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膜控释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及环境效应评价
1
作者 杨璨 申亚珍 +5 位作者 续勇波 岳艳军 杨博兰 柳小琪 徐灵颖 赵旭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09-1419,共11页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 【目的】探究包膜控释氮肥和基质缓释氮肥在水稻种植中的农学和环境效应,为稻田绿色施氮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西九江晚稻田进行,设置常规氮肥一基一追(U)、包膜控释氮肥一次基施(P)、基质缓释氮肥一次基施(M)处理,并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每次施氮肥后,连续监测土壤氨挥发和N2O排放通量,计算其累积排放损失量。插秧后,每10天采集一次淋溶液,每次降雨后采集田面水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计算淋溶和径流氮损失量。在5个主要生育期,取0—20 cm土层土样,测定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同时取植株样,调查生物量和植株氮吸收量,成熟期调查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P和M处理的水稻产量较U分别提高了29.3%和30.2%,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了20.6和17.8个百分点。与U相比,一次施用P处理显著降低了苗期稻田铵态氮含量,增加了分蘖—拔节和拔节—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累积,吸氮量分别增加了12.3%和39.9%,显著降低了氨挥发33.4%、氮淋溶12.3%和氮径流损失44.5%,总活性氮损失量降低了33.6%;一次性施用M处理增加了分蘖—拔节期吸氮量109.3%,促进前期的氮素累积,降低了16.5%淋溶氮损失,增加了74.6%的径流氮损失,总活性氮损失上升16.8%。【结论】一次性施用控释期约为90天的包膜控释氮肥显著降低了稻田苗期的田面水铵态氮含量,提升了分蘖—抽穗阶段的水稻氮素吸收,这种前氮后移的供氮模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总活性氮损失显著降低,因而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一次性施用基质缓释氮肥提高了苗期稻田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显著提高了水稻在分蘖—拔节阶段的氮素吸收,但是对水稻拔节—抽穗阶段的吸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基质缓释肥具有良好的增产效应,但环境正效应尚需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膜控释氮肥 基质缓释氮肥 籽粒产量 活性氮损失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苏打盐碱土改良效果评估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广志 黄立华 +4 位作者 刘伯顺 蒋小曈 杨璨 梁燕萍 蔡婧晖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9,共12页
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北松嫩平原西部,长期以来人们在苏打盐碱地治理中采用了多种物料或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也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然而,这些改良措施多是定点的单一评估,缺少不同改良剂多点位的综合比较。为此本研究利用Meta分... 苏打盐碱土集中分布于我国东北松嫩平原西部,长期以来人们在苏打盐碱地治理中采用了多种物料或措施进行土壤改良,也取得了较好的改良效果。然而,这些改良措施多是定点的单一评估,缺少不同改良剂多点位的综合比较。为此本研究利用Meta分析,从近30年有关苏打盐碱土改良报道的589篇文献中遴选出符合条件的854组相关数据,综合量化评估了石膏类改良剂、生物炭和混合改良剂(2种及2种以上改良物料配施)对苏打盐碱土的改良效果,采用随机森林方法解析了影响不同改良剂改良效果的因素。结果表明,石膏类改良剂、生物炭和混合改良剂在稻田上施用后土壤碱度分别降低27.5%、38.6%和41.1%,改良效果显著,改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生物炭对土壤养分含量提升效果最佳(47.7%),石膏类改良剂相对最低(26.3%)。三种改良剂多用于中、重度苏打盐碱土表层(0~20cm)土壤改良,其施用量和施用年限对土壤改良效果存在差异。改良剂施用量是影响石膏类改良剂、生物炭和混合改良剂降低土壤碱度和盐分效果的主要因素。石膏类改良剂主要作用原理是降低土壤碱度,进而间接提升土壤养分和促进作物生长,生物炭和混合改良剂兼具降低土壤碱度和直接提供土壤养分的作用。土壤改良剂在选择使用上不仅要考虑用量,种植作物类型、改良剂成本、作用效果持久性以及环境安全性问题也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化学改良剂 META分析 石膏 生物炭 混合改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神经网络的多方向GWO优化方法
3
作者 张晓丽 闻俊 +3 位作者 朱贵富 许诺 聂佳磊 杨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33-840,共8页
针对标准的GWO算法不稳定性和表现性能不佳问题,本文从多个方向提出优化路径.首先,为灰狼群体中增加最优解、候选狼群定义步长、候选狼群步长的权值进行优化、以及各优化方向相结合,对标准GWO算法进行优化改进,总共形成8种优化算法;然... 针对标准的GWO算法不稳定性和表现性能不佳问题,本文从多个方向提出优化路径.首先,为灰狼群体中增加最优解、候选狼群定义步长、候选狼群步长的权值进行优化、以及各优化方向相结合,对标准GWO算法进行优化改进,总共形成8种优化算法;然后将优化算法融入RNN、MLP和CMLP 3种神经网络中,总共构成24种预测模型;最后通过公共数据集进行了240次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方向的优化可以提高各个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准确率及稳定性,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狼优化算法 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伸展平衡测试在评估社区老年女性动态平衡功能中的运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璨 庄洁 +1 位作者 王于领 方叙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7-922,共6页
