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癌毒理论的多发性骨髓瘤病机本质探源及方药体系构建
1
作者 倪海雯 凌冰莹 +4 位作者 薄毅文 冯小苏 孔祥图 孙善亮 杨烨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理论为指导,吸纳仝小林院士态靶学说思想,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的病机为正气亏虚,蚀骨伤髓,癌毒蓄积,痰瘀互结,正邪交争,动态演变;提出将补虚扶正、抗癌解毒、化痰祛瘀的思路贯穿治疗全程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抗癌解毒... 以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理论为指导,吸纳仝小林院士态靶学说思想,总结多发性骨髓瘤的病机为正气亏虚,蚀骨伤髓,癌毒蓄积,痰瘀互结,正邪交争,动态演变;提出将补虚扶正、抗癌解毒、化痰祛瘀的思路贯穿治疗全程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抗癌解毒全周期防治策略。并从蛋白质过载、肿瘤微环境等多环节阐释多发性骨髓瘤“正虚癌毒”病机理论的科学内涵,构建以宣痹消瘤方为核心的方药体系,为多发性骨髓瘤中西结合临床诊疗方案和全周期防控模式提供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癌毒理论 病机本质 方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痹消瘤方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冯小苏 杨雯豪 +4 位作者 王启慧 于慧 孔祥图 杨烨 倪海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观察宣痹消瘤方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肾虚血瘀型M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基础方案,观察组加用宣痹消瘤方,21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 目的观察宣痹消瘤方联合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肾虚血瘀型M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基础方案,观察组加用宣痹消瘤方,21 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core 30,EORTC QLQ-C30)评分、生活质量问卷多发性骨髓瘤模块(Quality of life multiple myeloma questionnaire,QLQ-MY20)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中的瘀、痰、虚、睡眠、饮食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热维度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中瘀、虚、睡眠、饮食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EORTC QLQ-C30量表中疲乏、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经济压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疲乏、食欲减退、便秘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LQ-MY20量表中疾病症状、治疗不良反应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身体意象、未来期望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痹消瘤方联合硼替佐米治疗MM,可显著改善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痹消瘤方 多发性骨髓瘤 肾虚血瘀证 硼替佐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清蛋白-海藻酸二醛微胶囊的制备及控释特性
3
作者 杨烨 吴莎萍 +4 位作者 王开俊 吴长玲 刘兴泉 吴峰华 王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4-1282,共9页
【目的】以乳清蛋白(WPI)和海藻酸二醛(ADA)为原料制备WPI-ADA共聚物微胶囊,研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微胶囊中姜黄素控释效果的影响,为开发姜黄素的包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热法制备WPIADA共聚物,利用接枝度、褐变... 【目的】以乳清蛋白(WPI)和海藻酸二醛(ADA)为原料制备WPI-ADA共聚物微胶囊,研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微胶囊中姜黄素控释效果的影响,为开发姜黄素的包埋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湿热法制备WPIADA共聚物,利用接枝度、褐变程度和红外光谱分析探究WPI和ADA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不同比例共聚物对乳液粒径、电位、流变性、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理化特性的影响,以及共聚物对微胶囊中姜黄素的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制备微胶囊最佳的WPI和ADA质量比为1∶3。接枝度、褐变强度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证实了共轭物的形成。在共价结合作用的驱动下,WPI-ADA乳液粒径从415.4 nm减小到325.9 nm,微胶囊包埋率从83.9%增加到95.4%。此外,WPI-ADA共聚物微胶囊表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体外模拟消化实验结果表明,WPI-ADA共聚物微胶囊对姜黄素表现出缓释行为,且在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中达到最大释放量的时间由12 h延长至24 h。【结论】在共价相互作用下,WPI-ADA共聚物能够改善微胶囊的理化性质和姜黄素的释放特性,可用于修饰微胶囊体系和疏水性活性物质的递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蛋白-多糖复合物 分子间相互作用 控释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在淀粉基可食用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光 杨烨 +7 位作者 马春敏 艾连中 李云辉 吴双 王玉鑫 张慧敏 林枫翔 张娜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2期254-262,共9页
