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何以赋能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基于组态视角的研究
1
作者 杨瑾 吴晓琳 +1 位作者 刘亦扬 李宁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105,共13页
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技术,是引领未来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能够赋能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机理仍缺乏深度解析,对其作用路径也尚存未知。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多... 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新兴技术,是引领未来社会发展变革的重要力量,能够赋能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人工智能赋能企业实现颠覆性创新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机理仍缺乏深度解析,对其作用路径也尚存未知。基于扎根理论方法的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构建人工智能赋能企业颠覆性创新的理论模型,并应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人工智能赋能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复杂因果机制。研究发现:①服务生态、合作网络、技术跃迁、场景深耕、组织结构创新是人工智能赋能企业颠覆性创新的5个关键要素;②技术跃迁是人工智能赋能企业颠覆性创新的必要条件;③存在“技术-服务生态型”、“技术-场景-结构创新型”和“技术-合作网络型”3类4条人工智能赋能企业颠覆性创新实现路径。研究结果为企业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人工智能赋能路径实现颠覆性创新提供了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赋能 颠覆性创新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视域下博物馆伦理的实践演进与时代价值
2
作者 杨瑾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41,130,131,共8页
博物馆伦理是由管理者、从业者及相关利益者的职业行为准则所支持的一系列原则规定,确保博物馆能够保持机构属性并实现使命目标。我国博物馆伦理以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为最大公约数,根植于中华传统美德,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伦理... 博物馆伦理是由管理者、从业者及相关利益者的职业行为准则所支持的一系列原则规定,确保博物馆能够保持机构属性并实现使命目标。我国博物馆伦理以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为最大公约数,根植于中华传统美德,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和中国传统伦理的有机结合,经过了马克思主义伦理观、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伦理等不同发展阶段,在新时代具有形塑、赋能和拓构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伦理 中华传统美德 中国传统伦理 马克思主义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域特征的多雷达信号自动识别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杨瑾 郝新红 陈齐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31-939,共9页
为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中多台雷达在相似的频段上同时发射各自的信号,导致侦察接收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重叠的问题,提出一种低信噪比(SNR)下自动调制识别(MR)方法。通过接收脉冲间列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接收信号的能量集中在各自的多普勒... 为解决复杂电磁环境中多台雷达在相似的频段上同时发射各自的信号,导致侦察接收信号在时域和频域上重叠的问题,提出一种低信噪比(SNR)下自动调制识别(MR)方法。通过接收脉冲间列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接收信号的能量集中在各自的多普勒频率上,以达到分离多个截获信号的目的;将每个信号的Wigner-Ville分布(WVD)和模糊函数(AF)作为一幅图像的2层同时发送到训练后的残差神经网络(ResNet),以解决某些类型的信号仅采用单一时频分布时识别精度低的问题。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有效分离时域和频域重叠的多个雷达信号,而且能在SNR为-10 dB的条件下准确识别其调制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战 调制识别 多普勒频率 多域特征 残差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颠覆性技术创新何以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瑾 同智文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94,共13页
颠覆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摆脱对外依赖,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但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却不甚清晰。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挖掘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技术颠覆、技术应用和组织保障层面出发,凝练出二... 颠覆性技术创新已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摆脱对外依赖,实现智能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但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却不甚清晰。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挖掘和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从技术颠覆、技术应用和组织保障层面出发,凝练出二元组织结构等6个影响基于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企业智能化转型关键因素,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模型;综合运用NCA和fsQCA方法,以20家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探究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和组态路径,结果显示:①二元组织结构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颠覆性技术创新实现智能化转型的必要条件;②存在技术轨道跃迁型和场景创新应用型两条智能化转型实现路径;③在特定条件下,因素“技术跃迁”与“场景创新”之间,以及因素“行业间技术合作”与因素组合“场景创新缺乏、超前布局战略”之间存在互替性关系。研究结果不仅厘清了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装备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内在机理,而且为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实施智能化转型提供了路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企业 智能化转型 颠覆性技术创新 必要条件分析法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何以实现颠覆性技术创新——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效应 被引量:5
