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杨叶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滨豪 李文静 +4 位作者 李文忠 张羽嘉 刘闵豪 彭建 肖兴翠 《四川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37-143,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赤杨叶容器育苗关键因素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的组合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质量积累的育苗方案,为优化赤杨叶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思路。【方法】以2年生赤杨叶实生幼苗为... 【目的】通过研究赤杨叶容器育苗关键因素基质配比、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的组合对2年生幼苗的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质量积累的育苗方案,为优化赤杨叶容器苗培育技术提供思路。【方法】以2年生赤杨叶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共9个处理,探究关键因素对2年生赤杨叶容器苗生长及质量的影响,并运用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3种因素中,不同基质配比对赤杨叶容器苗苗高和高径比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对地径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其中,不同基质的pH值、有机质、水解氮、容重与容器苗苗高、高径比均显著相关,总孔隙度与苗高呈显著正相关,有效磷含量与高径比呈显著负相关。容器规格和缓释肥量对赤杨叶容器苗地径、苗高和高径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隶属函数综合分析法表明,A2 B2 C3为赤杨叶容器育苗最优组合。【结论】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缓释肥用量显著影响赤杨叶容器苗的生长,培育赤杨叶容器苗的最优组合为:采用A2(10.0 cm×13.5 cm)为容器,B2(椰糠4∶泥炭4∶土2)为基质,添加C3(4 kg·m^(-3))缓释肥,可培育2年生苗高167.22 cm、地径8.44 mm的容器苗。研究结果为赤杨叶容器育苗提供了技术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苗 赤杨叶 容器规格 基质配比 缓释肥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害虫菊方翅网蝽在内江市的分布及其风险分析
2
作者 史亮 白轲 +3 位作者 蒲远凤 杨滨豪 代林利 彭建 《福建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36-140,共5页
于2022—2023年,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内江市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在内江市的入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在内江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和隆昌市共5个县(市、区)... 于2022—2023年,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四川省内江市菊方翅网蝽(Corythucha marmorata)的分布和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在内江市的入侵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菊方翅网蝽在内江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威远县和隆昌市共5个县(市、区)的36个乡镇均有分布和发生,主要寄主为苏门白酒草(Erigeron sumatrensis)、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艾(Artemisia argyi)等野生杂草,危害程度暂时较轻;内江市菊方翅网蝽在多指标综合体系中的最终风险值得分为1.75,风险等级属于中度危险。说明菊方翅网蝽在内江市有进一步传播扩散的可能性,需要进行定期调查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方翅网蝽 入侵物种 风险评估 四川省内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冠配施肥料和赤霉素对种子园柏木母树结实的影响
3
作者 高梅 杨滨豪 +2 位作者 邓若愚 孙岩 钟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3,共8页
【目的】探究截冠等营林措施对柏木母树结实状况的影响,改善种子园存在的结实部位高、种子产量低等问题,以提高种子园的良种生产潜力,为提高种子园的截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三台县金鼓国家柏木良种基地30 a生柏木母树为研... 【目的】探究截冠等营林措施对柏木母树结实状况的影响,改善种子园存在的结实部位高、种子产量低等问题,以提高种子园的良种生产潜力,为提高种子园的截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省三台县金鼓国家柏木良种基地30 a生柏木母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均匀设计法分析截冠(X_(1))、赤霉素GA_(3)(X_(2))、赤霉素GA_(4+7)(X_(3))、切根(X_(4))、氮肥(X_(5))、磷肥(X_(6))、钾肥(X_(7))及其组合对柏木结实性状的影响。【结果】①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A_(3)、磷肥、GA_(4+7)、钾肥、氮肥、截冠、切根与柏木结实能力的相关性依次递减;②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截冠-磷肥,GA_(4+7)-钾肥,GA_(3)-钾肥的交互作用对柏木母树结实状况影响最为显著;③综合结果表明,当保留3轮主枝后其余全部截冠,施用GA_(3)60 mg/株,切根程度为2/3,施用氮、磷和钾肥分别为70、210和210 g/株时,柏木母树结实性状达最佳水平,此时标准枝结实数量达51.6个,比仅采取截冠措施提升了68.6%。【结论】科学经营管理能改善柏木母树的结实状况,且截冠配合其他措施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木 种子园 截冠 结实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椿与毛红椿半同胞家系早期选择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娟 彭建 +4 位作者 肖兴翠 杨勇智 杨滨豪 徐志伦 漆峥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7-24,共8页
