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麦凯河油砂含油性差异的形成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任俊豪 李美俊 +4 位作者 阳孝法 杨程宇 马国庆 黄继新 钟宁宁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1期73-88,共16页
油砂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但油砂储层通常存在非均质性强,含油性差异大等缺点,导致开发效率受限。本文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测、测井数据、储集岩热解和可溶有机质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研究了加拿... 油砂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逐渐受到全世界的重视,但油砂储层通常存在非均质性强,含油性差异大等缺点,导致开发效率受限。本文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测、测井数据、储集岩热解和可溶有机质色谱质谱分析结果,研究了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地区麦凯河区块白垩系上麦克默里组油砂含油性差异的形成机理。麦凯河油砂成岩作用弱,基本不存在胶结物,岩石特征主要由粒径、分选和杂基含量3个参数决定,岩石类型可划分为杂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和极细砂岩。根据测井和岩心含水饱和度数据可以将麦凯河油砂储层评估为气、水、油和差油层4类,油水层由岩性和生物降解程度决定。生物标志物特征显示沥青属于同一族群且没有成熟度的差异,形成油砂含油性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岩性差异导致降解程度和早期充注量不同。细砂岩连通性较好,受到水洗、氧化等降解作用严重,通常形成水层;粉砂岩致密程度较高,早期原油难以完全充注,通常形成差油层;杂砂岩物性介于二者之间,在不影响原油充注的前提下,受到降解程度也相对较低,通常形成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默里组 油砂 含油性 岩石学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中隆起安岳气田古油藏成藏时间厘定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程宇 文龙 +4 位作者 王铁冠 罗冰 李美俊 田兴旺 倪智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2-502,共11页
安岳气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古老和深层气田,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中的古油藏经原位裂解形成。由于古油藏-裂解气藏演化程度较高、时代较老,对其成藏演化的研究,特别是古油藏成藏时间的厘定,长期以来存在较多争议,缺乏足够地球化学证... 安岳气田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古老和深层气田,由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中的古油藏经原位裂解形成。由于古油藏-裂解气藏演化程度较高、时代较老,对其成藏演化的研究,特别是古油藏成藏时间的厘定,长期以来存在较多争议,缺乏足够地球化学证据的佐证。通过最新的实测大地热流史和类似地区的烃源层生烃门限研究,利用地质类比法替代流体包裹体测温,重建关键井埋藏史-热史,厘定德阳-资阳裂陷筇竹寺组烃源层的生烃和古油藏形成和破坏的时间,分析了古油藏的演化过程。地球化学实验和相关地质分析表明,筇竹寺组烃源层生烃时间既古油藏成藏时间约为275~263 Ma,相当于早二叠世后期(孔古阶)-晚二叠世。之后的深埋使古油藏自三叠纪初期开始裂解,在中侏罗世末期-早白垩世初期古油藏被完全破坏并形成大型裂解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藏史 成藏时间 裂解气藏 古油藏 安岳气田 川中隆起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顺南-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天然气气源与深层天然气勘探前景 被引量:58
3
作者 王铁冠 宋到福 +6 位作者 李美俊 杨程宇 倪智勇 李慧莉 曹自成 张宝收 冯子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3-762,共10页
顺南-古城地区处于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阿满低隆)、卡塔克隆起(塔中隆起)和古城墟隆起(古城低隆)3个构造单元的汇聚部位。近3年来,在顺南-古城地区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或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以鹰山组... 顺南-古城地区处于在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低隆起(阿满低隆)、卡塔克隆起(塔中隆起)和古城墟隆起(古城低隆)3个构造单元的汇聚部位。近3年来,在顺南-古城地区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或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以鹰山组为主)及其毗邻的塔中隆起塔中1号构造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的碳酸盐岩中,已经有11口探井获得天然气流,天然气产量最高可达165.8×10^4m^3/d(顺南5井无阻流量)和107.8×10^4m^3/d(古城9井),显示顺南-古城地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潜力。对顺南-古城地区以及塔中1号构造的11口探井的天然气烃类组分与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气-气对比表明:天然气干燥系数C1/C1-5值达0.99~1.00,属于过成熟干气范畴;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δ13C1—δ13C4值均大于-42.5‰,与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不同源的典型天然气对比,确认天然气源自寒武系气源层。