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7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b/db小鼠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模型的研究
1
作者 赵奕 冯秀芝 +5 位作者 王智民 陈怡然 杨潇 任艳玲 柳京池 曹文琪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7-141,共5页
db/db小鼠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对评价新药药效及阐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梳理db/db小鼠的遗传背景和病理特征,并收集整理了以db/db小鼠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 db/db小鼠是广泛应用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实验研究的动物模型,对评价新药药效及阐明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梳理db/db小鼠的遗传背景和病理特征,并收集整理了以db/db小鼠为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模型开展的现代药物、中药及相关临床应用的基础研究,以期为今后本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B/DB小鼠 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 动物模型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丝素气凝胶的构建及在富集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
2
作者 杨潇 陆朝晖 +2 位作者 王灵霜 欧雯茜 易世雄 《蚕学通讯》 2025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下,基于家蚕丝素蛋白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作为污染废水处理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Tris缓冲溶液里直接合成聚多巴胺(PDA)粒子,并利用PDA对银离子(Ag^(2+))的原位还原能力,制备出了具有类似荷叶表面乳... 在倡导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当下,基于家蚕丝素蛋白开发新型生物材料作为污染废水处理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Tris缓冲溶液里直接合成聚多巴胺(PDA)粒子,并利用PDA对银离子(Ag^(2+))的原位还原能力,制备出了具有类似荷叶表面乳突结构的微-纳二级结构粒子PDA@Ag。采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UV-spectra)、X射线表面电子能谱(XPS)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的方法,对PDA@Ag粒子进行了结构表征,证实了PDA粒子和纳米银组成的微-纳二级结构。随后将该复合粒子沉积在丝素气凝胶上,经十八胺疏水化处理后,获得了超疏水丝素气凝胶。经接触角测试,丝素气凝胶与水滴的静态接触角可达(157±1)°,滚动角<5°,表明该丝素气凝胶是一种超疏水材料。随后测试了超疏水丝素气凝胶对有机溶剂/油的富集作用,结果表明,用微-纳二级结构粒子改性后的丝素气凝胶对其有很好的吸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多巴胺 纳米银 微-纳二级结构 超疏水 丝素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制备(Y_(0.2)Gd_(0.2)Er_(0.2)Yb_(0.2)Lu_(0.2))_(2)Zr_(2)O_(7)高熵陶瓷及其高温抗CMAS腐蚀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樊文楷 杨潇 +2 位作者 李宏华 李永 李江涛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7,共9页
稀土锆酸盐(Rare-earthzirconate,REZ)比传统钇稳定氧化锆(Yttrium stabilized zirconate,YSZ)材料更能抵抗环境中的钙镁铝硅氧化物(CMAS)腐蚀,因此在热障涂层领域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对锆酸盐类材料进行高熵化设计是提升其高温抗CMAS... 稀土锆酸盐(Rare-earthzirconate,REZ)比传统钇稳定氧化锆(Yttrium stabilized zirconate,YSZ)材料更能抵抗环境中的钙镁铝硅氧化物(CMAS)腐蚀,因此在热障涂层领域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对锆酸盐类材料进行高熵化设计是提升其高温抗CMAS腐蚀性能的有效方法。本工作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单相缺陷萤石结构的(Y_(0.2)Gd_(0.2)Er_(0.2)Yb_(0.2)Lu_(0.2))_(2)Zr_(2)O_(7)高熵稀土锆酸盐(High-entropy rare-earth zirconate,HE-REZ)粉体,并将无压烧结(Pressureless sintering,PLS)与冷等静压(Cold isostatic pressing,CIP)技术相结合高效制备了块体样品,表征了样品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元素分布、热学性能、力学性能,重点研究了抗CMAS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IP+PLS工艺可获得相对密度为98.6%的样品,在1300℃、CMAS腐蚀条件下其腐蚀深度仅为7YSZ的2.6%、锆酸钆(GZO)的22.6%。REZ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再加上高熵化带来的迟滞扩散效应,极大提升了样品的抗CMAS腐蚀性能。此外,相比于GZO,HE-REZ具有更高的硬度与杨氏模量、更大的线膨胀系数、更低的热导率,使得其力学、热学性能优于GZO。本研究制备的(Y_(0.2)Gd_(0.2)Er_(0.2)Yb_(0.2)Lu_(0.2))_(2)Zr_(2)O_(7)高熵陶瓷在热障材料领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熵陶瓷 热障材料 锆酸盐 无压烧结 抗CMAS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0002133/miR-182/Bcl2L12轴影响细胞凋亡与肝癌发生发展及绞股蓝皂苷的干预作用