【目的】选择出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的红椿及毛红椿优良家系,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优良家系。【方法】对来自4个省的18个红椿与毛红椿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四川蓬溪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 【目的】选择出适宜于川中丘陵区的红椿及毛红椿优良家系,为速生珍贵用材树种造林提供优良家系。【方法】对来自4个省的18个红椿与毛红椿家系,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四川蓬溪开展了造林对比试验。通过对不同家系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进行分析比较,开展了优良家系的早期选择。【结果】造林3 a的结果表明:18个半同胞家系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在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均在0.85以上;18个家系中,以SC-307生长最好,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65 cm、6.52 m和0.0160 m^3,遗传增益分别为49.76%、31.96%和139.53%,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家系生长均匀一致;其次是SC-214和SC-361家系,胸径分别为7.23和7.18 cm,树高分别为6.27和5.81 m,单株材积分别为0.0139和0.0127 m^3,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遗传增益分别在40%、19%和90%以上,平均变异系数小于15%,家系总体生长较为均匀一致。【结论】以3年生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生长为依据,选择出SC-347、SC-214和SC-3613个来源于四川种源的优良家系,造林3 a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为7.35 cm、6.20 m和0.0142 m^3,年均胸径生长量在2.39 cm以上,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44.41%、26.25%和113.62%,生长优势显著,遗传增益高,通过进一步的观测和比较,可为川中丘陵区红椿及毛红椿造林提供优良的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毛红椿 家系 生长性状 早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恩阳区药用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肖兴翠 杨滨豪 +6 位作者 李金武 何芝然 史亮 王泽亮 辜云杰 张美 罗冰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2-31,共10页
【目的】摸清恩阳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析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特征,为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要求,采用样方和样线调查法,对恩阳区药用植物进行野外调查,统... 【目的】摸清恩阳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及其分布规律,分析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特征,为该区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第4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要求,采用样方和样线调查法,对恩阳区药用植物进行野外调查,统计恩阳区药用植物科、属、种构成,并对其生活型、药用功效和药用部位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本次调查到恩阳区的药用植物有136科443属661种。在科的构成上,以寡种科最多,占总科数的44.8%;在属的构成上,单种属占绝对优势,占总属数的74.0%。在生活型构成上,草本药用植物略多于木本药用植物,分别占恩阳区药用植物总种数的61.7%和38.3%。在草本药用植物中,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占总种数的38.7%;在木本药用植物中,以灌木和小乔木为最多,占总种数的22.4%。恩阳区药用植物的功效以清热和解毒为主,分别有314和308种,分别占总种数的47.5%和46.6%。恩阳区的药用植物以全草或全株入药的植物最多,有297种,占总种数的44.9%。本次调查到的药用植物中有33种野生重点药用植物,其中草本药用植物占93.9%。【结论】恩阳区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活型、药用功效和药用部位类型多样,有较大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价值。尤其是重点草本药用植物,收获期短,具有较大的栽培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多样性 生活型 药用功效 药用部位 恩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香樟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史亮 陈国涛 +7 位作者 何芝然 王树山 李金武 刘闵豪 彭建 杨滨豪 辜云杰 肖兴翠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3期94-99,共6页
为建立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香樟容器育苗的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析因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容器规格对香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比、缓释肥量与容器规格的交互作用对1年生香樟容器苗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均... 为建立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香樟容器育苗的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析因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容器规格对香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质配比、缓释肥量与容器规格的交互作用对1年生香樟容器苗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均有极显著影响,试验筛选出的最适合四川南部地区香樟容器育苗的因素组合是:基质配比为椰糠1:泥炭2:土1、缓释肥量为1 kg·m^(-3)、无纺布容器规格为12.5 cm×16.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容器苗 基质配比 容器规格 缓释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仓山南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彭建 吴俊 +4 位作者 肖兴翠 杨滨豪 李金武 王泽亮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110-116,共7页