以顺南4井为例,采用流体包裹体测温-单井地层埋藏史数值模拟-实测地层Ro(镜质体反射率)剖面校正热史的集成技术,厘定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以鹰山组为主)气藏属于一期成藏,天然气充注时间为22~10 Ma(中新世),属于晚期成藏,有利于天然气资源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时间 气源层 鹰山组 深层天然气 顺南-古城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孔隙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朱毅秀 杨程宇 +2 位作者 陈明鑫 王晓东 张军燕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55,153,共5页
在岩心描述、常规薄片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多项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储层三角洲前缘亚相砂岩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成岩序列与成岩阶段、成岩对储集物性影响等进行了研究。长6砂岩为成分成熟度低... 在岩心描述、常规薄片分析、阴极发光、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多项分析测试的基础上,对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储层三角洲前缘亚相砂岩储层的岩石学、成岩作用、成岩序列与成岩阶段、成岩对储集物性影响等进行了研究。长6砂岩为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中至高的纹层状岩屑质长石细砂岩和粉砂岩,主要经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经历同生阶段、早成岩A阶段、早成岩B阶段和中成岩A阶段,目前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A期。成岩作用是影响长6油层油气储集性能的重要因素,导致孔渗性能降低的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改善岩石储集性能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溶解作用,浊沸石及长石等溶蚀形成的粒间与粒内溶孔、剩余原生粒间孔构成了长6油层组优质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储集性能 成岩阶段 成岩序列 延长组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坳陷茨榆坨潜山太古界基岩储层岩性和储集空间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朱毅秀 王欢 +1 位作者 单俊峰 杨程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25-1236,共12页
辽河坳陷茨榆坨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基岩内幕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地震、岩心与实验分析等多种资料,研究岩性特征与空间展布规律、储集空间类型与特征、岩性对物性影响,有助于本区域进一步有效地勘探开发及丰富和完善新... 辽河坳陷茨榆坨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基岩内幕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综合利用录井、测井、地震、岩心与实验分析等多种资料,研究岩性特征与空间展布规律、储集空间类型与特征、岩性对物性影响,有助于本区域进一步有效地勘探开发及丰富和完善新型的基岩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研究区太古界基岩岩性复杂,共分为11类18种。变质岩储层有混合花岗岩、黑云母花岗片麻岩、混合岩化片麻岩、碎裂岩与碎斑岩。基岩在垂向上由下至上分为多个岩性段,平面上具分区性,低部位为混合花岗岩夹碎裂岩、中低部位为混合片麻岩与混合花岗岩夹碎裂岩、较高部位为片麻岩。变质岩潜山的储集空间为裂隙和在裂隙基础上扩大的溶孔和溶缝,以构造裂缝为主,不同岩性裂缝发育程度不同,非均质性强,具有分带特征,断裂发育储集带为主要目标带。岩石类型和矿物种类对茨榆坨潜山基岩储层起控制作用,动力改造的破碎状混合花岗岩与碎裂化花岗片麻岩可作为优质储层。统计显示,研究区深色矿物含量小于10%的碎裂化混合花岗岩和深色矿物含量小于12%的碎裂化花岗片麻岩易于形成优质储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变质岩 岩性 储层 茨榆坨潜山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斯特拉罕穹隆油气地质特征及勘探潜力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毅秀 杨程宇 +1 位作者 单俊峰 张军燕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30,152,共5页
对滨里海盆地阿斯特拉罕穹隆的构造演化、沉积地层和油气地质等特征及勘探潜力与风险进行了综合研究与分析。该区主要烃源岩为下石炭统的海相页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主要为中石炭统巴什基尔阶的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型储层,区域性盖层为... 对滨里海盆地阿斯特拉罕穹隆的构造演化、沉积地层和油气地质等特征及勘探潜力与风险进行了综合研究与分析。该区主要烃源岩为下石炭统的海相页岩和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主要为中石炭统巴什基尔阶的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型储层,区域性盖层为下二叠统阿丁斯克阶泥岩和空谷阶巨厚层状膏岩盐岩,油气主要运移期和聚集期发生在空谷期后,为一巨型背斜圈闭、具有下生上储式和自生自储式生储盖组合,主产气和凝析油(气),产层具有异常高压特征、产出伴生高含量的H2S和CO2气体及高矿化度地层水。综合分析认为,南依马谢夫区块为有利目标区,穹隆中下部及外围区盐下层序与深层为较为有利的目标区,盐上层序为具备一定勘探潜力的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泥盆-石炭系 勘探潜力 阿斯特拉罕穹隆 滨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塞油田杏河区长6_1段沉积微相与演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毅秀 杨程宇 高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6期26-30,124,共5页