淀粉基可食膜作为可食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可降解、成本低和来源广等诸多优点。壳聚糖因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抗氧化、抗菌、成膜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膜中。将壳聚糖应用于淀粉基可食膜中,开发具有良好生物降解... 淀粉基可食膜作为可食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安全、可降解、成本低和来源广等诸多优点。壳聚糖因其具有生物可降解、抗氧化、抗菌、成膜性好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膜中。将壳聚糖应用于淀粉基可食膜中,开发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安全性的壳聚糖淀粉基食品包装材料,是食品包装行业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壳聚糖的结构、成膜性及生物活性,阐明了壳聚糖淀粉基可食膜成膜机理及壳聚糖在不同种类淀粉基质中的成膜性质。讨论了壳聚糖淀粉基复合可食膜,在肉类、水果蔬菜、以及其他食品中的应用。随着研究深入,壳聚糖淀粉基可食包装膜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为壳聚糖在淀粉基可食膜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方向,为其在新型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淀粉 可食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卡姆斯特地区石树沟群砂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源岩的指示
5
作者 杨烨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3,共12页
为揭示卡姆斯特地区石树沟群的源岩性质和构造背景,探讨其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对该区的石树沟群砂岩开展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树沟群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富集Cs、U、Cr、Hf,亏损Nb、Ta、Th;整体具轻稀土... 为揭示卡姆斯特地区石树沟群的源岩性质和构造背景,探讨其对砂岩型铀成矿作用的影响,对该区的石树沟群砂岩开展了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树沟群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成熟度低,富集Cs、U、Cr、Hf,亏损Nb、Ta、Th;整体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特征,与卡拉麦里造山带中酸性岩浆岩稀土元素特征具有相似性;沉积物源为卡拉麦里造山带,源岩主要为富铀的中酸性岩浆岩,形成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石树沟群的源岩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源岩 石树沟群 准噶尔盆地 卡姆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驱动的城轨车站行人仿真方法研究
6
作者 韩烽凡 刘爽 +2 位作者 朱亚迪 杨烨 王曦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6-91,共6页
为解决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仿真中个体运动轨迹与真实行走轨迹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提高行人仿真结果与真实轨迹的匹配度,本文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融合传统社会力模型中行人之间以及行人与障碍物之间的交互机制和视角机制,构建... 为解决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人仿真中个体运动轨迹与真实行走轨迹差异较大的问题,同时提高行人仿真结果与真实轨迹的匹配度,本文基于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融合传统社会力模型中行人之间以及行人与障碍物之间的交互机制和视角机制,构建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行人仿真方法。同时,利用残差网络结构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复杂场景对行人行走轨迹的影响,利用条件变分自编码器融合局部路径终点预测,进一步提高仿真结果的准确度。采用国际公共数据集,以及中国某城市地铁车站视频监控数据进行模型训练,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仿真方法相较于传统社会力方法以及其他研究方法的平均位移误差和终点位移误差至少减少了11.9%和10.2%;结合场景信息和终点信息修正,进一步减少了平均位移误差和终点位移误差28.1%和25.9%,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行人仿真模型 深度学习 乘客行为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便中支链脂肪酸与新生儿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研究
7
作者 陆慧佳 李唯迪 +6 位作者 安丽娜 张欣怡 杨烨 张玉露 曾欣雨 王兴国 韦伟 《中国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74,共6页