5
作者 杨瑾 朱焱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87-97,共11页
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与机理模型,揭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 颠覆性技术创新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企业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进而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5家中国新能源汽车代表性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实践,构建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过程与机理模型,揭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交互效应对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呈现利基市场开发—中高端市场渗透—高端市场导入的动态演化规律;企业通过资源拼凑—资源编排—资源协奏的资源行动逐步实现资源组合化、能力化和杠杆化;企业动态能力经历了外部导向的环境感知能力—内部驱动的学习创新能力—内外部协同的整合拓展能力演进过程,由适应环境的一阶能力升级为创造新能力的二阶能力;企业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的交互作用经历了要素聚合—知识赋新—系统共生3次跃迁,对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发挥引领作用。结论可为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企业 颠覆性技术创新 资源行动 动态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恢复的调频引信抗扫频干扰方法
6
作者 杨瑾 郝新红 +1 位作者 乔彩霞 陈齐乐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44-2053,共10页
针对连续波调频引信在扫频式干扰作用下的早炸或者瞎火问题,提出基于时域干扰剔除及信号稀疏重构的抗干扰方法。通过时域异常值检测定位干扰位置和持续时间,并剔除异常数据抑制干扰对引信的影响;进一步地针对干扰剔除引起的信号时域稀疏... 针对连续波调频引信在扫频式干扰作用下的早炸或者瞎火问题,提出基于时域干扰剔除及信号稀疏重构的抗干扰方法。通过时域异常值检测定位干扰位置和持续时间,并剔除异常数据抑制干扰对引信的影响;进一步地针对干扰剔除引起的信号时域稀疏,建立基于稀疏正则项的差频信号重构优化方程,并提出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的迭代重构算法;通过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方法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信噪比-15 dB,置零样本率不高于70%的情况下,抑制扫频干扰的影响,准确实现目标距离-速度信息的获取,提高了调频引信抗扫频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恢复 扫频干扰 调频引信 交替方向乘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Pc01-6对丹参根腐病的生防效果及基因组学分析
7
作者 王飞 李雪梦 +10 位作者 杨瑾 高素霞 郭治辰 秦艳红 文艺 鲁书豪 赵莹 宋露洋 杨健 万修福 李绍建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42-553,共12页
为发掘丹参根腐病的优良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拮抗菌株Pc01-6。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3.67%68.40%,并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活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为发掘丹参根腐病的优良生防资源,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法从丹参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拮抗菌株Pc01-6。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63.67%68.40%,并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广谱拮抗活性。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16S rDNA和gyr B序列鉴定,确定菌株Pc01-6为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 aurantiaca。盆栽试验结果显示,菌株Pc01-6对丹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53.30%65.22%,同时显著促进丹参生长,使茎叶鲜重和根鲜重分别增加35.10%和72.34%。大田试验进一步证实,该菌株对丹参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达50.91%。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表明,菌株Pc01-6基因组大小为6 835 850 bp,GC含量为62.87%,共编码6159个基因;基因功能预测显示,其基因组中含有环脂肽类化合物、硝吡咯菌素等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簇。综上,菌株Pc01-6对丹参根腐病具有显著生防效果,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根腐病 拮抗菌株 绿针假单胞菌桔黄亚种 全基因组测序 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基于环境-战略-结构权变理论的组态分析
8
作者 杨瑾 同智文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10,121,共11页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环境-战略-结构权变理论,以国内20家上市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环境、战略和结构因素与装备制造企业... 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装备制造企业如何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环境-战略-结构权变理论,以国内20家上市装备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环境、战略和结构因素与装备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复杂因果关系。结果发现:①环境动态性、政府创新支持、市场导向、技术导向和建立独立组织均不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②存在市场拉动型、技术推动型和政企协同型3条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路径,以及安于现状型和环境资源匮乏型2种阻抑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情境;③在相关组态中,环境动态性、政府创新支持、技术导向之间存在替代关系。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装备制造企业颠覆性技术创新的理解,为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有组织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路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制造企业 颠覆性技术创新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增敏技术快速检测强力霉素试验