在岩心描述、系列实验测试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北安塞油田杏河区延长组长61砂层组三角洲前缘亚相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湖泊环境河控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和远砂坝5种沉积微相... 在岩心描述、系列实验测试及测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北安塞油田杏河区延长组长61砂层组三角洲前缘亚相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区湖泊环境河控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和远砂坝5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砂体是骨架砂体、远砂坝相对不发育。研究显示分流河道迁移频繁,早期分流来自于北部,后期分流转由北东方向进入,流线主要呈北东—南西方向,沉积物也来自北东方向,进而阐述了长61砂层组5个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与演化特征,为油气进一步开发调整典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三角洲前缘 水下分流河道 安塞油田 延长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牛心坨太古界变质岩储层岩性特征与分布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毅秀 杨程宇 王欢 《石油科学通报》 2017年第3期327-335,共9页
本文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岩心描述与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研究了牛心坨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储层岩性特征与空间展布规律、岩性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新型的基岩内幕油气成藏理论。工区变质岩岩性复杂、共分为三大类十... 本文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岩心描述与分析化验等多种资料,研究了牛心坨潜山太古界变质岩储层岩性特征与空间展布规律、岩性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和完善新型的基岩内幕油气成藏理论。工区变质岩岩性复杂、共分为三大类十五种,主要为花岗片麻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混合花岗岩、混合片麻岩、混合岩、碎裂岩与碎斑岩;对比显示本区变质岩古潜山带地层在垂向上从下至上大致可分为混合花岗岩带、混合花岗岩与混合岩带、片麻岩与角闪岩带、风化壳破碎带4个岩性组合带;变质岩在垂向上分为多个岩性段,由下向上为混合花岗岩—混合花岗岩与混合片麻岩—花岗(钾长)片麻岩—片麻岩与角闪岩—碎裂岩、片麻岩与风化壳,平面上呈现分区性。变质岩内幕层序为非均匀、非块状的,变质岩体为非块状体。构造作用、岩石类型和矿物种类对变质岩裂缝型储层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特征 变质岩 太古界 牛心坨潜山 辽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储层沥青成因及其对油藏调整改造的启示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美俊 张忠涛 +5 位作者 陈聪 杨程宇 卢晓林 付健 代金慧 唐友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3-141,共9页
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多个层系都发现了储层沥青。储层沥青丰度自上部的珠海组、珠江组至深部的恩平组、文昌组逐渐增加。储层沥青在物性较好的粗粒砂岩中多为零星状出现,而在细粒的粉砂岩和泥岩中主要呈脉状分布而且含量明显增加。几... 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多个层系都发现了储层沥青。储层沥青丰度自上部的珠海组、珠江组至深部的恩平组、文昌组逐渐增加。储层沥青在物性较好的粗粒砂岩中多为零星状出现,而在细粒的粉砂岩和泥岩中主要呈脉状分布而且含量明显增加。几乎所有的储层沥青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各向异性,而且沥青反射率均小于2. 0%,表明高温热裂解不是储层沥青形成的主要原因。沥青抽提物的分子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显示,白云凹陷储层沥青抽提物中缺乏25-降霍烷系列,色谱基线没有明显的"UCM"鼓包、单井地层埋藏史显示储层也未遭受大幅度的抬升剥蚀,因此储层沥青也非生物降解成因。结合地质背景和油气藏特征分析认为,白云凹陷储层沥青的成因为:恩平组-文昌组烃源岩早期生成的原油聚集成藏以后,深部主要遭受了后期天然气的气洗作用。不同层位烃源岩、储层热演化的时间差异是导致白云凹陷油气藏发生调整,并转变为轻质油、挥发油等特殊油藏类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率 裂解 气洗 储层沥青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簇间可分的鲁棒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云龙 杨程宇 +2 位作者 王志豪 罗斯哲 潘金艳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14-1121,共8页