旨在探究支链脂肪酸(BCFA)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不同胎龄新生儿胎便中BCFA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合16S rRNA测序技术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胎便中BCFA与新生儿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 旨在探究支链脂肪酸(BCFA)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不同胎龄新生儿胎便中BCFA组成和含量进行测定,结合16S rRNA测序技术对新生儿肠道菌群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胎便中BCFA与新生儿肠道菌群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新生儿胎便样本中共含有70种脂肪酸,其中BCFA 31种,足月儿胎便中的BCFA含量显著高于早产儿的(p<0.05);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拟杆菌门(Bacteroidota)为新生儿肠道菌群的优势菌群;属水平上,男婴和女婴的优势菌群分别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BCFA含量与新生儿肠道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蓝藻细菌(Cyanobacteriota)、螺旋菌门(Spirochaetota)均显著相关,其中与拟杆菌门的相关性最显著(p<0.01)。综上,新生儿胎便中的BCFA含量与新生儿肠道菌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链脂肪酸 肠道菌群 拟杆菌门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垄向栽培对越冬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闫子双 赵景文 +6 位作者 李治国 李宗煦 杨烨 李凯 陈华 宋梦圆 于丽丽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6,共6页
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南北垄向栽培距离短、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问题,以东西垄向能够实现机械化作业为前提,在北京房山日光温室内进行南北垄向和东西垄向越冬茬番茄栽培对比试验,共设计4种栽培模式:CK(南北垄向,行距40 cm,株距40 cm),T1... 针对日光温室番茄生产南北垄向栽培距离短、不利于机械化作业的问题,以东西垄向能够实现机械化作业为前提,在北京房山日光温室内进行南北垄向和东西垄向越冬茬番茄栽培对比试验,共设计4种栽培模式:CK(南北垄向,行距40 cm,株距40 cm),T1(东西垄向,行距40 cm,株距35 cm),T2(东西垄向,行距40 cm,株距37 cm),T3(东西垄向,行距40 cm,株距40 cm),种植密度分别为2381、2539、2402、2222株·(667 m^(2))^(-1)。结果表明:番茄种植密度接近2400株·(667 m^(2))^(-1)时,定植后37、44、51 d日光温室番茄东西垄向栽培(T2)在株高、茎粗、单果质量、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每667 m2产量方面与南北垄向(CK)无显著差异。在种植密度为2222~2539株·(667 m^(2))^(-1)的范围内,东西垄向栽培各处理(T1、T2、T3)之间单果质量、单株产量、每667 m2产量差异均不显著,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东西垄向种植密度为2539株·(667 m^(2))^(-1)时,即T1处理株高、茎粗、最大叶叶面积、叶片数相对其他处理都呈现减少趋势。综上,日光温室越冬茬番茄生产可采用东西垄向栽培模式,既能保障产量,又可实现机械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不同垄向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和营养水平对福建河田鸡风味前体物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烨 冯玉兰 +5 位作者 李忠荣 谢新东 缪伏荣 方贵友 涂化章 文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2-249,共8页
研究了不同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河田鸡胸肌肉中风味前体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腹脂率、氨基酸(Asp、Thr、Ser、Pro、Cys除外)以及肌内脂肪(IMF)及其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 研究了不同性别和日粮能量、蛋白水平对河田鸡胸肌肉中风味前体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性别对腹脂率、氨基酸(Asp、Thr、Ser、Pro、Cys除外)以及肌内脂肪(IMF)及其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肌苷酸(IMP)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公鸡的总氨基酸(TAA)、肌苷酸、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略高于母鸡,母鸡的肌内脂肪及其PUFA含量明显高于公鸡。能量水平对肌苷酸、肌内脂肪及其SFA、MUFA、PUFA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鸡采食高能日粮时,肌内脂肪中的SFA、MUFA含量会显著升高(P<0.05),而IMPI、MF、PUFA含量会显著下降(P<0.05),TAA没有显著变化。蛋白水平对肌内脂肪及其MUFA、PUFA含量以及总氨基酸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当采食高蛋白日粮时,肌内脂肪及SFA、MUFA显著降低,而其PUFA会显著增加(P<0.05)。风味品尝结果表明,公鸡的香味、鲜味都显著高于母鸡,而嫩度低于母鸡;随着能量和蛋白水平的增加,鲜味和嫩度都显著下降(P<0.05)。从肉品的总可接受性来看,性别对总可接受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低营养水平时的总可接受性大于高营养水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田鸡 性别 营养水平 风味 风味前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烨 文杰 +4 位作者 陈继兰 赵桂苹 方桂友 冯玉兰 李忠荣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050-1055,共6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8日龄河田鸡,分为笼养组、室内平养组和草地散养组,每组4个重复,笼养组每重复公母各15只鸡,平养组每重复公母各30只鸡,草地散养组每重复公母各50只鸡,公母分开饲养... 本文主要研究了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河田鸡脂肪代谢的影响。试验采用28日龄河田鸡,分为笼养组、室内平养组和草地散养组,每组4个重复,笼养组每重复公母各15只鸡,平养组每重复公母各30只鸡,草地散养组每重复公母各50只鸡,公母分开饲养,在第8、12、16周分别进行屠宰分析。