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度和压强对鸭肉食盐渗透与水分扩散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登玲 范远景 +5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徐柳 代子玲 童今柱 娄鹏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1-215,共5页
以鸭胸肉为实验原料,研究常压温度(4、25、-20、-40℃)和真空(负压)低温环境(-40℃,-1.0 Pa)对鸭肉传质(食盐)渗透与水分扩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鸭肉在渗透过程中的含水量随温度和压强变化总体表现为真空低温>25℃>4℃>-20... 以鸭胸肉为实验原料,研究常压温度(4、25、-20、-40℃)和真空(负压)低温环境(-40℃,-1.0 Pa)对鸭肉传质(食盐)渗透与水分扩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鸭肉在渗透过程中的含水量随温度和压强变化总体表现为真空低温>25℃>4℃>-20℃>-40℃;以食盐为传质对象的渗透过程遵循菲克第二定律,常温及真空低温环境有利于食盐的渗透,实验温度与压强设计变化为真空低温(-1.0 Pa、-40℃)、-40、-20、4、25℃时,实验的渗透速率常数分别为1.271 60、0.212 98、0.393 45、0.588 61和1.012 42 h^(-1),最大食盐渗透量分别为7.599 23、2.155 79、2.769 55、4.076 27、5.796 78 g/100g,结果显示为真空低温环境下的食盐渗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湿腌 渗透 渗透速率常数 最大渗透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热方式对腌制鸭肉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娄鹏祥 李婷婷 +4 位作者 童今柱 杨登玲 范远景 刘培志 李怀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63-166,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加热方式下腌制鸭肉蛋白变化。[方法]以鸭肉为原料、在10%盐水中腌制,采用水浴、红外、微波3种方式加热,对比肌原纤维蛋白、总可溶性蛋白、肌浆蛋白的溶解度,观察鸭肉中蛋白质变化情况。[结果]以3种加热方式处理的鸭肉肌... [目的]研究不同加热方式下腌制鸭肉蛋白变化。[方法]以鸭肉为原料、在10%盐水中腌制,采用水浴、红外、微波3种方式加热,对比肌原纤维蛋白、总可溶性蛋白、肌浆蛋白的溶解度,观察鸭肉中蛋白质变化情况。[结果]以3种加热方式处理的鸭肉肌浆蛋白质溶解度呈随温度升高而下降趋势,其中红外加热方式随温度升高溶解度显著降低(P<0.05);水浴加热、微波加热中温度间影响对蛋白溶解度变化存在部分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采用不同加热方式进行腌制,水浴加热对蛋白质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肉 加热方式 肌原纤维蛋白 总可溶性蛋白 肌浆蛋白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柳 范远景 +5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杨登玲 代子玲 童今柱 娄鹏祥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13-219,共7页
为了研究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和风味,以6尾质量为(1803.4±17.9)g的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为研究对象,对其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背部的亮度、红度、失水率、蒸煮损失和肌纤维直径高于腹... 为了研究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肉质、营养成分和风味,以6尾质量为(1803.4±17.9)g的宣城地区人工养殖中华鲟为研究对象,对其肉质、营养成分及风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背部的亮度、红度、失水率、蒸煮损失和肌纤维直径高于腹部,而黄度、p H、嫩度、滴水损失和肌纤维密度低于腹部。中华鲟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6.89%、1.47%、19.86%和0.93%,肌肉中K含量最高,此外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Fe、Zn、Cu和Se等。经GC-MS分离鉴定,中华鲟中共有4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20.65%)、烃类(62.41%)、酯类(5.50%)和含硫、含氮、含氧及杂环化合物(6.59%)是中华鲟风味物质的主要成分。此结果可为中华鲟精深加工生产提供工艺设计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肉质 营养成分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三羟异黄酮Caco-2细胞吸收实验
4
作者 龚涛 范远景 +3 位作者 王明和 刘培志 徐柳 杨登玲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63-1567,共5页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包裹大豆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纳米体在小肠吸收的可行性。构建Caco-2单细胞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Gen纳米体的吸收转移模型,利用苯酚红通透性试验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 文章通过实验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包裹大豆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纳米体在小肠吸收的可行性。构建Caco-2单细胞模拟小肠上皮细胞对Gen纳米体的吸收转移模型,利用苯酚红通透性试验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检测验证模型,实验结果显示Gen纳米体在跨膜转运的过程中发生了代谢与转化,Gen纳米体在单层细胞模型的顶(apical,AP)侧与基底(basolateral,BL)侧的表观渗透系数Papp均高于Gen单体对照组,说明由BSA包裹的Gen纳米体比Gen单体较易被Caco-2细胞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CO-2细胞模型 三羟异黄酮纳米体 细胞吸收 表观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羟基异黄酮对脂肪酸氧化关键酶的调控研究
5
作者 代子玲 范远景 +3 位作者 杨登玲 徐柳 童金柱 娄鹏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6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中脂肪酸β氧化限速酶肉碱棕桐酰转移酶1(Carnitine acetyltransferase 1,CPT-1)的调节作用。[方法]油酸诱导细胞建模,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三羟基异黄酮处理后细胞... [目的]探讨三羟基异黄酮(Genistein,Gen)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模型中脂肪酸β氧化限速酶肉碱棕桐酰转移酶1(Carnitine acetyltransferase 1,CPT-1)的调节作用。[方法]油酸诱导细胞建模,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三羟基异黄酮处理后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和CPT-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Gen能经由PPARs途径上调CPT-1 mRNA的表达。[结论]该研究为三羟基异黄酮在临床药理上的应用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防治疗和药物研究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基异黄酮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肉碱棕桐酰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