为了摸清米仓山南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其多样性特征,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开展野外调查,对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 为了摸清米仓山南麓野生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分布规律,分析其多样性特征,为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合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采用样方调查法,通过开展野外调查,对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的野生药用植物共有95科223属290种。科属构成丰富多样,科的构成上寡种科最多,有44科136种,分别占总科数的46.3%,占总种数的46.9%;属的构成上单种属占绝对优势,有178属,占总属数的79.8%,占总种数的61.4%。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的生长类型以草本药用植物略占优势,占总种数的53.1%。解毒和清热是该区域野生药用植物的主要功效,分别占总种数的44.5%和42.1%。该区域的野生药用植物以全草或全株和根与根茎入药为主,分别占总种数的33.6%和22.3%。综上所述,米仓山南麓的野生药用植物种类丰富,药用植物生长类型、功效、药用部位等类型多样,但缺乏规范的保护和利用计划,建议制定野生中药材的保护和利用规划,为该区域内中药材资源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仓山南麓 药用植物资源 多样性 生长类型 药用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南地区乌桕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滨豪 邢师师 +3 位作者 何芝然 刘闵豪 李金武 肖兴翠 《四川林业科技》 2022年第6期97-102,共6页
为建立适合川南地区乌桕容器育苗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析因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容器规格对乌桕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容器育苗摆放密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乌桕容器苗生长受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量三种因... 为建立适合川南地区乌桕容器育苗技术体系,本研究通过析因试验设计,分析基质配比、缓释肥量、容器规格对乌桕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并对容器育苗摆放密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乌桕容器苗生长受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量三种因素及其两两相互、三者之间作用的影响显著;单因素均值分析来看,基质配比A1(椰糠1:泥炭1:土1)的苗高、地径均值显著高于其他配比;苗高与高径比均随缓释肥量水平的提高而提高;10.0×13.5cm规格容器的苗高、地径、高径比均显著优于其他规格;采用A1基质可以在较低的缓释肥施入量(1 kg·m^(−3))、中等规格容器(10.0×13.5)cm的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苗木,节约育苗成本。当乌桕容器苗摆放密度为6×6(个·m^(−2))时,苗高、地径、高径比均表现最好,随着容器苗摆放密度增大,地径、高径比均有显著减小的趋势。筛选出最适合四川南部地区进行乌桕容器育苗的因素组合是:基质配比为椰糠1∶泥炭1∶土1、缓释肥量为3 kg/m^(3)、无纺布容器规格为10.0 cm×13.5 cm、容器摆放密度为6×6(个·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桕 容器苗 基质配比 容器规格 缓释肥量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钾配施对红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堃 肖兴翠 +4 位作者 李邦华 王丽 龙思帆 杨滨豪 杨勇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56,65,共8页
【目的】以红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水平氮磷钾肥配施对红椿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探讨适宜红椿生长的最佳肥料配比,为红椿林地的合理施肥以及红椿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414”完全施肥试验方案,设置4个氮磷钾肥施用水平... 【目的】以红椿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水平氮磷钾肥配施对红椿树高和胸径生长的影响,探讨适宜红椿生长的最佳肥料配比,为红椿林地的合理施肥以及红椿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414”完全施肥试验方案,设置4个氮磷钾肥施用水平,测定各施肥量下不同生长年限红椿的树高和胸径,计算其生长量,建立树高和胸径的相关关系,并通过回归分析探明肥料效应。【结果】1)施肥后红椿的树高和胸径均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而显著增加,与施肥前相比,增幅分别可达48.64%~134.93%和83.50%~231.18%,单株材积的平均增幅可达86.38%。2)与不施肥相比,氮磷钾肥配施后红椿树高和胸径的生长量均有所提高,但其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当施肥年限为1~2 a时,以中等氮钾肥配施磷肥效果最好,连续施肥3年则以中等磷钾肥配施氮肥效果更好。3)随着氮(N_(1)、N_(2)、N_(3))、磷(P_(1)、P_(2)、P_(3))、钾(K_(1)、K_(2)、K_(3))肥施用水平的提高,红椿胸径的生长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N_(2)、P_(2)和K_(2)时达到最大,树高的生长量则在N1时达到最大,且随施磷水平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受施钾水平的影响较小。【结论】综合各个施肥处理的肥料效应,可选择中等氮磷钾肥配施(N_(2)P_(2)K_(2))作为促进红椿生长的最佳施肥组合,此时氮(N)、磷(P2O5)、钾(K2O)肥的施用量分别为300、450、300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3414施肥试验” 树高 胸径 肥料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早1号’子代遗传多样性及杂种优势早期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滨豪 杜国珍 何芝然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5期66-71,共6页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为了对杂交子代作出早期选择与生产效果预测,为丰富木本杂交育种理论和降低生产推广应用风险提供参考。