结果表明,饲养方式、性别、日龄对脂肪合成关键酶FAS和ME的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具有显著影响,散养鸡的肝脏FAS mRNA和ME 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与之相应的是散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肝脏FAS、ME 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会随着增加。母鸡的肝脏FAS、MEmRNA水平及其酶活性显著高于公鸡(P<0.05)。从酶活性与脂肪沉积的相关性可以看出,FAS活性与腿肌IMF含量、肌间脂肪宽、皮下脂肪、腹脂率呈正相关,并且与皮下脂肪和腹脂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FAS活性与胸肌IMF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肝脏ME活性与腿肌IMF、胸肌IM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皮下脂肪、腹脂率呈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河田鸡 脂肪代谢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肌肉嫩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杨烨 方桂友 +2 位作者 李忠荣 廖伏荣 冯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7期13101-13102,13124,共3页
[目的]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肌肉嫩度的影响,为肉鸡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户外散养、室内平养、室内笼养3种饲养方式对不同日龄河田鸡腿肌和胸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结果... [目的]研究了不同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肌肉嫩度的影响,为肉鸡品质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户外散养、室内平养、室内笼养3种饲养方式对不同日龄河田鸡腿肌和胸肌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影响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户外散养鸡的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和肌肉剪切力显著大于笼养鸡(P<0.05),而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随着日龄的增加,肌纤维的直径和肌肉剪切力显著增加,而肌纤维密度显著下降。公鸡的肌纤维直径和剪切力大于母鸡。相关性分析表明,胸肌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肌纤维密度呈负相关(P<0.05);腿肌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和密度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饲养方式对肉鸡肌纤维的组织学特性有显著影响,户外散养促进肉鸡肌纤维发育,相应增加了肌肉剪切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肉鸡 肌纤维组织学特性 肌肉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与肌肉嫩度的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杨烨 方桂友 +2 位作者 李忠荣 廖伏荣 冯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5987-5988,6018,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为提高地方品种肉鸡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8、12、16周龄北京油鸡、福建河田鸡、泰宁乌凤鸡3个地方品种肉鸡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及其剪切力,... [目的]探讨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为提高地方品种肉鸡肌肉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测量8、12、16周龄北京油鸡、福建河田鸡、泰宁乌凤鸡3个地方品种肉鸡胸肌和腿肌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及其剪切力,利用SAS软件分析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的差异及其与肌肉嫩度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以油鸡肌纤维直径最小,河田鸡肌纤维直径最大;以油鸡肌纤维密度最高,河田鸡最低;河田鸡腿肌剪切力最高,乌鸡最低(P<0.05);胸肌剪切力以乌凤鸡最高,油鸡最低(P<0.05)。相关分析表明,胸肌与腿肌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肌纤维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地方品种肉鸡肌纤维的特性存在一定差异,肌肉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密度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肌纤维组织学特性 肌肉嫩度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肉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杨烨 方贵友 +2 位作者 李忠荣 缪伏荣 冯玉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09-21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在提高肌肉品质中的作用,为优质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笼养、室内平养、草地散养3种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沉积与分配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肌内脂肪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散... [目的]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在提高肌肉品质中的作用,为优质鸡肉品质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笼养、室内平养、草地散养3种饲养方式对河田鸡脂肪沉积与分配和肉质性状的影响,同时探讨肌内脂肪与肉质性状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在散养条件下,河田鸡脂肪沉积显著降低(P<0.05),其中对腹脂的沉积影响最大,肌肉剪切力、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笼养鸡和平养鸡(P<0.05),而pH值、滴水损失、烹饪损失、肌纤维密度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肌内脂肪与肌肉pH值、剪切力、胸肌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而与滴水损失率、烹饪损失率、肌纤维密度和嫩度呈正相关。