目的:探讨星状伸展平衡测试(SEBT)在评估社区老年女性动态平衡功能中的运用研究,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通过星状伸展平衡测试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方法,测试44名60—74岁认知功能正常、能够独立行走的老年女性的动态... 目的:探讨星状伸展平衡测试(SEBT)在评估社区老年女性动态平衡功能中的运用研究,为预防老年人跌倒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通过星状伸展平衡测试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方法,测试44名60—74岁认知功能正常、能够独立行走的老年女性的动态平衡能力。根据过去两年内跌倒的情况,将老年人分为跌倒组32人和无跌倒组12人。结果:星状伸展平衡测试结果组内一致性结果为0.940—0.984(P<0.05),其中内侧后方的伸展长度与计时起立行走测试呈中度相关(P<0.05);跌倒组的星状伸展平衡测试结果显著低于无跌倒组(P<0.05),特别是在正后方上的结果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有无跌倒"与正后方向上的伸展长度呈高度相关(P<0.01),与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星状伸展平衡测试是一个可靠的社区老年女性动态平衡的测试方法,60—74岁两年内有过跌倒史的社区老年女性,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均显著差于无跌倒史的老年女性,正前方和正后方方向上的动态平衡能力可能与跌倒风险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伸展平衡测试 计时起立行走 老年女性 跌倒 动态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MESim的120紧急阀的建模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璨 倪文波 +1 位作者 蒋冬清 李芾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39,49,共4页
120紧急阀是保证货运列车紧急情况下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件,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120紧急阀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了120紧急阀在AMESim仿真环境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初充气、紧急灵敏度及排气性能和安定性进行了仿真... 120紧急阀是保证货运列车紧急情况下行车安全的重要部件,采用AME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120紧急阀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了120紧急阀在AMESim仿真环境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初充气、紧急灵敏度及排气性能和安定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结果与试验对比分析,仿真曲线与试验曲线较吻合,证明仿真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0紧急阀 AMESIM 仿真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传播视域下算法媒介促进普惠数字乡村建设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润喜 杨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9,共9页
普惠性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属性,算法媒介能够推动以机会平等和共同富裕为特征的普惠数字乡村建设。遵循媒介技术促进社会变革的发展传播逻辑,算法媒介从人、生产、生活和治理四个维度推动普惠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了以人的全面延伸促进... 普惠性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属性,算法媒介能够推动以机会平等和共同富裕为特征的普惠数字乡村建设。遵循媒介技术促进社会变革的发展传播逻辑,算法媒介从人、生产、生活和治理四个维度推动普惠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了以人的全面延伸促进乡村主体数字融入,以万物互联加速乡村共享经济发展,以场景勾连助推乡村生活实践变迁,以关系重构催化乡村治理结构转型。当前的治理实践存在算法媒介和传统乡村的浅层次耦合与内在的互斥性,带来算法摆布、数字返贫、数字利维坦和自治消解等风险,对普惠性的释放造成限制。为此,需要利用算法媒介的赋能作用,促进数字社会包容、乡村数字经济、乡村服务普惠共享和乡村善治智治转型,同时规避各类可能的风险,突破技术与价值限度,不断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效能,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传播 算法媒介 乡村振兴 普惠数字乡村 共同富裕 数字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单萜合酶基因克隆及其受黄萎病诱导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璨 孙全 +3 位作者 王微娜 耿帅鹏 江怀仲 蔡应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4-610,共7页
【目的】克隆海岛棉品种新海15中单萜合成酶基因(Gb TPS),研究其受黄萎病诱导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克隆Gb TP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对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克隆海岛棉品种新海15中单萜合成酶基因(Gb TPS),研究其受黄萎病诱导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棉花抗黄萎病中的功能打下基础。【方法】克隆Gb TPS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序列,对其蛋白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对其抗病性进行分析。【结果】通过PCR扩增得到一个全长为1761 bp的ORF序列,命名为Gb TPS(Gen Bank登录号:KP247548)。