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不同治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萧枫 许兵 +2 位作者 叶小雨 杨益宇 王冠华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6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8例(165椎)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组),每组46例,均采用PKP治疗。对照...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的不同治疗方案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疼痛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38例(165椎)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组),每组46例,均采用PKP治疗。对照组术后采用钙剂配合骨化三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肌注治疗;综合组在治疗组方案基础上,督促患者渐进性腰背肌功能锻炼。分别在术前,术后3 d、2周,1、6、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BMD检测。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其中对照组38例(45椎)、治疗组36例(44椎)、综合组40例(49椎)获得完整随访,各组患者的随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各组术后不同时期的VAS和OD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综合组在术后3 d、2周、1个月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而各组间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对照组与治疗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综合组的VAS评分与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综合组的ODI评分呈持续下降(P<0.01);术后12个月,各组患者的BMD与术前比较均有所升高(P<0.01),其中综合组的BMD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PKP是治疗胸腰椎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后系统使用降钙素联合钙剂、活性维生素D有助于提高PKP术后的短期疗效,而坚持腰背肌功能锻炼能提高PKP的长期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6
2
作者 王勇 杨益宇 +3 位作者 于志华 李崇清 吴银生 郑秀霞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5期370-373,共4页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髓内固定(IF)、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8月采用DHS、IF、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复杂骨折165例,其中DHS组58例,...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髓内固定(IF)、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各自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9年8月采用DHS、IF、PF-LC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复杂骨折165例,其中DHS组58例,男30例,女28例,平均年龄71岁;骨折根据Jensen分型:Ⅱ型30例,Ⅲ型28例;IF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平均年龄73岁;Ⅱ型37例,Ⅲ型28例;PF-LCP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74岁;Ⅱ型22例,Ⅲ型20例。对3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功能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65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时间8~18个月,平均14.8个月。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上,IF组较DHS组和PF-LCP组均短,DHS组与PF-LC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出血量、功能锻炼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上,IF组、PF-LCP组均较DHS组少或短,而IF组与PF-LC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功能疗效方面,IF组、PF-LCP组均较DHS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方面,PF-LCP组明显少于IF组和DHS组。结论:PF-LCP治疗老年复杂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在疗效及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尤其对骨折严重粉碎、骨质疏松患者,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内固定术 外科手术 老年人 临床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与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51
3
作者 许兵 王萧枫 +3 位作者 叶小雨 杨益宇 王冠华 麻光喜 《中国骨伤》 CAS 2018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7例(145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表现、X线、CT、MRI明确责任椎体,其...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127例(145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临床表现、X线、CT、MRI明确责任椎体,其中95例(110椎)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PKP组),男34例(42椎),女61例(68椎),年龄(73.92±7.14)岁,胸椎47节(T_8-T_(12)),腰椎63节(L_1-L_5);另外的32例(35椎)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网袋组),男11例(12椎),女21例(23椎),年龄(71.56±7.89)岁,胸椎16节(T_9-T_(12)),腰椎19节(L_1-L_5)。观察患者术后3 d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功能改善情况,并通过X线片观察骨水泥弥散及渗漏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出现并发症。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的3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1.75±4.99)min,术后3 d的VAS评分,椎体前缘、中部高度,腰部ODI评分分别为(2.38±0.94)分、(19.54±2.36)mm、(18.16±2.65)mm和(25.19±5.49)分,各项目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1),与PK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X线片显示两组患者的骨水泥均呈斑片状、团块状或少量弥散状分布,网袋组的渗漏率为2.86%(1/35),PKP组的渗漏率为16.36%(18/110),多为"拖尾征",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类似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恢复部分椎体高度,并且明显减少渗漏率,是一种简单、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质疏松 经皮球囊后凸成形术 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凸成形术和保守疗法对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萧枫 杨益宇 +2 位作者 于志华 李祟清 吴银生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10期730-733,共4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男14例,女49例;年龄63~92岁,平均73.4岁。其中30例(38椎)采用PKP法治疗,33...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和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3例,男14例,女49例;年龄63~92岁,平均73.4岁。其中30例(38椎)采用PKP法治疗,33例(35椎)采用对症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随访期内的视觉疼痛评分(VAS)、椎体高度变化及邻椎骨折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15个月,平均13.3个月。PKP组中27例术后1周疼痛得到缓解,VAS评分平均值从术前8.32分下降至2.63分,后期随访VAS平均<2分,保持稳定。保守治疗组治疗1周后VAS分值无变化,在治疗后1、3个月时VAS分值仍高于PKP组(P<0.05),但6个月以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术后1周椎体高度平均恢复了4.1mm,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后保持长期稳定,保守治疗组治疗后椎体高度虽然有改善,但与PKP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新发骨折PKP组有4例(5椎),保守治疗组有2例(2椎)。结论:PKP具有快速止痛、即刻稳定、恢复伤椎高度、早期负重的优势,但可能增加邻椎骨折的风险。保守治疗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只要系统性治疗仍可取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后凸成形术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萧枫 杨益宇 +3 位作者 李崇清 沈新升 蔡仲卿 张长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9期907-90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4年6月对48例股骨颈骨折[无移位骨折(GardenⅠ、Ⅱ型)22例,移位骨折(GardenⅢ、Ⅳ型)2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3枚空心螺纹钉呈倒三角进行内固定。结果术...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4年6月对48例股骨颈骨折[无移位骨折(GardenⅠ、Ⅱ型)22例,移位骨折(GardenⅢ、Ⅳ型)26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3枚空心螺纹钉呈倒三角进行内固定。结果术中出血量〈10ml;手术时间18—54min,平均32.5min。48例随访24—61个月,平均38.2月,97.9%(47/48)骨折愈合,愈合时间4—12个月,平均6.2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32例,良11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9.6%(43/48)。22例无移位骨折中,无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26例移位骨折中,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分别为3.8%(1/26)和11.5%(3/26)。结论经皮空心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理想,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经皮内固定 空心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TLIF与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比较
6
作者 麻光喜 杨益宇 许兵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性TLIF(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103例,随访过程中失访4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MIS-TLIF组(50例)和OPEN-TLIF组(49例)...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开放性TLIF(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103例,随访过程中失访4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MIS-TLIF组(50例)和OPEN-TLIF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问卷表评估腰部功能活动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腰背部及下肢功能。术后1年应用CT平扫+二三维重建获取患者的椎间隙后高度和节段性脊柱前弯的影像学参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种术式的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OPEN-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OPEN-TLIF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OPEN-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两组的VAS评分、ODI指数及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椎间隙后高度、节段性脊柱前弯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的有效手段,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椎功能,恢复椎间隙后高度和节段性前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开放性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单节 段腰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