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世说新语》的文体及其它
1
作者
杨瑰瑰
高华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6-80,共5页
《世说新语》的文体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这一问题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以及产生这些观点背景的基础上,认为《世说新语》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只是由于中国现代学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之后...
《世说新语》的文体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这一问题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以及产生这些观点背景的基础上,认为《世说新语》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只是由于中国现代学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之后以为小说应为虚构,所以产生了种种疑问与论争。小说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演变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小说观念乃至文学观念,也应该科学地、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文体
小说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王安石与苏轼接受《维摩诘经》之异同
2
作者
杨瑰瑰
陈志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87,共7页
王安石和苏轼都接受了《维摩诘经》的影响。其相同处有三:一是“出家在家不二”的生活方式;二是处在人生低谷时,对《维摩诘经》的认同最深;三是接受此经不改儒者底色。其不同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引述《维摩诘经》的文字有所不同;对二人的...
王安石和苏轼都接受了《维摩诘经》的影响。其相同处有三:一是“出家在家不二”的生活方式;二是处在人生低谷时,对《维摩诘经》的认同最深;三是接受此经不改儒者底色。其不同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引述《维摩诘经》的文字有所不同;对二人的思想与创作影响也有区别。王安石接受此经思想影响,不断解脱缠缚,走向自由;早期诗风多瘦硬,至晚年渐趋清新自然。性格外向的苏轼接受《维摩诘经》的影响,时常提醒自己要静默“无言”,并提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创作理论。研究发现,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士人们,接受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对其创作及人生的影响是正面的。这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维摩诘经》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周易·蹇卦》卦名、卦爻辞及卦义的演变——兼论屈原与易学的关系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华平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比较今本、帛书本、楚简本与《楚辞》所及《周易.蹇卦》的"经文",可以发现诸本中该卦卦名、卦爻辞及卦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应该说明了以上诸本作者在该卦命名、拟辞及卦义理解上的某种不同。屈原《离骚》所及该卦卦...
比较今本、帛书本、楚简本与《楚辞》所及《周易.蹇卦》的"经文",可以发现诸本中该卦卦名、卦爻辞及卦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应该说明了以上诸本作者在该卦命名、拟辞及卦义理解上的某种不同。屈原《离骚》所及该卦卦名及卦爻辞,既与《离骚》的主题密切相关,也反映出屈原既熟悉易学,但却不拘泥于《周易》,而是根据自己的现实境况对之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屈原
卦名
卦爻辞
卦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对《庄子》的接受研究——以黄州诗词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2-96,共5页
苏轼谪黄,在黄州经历了人生的蜕变。这在他的诗词中,有着清晰的表现。为研究他对庄子的接受情况,本文采用文献比对研究法,将苏轼黄州创作的诗和词,与《庄子》一书进行比对。由此,统计出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词,引述《庄子》一书的,占比24%;...
苏轼谪黄,在黄州经历了人生的蜕变。这在他的诗词中,有着清晰的表现。为研究他对庄子的接受情况,本文采用文献比对研究法,将苏轼黄州创作的诗和词,与《庄子》一书进行比对。由此,统计出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词,引述《庄子》一书的,占比24%;在黄州创作的诗,引述《庄子》一书的,占比20%。通过释读这些诗、词,发现苏轼接受《庄子》有三个特点:其一,苏轼黄州词接受《庄子》,侧重于消解人生痛苦;其二,苏轼黄州诗接受《庄子》侧重于自新,并以此完成人生的升华与蜕变;其三,苏轼接受《庄子》思想,往往儒释道相结合,尤其是释道相融为一,如盐入水,彼此难分。苏轼对传统思想文化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做法,值得今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庄子》
黄州诗词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轼对《维摩诘经》的接受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5,共5页
苏轼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特点:一是采用思辨的态度对待《维摩诘经》,提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创作论;二是他毫无门户之见,呈现出“融三教于一炉”的特色;三是接受此经时,侧重于接受其风趣幽默、游戏神通的方面;四是经中“...
苏轼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特点:一是采用思辨的态度对待《维摩诘经》,提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创作论;二是他毫无门户之见,呈现出“融三教于一炉”的特色;三是接受此经时,侧重于接受其风趣幽默、游戏神通的方面;四是经中“火中生莲花”的思想使其面对人生磨难时极为达观,从而磨炼了苏轼的伟大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维摩诘经》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谢灵运对《维摩诘经》的接受研究
6
作者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3,共4页
中古时期的谢灵运作为"王谢"二家之一的士族成员,对儒释道三家思想都有吸收。为了解谢灵运对大乘佛教典籍《维摩诘经》的接受情况,我们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发现谢灵运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在人生进退的选择...