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586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67.7 k D,等电点为5.79。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Gb TPS属于Tps-g亚家族。Gb TPS基因经黄萎病菌诱导后,表达量在4~24 h内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空白对照组。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受黄萎病诱导后其病情指数为52.38,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Gb TPS基因仅在棉花抗黄萎病的早期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单萜合酶 GbTPS基因 黄萎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A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杨璨 于晓娟 +2 位作者 王欣泽 孔海南 李亚红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1-25,32,共6页
为了从生物量、光合系统、膜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等方面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双酚A(BPA)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0.5mg/L、2mg/L、8mg/L、16mg/L和24mg/L 5个BPA浓度梯度和1个对照组,检测了藻细胞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 为了从生物量、光合系统、膜系统和抗氧化系统等方面研究培养基中不同浓度双酚A(BPA)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生理的影响,本试验通过设置0.5mg/L、2mg/L、8mg/L、16mg/L和24mg/L 5个BPA浓度梯度和1个对照组,检测了藻细胞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可溶性蛋白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试验过程中BPA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BPA胁迫下,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总体呈现"低促高抑"的规律,即低浓度组(0.5mg/L)BPA促进了藻细胞生物量的增长和蛋白质的合成,但对叶绿素a的合成没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组(2mg/L、8mg/L、16mg/L、24mg/L)对藻细胞的抑制与BPA浓度呈正相关;BPA胁迫使得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下降,光合作用潜能降低,膜系统发生脂质过氧化,细胞受到氧化损伤,SOD活力升高,藻细胞生长及生理受到一系列的影响;此外,藻细胞对BPA还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BPA) 铜绿微囊藻 生长 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布缆方式锚碇沉管管段运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璨 王永学 左卫广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40,共9页
通过建立波浪作用下锚碇沉管管段运动的时域数值计算模型,对锚碇沉管的运动响应及锚碇缆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集中质量法求解锚碇缆力,应用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管段时域运动方程,计算了在不同沉深、不同周期、不同波高和不同波向... 通过建立波浪作用下锚碇沉管管段运动的时域数值计算模型,对锚碇沉管的运动响应及锚碇缆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应用集中质量法求解锚碇缆力,应用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管段时域运动方程,计算了在不同沉深、不同周期、不同波高和不同波向条件下沉管管段的运动幅值和锚碇缆力。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锚碇沉管的锚碇缆对沉管管段的运动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沉放深度较浅、波浪周期较大时,锚碇缆对沉管管段运动幅度的制约更为明显。通过五种布缆方式的计算与分析,探讨了布缆方式对沉管管段运动响应及锚碇缆受力的影响,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布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管隧道 运动响应 集中质量法 布缆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及致病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璨 王玉翠 +2 位作者 吴伟怀 李伟 郭建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3期111-114,共4页
综述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性及针对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特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稻瘟病菌群体遗传宗谱与致病型的相互关系,并探讨了在稻瘟病菌群体结构研究过程中需要加强的方面。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群体遗传结构 遗传宗谱 致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锚碇沉管系统平台沉放的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璨 王永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了研究平台沉放条件下沉管管段的运动响应特性,开展了规则波作用下锚碇沉管沉放的模型试验。采用双目视觉非接触式运动姿态测量系统测管段模型的运动响应,分析了不同布缆方式以及不同特性锚碇缆作用下的管段运动幅值变化情况。结果表... 为了研究平台沉放条件下沉管管段的运动响应特性,开展了规则波作用下锚碇沉管沉放的模型试验。采用双目视觉非接触式运动姿态测量系统测管段模型的运动响应,分析了不同布缆方式以及不同特性锚碇缆作用下的管段运动幅值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锚碇沉管的锚碇缆对沉管管段的运动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减小了管段的横荡和横摇运动位移;采用八字形和十字形的布缆方式对管段运动的约束效果较好,平行布缆方式下的管段运动幅值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锚碇沉管的锚碇缆长度越小,对管段的约束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碇沉管 运动响应 布缆方式 吊缆张力 锚碇缆力 低频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永磁涡流制动机磁场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冬清 杨璨 +2 位作者 倪文波 王雪梅 李芾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0,51,共4页