9
作者 杨瑾 段明坤 +3 位作者 张坤 李威 韩建刚 李胎花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5,共6页
强力霉素(DC)是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一种,因其广谱高效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代谢性能差,进入环境蓄积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健康存在威胁;因此,开发一种简单、快速、成本低且灵敏度高的检测水环境和食品环境中DC残留的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 强力霉素(DC)是四环素类抗生素(TCs)的一种,因其广谱高效而被广泛应用,但其代谢性能差,进入环境蓄积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健康存在威胁;因此,开发一种简单、快速、成本低且灵敏度高的检测水环境和食品环境中DC残留的检测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曲拉通X⁃100(Triton X⁃100)和钙离子对DC荧光协同增敏效应,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测定牛奶和水环境中DC的荧光分析技术。在碱性环境中,DC属于弱荧光物质,但与Triton X⁃100和钙离子共存时,由于Triton X⁃100和钙离子对DC的胶束增溶和络合反应所引起的荧光增敏效果,DC的荧光会显著增强。结果表明,在最优的检测体系中,该检测方法对DC的浓度在0.005~1.000μmol/L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式为y=2.9408x+0.0807,决定系数R^(2)为0.9941,检测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8和66.8 nmol/L。在诸多干扰抗生素中,该检测方法对DC表现出很高的选择性。实际牛奶和水样中的DC回收率为80.0%~119.6%,相对标准偏差为2.29%~9.33%,说明该检测方法在实际水和食品环境中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较高。因此,Triton X⁃100和金属钙离子对DC的协同荧光增敏技术可以选择性检出DC,为水和食品环境中TCs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力霉素 荧光增敏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钙离子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缺陷与出生体重、胎龄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于敏 潘小民 +2 位作者 杨瑾 刘飞 周哲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及胎龄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孕28周~生后7 d所有围产儿进行... 目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及胎龄围产儿的出生缺陷发生率,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10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出生的孕28周~生后7 d所有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2003至2015年共监测围产儿1236937例,其中出生缺陷儿1061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59‰。2003至2015年西安市出生缺陷医院监测系统共收集出生体重<2500 g出生缺陷患儿3306例,出生孕周≥28周且<37周的出生缺陷患儿3473例,出生孕周≥42周的出生缺陷患儿共224例。2003至2015年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儿(χ^(2)=37097.79,P<0.001)。2003至2015年早产儿(<37周)出生缺陷率显著高于正常产期儿(χ^(2)=24998.24,P<0.001),过期产儿出生缺陷率(≥42周)显著高于正常产期儿(χ^(2)=196.40,P<0.001)。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常见缺陷类型前5位依次是先天性脑积水、脊柱裂、先天性心脏病、无脑畸形、唇裂合并腭裂。正常体重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以活产为主(占68.60%),而低体重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以死胎为主(占54.72%),低体重儿出生缺陷与正常体重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59,P<0.001)。正常产期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以活产为主(占77.38%),过期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以活产为主(占83.93%),而早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以死胎为主(占57.79%)。早产儿与正常产期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5.08,P<0.001),早产儿与过期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39,P<0.001),正常产期儿与过期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8,P=0.001)。结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及过期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产期儿,低体重儿与正常体重儿、早产儿与正常产期儿、早产儿与过期产儿、正常产期儿与过期产儿出生缺陷出生结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低出生体重 早产 过期产 出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23年1406份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逸文 王林焰 +12 位作者 陈豪琦 袁素娟 王芳 李柯 赵晓林 杨瑾 汪孝璊 任林荣 郑素娇 王晓莉 叶文武 郑小波 王源超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0-336,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和分析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项目实施9年(2015—2023年)以来收集的1 406份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的抗病性。