中古时期的谢灵运作为"王谢"二家之一的士族成员,对儒释道三家思想都有吸收。为了解谢灵运对大乘佛教典籍《维摩诘经》的接受情况,我们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发现谢灵运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在人生进退的选择上,受家族文化的熏陶,更倾向于成为建丰功伟业的"立功者",可见他接受《维摩诘经》的思想极为有限;二是谢灵运直接在文章中多次引用《维摩诘经》,与老庄之书并行无碍,可见魏晋时学术思想上尚有一定自由,这直接为隋唐时期的三教合流开辟了道路;三是谢灵运的《维摩十譬赞》表现出魏晋人对生命无常、时世变迁的极其敏感的特点,这与所处时代密切相关;四是在人生走向灭亡之际,他最终接受佛教生死轮回思想,相传他以自己美须供奉维摩像,可见在人生末路之际他接受维摩思想以期得到灵魂超脱。总之,谢灵运接受《维摩诘经》是不彻底的,是深深打着时代烙印的,但他对《维摩诘经》的接受为唐宋时代的维摩信仰和居士文化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维摩诘经》
接受
文献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与鸟共食
7
作者
杨瑰瑰
《绿色大世界》
1997年第6期50-50,共1页
我有一个绝好的家园:夜里可枕山风高眠,晨起能就清泉濯面。背山向水,自是可喜,更可喜的是门前那帘葡萄,串串将熟。正值初夏,广受日月精华的葡萄,有青如翡翠的,有红似玛瑙的,在古藤繁叶中顾盼流辉。若在清晨,太阳刚刚跋山而起,圆饱的葡...
我有一个绝好的家园:夜里可枕山风高眠,晨起能就清泉濯面。背山向水,自是可喜,更可喜的是门前那帘葡萄,串串将熟。正值初夏,广受日月精华的葡萄,有青如翡翠的,有红似玛瑙的,在古藤繁叶中顾盼流辉。若在清晨,太阳刚刚跋山而起,圆饱的葡萄各垂一滴清露,蓄势落而未下,欲转而未动,又有朝阳柔溢,那一帘精灵又怎描拟得出?恰来一阵微风,风过之处,有如下几秒梅雨,只听得轻响一下,如金蝉脱壳,白鹅抖水。本想让它们热透后再尝,哪知鸟雀们早早地赶来了。愈是红熟的愈先"遭了殃"。红溜溜的皮,啄破了;肥硕硕的肉,吃尽了;只剩一窝枯蔫的皮。也有的鸟儿口下留情,留了半窝肉或只吃些皮。我将它们摘下来,放在白磁盘里,不禁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来。然我这既非珠也不圆。只向清泉走去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滴清
热透
珠落玉盘
背山
枕山
叶中
蓄势
一年间
十年
任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追捕杀人巨蛛
8
作者
杨瑰瑰
燕妮
《绿色大世界》
2001年第5期16-17,1,共3页
猛地,它快速转身将后半段身体对着他,迅速用后腿在腹部拼命揉搓。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一把抓去,突然,他感到从双眼传来一阵有生以来最强烈的剧痛,就像一根烧红的铁钎正在一寸寸穿过自己的眼睛直刺大脑。而后,眼前一片黑暗……
关键词
哥利亚
雷克斯
塔兰托
抗毒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世说新语》的文体及其它
1
作者
杨瑰瑰
高华平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6-80,共5页
文摘
《世说新语》的文体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这一问题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以及产生这些观点背景的基础上,认为《世说新语》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只是由于中国现代学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之后以为小说应为虚构,所以产生了种种疑问与论争。小说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演变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小说观念乃至文学观念,也应该科学地、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文体
小说观念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王安石与苏轼接受《维摩诘经》之异同
2
作者
杨瑰瑰
陈志平
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8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文学史著作整理、研究暨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7ZDA243)。
文摘
王安石和苏轼都接受了《维摩诘经》的影响。其相同处有三:一是“出家在家不二”的生活方式;二是处在人生低谷时,对《维摩诘经》的认同最深;三是接受此经不改儒者底色。其不同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引述《维摩诘经》的文字有所不同;对二人的思想与创作影响也有区别。王安石接受此经思想影响,不断解脱缠缚,走向自由;早期诗风多瘦硬,至晚年渐趋清新自然。性格外向的苏轼接受《维摩诘经》的影响,时常提醒自己要静默“无言”,并提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创作理论。研究发现,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士人们,接受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对其创作及人生的影响是正面的。这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与启迪。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维摩诘经》
接受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周易·蹇卦》卦名、卦爻辞及卦义的演变——兼论屈原与易学的关系
被引量:
1
3
作者
高华平
杨瑰瑰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楚国诸子学研究"(项目编号:11BZX04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出土简帛中的古代哲学资料分类辑校与研究"(项目编号:11AZD055)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比较今本、帛书本、楚简本与《楚辞》所及《周易.蹇卦》的"经文",可以发现诸本中该卦卦名、卦爻辞及卦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应该说明了以上诸本作者在该卦命名、拟辞及卦义理解上的某种不同。屈原《离骚》所及该卦卦名及卦爻辞,既与《离骚》的主题密切相关,也反映出屈原既熟悉易学,但却不拘泥于《周易》,而是根据自己的现实境况对之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的特点。
