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在喉癌及喉咽癌术前T分级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登法 姜亿一 +4 位作者 傅钢泽 沈剑敏 吴恩福 林刃舆 陈建福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3年第11期611-612,共2页
喉癌及喉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宗旨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明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笔者应用16层螺旋CT对喉癌... 喉癌及喉咽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手术方式多种多样,其宗旨是彻底切除肿瘤的前提下,尽量保留或重建喉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术前明确肿瘤侵犯的范围和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笔者应用16层螺旋CT对喉癌及喉咽癌进行术前分析,评价其在术前T分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Laryngeal Neoplasms)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肿瘤分期(Neoplasms Stag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部肌锥外间隙病变的CT表现
2
作者 杨登法 沈剑敏 +3 位作者 林叶青 李立丰 许化致 吴恩福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1期1609-1611,共3页
目的探讨眶部肌锥外间隙疾病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4例累及眶部肌锥外间隙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CT平扫检查,29例行增强扫描,18例行冠状位扫描或重建。结果海绵状血管瘤8例,CT示类圆形、均匀软... 目的探讨眶部肌锥外间隙疾病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诊断明确的34例累及眶部肌锥外间隙病变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CT平扫检查,29例行增强扫描,18例行冠状位扫描或重建。结果海绵状血管瘤8例,CT示类圆形、均匀软组织影,增强后呈明显、持续性强化。淋巴瘤8例,表现为不规则等密度软组织影,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神经鞘膜瘤3例,表现为密度不均肿块,增强后不均匀强化,2例内见囊变影。(表)皮样囊肿7例,其内可测得负CT值区,囊壁轻度强化。炎性假瘤5例,CT示眼外肌肌腹、肌腱同时增粗,泪腺肿大等。蜂窝织炎2例,CT表现为条形、片状软组织影,呈宽基底。转移瘤1例,表现为圆形、边界不清的病灶,邻近骨质破坏。结论CT检查对眼眶肌锥外间隙病变具有重要的价值,对大多数病变可作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眶肿瘤 肌锥外间隙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MRI成像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军苗 杨登法 +3 位作者 华浅近 陈建华 张海涛 吴贵阳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分析1.5T?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胰腺癌患者46例为胰腺癌组,选择同期胰腺无异常的健康者50例为健康组.分析两组的常规... 目的 分析1.5T?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胰腺癌患者46例为胰腺癌组,选择同期胰腺无异常的健康者50例为健康组.分析两组的常规单b值DWI序列生成单指数模型ADC值、ADCstandard、双阶单指数相关扩散系数值(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值(D*)、灌注分数(f)值.结果 胰腺癌组与健康组的T2WI、DWI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W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ADC、ADCstandard、D、D*与f参数值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ADC、D、D*与f参数值鉴别胰腺癌有一定的诊断效能,ADCstandard、D*的特异度较高,D的灵敏度较高.结论 1.5T?MRI?DWI单指数模型及IVIM单指数模型有一定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同时获得较全面的参数信息,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5T磁共振成像 单指数模型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
4
作者 林金辉 李立丰 杨登法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8期1408-1409,共2页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点,15例均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1例肿瘤最大径〉3cm,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为主肿块,边界清...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特点,15例均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11例肿瘤最大径〉3cm,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为主肿块,边界清楚,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5例边缘见弧形、蛋壳样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实性部分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见持续性强化,囊变区始终无强化,9例见包膜强化。4例肿瘤最大径〈3cm,表现为实性低密度肿块,增强后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见渐进性强化,延迟期密度接近或略低于胰腺实质。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且其CT表现随病灶大小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实性假乳头状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价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价值 被引量:135
5