分析了旋转型永磁涡流制动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涡流制动机机构设计。在此基础上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涡流制动机的三维模型,完成了涡流制动机的磁场分析,得出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的磁场强度分布规律。这为旋转永磁涡流制动机... 分析了旋转型永磁涡流制动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了涡流制动机机构设计。在此基础上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涡流制动机的三维模型,完成了涡流制动机的磁场分析,得出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的磁场强度分布规律。这为旋转永磁涡流制动机优化设计及控制方法的确定提供了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SYS 永磁涡流制动 机构设计 磁场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盐碱地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小曈 黄立华 +3 位作者 刘伯顺 黄广志 杨璨 梁燕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86-1795,共10页
为阐明盐碱地稻田长期不同施肥对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大安站盐碱地水稻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研究了单施氮肥(N)、无机肥配施(NPK)、有机肥单施(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NPK)和秸... 为阐明盐碱地稻田长期不同施肥对表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大安站盐碱地水稻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法研究了单施氮肥(N)、无机肥配施(NPK)、有机肥单施(M)、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MNPK)和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RNPK)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中共检测出57种PLFA生物标记,M、MNPK、RNPK和NPK处理的PLFA含量较N处理分别增加26.47%、29.76%、25.07%和13.20%,其中M、MNPK和RNPK处理显著高于N处理(P<0.05)。MNPK处理土壤中的真菌/细菌的比值最大,较二者之比最小的M处理高6.00%,说明有机肥配施化肥对盐碱地稻田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RNPK处理土壤中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之比最小,较二者之比最大的M处理降低了13.71%,说明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的土壤营养胁迫小,能有效改善土壤的营养状况。不同施肥处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大小表现为N处理土壤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最大,分别较3项指数最小的NPK处理增加10.91%、12.00%和13.79%。冗余分析结果表明,盐分电导率(EC)、有机质和pH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化具有显著影响,解释量分别为54.8%、39.8%和33.1%。因此,长期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有机肥单施和秸秆还田配施无机肥能有效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并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地 水稻 有机培肥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PLFA) 秸秆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毛纤维居家鞋湿毡工艺探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宇刚 杨璨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9-62,共4页
以羊毛湿毡居家鞋为研究对象,概述了羊毛湿毡技法和材料的特点,通过对羊毛湿毡工艺进行了描述,明确了羊毛湿毡工艺具有丰富的装饰性作用,并且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及环保理念。深入探究了羊毛纤维湿毡居家鞋的工艺流程,对关键操作步... 以羊毛湿毡居家鞋为研究对象,概述了羊毛湿毡技法和材料的特点,通过对羊毛湿毡工艺进行了描述,明确了羊毛湿毡工艺具有丰富的装饰性作用,并且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及环保理念。深入探究了羊毛纤维湿毡居家鞋的工艺流程,对关键操作步骤进行了试验与详细阐述,最后对羊毛湿毡工艺的未来进行了展望。通过对羊毛纤维居家鞋湿毡工艺的探索与实践,拓展了羊毛纤维湿毡工艺的创新思维,为手工湿毡制品设计者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毛 湿毡工艺 手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化乙烯相对分子质量对聚苯乙烯复合乳粒稳定性的影响
15
作者 杨璨 潘大伟 +3 位作者 陈强 朱益飞 刘梅芳 李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6-151,共6页