[方法]利用8个具有不同毒力的代表性大豆疫霉菌株,采用大豆黄化苗下胚轴创伤接种法进行室内接种,根据制定的...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和分析国家大豆良种攻关项目实施9年(2015—2023年)以来收集的1 406份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的抗病性。[方法]利用8个具有不同毒力的代表性大豆疫霉菌株,采用大豆黄化苗下胚轴创伤接种法进行室内接种,根据制定的评价标准判定供试大豆品种(系)对单菌株的抗感类型和对多菌株的综合抗性等级。[结果]供试大豆品种(系)对不同菌株表现抗病或中抗的比例为18.8%~96.7%,其中抗强毒力菌株PsJS2的品种(系)数量最少,仅167份。所有品种(系)的综合抗性等级平均值从2015年的1.9(中感以下)逐步上升到2023年的3.2(中抗以上),综合抗性为3~5级(中抗及以上)的品种(系)占比从32.6%上升至66.8%。综合抗性为4~5级(抗病至高抗)的357份品种(系)中,中作、冀豆、圣豆、中黄、安豆、邯豆、郑7个系列各有15份以上,综合抗性为5级(高抗)的105份品种(系)中,冀豆、中黄、周豆、中作、圣豆、安豆、邯豆、郑、徐豆、商豆、沧豆11个系列各有5份以上。[结论]2015—2023年每年供试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疫霉的抗性水平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评价结果为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品种选育与布局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品种 大豆疫霉 根腐病 抗性鉴定 大豆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金银花叶斑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筛选
12
作者 李雪梦 李绍建 +6 位作者 杨瑾 高素霞 文艺 秦艳红 刘玉霞 鲁传涛 王飞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0,168,共10页
2021年在河南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产区调查发现了一种金银花叶部病害。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叶片接种进行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多序列(ITS、EF-1α及β-tubulin)联合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一步就... 2021年在河南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产区调查发现了一种金银花叶部病害。本研究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叶片接种进行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多序列(ITS、EF-1α及β-tubulin)联合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进一步就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其杀菌剂筛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河南金银花叶斑病的病原菌为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代表菌株JYH1的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可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8℃,最适pH为6,全光照条件下菌丝生长最优,菌丝的致死条件为57℃,10 min。室内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咯菌腈对菌株JYH1的毒力最强,EC 50为0.14μg/mL;其次为戊唑醇和甲基硫菌灵。研究结果为金银花棒孢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叶斑病 多主棒孢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上游山区典型流域水源涵养林不同植被优化配置
13
作者 邓雅元 王美琪 +4 位作者 闫烨琛 杨建英 张广英 王洁 杨瑾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7-467,共11页
【目的】基于水文过程模拟分析,研究白洋淀上游山区水源涵养林优化配置,提升该区水源涵养林建设质量。【方法】以2016年为例,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验证了白洋淀上游山区安各庄流域本地化过程的适用性,根据安各... 【目的】基于水文过程模拟分析,研究白洋淀上游山区水源涵养林优化配置,提升该区水源涵养林建设质量。【方法】以2016年为例,利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验证了白洋淀上游山区安各庄流域本地化过程的适用性,根据安各庄流域立地条件共划分63种立地类型并进行立地质量等级评价。根据立地条件进行水源涵养林空间配置,再利用SWAT模型情景分析模拟不同水源涵养林空间配置下的径流量。【结果】在以调整混交林、针叶林为主的情景下,流域丰水期径流量比实测值减少15.79%,枯水期径流量比实测值增加15.83%。在空间配置上,阔叶林主要配置在缓坡和斜坡地,以阳坡为好;混交林主要配置在斜坡地和陡坡地;针叶林主要配置在陡坡地,以阴坡为好;灌木林主要配置在斜坡地和陡坡地,尤其是在土层薄的部位。【结论】在以混交林、针叶林为主的空间配置下,水源涵养林涵养水源功能发挥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 立地类型 SWAT模型 敏感性分析 空间优化配置 水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脆硬性透明材料激光连接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潘瑞 冯英豪 +4 位作者 陈沛 陈树君 蒋凡 杨瑾 李鹏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6-144,共19页
脆硬性透明材料连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封装和传感器等领域,开展脆硬性透明材料间的连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程应用价值.激光微连接作为一种新兴的连接技术,相对于传统焊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强度、高可靠、高效... 脆硬性透明材料连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封装和传感器等领域,开展脆硬性透明材料间的连接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工程应用价值.激光微连接作为一种新兴的连接技术,相对于传统焊接方法,具有高精度、高强度、高可靠、高效率等优点,文中介绍了脆硬性透明材料连续激光和脉冲激光连接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激光连接脆硬性透明材料的机理,总结了工艺参数对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文中讨论了当前激光连接脆硬性材料面临的挑战,并基于个人观点,讨论了脆硬性透明材料激光连接的发展前景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硬性透明材料 连续激光 脉冲激光 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波纹板激光焊与电弧焊接头组织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海波 孙海生 +7 位作者 马一鸣 张涛 齐兴 郝开开 吴凌清 窦天宇 应纯志 杨瑾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4期110-114,共5页