与经典的K均值聚类算法相比,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通过引入模糊因子,考虑不同聚类数据簇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可分性更好的聚类结果。但是模糊因子的引入,使得任意一个样本点都存在模糊性,造成FCM极易受到噪声和离群点的影响,聚类结果... 与经典的K均值聚类算法相比,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通过引入模糊因子,考虑不同聚类数据簇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可分性更好的聚类结果。但是模糊因子的引入,使得任意一个样本点都存在模糊性,造成FCM极易受到噪声和离群点的影响,聚类结果泛化性能较差。因此,该文提出一种簇间可分的鲁棒FCM算法(RBI-FCM)。RBI-FCM利用K均值算法对模糊隶属度的稀疏特征,降低不同数据簇之间的相互作用,突出不同数据簇相邻区域的可分性;另外,RBI-FCM在极小化数据簇内部散布度的条件下,考虑不同数据簇之间的可分性,可提高聚类模型的泛化性能。该文设计了有效的模型求解迭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RBI-FCM算法提高了FCM的鲁棒性,有效降低FCM对数据簇分布差异性和抽样不均衡的敏感性,得到理想的聚类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模糊C均值 样本分布 簇间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爆炸冲击波在高桩圆柱结构上的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庄铁栓 伍俊 +1 位作者 许文轩 杨程宇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0-66,共7页
针对高桩码头抗爆设计需要,通过不同装药量、不同作用距离高桩圆柱模型荷载分布试验,得到水中爆炸冲击波在结构不同位置的反射压力和绕射压力,归一化处理得到爆炸冲击波在圆柱形结构上的反射系数和绕射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3~9倍比例... 针对高桩码头抗爆设计需要,通过不同装药量、不同作用距离高桩圆柱模型荷载分布试验,得到水中爆炸冲击波在结构不同位置的反射压力和绕射压力,归一化处理得到爆炸冲击波在圆柱形结构上的反射系数和绕射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3~9倍比例距离内,正反射系数约为1.8,绕射系数约为0.55,在水中圆柱结构抗爆设计时,绕射压力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爆炸 冲击波 高桩圆柱 荷载分布 反射系数 绕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水爆炸下高桩钢管柱表面作用荷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庄铁栓 王明洋 +3 位作者 伍俊 张涛 杨程宇 闫民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0-78,108,共10页
通过不同炸药量、不同爆炸距离、不同起爆深度的水中爆炸模型实验,研究了浅水爆炸条件下高桩钢管柱表面压力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比例爆距对冲击波峰值及空间分布影响,给出了钢管柱表面冲击波反射系数、绕射系数和抗爆设计中实际... 通过不同炸药量、不同爆炸距离、不同起爆深度的水中爆炸模型实验,研究了浅水爆炸条件下高桩钢管柱表面压力特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分析了比例爆距对冲击波峰值及空间分布影响,给出了钢管柱表面冲击波反射系数、绕射系数和抗爆设计中实际作用冲击波的工程算法。研究结果表明:水中爆炸作用下,反射和绕射冲击波近似同时作用在钢管柱表面,峰值沿柱身高度方向非均匀分;冲击波受水面影响程度相对较小,二次气泡脉动受水面影响程度较大;反射和绕射冲击波峰值均随炸药量增加、作用距离减小而增加。比例爆距相同,反射冲击波峰值相同,但炸药量小、爆炸距离近的实验工况绕射冲击波峰值相对较小;钢管柱表面冲击波反射系数和绕射系数随比例爆距增加而减小。比例爆距≥1.71时,钢管柱实际作用冲击波峰值可近似按自由场冲击波峰值的1.37倍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爆炸 高桩钢管柱 反射冲击波 绕射冲击波 荷载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射流成型干扰装置作用机制的X光试验研究
13
作者 夏明 徐春雨 +1 位作者 李永忠 杨程宇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94,共5页
针对聚能弹集装储运意外爆炸条件下的殉爆问题,应用脉冲X光成像技术,分别对某型聚能弹射流在空气中自由成型及运行过程,不同材料干扰装置作用于射流成型的过程进行X光拍摄试验,获得射流未被干扰状态的基本参数和在不同材料干扰装置作用... 针对聚能弹集装储运意外爆炸条件下的殉爆问题,应用脉冲X光成像技术,分别对某型聚能弹射流在空气中自由成型及运行过程,不同材料干扰装置作用于射流成型的过程进行X光拍摄试验,获得射流未被干扰状态的基本参数和在不同材料干扰装置作用下的干扰效果X光影像,并在影像分析基础上,研究干扰装置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干扰装置的射流防护性能,提供基础试验数据。结果表明:试验用聚能弹的射流准直性良好,在54~197.4 mm炸高范围内具有较强的侵彻能力,防护困难;3种材料的干扰装置对射流成型过程都发挥显著抑制作用,射流均未成型;干扰装置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施加干扰后,药型罩的受力状态发生明显改变,干扰装置使药型罩变形受阻,变形速度显著降低,最终未形成射流;强度较高、密度较大、较耐高温的材料干扰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光成像技术 聚能弹 射流 干扰装置 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