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陶瓷对陶瓷与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后的早期效果比较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礼庆 李希 +1 位作者 付勤 王程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7期561-564,共4页
目的:回顾性研究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符合标准的42例患者(44髋)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类型为DePuy公司Pinnacle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假体(CoC组)... 目的:回顾性研究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2007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符合标准的42例患者(44髋)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假体类型为DePuy公司Pinnacle陶瓷对陶瓷全髋关节假体(CoC组)和Duraloc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假体(MoP组),均为非骨水泥型人工关节。其中CoC组20例22髋,男12例,女8例,年龄21~49岁;MoP组22例22髋,男13例,女9例,年龄42~55岁。手术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术后给予常规抗凝治疗及相应功能锻炼。术后患者进行定期临床与放射学随访,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测量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关节活动度,并按Harris评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无脱位、松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Harris评分及髋关节活动度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陶瓷对陶瓷全髋在改善患者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方面与传统的金属对聚乙烯关节疗效相当,其优点和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因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是年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较为理想的关节界面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上颈椎损伤早期漏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杨礼庆 付勤 王海义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5期297-298,共2页
关键词 上颈椎损伤 漏诊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大鹏 付勤 +2 位作者 陈洪亮 马兆吉 杨礼庆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85-86,共2页
目的观察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法对20例颈椎间盘退变患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2~20个月,症状均改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为(15.7±0.75)分,与术前的(8.4±1.68)分相比,P〈0.05... 目的观察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方法对20例颈椎间盘退变患者行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2~20个月,症状均改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为(15.7±0.75)分,与术前的(8.4±1.68)分相比,P〈0.05,假体周围骨桥形成2例。结论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间盘退变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椎间盘置换术 椎间盘退变 颈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钛纳米管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姝 邓宇周佳 +2 位作者 刘培慧 黑笑凡 杨礼庆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199-200,共2页
目的骨骼相关疾病对人类的生命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生物材料应用于骨科领域如人工关节,脊柱融合,骨折固定器械(包括内固定、外固定)等。临床使用的生物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磨损性,耐腐蚀性,抗菌性... 目的骨骼相关疾病对人类的生命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生物材料应用于骨科领域如人工关节,脊柱融合,骨折固定器械(包括内固定、外固定)等。临床使用的生物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磨损性,耐腐蚀性,抗菌性能等。目前的钛金属及其合金表面的氧化膜导致其体内骨诱导能力较差和抗菌性能差,从而影响其长期作为内植物的寿命。为促进钛金属及其合金的体内骨诱导能力,通过改变金属表面形貌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处理方式(比如二氧化钛纳米管)。二氧化钛纳米管(Ti O2 nanotubes,TNT)由电化学阳极技术生成,是目前的一个最有吸引力的纳米材料。研究证明钛金属表面纳米化能够促进其体内的骨整合能力,此外钛金属表面纳米形貌还使得其具有表面载药的特性。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近几年二氧化钛纳米管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其发展的前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局部载药 骨科 内植物 骨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ST-hPlk2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
5
作者 沈涛 杨礼庆 +3 位作者 李妍 梁峰 梁爽 付勤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6期1-3,6,共4页
目的构建GST-hPlk2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从人HEK293细胞中提取mRNA,反转录为cDNA。用PCR方法扩增出hPlk2基因全长,通过BamH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将其定向插入pGEX-4T-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 目的构建GST-hPlk2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原核细胞大肠埃希菌(E.coli)中诱导表达。方法从人HEK293细胞中提取mRNA,反转录为cDNA。用PCR方法扩增出hPlk2基因全长,通过BamHⅠ和XhoⅠ酶切位点将其定向插入pGEX-4T-2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4T-2-hPlk2,并转化E.coli DH5α,筛选阳性重组子,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鉴定和DNA序列测定正确后,转入E.coli BL21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大量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酶切电泳及测序结果证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GST-hPlk2,并用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了GST-hPlk2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GST-hPlk2原核表达载体,并证实了其在原核细胞E.coli中的表达,为进一步纯化Plk2及研究其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前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k2 原核细胞 表达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卧位与侧卧位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浩林 杨礼庆 +1 位作者 钱鹍鹏 李岩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6期62-63,共2页
目的:分析平卧位与侧卧位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平卧位,试验组采用侧卧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目的:分析平卧位与侧卧位下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均行PFNA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平卧位,试验组采用侧卧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体位摆放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选择侧卧位比平卧位疗效显著,可缩短体位摆放时间及手术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内固定治疗 平卧位 侧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