4
作者 王柏山 孙小扉 +6 位作者 杨莹 朱敬轩 高浩 赵宇琪 王嘉鑫 杨潇 崔鹏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0,I0016,I0017,共8页
目的探究circ-0002133/miR-182/Bcl2L12轴影响细胞凋亡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及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s)干预作用。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获取肝癌相关数据,进行Bcl2样蛋白12(Bcl2 like protein 12,Bcl2L... 目的探究circ-0002133/miR-182/Bcl2L12轴影响细胞凋亡与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发展及绞股蓝皂苷(gypenosides,GPs)干预作用。方法在TCGA数据库中获取肝癌相关数据,进行Bcl2样蛋白12(Bcl2 like protein 12,Bcl2L12)的差异分析、生存分析及基因表达与临床相关性分析;分别使用miRanda和targetscan数据库与circAtlas和circRNADisease预测肝癌相关且与Bcl2L12能够建立ceRNA网络的circ-0002133miRNA、miR-182;并采用qRT-PCR进行临床标本验证;再将HepG2肝癌细胞予以GPs干预后,CCK-8法检测GPs对HepG2细胞抑制率,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qRT-PCR检测细胞Caspase-3、Caspase-7、Bcl2L12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aspase-7、Caspase-3、Bcl2L12蛋白表达。结果TCGA数据库结果显示,Bcl2L12在LIHC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高Bcl2L12与年龄、性别和TNM分期异常相关,高Bcl2L12 HCC患者的生存时间比低Bcl2L12 HCC患者短;与癌旁组比较,肝癌组circ-0002133 mRNA降低(P<0.01),miR-182、Bcl2L12 mRNA升高(P<0.01);划痕实验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相比,GPs组对HepG2肝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Control组比较,GPs组细胞中Caspase-7、Caspase-3 mRNA升高(P<0.01),Bcl2L12 mRNA降低(P<0.01);与Control组比较,GPs组细胞中Caspase-7、Caspase-3蛋白水平升高(P<0.01),Bcl2L12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论GPs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irc-0002133/miR-182/Bcl2L12轴介导细胞凋亡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皂苷 肝癌 circRNA miR-18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催化火驱动力学及燃烧实验
5
作者 杨潇 张弦 +1 位作者 董驰 罗鹏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针对稠油在火驱过程中原油燃烧量大,火驱前缘推进不稳定的问题,选取金属氧化物(α-Fe_(2)O_(3))开展稠油催化火驱实验。采用动力学实验管,测定动力学参数,计算反应阶段的活化能,通过一维燃烧管实验,分析α-Fe_(2)O_(3)对燃烧前缘推进和... 针对稠油在火驱过程中原油燃烧量大,火驱前缘推进不稳定的问题,选取金属氧化物(α-Fe_(2)O_(3))开展稠油催化火驱实验。采用动力学实验管,测定动力学参数,计算反应阶段的活化能,通过一维燃烧管实验,分析α-Fe_(2)O_(3)对燃烧前缘推进和峰值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α-Fe_(2)O_(3)催化剂后,稠油火驱过程中氧气利用率从0.75增加至0.8,驱油效率从85.1%增至88.0%,燃烧前缘趋于均匀地向前推进,燃烧效果有所改善,火线温度普遍高于500℃,α-Fe_(2)O_(3)是一种适用于火烧油层开采稠油的催化剂,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火烧油层 催化 动力学 燃烧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控量测的软岩隧道侧压力系数反演与应用:以宗思隧道为例
6
作者 杨潇 宋新宇 +3 位作者 张伟列 李勇志 杨凯 晏启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34-5642,共9页