为了研究聚氧化乙烯(PEO)表面活性剂对毫米级复合乳粒的稳定机制,在外水相(W2)中引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O制备聚苯乙烯(PS)复合乳粒,考察其对复合乳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O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聚合物流体力学半径增大,空间位阻... 为了研究聚氧化乙烯(PEO)表面活性剂对毫米级复合乳粒的稳定机制,在外水相(W2)中引入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O制备聚苯乙烯(PS)复合乳粒,考察其对复合乳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O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聚合物流体力学半径增大,空间位阻效应越强,界面强度增大,复合乳粒稳定性增加。此外,PEO水溶液黏度也随着相对分子量增加而增大,复合乳粒在溶液中发生位移或形变时受到的阻力增大,复合乳粒不易发生破裂或聚并。因此,当PEO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和200 kg×mol^(-1)时,PS复合乳粒稳定性较差;当PEO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 kg×mol^(-1)时,PS复合乳粒稳定性较好。此外,还分析了多包覆PS复合乳粒的失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稳定性 聚氧化乙烯 聚苯乙烯复合乳粒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沸石咪唑酯的反蛋白石光子晶体制备研究
16
作者 杨璨 高丰誉 +2 位作者 陈鹭剑 崔元靖 钱国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9-804,共6页
通过将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与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相结合,制备新型反蛋白石光子晶体.以二氧化硅(SiO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与聚苯乙烯(PS)反蛋白石光子晶体作为载体,通过在表面修饰羧基官能团的方式,使ZIF-8中的锌离子与反蛋白石光子晶... 通过将沸石咪唑酯骨架材料(ZIFs)与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相结合,制备新型反蛋白石光子晶体.以二氧化硅(SiO2)反蛋白石光子晶体与聚苯乙烯(PS)反蛋白石光子晶体作为载体,通过在表面修饰羧基官能团的方式,使ZIF-8中的锌离子与反蛋白石光子晶体表面的羧基配位连接,成功地在2种反蛋白石光子晶体表面上生长了ZIF-8薄膜,制备了2种复合型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结果表明,ZIF-8薄膜保持了ZIF-8原有的晶体特性,在反蛋白石光子晶体上覆盖均匀致密,表现出了较好的结合力.复合型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的光子带隙与原始的反蛋白石光子晶体相比产生了移动,与预测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蛋白石 光子晶体 沸石咪唑酯骨架(ZI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阴道固定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并发症及处理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璨 赵昕(综述) 石彬(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其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骶骨阴道固定术为治疗顶端脱垂首选手术方式,已被国际认可,随着该术式广泛开展,相关的并发症,近期包括出血、感染、周围脏器损伤... 盆腔器官脱垂(POP)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疾病,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之一,其严重影响了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骶骨阴道固定术为治疗顶端脱垂首选手术方式,已被国际认可,随着该术式广泛开展,相关的并发症,近期包括出血、感染、周围脏器损伤、血栓形成等,远期包括肠道损伤、排尿异常、盆腔痛、复发、网片相关并发症、骶骨骨髓炎等,逐渐显现并引起关注,对应解决方案需要临床医生在盆底手术领域积累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器官脱垂 骶骨阴道固定术 并发症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的开裂机理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大伟 杨璨 +4 位作者 李洁 陈强 李波 黄卫星 刘梅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1,共5页
干燥过程是制备高表面质量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关键过程之一。文中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55℃、75℃、95℃)和不同干燥温度(室温、45℃、65℃、85℃、100℃)对PAMS空心微球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 干燥过程是制备高表面质量聚α-甲基苯乙烯(PAMS)空心微球的关键过程之一。文中通过实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温度(55℃、75℃、95℃)和不同干燥温度(室温、45℃、65℃、85℃、100℃)对PAMS空心微球干燥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温度对PAMS空心微球进行热处理后,具有严重初始微缺陷的空心微球所占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因为最高热处理温度(95℃)远远低于PAM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80℃)而不能使PAMS分子链段运动以消除残余内应力。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干燥后的空心微球表面出现裂纹的比例相应增加。干燥温度的升高将会导致空心微球球壳所受应力不断增大。而球壳所受应力是其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 表面 聚α-甲基苯乙烯空心微球 乙醇交换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概况及其与身体活动和体质健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晓凯 朱政 +2 位作者 杨漾 杨璨 曹振波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28,共6页
