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说新语》的文体及其它
1
作者 杨瑰瑰 高华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6-80,共5页
《世说新语》的文体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这一问题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以及产生这些观点背景的基础上,认为《世说新语》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只是由于中国现代学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之后... 《世说新语》的文体是小说还是非小说、是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这一问题引起了诸多讨论。本文在分析这些观点以及产生这些观点背景的基础上,认为《世说新语》完全符合中国古代的小说概念,只是由于中国现代学者受西方文学观念影响之后以为小说应为虚构,所以产生了种种疑问与论争。小说观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发展演变的。我们应该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小说观念乃至文学观念,也应该科学地、理性地对待西方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说新语》 文体 小说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王安石与苏轼接受《维摩诘经》之异同
2
作者 杨瑰瑰 陈志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1-87,共7页
王安石和苏轼都接受了《维摩诘经》的影响。其相同处有三:一是“出家在家不二”的生活方式;二是处在人生低谷时,对《维摩诘经》的认同最深;三是接受此经不改儒者底色。其不同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引述《维摩诘经》的文字有所不同;对二人的... 王安石和苏轼都接受了《维摩诘经》的影响。其相同处有三:一是“出家在家不二”的生活方式;二是处在人生低谷时,对《维摩诘经》的认同最深;三是接受此经不改儒者底色。其不同处主要体现在:他们引述《维摩诘经》的文字有所不同;对二人的思想与创作影响也有区别。王安石接受此经思想影响,不断解脱缠缚,走向自由;早期诗风多瘦硬,至晚年渐趋清新自然。性格外向的苏轼接受《维摩诘经》的影响,时常提醒自己要静默“无言”,并提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创作理论。研究发现,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士人们,接受大乘佛教经典《维摩诘经》对其创作及人生的影响是正面的。这对于我们今天仍有着积极的意义与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苏轼 《维摩诘经》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蹇卦》卦名、卦爻辞及卦义的演变——兼论屈原与易学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高华平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5-110,共6页
比较今本、帛书本、楚简本与《楚辞》所及《周易.蹇卦》的"经文",可以发现诸本中该卦卦名、卦爻辞及卦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应该说明了以上诸本作者在该卦命名、拟辞及卦义理解上的某种不同。屈原《离骚》所及该卦卦... 比较今本、帛书本、楚简本与《楚辞》所及《周易.蹇卦》的"经文",可以发现诸本中该卦卦名、卦爻辞及卦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应该说明了以上诸本作者在该卦命名、拟辞及卦义理解上的某种不同。屈原《离骚》所及该卦卦名及卦爻辞,既与《离骚》的主题密切相关,也反映出屈原既熟悉易学,但却不拘泥于《周易》,而是根据自己的现实境况对之创造性地加以运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屈原 卦名 卦爻辞 卦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对《庄子》的接受研究——以黄州诗词创作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2-96,共5页
苏轼谪黄,在黄州经历了人生的蜕变。这在他的诗词中,有着清晰的表现。为研究他对庄子的接受情况,本文采用文献比对研究法,将苏轼黄州创作的诗和词,与《庄子》一书进行比对。由此,统计出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词,引述《庄子》一书的,占比24%;... 苏轼谪黄,在黄州经历了人生的蜕变。这在他的诗词中,有着清晰的表现。为研究他对庄子的接受情况,本文采用文献比对研究法,将苏轼黄州创作的诗和词,与《庄子》一书进行比对。由此,统计出苏轼在黄州创作的词,引述《庄子》一书的,占比24%;在黄州创作的诗,引述《庄子》一书的,占比20%。通过释读这些诗、词,发现苏轼接受《庄子》有三个特点:其一,苏轼黄州词接受《庄子》,侧重于消解人生痛苦;其二,苏轼黄州诗接受《庄子》侧重于自新,并以此完成人生的升华与蜕变;其三,苏轼接受《庄子》思想,往往儒释道相结合,尤其是释道相融为一,如盐入水,彼此难分。苏轼对传统思想文化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的做法,值得今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庄子》 黄州诗词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对《维摩诘经》的接受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1-65,共5页