侧压力系数对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准确得到隧址区侧压力系数λ可有效指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侧压力系数对隧道拱顶沉降位移和边墙水平位移的影响;其次,通过监控量测得到隧道边墙水平位... 侧压力系数对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准确得到隧址区侧压力系数λ可有效指导隧道的设计与施工。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侧压力系数对隧道拱顶沉降位移和边墙水平位移的影响;其次,通过监控量测得到隧道边墙水平位移与拱顶沉降位移的比值,并结合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水平-竖向位移系数K与侧压力系数λ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实现了侧压力系数的反演;最后,将反演得到的侧压力系数应用于隧道断面的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地质条件下,K与λ近似呈线性关系;无论隧道的埋深或围岩条件如何变化,水平位移与沉降位移之间始终存在比例关系,可用于隧址区侧压力系数的反演;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反演得到隧道侧压力系数为1.1,施工中通过不断调整隧道轴比m,使其逐渐趋近于λ^(-1),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降低了衬砌变形破坏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隧道 侧压力系数 水平-竖向位移系数 反演 隧道轴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井抑漏堵水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
7
作者 张弦 姜玉倩 +1 位作者 杨潇 王宸昕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3-129,共7页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普遍发育高渗透带和裂缝,注入水易沿优势通道突进至井筒,导致堵水失败。针对该问题,基于漏失控制的井筒堵水设计理念,选用碳酸钙作为主要漏失控制材料,研究形成了井下控漏—挤水泥—控压返排的组合堵水技术。首先,分...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普遍发育高渗透带和裂缝,注入水易沿优势通道突进至井筒,导致堵水失败。针对该问题,基于漏失控制的井筒堵水设计理念,选用碳酸钙作为主要漏失控制材料,研究形成了井下控漏—挤水泥—控压返排的组合堵水技术。首先,分批次泵注碳酸钙悬浮液封堵高渗通道,提升储层承压能力;随后,挤水泥并控压返排多余的水泥浆,以避免返顶;最后,进行电缆射孔与酸化投产,重建产能通道。室内试验表明,黄原胶可有效携带碳酸钙颗粒并控制井筒漏失;设计的水泥浆体系具备良好的流变性和封堵性能。现场试验表明,A井堵水后注入指数降低80%,含水率由53%降至10%,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漏失控制的不动管柱堵水技术可以解决缝洞型油藏堵水过程中的水泥浆漏失问题,具有经济、高效和环保等优点,为类似油藏的堵水作业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漏失控制 碳酸钙 堵水 连续油管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智能科研新范式:关键要素、面临挑战与路径建议
8
作者 赵瑞雪 杨潇 +5 位作者 张丹丹 李娇 黄永文 鲜国建 寇远涛 孙坦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5-47,共13页
[目的/意义]AI4S(AI for Science)作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新兴形态,引发了科研范式的深刻变革,通过AI技术加速科学发现,推动科学研究从传统的经验、直觉驱动向数据与AI共同驱动转变,已在众多科... [目的/意义]AI4S(AI for Science)作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与科学研究深度融合的新兴形态,引发了科研范式的深刻变革,通过AI技术加速科学发现,推动科学研究从传统的经验、直觉驱动向数据与AI共同驱动转变,已在众多科学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也为农业科研转型带来新的机遇。[进展]本文梳理并分析了AI4S发展现状及其对农业科研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近年来AI4S已取得显著进展,国内外积极布局相关前沿领域并出台系列政策以抢占新一轮科技战略制高点,且在多个学科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农业科研领域,AI在加速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科研效率提升、助力复杂问题突破、驱动科研范式变革和升级科研基础设施五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结论/展望]面向农业科研新需求、核心领域与研究过程,提出了农业智能科研(A IforAgri-cultural Science,AI4AS)的概念及体系关键要素,涵盖大科学基础设施、大数据资源、大模型算法和大协同平台等部分。最后,针对数据资源、模型能力、科研生态,以及人才培养等挑战,从顶层设计规划、关键技术体系、协同创新体系、学科体系建设、复合人才引育等角度,提出打造面向AI4S发展的农业科研新体系的实现路径与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4S 农业智能科研 体系框架 路径建议 科研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QDs/BiOBr光催化净化微污染景观水体的研究
9
