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精准治疗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1
1
作者 钦伦秀 孙豪庭 杨璐宇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6-792,共7页
精准肿瘤学是基于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特征,定制可精确满足不同肿瘤患者实际需求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策略。其范畴包括精准预防(患癌风险的检测及预防性干预)、精准诊断(肿瘤早期发现与诊断,分子分型)、精准治疗(分子靶向疗法,疗效的... 精准肿瘤学是基于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特征,定制可精确满足不同肿瘤患者实际需求的诊断、预后判断及治疗策略。其范畴包括精准预防(患癌风险的检测及预防性干预)、精准诊断(肿瘤早期发现与诊断,分子分型)、精准治疗(分子靶向疗法,疗效的预测与监控,基于可视化技术、细胞学和病理学以及分子表达谱评估的精准外科技术)。在精准肿瘤学时代,必须从分子层面理解肿瘤特性并进行临床决策,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肿瘤细胞的异质性与动态进化,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知之甚少,基因组大数据与不精确的临床信息间的匹配问题,敏感药物少且有原因不明的耐药,缺少用于精准诊断和治疗的肿瘤生物标志物等。本文简述"精准肿瘤学"的内涵与应用、问题与挑战、今后的发展方向等,并简要介绍"液体活检"和"功能性检验"等热点领域在精准肿瘤学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易感 生物标志物 分子分型 分子靶向治疗 疗效预测 液体活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降噪在Matlab与ADSP 21160中的实现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璐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A01期243-246,272,共5页
小波算法具有对信号时间或空间频率的局部化分析能力,能自适应非稳定信号分析的需求,已经逐渐成为DSP的主流。通常小波算法在信号降噪处理中的研究都是在软件上实现的,且处于非实时状态,为了满足信号降噪的实时处理需求,需使用硬件来实... 小波算法具有对信号时间或空间频率的局部化分析能力,能自适应非稳定信号分析的需求,已经逐渐成为DSP的主流。通常小波算法在信号降噪处理中的研究都是在软件上实现的,且处于非实时状态,为了满足信号降噪的实时处理需求,需使用硬件来实现小波算法。分析小波算法在Matlab中提供的具体软件实现流程,根据该流程将小波降噪算法移植到ADI公司SHARC系列产品之一的ADSP 21160芯片上,并以汇编语言的形式实现,以达到快速、实时、高效降低信号噪声的目的,为小波降噪提供实时处理平台。分别在ADSP 21160仿真器与Matlab上实验,比较结果表明,在ADSP 21160芯片上使用小波变换对信号降噪处理可以很好地满足信号降噪实时处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算法 降噪处理 信号处理 MATLAB ADSP 2116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转移的肿瘤相关免疫细胞与靶向治疗策略 被引量:2
3
作者 罗琴 邵卫清 +2 位作者 杨璐宇 余光阳 钦伦秀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9,121,共7页
肿瘤转移受肿瘤细胞自身改变的累积和肿瘤微环境所共同驱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相关细胞,尤其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调节性T细胞(regul... 肿瘤转移受肿瘤细胞自身改变的累积和肿瘤微环境所共同驱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相关细胞,尤其是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骨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等在免疫抑制和促肿瘤转移中举足轻重。肿瘤转移经历免疫逃逸、预转移"壁龛"形成、突破血管内皮至血循环,最终转移至靶器官形成转移灶,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肿瘤细胞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本文就免疫相关细胞促进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并探讨靶向肿瘤转移相关免疫细胞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转移 免疫细胞 靶向转移相关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阳苏家屯地区某渠基土冻结条件下温度场及位移场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吴文杰 姜国辉 杨璐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5-98,107,共5页
为研究东北季冻区的渠道冻胀问题,选取沈阳苏家屯地区渠基土为试验对象,将其冻胀情况简化为自上而下的一维冻胀模型,设计并制作了符合一维冻胀工况的试验装置与方法,分析了在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条件下冻胀率随初始含水率、降温速率的变... 为研究东北季冻区的渠道冻胀问题,选取沈阳苏家屯地区渠基土为试验对象,将其冻胀情况简化为自上而下的一维冻胀模型,设计并制作了符合一维冻胀工况的试验装置与方法,分析了在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条件下冻胀率随初始含水率、降温速率的变化规律,并应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建立了冻胀率与初始含水率、降温速率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封闭系统条件下人工冻结试样的温度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快于开放系统;较高含水率人工冻结试样的温度场稍滞后于低含水率试样。开放系统条件下人工冻结试样的冻胀量均大于封闭系统;较高含水率人工冻结试样的冻胀量大于低含水率试样。初始含水率是冻胀率的主要影响因数,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度较好,能很好地进行冻胀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胀率 土体 季节冻土 衬砌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