苏轼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特点:一是采用思辨的态度对待《维摩诘经》,提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创作论;二是他毫无门户之见,呈现出“融三教于一炉”的特色;三是接受此经时,侧重于接受其风趣幽默、游戏神通的方面;四是经中“... 苏轼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特点:一是采用思辨的态度对待《维摩诘经》,提出了“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的创作论;二是他毫无门户之见,呈现出“融三教于一炉”的特色;三是接受此经时,侧重于接受其风趣幽默、游戏神通的方面;四是经中“火中生莲花”的思想使其面对人生磨难时极为达观,从而磨炼了苏轼的伟大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维摩诘经》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灵运对《维摩诘经》的接受研究
6
作者 杨瑰瑰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0-73,共4页
中古时期的谢灵运作为"王谢"二家之一的士族成员,对儒释道三家思想都有吸收。为了解谢灵运对大乘佛教典籍《维摩诘经》的接受情况,我们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发现谢灵运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在人生进退的选择... 中古时期的谢灵运作为"王谢"二家之一的士族成员,对儒释道三家思想都有吸收。为了解谢灵运对大乘佛教典籍《维摩诘经》的接受情况,我们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发现谢灵运接受《维摩诘经》有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他在人生进退的选择上,受家族文化的熏陶,更倾向于成为建丰功伟业的"立功者",可见他接受《维摩诘经》的思想极为有限;二是谢灵运直接在文章中多次引用《维摩诘经》,与老庄之书并行无碍,可见魏晋时学术思想上尚有一定自由,这直接为隋唐时期的三教合流开辟了道路;三是谢灵运的《维摩十譬赞》表现出魏晋人对生命无常、时世变迁的极其敏感的特点,这与所处时代密切相关;四是在人生走向灭亡之际,他最终接受佛教生死轮回思想,相传他以自己美须供奉维摩像,可见在人生末路之际他接受维摩思想以期得到灵魂超脱。总之,谢灵运接受《维摩诘经》是不彻底的,是深深打着时代烙印的,但他对《维摩诘经》的接受为唐宋时代的维摩信仰和居士文化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灵运 《维摩诘经》 接受 文献 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鸟共食
7
作者 杨瑰瑰 《绿色大世界》 1997年第6期50-50,共1页
我有一个绝好的家园:夜里可枕山风高眠,晨起能就清泉濯面。背山向水,自是可喜,更可喜的是门前那帘葡萄,串串将熟。正值初夏,广受日月精华的葡萄,有青如翡翠的,有红似玛瑙的,在古藤繁叶中顾盼流辉。若在清晨,太阳刚刚跋山而起,圆饱的葡... 我有一个绝好的家园:夜里可枕山风高眠,晨起能就清泉濯面。背山向水,自是可喜,更可喜的是门前那帘葡萄,串串将熟。正值初夏,广受日月精华的葡萄,有青如翡翠的,有红似玛瑙的,在古藤繁叶中顾盼流辉。若在清晨,太阳刚刚跋山而起,圆饱的葡萄各垂一滴清露,蓄势落而未下,欲转而未动,又有朝阳柔溢,那一帘精灵又怎描拟得出?恰来一阵微风,风过之处,有如下几秒梅雨,只听得轻响一下,如金蝉脱壳,白鹅抖水。本想让它们热透后再尝,哪知鸟雀们早早地赶来了。愈是红熟的愈先"遭了殃"。红溜溜的皮,啄破了;肥硕硕的肉,吃尽了;只剩一窝枯蔫的皮。也有的鸟儿口下留情,留了半窝肉或只吃些皮。我将它们摘下来,放在白磁盘里,不禁想起白居易的"大珠小珠落玉盘"来。然我这既非珠也不圆。只向清泉走去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滴清 热透 珠落玉盘 背山 枕山 叶中 蓄势 一年间 十年 任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捕杀人巨蛛
8
作者 杨瑰瑰 燕妮 《绿色大世界》 2001年第5期16-17,1,共3页
猛地,它快速转身将后半段身体对着他,迅速用后腿在腹部拼命揉搓。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一把抓去,突然,他感到从双眼传来一阵有生以来最强烈的剧痛,就像一根烧红的铁钎正在一寸寸穿过自己的眼睛直刺大脑。而后,眼前一片黑暗……
关键词 哥利亚 雷克斯 塔兰托 抗毒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