[结论]饲养方式对脂肪沉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笼养鸡的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皮下脂肪、腹脂率显著高于散养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方式 河田鸡 肉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上游流域水文循环要素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杨烨 陆桂华 +1 位作者 吴志勇 何海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0,共3页
基于金沙江上游攀枝花和直门达两个水文站及49个气象站1956~200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各要素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金沙江上游年平均气温和月平均... 基于金沙江上游攀枝花和直门达两个水文站及49个气象站1956~2009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气温、降水和径流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对各要素的时间变化趋势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金沙江上游年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气温均显著升高;年降水量显著增加,但年径流量增加趋势并不显著;月径流量除在春末夏初显著增加外,其他各月均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上游流域 气温 降水 径流 MANN-KENDALL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鸡肉质性状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烨 文杰 +4 位作者 陈继兰 冯玉兰 谢新东 缪伏荣 李忠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95,共6页
本试验研究了优质鸡胸肌和腿肌肌肉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肉质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肌肉IMF与pH1、pH2、肌纤维密度呈正相关,而与烹饪损失、肌肉剪切力、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肌肉pH与烹饪损失、剪切力、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 本试验研究了优质鸡胸肌和腿肌肌肉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并对肉质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肌肉IMF与pH1、pH2、肌纤维密度呈正相关,而与烹饪损失、肌肉剪切力、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肌肉pH与烹饪损失、剪切力、肌纤维直径呈负相关,而与肌纤维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滴水损失与烹饪损失、肌纤维密度呈负相关,而与剪切力、肌纤维直径呈正相关。肌肉烹饪损失、剪切力与肌纤维直径呈正相关,而与肌纤维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另外,主成分分析表明,胸肌肉质性状可以用4个主成分因子进行表示,腿肌肉质性状可以用2个主成分因子进行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鸡 肉质性状 肉质指数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油鸡AMPK基因表达规律及其对肌肉和脂肪细胞内脂肪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烨 宋娇 +5 位作者 付睿琦 李颖颖 苟钟勇 孙艳发 赵桂苹 文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03-1709,共7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酶(AMPK)基因在北京油鸡(BJY)腿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肌内脂肪(IMF)沉积的中的作用。选择体质量一致的1日龄北京油鸡(BJY)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饲养于标准鸡舍,饲养过程自由采食和饮水,在相同营... 本研究旨在揭示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酶(AMPK)基因在北京油鸡(BJY)腿肌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在肌内脂肪(IMF)沉积的中的作用。选择体质量一致的1日龄北京油鸡(BJY)9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5只,饲养于标准鸡舍,饲养过程自由采食和饮水,在相同营养标准和管理条件下饲养至1、56、112日龄进行屠宰,测定腿肌AMPK各亚基基因和脂肪代谢基因表达水平与肌内脂肪的含量,通过计算2-ΔΔCT值来衡量不同阶段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BJY鸡腿肌AMPKα2和AMPKγ2基因在56日龄的表达量低于1(P>0.05)和112日龄(P<0.05)的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IMF)含量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γ、脂肪酸转位酶CD36(FAT/CD36)、脂肪酸合成酶(FAS)、Ca信号受体(CASR)等基因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一致;而AMPKβ1、AMPKβ2和AMPKγ1基因的56日龄表达量高于1(P<0.05)和112日龄(P>0.05)的表达量,与腿肌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代谢基因(PPARα、PPARγ、FAT、FAS、CASR)的变化呈相反趋势。