作者 张雪乔 肖利 +4 位作者 魏于凡 黄俊文 杨潇 张虹 张仕豪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69-1978,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溴氧化铋(Bi OBr)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的响应,以柠檬酸为碳源,利用水热法制备石墨烯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GQDs)改性Bi OBr复合光催化材料(GQDs/Bi OBr),以研究其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微污染景观水的净化效果。通过... 为进一步提高溴氧化铋(Bi OBr)复合材料在可见光区域的响应,以柠檬酸为碳源,利用水热法制备石墨烯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GQDs)改性Bi OBr复合光催化材料(GQDs/Bi OBr),以研究其在模拟可见光照射下对微污染景观水的净化效果。通过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高倍透射电子显微镜、瞬态光电流和光致发光光谱等方法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光电性能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显示,GQDs/Bi OBr复合材料在模拟可见光照射4 h后,对校园景观水中化学需氧量、UV_(254)、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59.23%、64.26%、62.00%、79.76%和37.77%,且水质可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Ⅴ类改善至Ⅲ类。研究制备的GQDs/Bi OBr复合光催化剂可显著提高Bi OBr的光催化性能,有效改善景观水水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石墨烯量子点 溴氧铋 光催化 景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脂质组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
10
作者 杨潇 王涛 +4 位作者 王伟 彭耀辉 陈妍 曾海平 杨宝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42-1750,共9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脂质代谢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分析)对5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4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进行脂质组学分析。以...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脂质代谢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分析)对57例结直肠癌患者和54例健康志愿者的血清样本进行脂质组学分析。以P <0.05,VIP值> 1,差异倍数<0.67或> 1.5为标准筛选差异脂质。对差异脂质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筛选出具有良好诊断价值的差异脂质作为生物标志物。结果 共筛选出5类、66种差异脂质,其中磷脂酰胆碱(PC)和甘油三酯(TG)占比高达59.09%,KEGG通路富集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及甘油酯代谢途径。ROC分析筛选Sphinganine、MG(19∶0)、LysoPC(18∶2)、PA(42∶6)、PC(36∶5)、PC(36∶4)、PC(38∶6)、PC(40∶8)的曲线下面积大于0.85。结论 通过UPLC-Q/TOF-MS技术并运用改良的Bligh-Dyer法高效富集血清中的脂质类代谢物,能较为系统地分析CRC患者的脂质代谢轮廓。筛选出的Sphinganine、MG(19∶0)、LysoPC(18∶2)、PA(42∶6)、PC(36∶5)、PC(36∶4)、PC(38∶6)、PC(40∶8)等8种脂质可以为区分健康志愿者和结直肠癌患者提供新的视角和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 脂质组学 早期筛查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ldart C类脱硫灰颗粒在环流耦合提升管内稳定流动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成秀 宋大山 +4 位作者 李之辉 杨潇 蓝兴英 高金森 徐春明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5-1496,F0004,共13页
我国CO_(2)的排放中70%来自工业领域,故工业过程的碳捕集对实现“双碳目标”十分关键。工业烟气中往往含有的硫氧化物会腐蚀设备并使后续脱碳等过程使用的催化剂中毒。因此,工业烟气的深度脱硫技术对后续的CO_(2)捕集或提纯过程至关重... 我国CO_(2)的排放中70%来自工业领域,故工业过程的碳捕集对实现“双碳目标”十分关键。工业烟气中往往含有的硫氧化物会腐蚀设备并使后续脱碳等过程使用的催化剂中毒。因此,工业烟气的深度脱硫技术对后续的CO_(2)捕集或提纯过程至关重要。循环流化床半干法烟气脱硫因具有脱硫效率高、无污染、停留时间可控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循环流化床脱硫工艺中作为脱硫剂的脱硫灰颗粒为典型Geldart C类颗粒。由于C类颗粒的强黏附性,其在循环流化床操作中容易结块,从而影响装置稳定运行。为了强化脱硫灰颗粒在循环流化床内的流动稳定性,提出了环流强化的耦合提升管反应器的概念,并自行设计搭建了一套导流筒内径100 mm、高度300 mm,外筒内径160 mm、高度760 mm,输送段内径75 mm、总高度12.6 m的环流耦合提升管。在U_(g)=4 m/s、G_(s)=45 kg/(m^(2)·s),U_(g)=7 m/s、G_(s)=25 kg/(m^(2)·s)的操作条件下,考察了环流段的压力分布、标准差以及功率谱密度。当环隙区气速为0.4 m/s时,环流流动能够实现稳定、连续的密相环流流动。在C类颗粒形成稳定流动基础上,讨论了环流耦合提升管内的流动特性分布规律,包括固含率和颗粒速度。实验发现,环流流动的设计可以强化C类颗粒的流动特性,大幅提高耦合反应器内C类颗粒脱硫灰固含率,并实现了C类颗粒循环流态化装置的稳定运行。同时,这些研究结果可以为C类颗粒新型循环流态化反应器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多相反应器 流体力学 脱硫灰颗粒 Geldart C颗粒 环流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花月季霜霉病在温室内的发生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潇 李秋实 +4 位作者 杨实秋 马旭俊 王慧纯 张颢 邱显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4-2232,共9页
