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水文过程模拟分析,研究白洋淀上游山区水源涵养林优化配置,提升该区水源涵养林建设质量。【方法】以2016年为例,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验证了白洋淀上游山区安各庄流域本地化过程的适用性,根据安各...【目的】基于水文过程模拟分析,研究白洋淀上游山区水源涵养林优化配置,提升该区水源涵养林建设质量。【方法】以2016年为例,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验证了白洋淀上游山区安各庄流域本地化过程的适用性,根据安各庄流域立地条件共划分63种立地类型并进行立地质量等级评价。根据立地条件进行水源涵养林空间配置,再利用SWAT模型情景分析模拟不同水源涵养林空间配置下的径流量。【结果】在以调整混交林、针叶林为主的情景下,流域丰水期径流量比实测值减少15.79%,枯水期径流量比实测值增加15.83%。在空间配置上,阔叶林主要配置在缓坡和斜坡地,以阳坡为好;混交林主要配置在斜坡地和陡坡地;针叶林主要配置在陡坡地,以阴坡为好;灌木林主要配置在斜坡地和陡坡地,尤其是在土层薄的部位。【结论】在以混交林、针叶林为主的空间配置下,水源涵养林涵养水源功能发挥最好。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水文过程模拟分析,研究白洋淀上游山区水源涵养林优化配置,提升该区水源涵养林建设质量。【方法】以2016年为例,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验证了白洋淀上游山区安各庄流域本地化过程的适用性,根据安各庄流域立地条件共划分63种立地类型并进行立地质量等级评价。根据立地条件进行水源涵养林空间配置,再利用SWAT模型情景分析模拟不同水源涵养林空间配置下的径流量。【结果】在以调整混交林、针叶林为主的情景下,流域丰水期径流量比实测值减少15.79%,枯水期径流量比实测值增加15.83%。在空间配置上,阔叶林主要配置在缓坡和斜坡地,以阳坡为好;混交林主要配置在斜坡地和陡坡地;针叶林主要配置在陡坡地,以阴坡为好;灌木林主要配置在斜坡地和陡坡地,尤其是在土层薄的部位。【结论】在以混交林、针叶林为主的空间配置下,水源涵养林涵养水源功能发挥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