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凤尾草中黄酮提取物对小鼠光老化损伤皮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家明 张美琴 +4 位作者 陈宁 罗旭 杨素明 陈泳蓓 谢诚文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凤尾草中黄酮提取物对因紫外线照射所致小鼠皮肤光老化的具体修复作用,为该植物的药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经过紫外线照射所致光老化的40只损伤模型小鼠,按照性别匹配分为A组(不做处理)、B组(生理盐水涂抹)、C组(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凤尾草中黄酮提取物对因紫外线照射所致小鼠皮肤光老化的具体修复作用,为该植物的药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经过紫外线照射所致光老化的40只损伤模型小鼠,按照性别匹配分为A组(不做处理)、B组(生理盐水涂抹)、C组(生理盐水+维生素C)、D组(生理盐水+黄酮芦丁提取物),每组10只。随访观察10 d,比较四组小鼠皮肤粗糙度(SER)、表面鳞屑(SESC)、皱纹评估(SEW)、愈合面积百分比、微血管密度(MVD)、皮肤愈合时间、结痂时间、绒毛生成时间的差异。结果第7天和第10天,A、B、C组SER、SESC、SEW均显著高于D组(均P<0.05),愈合面积百分比、组织MVD均显著低于D组(均P<0.05)。A、B、C组小鼠皮肤愈合时间、皮肤结痂时间、绒毛生成时间均显著短于D组(均P<0.05),且A组小鼠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最大,而D组小鼠的各项指标测定结果最小;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A组小鼠皮肤胶原纤维呈现出无规则断裂状,B组小鼠皮肤真皮层的空洞进行性扩大,C组小鼠皮肤的表皮相对完整,D组小鼠皮肤的表皮恢复情况较好,胶原纤维量也高于其他组别。结论生物类黄酮芦丁物质有助于皮肤光老化损伤的修复,表现在皮肤外观性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上,其疗效优于维生素C,能显著提升皮肤愈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尾草 生物类黄酮 光老化 皮肤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磷灰石晶体膜对变异链球菌早期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素明 刘诗泽 +1 位作者 陈海峰 王晓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8-212,共5页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再生氟磷灰石晶体膜(Fluorapatite crystal film,FACF)对变异链球菌(S.mutans)早期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方法:近生理条件下(37℃,1 atm,pH 6.0~7.4),在牙本质表面沉积FACF,并将牙本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 目的:研究牙本质表面再生氟磷灰石晶体膜(Fluorapatite crystal film,FACF)对变异链球菌(S.mutans)早期粘附和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方法:近生理条件下(37℃,1 atm,pH 6.0~7.4),在牙本质表面沉积FACF,并将牙本质、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和氟磷灰石(fluorapatite,FA)样本作为对照组,SEM观察表面形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和SEM观察牙本质和FACF表面S.mutans的早期粘附情况。HA、FA、牙本质及FACF表面培养S.mutans生物膜,CLSM观察并计算生物膜量。结果:FACF厚5~10μm,晶体呈标准的六棱柱样,排列规则紧密,直径0.5~1.0μm。FACF表面S.mutans粘附量显著少于牙本质(P<0.05),单位面积生物膜量显著低于HA、FA及牙本质(P<0.05),且阻挡了S.mutans向牙本质小管内生长。结论:在近生理条件下,可在牙本质表面再生出厚5~10μm的FA有序致密晶体膜,该层晶体结构可减少S.mutans的初期粘附及生物膜的形成,并对S.mutans向牙本质小管内生长起到物理屏障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氟磷灰石晶体膜 变异链球菌 粘附 屏障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教育学分制的关键环节管理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素明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6-36,共1页
一、调整专业设置,重修教学计划 成人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要认真研究成人教育目前的战略定位、战略目标和战略转变,科学制定成人学分制的管理目标,修订管理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分制的进一步完善、实施.
关键词 成人教育 学分制 专业设置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