[目的]月季霜霉病会导致植株叶片大量脱落,对温室中的月季切花造成很大威胁。该病害发生所需的“中温高湿”环境条件容易在温室中形成,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分析不同常见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室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能够预测霜霉... [目的]月季霜霉病会导致植株叶片大量脱落,对温室中的月季切花造成很大威胁。该病害发生所需的“中温高湿”环境条件容易在温室中形成,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分析不同常见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生与温室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能够预测霜霉病发生的统计模型,为切花月季霜霉病害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室内接种月季霜霉菌(Peronospora sparsa),并对2022—2023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宝峰基地栽培的‘紫霞仙子’‘粉红雪山’‘洛神’‘骄傲’4个切花月季品种霜霉病的发病情况和温室环境因子进行系统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多元线性回归和混合效应模型等分析方法构建病害预测模型。[结果]室内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月季霜霉菌的侵染发病温度为5~30℃,最适宜温度为18~20℃;霜霉菌侵染发病的最低湿度为75%,最适湿度为>90%。数据表明,温室环境因子对霜霉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病情指数与发病前3 d、前5 d、前7 d和前15 d的侵染适宜度累计值呈线性关系。其中,‘紫霞仙子’和‘粉红雪山’品种的拟合效果好,‘洛神’和‘骄傲’品种的拟合效果不佳。再增加品种因素作为自变量,将4个品种混合在一起时,拟合混合效应模型的效果都极显著,最优模型的贝叶斯信息准则(BIC)为89.189,标准差为0.023,RMSE为0.041。[结论]发病前3~15 d的环境条件对病害的影响可以用侵染适宜度模型来描述。发病前15 d的侵染适宜度累计值对病害发生的影响最大,以上3种模型效果都显著。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可提前7~15 d根据环境因子的适宜度变化,进行基于模型的预测分析,以更好地防治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月季霜霉病 环境适宜度 预测模型 逻辑斯递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脾滋胎气”理论探讨蜕膜巨噬细胞极化在甲状腺自身免疫合并流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品 张爽 +5 位作者 臧凝子 李楠 王献蔗 杨潇 吕静 高天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188,I0042,共7页
甲状腺自身免疫(Thyroid Autoimmunity,TAI)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其中单纯甲状腺抗体增高可不依赖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降低而独立导致流产发生。中医学认为,脾脏象理论与TAI合并流产病机关... 甲状腺自身免疫(Thyroid Autoimmunity,TAI)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是该领域研究热点,其中单纯甲状腺抗体增高可不依赖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降低而独立导致流产发生。中医学认为,脾脏象理论与TAI合并流产病机关系密切,其中脾主运化可滋养胞胎;脾气之升使胎附胞宫;脾气之卫可致胎无邪扰。因此,将脾脏象理论中“运化水谷”“脾气主升”和“脾旺不受邪”三方面统称为“脾滋胎气”理论。此与母胎界面中螺旋动脉形成、滋养细胞、免疫排斥与容受等功能颇具相似性。其中胚胎免疫细胞中的1型巨噬细胞(Type-1 Macrophage,M1)/2型巨噬细胞(Type-2 Macrophage,M2)极化失衡为TAI合并流产的潜在机制,M1、M2表现出来的独特表型在建立母胎相互作用的免疫学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两者进行取象比类,以蜕膜巨噬细胞极化失衡为本病西医病理基础,“脾滋胎气”理论为中医基础,取“滋化源、举中气、御邪气”之意,探讨与蜕膜巨噬细胞极化中“螺旋动脉重塑、滋养细胞植入、母胎界面免疫耐受”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并为TAI合并流产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滋胎气 甲状腺自身免疫 流产 巨噬细胞极化 母胎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皂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亚文 杨潇 +2 位作者 严一字 崔泰花 金清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6-215,共10页