关键词
《周易》
屈原
卦名
卦爻辞
卦义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对《庄子》的接受研究——以黄州诗词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瑰瑰
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2-96,共5页
文摘
苏轼谪黄,在黄州经历了人生的蜕变。这在他的诗词中,有着清晰的表现。为研究他对庄子的接受情况,本文采用文献比对研究法,将苏轼黄州创作的诗和词,与《庄子》一书进行比对。由此,统计出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词,引述《庄子》一书的,占比24%;在黄州创作的诗,引述《庄子》一书的,占比20%。通过释读这些诗、词,发现苏轼接受《庄子》有三个特点:其一,苏轼黄州词接受《庄子》,侧重于消解人生痛苦;其二,苏轼黄州诗接受《庄子》侧重于自新,并以此完成人生的升华与蜕变;其三,苏轼接受《庄子》思想,往往儒释道相结合,尤其是释道相融为一,如盐入水,彼此难分。苏轼对传统思想文化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做法,值得今人借鉴。
关键词
苏轼
《庄子》
黄州诗词
接受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轼对《维摩诘经》的接受研究
被引量:
1
5
作者
杨瑰瑰
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5,共5页
文摘
苏轼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特点:一是采用思辨的态度对待《维摩诘经》,提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创作论;二是他毫无门户之见,呈现出“融三教于一炉”的特色;三是接受此经时,侧重于接受其风趣幽默、游戏神通的方面;四是经中“火中生莲花”的思想使其面对人生磨难时极为达观,从而磨炼了苏轼的伟大精神品格。
关键词
苏轼
《维摩诘经》
接受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谢灵运对《维摩诘经》的接受研究
6
作者
杨瑰瑰
机构
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3,共4页
文摘
中古时期的谢灵运作为"王谢"二家之一的士族成员,对儒释道三家思想都有吸收。为了解谢灵运对大乘佛教典籍《维摩诘经》的接受情况,我们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发现谢灵运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在人生进退的选择上,受家族文化的熏陶,更倾向于成为建丰功伟业的"立功者",可见他接受《维摩诘经》的思想极为有限;二是谢灵运直接在文章中多次引用《维摩诘经》,与老庄之书并行无碍,可见魏晋时学术思想上尚有一定自由,这直接为隋唐时期的三教合流开辟了道路;三是谢灵运的《维摩十譬赞》表现出魏晋人对生命无常、时世变迁的极其敏感的特点,这与所处时代密切相关;四是在人生走向灭亡之际,他最终接受佛教生死轮回思想,相传他以自己美须供奉维摩像,可见在人生末路之际他接受维摩思想以期得到灵魂超脱。总之,谢灵运接受《维摩诘经》是不彻底的,是深深打着时代烙印的,但他对《维摩诘经》的接受为唐宋时代的维摩信仰和居士文化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谢灵运
《维摩诘经》
接受
文献
借鉴
分类号
I206.5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与鸟共食
7
作者
杨瑰瑰
出处
《绿色大世界》
1997年第6期50-50,共1页
文摘
我有一个绝好的家园:夜里可枕山风高眠,晨起能就清泉濯面。背山向水,自是可喜,更可喜的是门前那帘葡萄,串串将熟。正值初夏,广受日月精华的葡萄,有青如翡翠的,有红似玛瑙的,在古藤繁叶中顾盼流辉。若在清晨,太阳刚刚跋山而起,圆饱的葡萄各垂一滴清露,蓄势落而未下,欲转而未动,又有朝阳柔溢,那一帘精灵又怎描拟得出?恰来一阵微风,风过之处,有如下几秒梅雨,只听得轻响一下,如金蝉脱壳,白鹅抖水。本想让它们热透后再尝,哪知鸟雀们早早地赶来了。愈是红熟的愈先"遭了殃"。红溜溜的皮,啄破了;肥硕硕的肉,吃尽了;只剩一窝枯蔫的皮。也有的鸟儿口下留情,留了半窝肉或只吃些皮。我将它们摘下来,放在白磁盘里,不禁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来。然我这既非珠也不圆。只向清泉走去洗。
关键词
一滴清
热透
珠落玉盘
背山
枕山
叶中
蓄势
一年间
十年
任泉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追捕杀人巨蛛
8
作者
杨瑰瑰
燕妮
出处
《绿色大世界》
2001年第5期16-17,1,共3页
文摘
猛地,它快速转身将后半段身体对着他,迅速用后腿在腹部拼命揉搓。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一把抓去,突然,他感到从双眼传来一阵有生以来最强烈的剧痛,就像一根烧红的铁钎正在一寸寸穿过自己的眼睛直刺大脑。而后,眼前一片黑暗……
关键词
哥利亚
雷克斯
塔兰托
抗毒血清
分类号
Q958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世说新语》的文体及其它
杨瑰瑰
高华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王安石与苏轼接受《维摩诘经》之异同
杨瑰瑰
陈志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周易·蹇卦》卦名、卦爻辞及卦义的演变——兼论屈原与易学的关系
高华平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苏轼对《庄子》的接受研究——以黄州诗词创作为中心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苏轼对《维摩诘经》的接受研究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谢灵运对《维摩诘经》的接受研究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与鸟共食
杨瑰瑰
《绿色大世界》
199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追捕杀人巨蛛
杨瑰瑰
燕妮
《绿色大世界》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