换热器作为工业冷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质量至关重要。为提高其连接质量与生产效率,分别采用激光焊接与电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和脉冲氩弧焊)方法进行了焊接梯形不锈钢换热片的焊接工艺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焊接方法所获得的接头组... 换热器作为工业冷却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质量至关重要。为提高其连接质量与生产效率,分别采用激光焊接与电弧焊(微束等离子弧焊和脉冲氩弧焊)方法进行了焊接梯形不锈钢换热片的焊接工艺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焊接方法所获得的接头组织和性能。研究表明,微束等离子弧焊焊缝成形最饱满,激光焊接和脉冲氩弧焊也表现良好。显微组织分析显示,母材区晶粒择优取向,与温度梯度形成一定角度;热影响区中,激光焊晶粒最细小;焊缝区则均产生大量树枝状晶。力学性能测试中,激光焊试样在张口角度达180°时,焊缝正背面均无裂纹,符合标准和工艺要求。因此,推荐使用激光焊接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激光焊 等离子弧焊 氩弧焊 接头组织 张口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集扫频干扰下调频连续波引信响应特性
16
作者 周文 郝新红 +1 位作者 杨瑾 段乐帆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51-2259,共9页
密集扫频干扰作为一种典型的压制式干扰方式,在实际战场使用中对调频连续波引信产生巨大威胁。针对调频连续波引信在密集扫频干扰下容易失效的问题,在分析调频连续波引信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密集扫频干扰下的调频连续波引信响应过程,... 密集扫频干扰作为一种典型的压制式干扰方式,在实际战场使用中对调频连续波引信产生巨大威胁。针对调频连续波引信在密集扫频干扰下容易失效的问题,在分析调频连续波引信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推导密集扫频干扰下的调频连续波引信响应过程,进一步分析采用时域干扰样本归零抗干扰方法后的等效干扰效果,并进行相关的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仿真及实测实验结果表明:密集扫频干扰信号与引信信号越相似,在差频信号时域样本中的有效干扰比例就越大;进行时域干扰样本归零处理后,将产生对调频连续波引信真实目标信号的间歇采样转发干扰效果,距离维包络上将产生多个假目标,假目标的分布与归零处理后的等效占空比及干扰频率相关,导致调频连续波引信的炸点散布显著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频连续波引信 密集扫频干扰 归零处理 间歇采样转发干扰 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vironmental DNA assessment of fish diversity, distribution and niche characteristics in Zhutuo spawning ground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17
作者 LU Jia WANG Li +3 位作者 LI Ruijiao YANG Jin ZHANG Peng YANG Shengfa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54-467,共14页
[Objective]Implementation of the Ten-Year Fishing Ban policy may alter fish diversity and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species in spawning grounds within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Rare and Endemic Fish in t... [Objective]Implementation of the Ten-Year Fishing Ban policy may alter fish diversity and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inant species in spawning grounds within th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or Rare and Endemic Fish in the Upper Yangtze River.This study initiated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natural spawning habitats from February 2022 to assess these ecological changes.[Methods]Environmental DNA(eDNA)metabarcoding was employed to analyze fish species composition,biodiversity patterns,and niche parameters of dominant species.Water sampling followed the CEN/TS 19461 standard across five monitoring transects(ZT1-ZT5).[Results]The eDNA analysis detected 45 species of fish belonging to 38 genera,13 families,and 3 orders were detected through environmental DNA(eDNA)in this survey,including 10 species endemic to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such as Procypris rabaudi and Myxocyprinus asiaticus.The fish community was mainly composed of bottom-dwelling,settling ovum-producing,omnivorous fish.The variation ranges of the Chao1 index,ACE index,Shannon index,and Simpson index are 736~996,719~965,1.58~3.23,and 0.83~0.99,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fish species in spawning sites are abundant and community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is high.All indexes are highest at ZT1 monitoring points.Cluster analysis showed that,at a certain similarity level,fish community types in spawning sites could be basical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ZT1,ZT3,and ZT5 clustered together,and ZT2 and ZT4 clustered together,indicating similar fish community habitats.There are 9 dominant fish species in typical deep pool habitats in the reserve,with niche widths(Bi)ranging from 1.13 to 3.87.The dominant fish species are broad and medium niche fish,such as Cyprinus carpio and Hemiculter tchangi,with the niche overlap index(Oik)of some dominant fish species reaching more than 0.95.This indicates fierce competition for resources among the fish in this spawning ground.