目的:调查上海市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并探讨其与身体活动、体质健康水平间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自201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数据覆盖上海16个区,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2019... 目的:调查上海市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并探讨其与身体活动、体质健康水平间的关系。方法:研究数据来自2019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数据覆盖上海16个区,按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抽样。2019年数据中,初一至高三年级学生83 730人,其中,55 851名学生及其1名监护人同时完成问卷调查(完成率66.7%)。筛查数据缺失、异常值后,共54 576名学生的数据纳入最终分析,其中男生27 387名(占50.2%),初中生34 306名(占62.9%),城区青少年16 395名(占30.0%)。受试者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水平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得。结果:整体上,上海市青少年BMI、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存在显著性别、学段和城郊统计差异(P<0.05);男生无专项运动技能的人数比例(%NSKILL)和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Fit)显著低于女生(13.3%vs 14.0%,P<0.05;19.1%vs 34.8%,P<0.05),达到每日60 min MVPA推荐量的天数(MVPA-D)和1周每天MVPA均达60 min推荐量的人数比例(%MVPA7)均显著优于女生[4(3,6) vs 4(2,5)天,P<0.001;10.6%vs 5.9%,P<0.001];初中生%N-SKILL显著低于高中生(P<0.001),MVPA-D、%MVPA7和%Fit均显著高于高中生(P<0.001);城区青少年%N-SKILL、MVPA-D和MVPA-7%显著低于郊区青少年(P<0.001),%Fit显著优于郊区青少年(P<0.001)。二元逻辑回归结果显示,加入混杂变量年龄、性别、年级和城郊调整后,MVPA-D和体质健康标准达优良等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趋势<0.001),MVPA-D对应优势比(OR)为1.146(95%CI:1.133,1.158)。加入混杂变量年龄、性别、年级、城郊和MVPA-D调整后,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与体质健康标准达优良等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趋势<0.001),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对应OR值为1.499(95%CI:1.453,1.546)。结论:上海市大部分青少年掌握专项运动技能情况较好,但有少数青少年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任何运动技能,且存在性别、学段和城郊差异。青少年MVPA-D水平、专项运动技能掌握情况与体质健康标准达优良等级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且相互独立。提示通过逐步优化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测评方法,遵循其学段、性别等发展规律,结合科学、精准施教,确保青少年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青少年终身运动锻炼习惯的养成,是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运动技能 体质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Sentinel-1A的丘陵山区耕地非粮化特征识别及驱动机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徐国良 卢凌莹 +2 位作者 杨璨 黄李澄 万春燕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36-245,共10页
为更加科学地识别丘陵山区耕地非粮化水平特征,探究耕地非粮化驱动机制,该研究采用多时相Sentinel-1A后向散色系数分析、监督分类、空间特征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选取江西省典型丘陵山区修水县开展实证研究,探究了丘陵山区耕地非粮... 为更加科学地识别丘陵山区耕地非粮化水平特征,探究耕地非粮化驱动机制,该研究采用多时相Sentinel-1A后向散色系数分析、监督分类、空间特征分析、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选取江西省典型丘陵山区修水县开展实证研究,探究了丘陵山区耕地非粮化的技术识别、空间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修水县耕地非粮化面积17899.59 hm^(2),耕地非粮化率为57.47%,并呈现东南及西北集聚的特征,且呈现空间正相关性,包括了“低-低”、“高-高”、“低-高”集聚等不同形式。2)在社会经济特征上,修水县耕地非粮化主要呈环工业中心镇分布的特征,分布密度西高东低,逐渐向东北倾斜,且经济作物主导的乡镇非粮化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3)修水县耕地非粮化受多个因子综合影响,包括到农村道路的距离、坡度、粮食生产功能区、高程、水土流失强度、到城镇中心的距离、到城市公路的距离、到水源的距离。各因子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呈非线性增强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尤以到农村道路的距离、到城镇中心的距离、粮食功能主产区等3个因素与其他因子的相互作用特征明显。该研究成果可为新形势下推进耕地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参考,为科学诊断区域耕地非粮化问题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 丘陵山区 非粮化 Sentinel-1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