作者 郭宇闻 杨登法 +2 位作者 杨铁军 林叶青 叶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4-1057,共4页
目的分析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单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检测,采用平行联合和系列联... 目的分析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及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单侧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及白质纤维束成像技术检测,采用平行联合和系列联合进行联合预测分析,若所有指标均为阳性则判定系列联合预测阳性,任一指标为阳性则判定平行联合预测为阳性。结果平行联合预测的敏感性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预测、病灶与皮质脊髓束关系预测及系列联合预测(P<0.05)。系列联合预测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NIHSS评分预测、病灶与皮质脊髓束关系预测及平行联合预测(97.50%vs 85.00%、87.50%、78.75%,P=0.001;93.75%vs 73.33%、76.19%、68.52%,P=0.000);平行联合预测及系列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NIHSS评分预测、病灶与皮质脊髓束关系预测(P<0.05)。结论依照患者脑梗死病灶与皮质脊髓束关系并联合患者NIHSS评分结果对患者的偏瘫预后进行评估,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脑梗死 锥体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肿瘤应用磁共振弥散联合波谱分析技术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宇闻 杨登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脑肿瘤的价值。方法对140例患者临床诊治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脑肿瘤及其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记录不同肿瘤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脑膜瘤患者平均ADC值为(13.22±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波谱分析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脑肿瘤的价值。方法对140例患者临床诊治及影像学资料,比较不同脑肿瘤及其对侧正常脑组织的ADC值,记录不同肿瘤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脑膜瘤患者平均ADC值为(13.22±3.02)×10^(-4)mm^2/s,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9.18±1.87)×10^(-4)mm^2/s,t=7.96,P=0.00;脑转移瘤患者平均ADC值为(12.11±2.86)×10^(-4)mm^2/s,明显高于其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9.28±1.81)×10^(-4)mm^2/s,t=4.94,P=0.00;星形细胞瘤患者平均ADC值为(13.81±3.10)×10^(-4)mm^2/s,明显高于其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9.46±1.79)×10^(-4)mm^2/s,t=9.09,P=0.00。脑转移瘤、脑膜瘤及星形细胞瘤患者NAA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NAA水平,P<0.05;星形细胞瘤患者NAA/Cho和NAA/Cr值明显高于脑转移瘤、脑膜瘤,P<0.05;脑转移瘤、脑膜瘤及星形细胞瘤患者C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Cr水平,P<0.05。脑转移瘤患者中,7例Lac峰、18例Lip峰;脑膜瘤患者中,3例Lip峰、9例Lac峰、3例Ala峰;星形细胞瘤患者中,12例Lac峰、3例Lip峰。结论联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波谱分析技术可将脑肿瘤患者脑细胞结构变化描述的更加细致,更好的发现及辨别疾病,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破坏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程健 杨登法 +3 位作者 张国斌 金巧智 蔡志毅 李志海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3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患者行术前前瞻性64排螺旋CT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MPR、VRT)。采用盲法阅片,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二维多平面重建(MPR)、三维容积再现技术(VRT)成像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破坏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患者行术前前瞻性64排螺旋CT检查并行图像后处理(MPR、VRT)。采用盲法阅片,分别将CT横断面、MPR及VRT图像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25例患者(26耳)听小骨破坏部位共57个,锤砧关节脱位1耳。锤骨柄和砧骨短脚CT横断面扫描、MPRTIcVR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为100%锤骨头和砧骨体CT轴位扫描、MPR及VR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为100%,而锤骨头和砧骨体MPR诊断符合率均为92.31%,均高于横轴位扫描及VR。镫骨的横断位及砧骨长脚的VR扫描显示效果最佳,其诊断符合率均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能准确判断胆脂瘤型中耳炎听小骨的破坏情况,可用于指导临床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 中耳炎 听小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
8
作者 李立丰 王林友 +3 位作者 康五根 陈永华 杨登法 沈剑敏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是一种少见的肺内良性肿瘤,影像表现无明确特征性,术前诊断准确率较低。作者对25例PSH患者CT影像、病理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肺硬化性血管瘤 误诊分析 CT诊断 HEMANGIOMA PULMONARY 良性肿瘤 影像表现 术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