桔梗含有皂苷、黄酮、苯酚、多糖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其中皂苷类化合物是桔梗的主要活性物质。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桔梗皂苷功效机制及药理活性做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桔梗皂苷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护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镇痛等... 桔梗含有皂苷、黄酮、苯酚、多糖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其中皂苷类化合物是桔梗的主要活性物质。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对桔梗皂苷功效机制及药理活性做了大量研究,结果发现桔梗皂苷具有良好的止咳平喘、护肝、抗肿瘤、抗氧化、抗炎镇痛等保健功能。文章对桔梗皂苷的化学成分与结构、提取纯化、功效作用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桔梗皂苷的研究现状,并对桔梗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皂苷 化学成分 提取纯化 保健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5
作者 杜俊 鲁先科 +7 位作者 蔡奎 闫丽娜 栾文楼 宋泽峰 赵志瑞 栾卓然 阎秀兰 杨潇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58,共28页
【研究目的】土壤镉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本文聚焦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试图为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 【研究目的】土壤镉污染已经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要环境问题。本文聚焦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试图为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术的相关文献,对镉的危害、土壤镉污染现状、镉对植物的影响机制、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机理以及土壤镉污染治理修复技术等进行系统介绍和客观评述。【研究结果】中国土壤镉污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耕地、林地、草地、园地以及未利用地都存在镉污染,尤其耕地是镉污染的重灾区;镉对植物生长发育、抗氧化酶活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均有显著影响;镉从土壤向植物系统的迁移主要以镉离子和络合物形式,与界面过程有关,另外需要借助载体和通道实现;土壤镉污染治理技术可以分为化学类和生物类,主要包括生物炭、矿物材料、有机肥料、微生物、植物、动物以及联合修复技术。【结论】镉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镉污染仍然是中国农田土壤面临的严重问题,镉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转化涉及多个机制,镉污染治理技术有其各自的原理和优势,联合修复技术在农田土壤镉污染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土壤、植物中镉污染与治理技术仍须在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上持续发力,方能构建行之有效的镉污染防控技术体系,以确保粮食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镉污染 迁移转化 治理修复技术 农业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酚S和双酚F诱导斑马鱼的神经发育毒性及联合作用分析
16
作者 杨潇 包志伟 +5 位作者 韩晓雯 苏心聪 孟令浩 代卓雅 王泽君 王慧利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88-1098,共11页
本研究选择亚致死剂量下等效应的BPS和BPF,从斑马鱼的发育表型、运动行为、血管发育和神经毒性等4个方面比较神经发育毒性的差异和联合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LC5的BPS和BPF均会诱导斑马鱼表观畸形,如抑制了斑马鱼游泳囊、卵黄囊等发育;... 本研究选择亚致死剂量下等效应的BPS和BPF,从斑马鱼的发育表型、运动行为、血管发育和神经毒性等4个方面比较神经发育毒性的差异和联合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虽然LC5的BPS和BPF均会诱导斑马鱼表观畸形,如抑制了斑马鱼游泳囊、卵黄囊等发育;BPS和BPF的暴露会影响斑马鱼的早期运动行为,这与心血管系统损伤以及神经中枢系统损伤有着潜在的关联.BPS和BPF造成了斑马鱼心血管发育的异常,尾静脉(CV)宽度缩短;DA、AChE以及NO神经递质的异常传递导致了斑马鱼神经元发育受损,这对侧线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进而导致斑马鱼早期运动行为的受损.BPF暴露更容易诱导斑马鱼的组织、器官毒性,而BPS直接毒性影响要小于BPF,更多的通过分子层次表现出来,这表明两者作用模式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此外,结合浓度加和模型的联合作用分析来分析20个检测指标,BPS和BPF产生加和作用有16个,达到了80%,因此混合物产生的毒性效应应当引起重视.研究结果为BPS、BPF及其混合物暴露后的健康风险评估与风险预警给予相关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F 双酚S 神经毒性 联合暴露 浓度加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规划编制的逻辑基础与实践路径
17