本实验以‘川早1号’为母本进行控制授粉实验,对7个F1代的生长指标以及光合生理参数... 核桃(Juglans regia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为了对杂交子代作出早期选择与生产效果预测,为丰富木本杂交育种理论和降低生产推广应用风险提供参考。本实验以‘川早1号’为母本进行控制授粉实验,对7个F1代的生长指标以及光合生理参数进行比较研究。F1代之间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广泛(3.25%~23.67%),尤其是单果重变异系数最大,达到了23.67%。叶绿素方差分析表明:21株子一代间有极显著差异(8.373**),且变异系数为29.66%。光合生理参数比较后:C1GC有极大的光合潜力。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涵盖所有性状87.066%的信息的前3个主成分,选出分数在前3名优良F1代的C1GC(1.5650)、C1SL(0.9884)、C1ZF(0.4559),但是考虑到孤雌生殖带会来较低的出苗率,所以优选良种核桃苗为C1SL、C1Z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早1号 杂种优势 子代测定 表型性状 光合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配比对桢楠苗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何芝然 覃本友 +4 位作者 杨滨豪 杨勇智 肖兴翠 龙汉利 辜云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4期99-105,共7页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L16(5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桢楠幼苗生长量、生物量及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配比对一、二年生桢楠幼苗的苗高、地径、叶干质量、枝干干质量、根干质量均有显... 以半年生桢楠(Phoebe zhennan)幼苗为试材,采用L16(5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桢楠幼苗生长量、生物量及苗木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配比对一、二年生桢楠幼苗的苗高、地径、叶干质量、枝干干质量、根干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基质配比椰糠∶泥炭土∶油樟叶∶农林废弃物∶腐殖土=4∶6∶2∶1∶4,表现均衡,综合评定结果最好,第二年比第一年地径增加5.18 mm,苗高增加50.23 cm;其次是基质配比为椰糠∶泥炭土∶油樟叶∶农林废弃物∶腐殖土=6∶6∶1∶3∶2,第二年比第一年地径增加4.06 mm,苗高增加45.99 cm。不同基质成分中对桢楠幼苗生长的影响大小为泥炭土>农林废弃物>腐殖土>油樟叶>椰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桢楠 基质配比 泥炭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变异与选择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成勇 索怀俊 +2 位作者 肖兴翠 何芝然 杨滨豪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3期57-63,共7页
为了从苗期开始研究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的遗传变异,以来自四川香椿3大主要分布区域的18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苗高与产地纬度、年均气温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海拔呈... 为了从苗期开始研究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的遗传变异,以来自四川香椿3大主要分布区域的18个香椿优树半同胞家系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与优良家系选择。结果表明:苗高与产地纬度、年均气温均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海拔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地径与各环境因子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苗高和地径变幅分别在38.1~101.6 cm之间和4.42~9.14 mm之间,不同家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绝大部分家系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苗木生长均匀一致。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939和0.762,苗高受到的遗传调控大于地径。以苗高为主进行苗期选择,选择出蓬溪1、5号、合江7号3个优等家系,入选率16.67%,入选家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为35.33%和20.19%。入选家系的选择差大,入选率低,遗传增益大,经过造林对比试验后有成为良种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椿 优树 半同胞家系 生长变异 遗传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枝抹芽对红椿幼林生长及干形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远 杨岚 +4 位作者 刘球 肖兴翠 杨勇智 杨滨豪 王树山 《湖南林业科技》 2021年第3期29-34,共6页
对2年生红椿幼林开展了修枝抹芽试验:第1年修去全部侧枝,第2、3年分别修去树高1/2以下的枝条及霸王枝,修枝后均在树干上的萌芽不超过20 cm前进行抹除。3年修枝抹芽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不修枝,第1年修枝抹芽对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 对2年生红椿幼林开展了修枝抹芽试验:第1年修去全部侧枝,第2、3年分别修去树高1/2以下的枝条及霸王枝,修枝后均在树干上的萌芽不超过20 cm前进行抹除。3年修枝抹芽的结果表明:相对于不修枝,第1年修枝抹芽对胸径生长有一定的削弱作用,但从第2年开始可促进胸径的生长;修枝抹芽能促进树高、单株材积量和林分蓄积的生长,且促进作用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第2年修枝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量分别提高8.1%、5.7%、16.3%。第1-3年修枝抹芽对红椿幼林冠幅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削弱作用,冠长和冠长率显著降低,高径比略有增大,干形略为饱满,活枝以下树节的个数减少45.8%。综上所述,适度修枝抹芽能够促进红椿幼林的生长,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干形及无节良材,该研究结果对红椿幼林侧枝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修枝 抹芽 幼林 生长 干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