦草4个草种的根长。去颖后种子的萌发率、发芽势与种子的大小、颖壳的薄厚程度、种子和颖壳结合程度无显著相关性。根据结果建议早熟禾百胜和百思特在快速建植时应进行脱颖处理,鸭茅(楷模)、高羊茅(易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脱颖,这对于禾本科牧草地的建植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颖处理 禾本科牧草 发芽率 发芽势 根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苜蓿产业化及基地建设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4
9
作者 常根柱 周学辉 杨红善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2年第5期55-58,共4页
文章在对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水平予以一定分析的基础上,论证提出了我国苜蓿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水平,走出"草粮争地"的误区,将苜蓿纳入农耕范畴和以企业为核心,带动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在我国"三... 文章在对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水平予以一定分析的基础上,论证提出了我国苜蓿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水平,走出"草粮争地"的误区,将苜蓿纳入农耕范畴和以企业为核心,带动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立5大苜蓿基地(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节水型苜蓿基地、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基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草地农业苜蓿基地、南疆温润盆地低产田提升改造苜蓿基地、东北低湿盐碱区土地改造苜蓿基地),种植33.33万hm2苜蓿,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共同构建我国北方荒漠化林草生态防治体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产业化 基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新品种航苜1号在天水市的生产性能初报 被引量:3
10
作者 柴小琴 刘娟 +5 位作者 杨红善 赵丽 高蕾 周学辉 包文生 常根柱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3-6,共4页
多叶型紫花苜蓿新品种航苜1号是采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而成,具有分枝强、叶量大、营养丰富、产草量高等特点。2011—2013年在天水市秦州区进行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的气候生态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结籽、成熟和越冬。3 a平均干草... 多叶型紫花苜蓿新品种航苜1号是采用航天育种技术选育而成,具有分枝强、叶量大、营养丰富、产草量高等特点。2011—2013年在天水市秦州区进行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的气候生态条件下可正常生长、结籽、成熟和越冬。3 a平均干草折合总产量为17 458.8 kg/hm2,较对照品种三得利、中兰1号、陇东苜蓿分别增产15.18%、6.73%、14.31%。3 a平均种子折合产量为250.7 kg/hm2,较对照品种三得利、中兰1号、陇东苜蓿分别减产3.76%、7.80%、-9.52%,但减产幅度不显著。综合考虑认为,航苜1号适宜在天水地区及气候类似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苜1号 紫花苜蓿 航天育种 干草产量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个适宜旱地种植的苜蓿新品种 被引量:1
11
作者 常根柱 杨红善 +1 位作者 周学辉 路远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10期55-56,共2页
1中兰1号苜蓿 1.1品种来源 中兰1号苜蓿(Medicogo sativa Linn.ZhongLan.No.1)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抗霜霉病和丰产性为主要育种目标,采用简单轮回选择多亲本改良混合选择和多元杂交等方法选育而成,1998年12月通过全... 1中兰1号苜蓿 1.1品种来源 中兰1号苜蓿(Medicogo sativa Linn.ZhongLan.No.1)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以抗霜霉病和丰产性为主要育种目标,采用简单轮回选择多亲本改良混合选择和多元杂交等方法选育而成,1998年12月通过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审定定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兰1号苜蓿 旱地种植 新品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品种审定 品种来源 育种目标 抗霜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