细胞培养研究表明,前体脂肪细胞经过AMPK激活剂AICAR处理后,细胞脂质蓄积能力和PPARα、PPARγ基因表达有所降低,而经过抑制剂Compound C处理后,细胞脂质蓄积能力和PPARα、PPARγ基因表达会增加。这些结果表明AMPK对脂肪细胞的脂质蓄积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AMPK基因对肌内脂肪沉积具有一定调控作用,特别是AMPKβ1、AMPKβ2和AMPKγ1基因具有显著的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 AMPK 肌内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系统GM(1,N)模型的脱碳装置效果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杨烨 肖传桃 刘彬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脱碳系统相对简单,适用于小样本预测。为了研究影响脱碳装置稳定性的因素,验证当前工况下的生产调节方法及参数是否满足生产要求,使脱碳效果达到最佳。结合LNG工厂开工升量、稳产、降产停工3个阶段脱碳装置的运行参数,选用灰色系统GM(1... 脱碳系统相对简单,适用于小样本预测。为了研究影响脱碳装置稳定性的因素,验证当前工况下的生产调节方法及参数是否满足生产要求,使脱碳效果达到最佳。结合LNG工厂开工升量、稳产、降产停工3个阶段脱碳装置的运行参数,选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进行建模运算。模拟结果直观反应出脱碳系统的运行规律,找到了影响脱碳效果的主观因素。研究表明,吸收塔塔底、塔顶温度是影响脱碳反应的主观因素。装置的生产运行调节参数需定期进行校验调整,才能使脱碳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碳装置 灰色系统 GM(1 N)模型 工艺特点 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二陈汤类方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烨 邢斌 +1 位作者 高成勉 车立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89-91,共3页
方剂是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结晶,经数千年临床实践,其数量已突破十万。面对海量资源,如何进行高效和实效的研究,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而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模式、提高已有数据的内在价值为目的的医学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 方剂是历代医家临证经验的结晶,经数千年临床实践,其数量已突破十万。面对海量资源,如何进行高效和实效的研究,是一个令人困扰的问题。而从已有数据中提取模式、提高已有数据的内在价值为目的的医学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临床研究以及计算机辅助医学知识发现系统研究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则尝试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对类方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二陈汤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足迹的评估方法、管控法规及治理策略
19
作者 吴范宏 叶璟 +7 位作者 李丹 吴晶晶 徐士博 吴梅 杨烨 王树华 胡锡云 杨评 《应用技术学报》 2025年第1期15-25,共11页
氟化学作为关键战略领域,在工业制造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氟足迹是衡量氟物质排放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涉及氟化工、生物医药、农药和材料等产业。近年来,以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为代表的新型污染物所引发的生态风险... 氟化学作为关键战略领域,在工业制造和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氟足迹是衡量氟物质排放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涉及氟化工、生物医药、农药和材料等产业。近年来,以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为代表的新型污染物所引发的生态风险和人类健康问题引发全球关注,欧盟、美国和中国等主要经济体相继出台严格管控措施,推动其去除技术的开发并研发其替代品。综述了氟化学的发展历程及技术范式的演变,以PFAS作为氟足迹研究的代表性化合物,分析了PFAS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机制与生态风险,阐述了PFAS的危害并归纳总结了国际上相关管控政策与标准体系,并对其替代和消除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足迹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 消除技术 氟化学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工厂停产状态下循环冷却水腐蚀性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杨烨 何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为了研究停产状态下循环冷却系统特性,以便更好地控制循环水水质,防止循环系统腐蚀、结垢。结合LNG工厂停产情况下循环系统药剂控制实例及配套工艺操作,通过更换药剂种类、优化加药方案,依据水质化验数据分析和挂片腐蚀实验结果,表明药... 为了研究停产状态下循环冷却系统特性,以便更好地控制循环水水质,防止循环系统腐蚀、结垢。结合LNG工厂停产情况下循环系统药剂控制实例及配套工艺操作,通过更换药剂种类、优化加药方案,依据水质化验数据分析和挂片腐蚀实验结果,表明药剂控制方案可行。研究表明,停工状态下沉积在管道中的黏泥和腐蚀产物等污垢较多,易产生垢下腐蚀并阻碍了缓蚀药剂与金属表面的接触,影响了缓蚀效果。浓缩倍数是影响药剂效果的关键因素。高浓缩倍数状态时,药剂在水中的停留时间会更长,应选用稳定性优良,不易分解的药剂。若浓缩倍数发生大幅降低,则必须立即更换相应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冷却水系统 腐蚀 结垢 浓缩倍数 药剂更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