作者 白蕾 高金柱 +2 位作者 安太天 李琳琳 杨潇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编制实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规划对于保护深远海生态、规范深远海利用、优化深远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编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规划面临的问题,梳理总结规划应当把握的导向和应当妥善处理的关系等逻辑基础,进而... 编制实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规划对于保护深远海生态、规范深远海利用、优化深远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编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规划面临的问题,梳理总结规划应当把握的导向和应当妥善处理的关系等逻辑基础,进而提出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规划编制建议,包括构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管理体制、推进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调查监测、完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规划编制方法、夯实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空间规划的法律基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属经济区 大陆架 海洋空间规划 编制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远海空间布局方法与空间用途管控-以粤东外海为例
18
作者 王秋璐 王江涛 +2 位作者 吴佩 杨潇 程永鑫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06-314,共9页
探究深远海空间布局管控方法对推动海洋空间优化配置,释放“蓝色潜力”,缓解中国近岸海域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利用等多重压力,推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面向多要素、多维度、长时序的深远海空间格局解析,构建基于多源... 探究深远海空间布局管控方法对推动海洋空间优化配置,释放“蓝色潜力”,缓解中国近岸海域资源、生态环境和空间利用等多重压力,推动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面向多要素、多维度、长时序的深远海空间格局解析,构建基于多源数据空间化的识别方法,以粤东外海为实证对象布局“三类空间”,并挖掘各类用海活动的时空特征,建立空间用途管控规则。结果表明:1)深远海空间可划分为保护、保留和利用空间,分别对应维护安全的保护功能、保留功能和开发利用功能;2)粤东外海保护空间占比达到46%,高于保留空间(43%)和利用空间(11%),生态保护、自由航行、矿产勘探等用途优先于其他开发利用活动;3)以时间尺度和垂直深度表征用海活动特征,结合可移动性和空间占用范围,分析用海活动的时空轨迹与冲突关系,提出以合理利用空间资源,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空间准入规则。研究结果对于深远海空间规划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构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可为推动中国空间利用、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远海空间 空间布局 空间识别 用途管控 用海活动 时空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道互易的PA-MIMO雷达目标检测性能研究
19
作者 齐铖 谢军伟 +2 位作者 费太勇 张浩为 杨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4-221,共8页
针对如何高效运用雷达资源管理技术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构建了一种混合分布式相控阵-多输入多输出(PA-MIMO)雷达系统模型,建立了基于奈曼一皮尔逊(NP)准则的目标检测模型,以及推导了同时考虑子阵收发共用导致的信道互易性和... 针对如何高效运用雷达资源管理技术提高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构建了一种混合分布式相控阵-多输入多输出(PA-MIMO)雷达系统模型,建立了基于奈曼一皮尔逊(NP)准则的目标检测模型,以及推导了同时考虑子阵收发共用导致的信道互易性和多脉冲相参积累条件的似然比(LRT)检测器,得到了给定虚警概率下的目标检测概率。通过与相控阵雷达、单输入多输出(SIMO)雷达、多输入单输出(MISO)雷达及最优阵元配置PA-MIMO雷达的性能对比,验证了混合分布式PA-MIMO雷达系统利用子阵内信号的相关性和子阵之间信号的独立性可以同时获取相干处理增益和波形分集增益,其最大检测概率达到0.9874,高于其他4种体制雷达,有效提高了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性能。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信道互易性与脉冲积累对于雷达检测性能的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分布式相控阵-多输入多输出 目标检测 信道互易性 分集增益 相参增益 脉冲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天台仙山媒介意义下神圣空间形态的生成
20
作者 杨潇 《园林》 2025年第4期92-101,共10页
浙东天台山自古作为与蓬莱相媲美的仙山存在,引发的宗教实践造就了其神圣的空间文化形象,使其成为历史上玄圣、仙人向往居游之所。面对其仙山圣境衰退的现状,通过天台仙山联通“人境至仙境”媒介意义下空间研究视野的建立,以孙绰《游天... 浙东天台山自古作为与蓬莱相媲美的仙山存在,引发的宗教实践造就了其神圣的空间文化形象,使其成为历史上玄圣、仙人向往居游之所。面对其仙山圣境衰退的现状,通过天台仙山联通“人境至仙境”媒介意义下空间研究视野的建立,以孙绰《游天台山赋》为线索,发现天台山经历了从早期仙山想象到神仙洞府开拓,再到构建出自人界通达神仙洞府的山水序列,即神圣地理化演进历程。至宋元,天台山寺馆的构建形成沿“赤城、瀑布—桐柏—琼台双阙”“赤城—佛陇—石梁—华顶”“猷溪—灵墟—华顶”等核心神圣山水序列分布,“多线”并进的空间形态,指引着不同方位进入天台游山寻仙的“路径”。旨在通过天台山神圣空间形态历史成因的回溯挖掘,为其仙山圣境的修复、规划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台山 仙境 媒介 孙绰 神圣地理 空间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