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_(2)和CO_(2)共同作用下混凝土性能劣化研究
1
作者 牛荻涛 杨瑞希 +3 位作者 吕瑶 孙杏杏 曹志远 吴鸿渠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8-154,共7页
在电力、机械、冶金和化工等行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SO_(2)和CO_(2)气体,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突出,严重缩短了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本工作研究了SO_(2)与CO_(2)共同作用下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及损伤层厚度... 在电力、机械、冶金和化工等行业,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SO_(2)和CO_(2)气体,导致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突出,严重缩短了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本工作研究了SO_(2)与CO_(2)共同作用下混凝土中性化深度、相对动弹性模量以及损伤层厚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核磁共振仪(NMR)测试了混凝土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孔隙结构,揭示了SO_(2)与CO_(2)共同作用下混凝土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混凝土中性化深度和损伤层厚度均呈“三阶段”增长趋势,水胶比为0.57的混凝土在第35次循环后中性化深度和损伤层厚度分别达到20.55 mm和10.93 mm;相对动弹性模量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趋势,且随水胶比的增大而增大。SO_(2)和CO_(2)共同作用下,混凝土腐蚀的最终产物为石膏。相较于未腐蚀混凝土,膨胀性产物石膏的生成使得中性化混凝土孔隙率增大,水胶比为0.37、0.47、0.57的混凝土在第35次腐蚀循环后孔隙率分别增大了0.19%、0.18%、0.15%,且混凝土孔结构呈小孔向中孔、中孔向大孔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性能劣化 中性化深度 腐蚀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