[Conclusion]The Zhutuo spawning ground demonstrates high species richness with homogeneous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intense resource competition.This study establishes an eDNA-based monitoring framework that enhances conventional survey method,providing critical baseline data for adaptive management under the fishing moratorium reg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NA metabarcoding fishes endemic to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spawning ground fish diversity niche characterist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蜉蝣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站联合储能系统最优规划方法
18
作者 何国彬 杨金新 +4 位作者 施铭涛 苏睿 黄元平 李建云 杨瑾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95-102,共8页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带来了电动汽车充电站(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EVCS)的大量铺设。EV充电具有极高的随机性,这使得EVCS的建设使用会给配电网的负荷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冲击。为了缓解EV充电负荷...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带来了电动汽车充电站(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EVCS)的大量铺设。EV充电具有极高的随机性,这使得EVCS的建设使用会给配电网的负荷稳定性带来一定的冲击。为了缓解EV充电负荷导致的配电网稳定性下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动汽车充电需求的EVCS联合电池储能系统(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的多目标优化规划模型。该模型以最小化EVCS联合BESS综合成本(包括系统网损经济损失)、用户等待时间成本和系统电压波动为目标优化EVCS的规划方案,以达到EVCS建设者、用户及电网公司的多方共赢。此外,为了验证所提规划模型的有效性,设计了基于扩展的IEEE33节点测试系统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多目标蜉蝣算法(multi-objective mayfly algorithm,MOMA)对目标进行配置,能够有效提高配电网的稳定性与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充电桩 最优规划 储能系统 网损 负荷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香薷花发育相关内参基因的筛选评价
19
作者 刘苗苗 杨瑾 +1 位作者 陈山 周秀梅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5-174,共10页
[目的]筛选出木香薷花发育相关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开展木香薷花发育相关的基因功能分析及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木香薷花瓣转录组数据库中选择了9个内参基因(GAPDH、ACT、UBQ、UBC、TUA、TUB、EF1-α、eIF3K和SEP),采... [目的]筛选出木香薷花发育相关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为后续开展木香薷花发育相关的基因功能分析及调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木香薷花瓣转录组数据库中选择了9个内参基因(GAPDH、ACT、UBQ、UBC、TUA、TUB、EF1-α、eIF3K和SEP),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其在木香薷花不同部位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小花中的特异性及表达情况,并利用ΔCT程序、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及Refinder网站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最后通过木香薷花青素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ElstANS对筛选出的内参基因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在木香薷花不同部位,内参基因UBQ和eIF3K表达最稳定;在小花的各个发育阶段,内参基因UBQ和TUA表达最为稳定;在所有样品中,内参基因ACT和UBQ表达为最稳定,最不稳定的是UBC基因。ElstANS验证发现无论ACT、UBQ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ElstANS在木香薷花不同部位或不同发育阶段均现出相同的表达趋势,而稳定性最差的UBC无法准确校正qRT-PCR结果。[结论]在进行木香薷花发育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时,推荐单独使用UBQ、ACT或组合使用UBQ+ACT作为内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香薷 内参基因 QRT-PCR 基因表达 花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迭代滤波的连续波调频雷达同频非相参调频干扰抑制方法
20
作者 陈齐乐 杨瑾 +1 位作者 乔彩霞 张睿恒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89-4596,共8页
针对连续波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易被同频非相参调频信号干扰的问题,设计基于复迭代滤波(Complex Iterative Filtering,CIF)的干扰抑制方法。根据FMCW雷达目标回波差频信号为多个单音信号叠加以及干扰... 针对连续波调频(Frequency Modulation Continuous Wave,FMCW)雷达易被同频非相参调频信号干扰的问题,设计基于复迭代滤波(Complex Iterative Filtering,CIF)的干扰抑制方法。根据FMCW雷达目标回波差频信号为多个单音信号叠加以及干扰差频信号为覆盖雷达通带的调频信号的特点,采用所提的CIF方法将FMCW雷达输出差频信号分解在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域,并通过各IMF恒虚警检测获得干扰信号能量分布位置,设计干扰能量剔除及目标回波差频信号幅相重构方法实现干扰抑制。通过仿真和实测数据验证了抗干扰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于-20 dB信干噪比条件下,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同频非相参调频信号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波调频 同频干扰 干扰抑制 复迭代滤波 本征模态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